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讀後感>

【集合】昆蟲記讀後感15篇

讀後感 閱讀(2.61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昆蟲記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集合】昆蟲記讀後感15篇

昆蟲記讀後感1

昆蟲世界是多麼的奇妙。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小甲蟲爲它的後代做出無私的奉獻,爲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還有,螢火蟲、螞蟻、蜘蛛、蟋蟀、毛毛蟲,燕子、麻雀……林林總總,一個個妙趣橫生的故事,一段段栩栩如生的昆蟲的景況,《昆蟲記》涵蓋了關於昆蟲的.進食、保護自己、繁殖、養育後代、勞作、狩獵及生死,幾近所有的細節。彷彿置身於現場一樣,一次又一次地把我帶進昆蟲的世界。多麼可愛的小生命啊!

昆蟲記讀後感2

孔雀蛾是一種長得很漂亮的蛾。它們中最大的來自歐洲,全身披着紅棕色的絨毛,脖子上有一個白色的領結,翅膀上灑着灰色和褐色的小點兒。橫貫中間的是一條淡淡的鋸齒形的'線,翅膀周圍有一圈灰白色的邊,中央有個大眼睛,有黑的發亮的瞳孔和許多色彩鑲成的眼簾,包括黑色、白色、栗色和紫色的弧形線條。

讀了一個星期的《昆蟲記》終於讀完了。它深刻地描寫了幾種昆蟲,此如說蟬、黑蝴蜂、舞珠、天牛、螢火蟲等習性。

讀了《昆蟲記》這本書,我知道了關於昆蟲的很多事情,大家都知道在夜晚在草蟲中發光的是螢火蟲,但你們不知道螢火蟲是肉食動物吧!螢火蟲的主要食物是蝸牛。哈哈,同學們你們沒想到吧!我還知道了蟬是怎麼唱歌的,因爲蟬的狀音鈸是凹凸的,當音鈸被拉得凹下去一點點,又在脈絡的彈性作用下迅速回到凸起狀態,蟬鳴就從這來回的振盪中發出來了。我還知道了螳螂是怎樣捕食的,天牛是怎樣過冬的等等。

讀了《昆蟲記》,我學到了有關昆蟲的知識,認識到了大自然的奧祕。

昆蟲記讀後感3

《昆蟲記》是我讀過的印象最深的書。它告訴了我許許多多的昆蟲知識。正如曹文軒先生所說:“一本好書,就是一輪太陽,照耀我們成長。”我覺得這本書正是那道“陽光”。

昆蟲記是法國名作家法布爾所作的。它具體描述了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和各種東西。刷新了我們對自然界的昆蟲的認知。

例如蝗蟲這篇文章,講述了孩子們去抓蝗蟲的故事,那時候的法布爾沉浸在了觀察蝗蟲的時候。發現了蝗蟲的各種習性。由此我深受觸動:法布爾觀察的時候是多麼的仔細呀!正是因爲他觀察得這麼細緻入微才能寫出《昆蟲記》這種洋洋灑灑幾十萬字的書,而我平時寫個300個字的作文都不知從何下筆,正是平時對生活中的'事物沒有留意去觀察的原因。因此,我每讀一頁,對法布爾先生的敬意便多一分。

《昆蟲記》從冷門,到被衆人知曉,完全都是靠法布爾先生去仔細地觀察昆蟲。《昆蟲記》可真是一本有趣的書,所以我的印象才最深。

昆蟲記讀後感4

《昆蟲記》是一本描寫昆蟲習性的書,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的傳世佳作。在法布爾的筆下這些在我們微不足道的`小昆蟲也表現出他們獨特的一面,遂蜂的守門人充當着大門析和守門人的角色,同類來了就讓開,異類來了就趕它走。迷宮蛛的網像一個迷宮,昆蟲掉進去“走”不出來了。蟈蟈兒看起來好像是食素的,其實它們是一羣“僞素食者”……這些小生靈在作者的筆下表現得活靈活現,像人一樣有了靈性,會唱歌,會跳舞,有歡喜,有悲哀,爲我們展現了一個新世界。

《昆蟲記》不僅僅洋溢着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含着一種精神,那種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這種精神讓我們在大自然中盡情探索奧祕,這種精神讓我們在天地間盡情領略,而這就是法布爾的精神。

昆蟲記讀後感5

法布爾擁有一個莊園,是他用40辛苦積攢的錢買的,並給莊園起名爲:荒石園。他並沒有用荒石園租房賺錢,也沒有將荒石園改造成摩天大樓,而是維持原樣,保護大自然,觀察小昆蟲,寫下了一本著名的《昆蟲記》。

當媽媽讓我讀《昆蟲記》,聽到書名我還以爲這是一本枯燥乏味的書。可當我讀完後卻愛上了這本書,因爲這本書裏使用了大量的比喻,擬人,誇張和對比等修辭,生動形象的介紹了昆蟲與昆蟲生活的習性,讓我讀完後浮想聯翩,回味無窮。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蟬》這一章,因爲作者把它寫得好可憐。我很同情他,蟬有一個可以吸樹漿的吸管,它通過吸管來汲取營養。但就是這個平平無常的吸管在其他的小昆蟲眼裏卻被看成是最值錢的'物件,所以都去搶蟬這個吸管。蟬沒有抵禦能力,打不過這些昆蟲,只好被迫拔下吸管悄悄的離去,在飢餓中死去。

這樣從昆蟲角度思考的科普讀物讓我印象深刻,我恨不得看上100遍!

昆蟲記讀後感6

就在你看這一句話的時候,全世界約有40只螞蟻和7個人類誕生;約有30只螞蟻和4個人類死亡。

螞蟻是一種體型小但數量多且繁殖速度極快的生物,全世界的螞蟻數目超過兆萬隻。而這些螞蟻中有一種十分善戰的品種——紅螞蟻。這種螞蟻不善於哺育兒女,不愛找尋食物,他們專門搶掠鄰居家不同種類的螞蟻,把別的'螞蟻的蛹搶到自家來,在夏季,這支長達七米的隊伍會前去遠征。當偵察兵發現螞蟻窩時,它們就變成散兵,一齊亂鬨只的鑽入敵人的老巢,不一會兒,就帶着戰利品回來了。

《昆蟲記》中,法布爾將他們比作捕獵奴隸的亞馬遜人,那樣貪婪、懶惰。但我覺得將他們比作一支軍隊更貼切。就像是“征服王”亞歷山大率領的長征大軍一樣訓練有素、野心勃勃。他們,像一面鏡子一樣反映出人性中貪婪、好吃懶惰的陰暗面。

昆蟲記讀後感7

科學不止是愛迪生的一盞燈,居里夫人的一顆鐳,屠呦呦的青蒿素,還是法布爾身邊的一隻小昆蟲。

蜘蛛織網、螳螂捕食……一個個的小事件,都是我們身邊隨處可見的事件。但法布爾卻用他的《昆蟲記》展現了昆蟲界的種種趣事。這讓我們知道科學並不遙遠。

從某一方面來說,法布爾是嚴謹的'。比如蜘蛛織網,多麼簡單的一件小事,法布爾卻把它的每一個細節描寫的生動而又逼真。這需要多少次的觀察,又需要多少次的努力呢?

從另一方面來說,法布爾的語言是幽默生動的。這從法布爾對楊柳天牛的描寫可以得知:“他像個吝嗇鬼,穿了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也可以從法布爾對蟬的描寫可以得知:“他在地下‘潛伏’四年,才鑽出地面,在陽光下歌唱五個星期。”

生活中並不缺少美,而是我們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爲什麼都是身邊的小事情,我們去寫不出這樣的文章?不僅僅是文采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我們缺少發現的眼睛。因爲法布爾真正做到了發現生活,探索生活,所以他寫出了《昆蟲記》。如果我們在生活中處處留心此其觀察世界,觀察生活,我們就會發現:科學並不遙遠,就在我們身邊。

昆蟲記讀後感8

我第一次看《昆蟲記》還是一年級的時候,那時,我還有點看不懂。媽媽鼓勵我說:“這本書是法國一個很名的昆蟲學家寫的,是世界名著呢!你只要多讀幾遍就會發現這本書很好看。”

於是,我用心地去看。果然跟媽媽說的一樣,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書。我深深地被它吸引住了,每看一遍都有新的'收穫,真是百看不厭啊!

一打開書,我首先被有趣的題目吸引住。《大自然的清潔工》、《窮兇極惡的劊子手》、《行爲詭祕的隱士》……我接着往下看,發現它們其實就是我們熟悉的糞金龜、螳螂、蠍子。

看着看着,我似乎來到了昆蟲的世界。我看到了陰險的螢火蟲正在吃蝸牛;小小的菜青蟲在一片綠葉上吃着自己的卵殼;被管蟲正忙着做它那件三層的外衣。我聽見蟋蟀在青青的草叢中,放聲歌唱;金龜子正在說悄悄話;孔雀蛾爲找對象而爭吵……

《昆蟲記》還讓我明白了觀察和耐心對學習來說是多麼重要。法布爾爲了觀察昆蟲,經常幾個小時一動不動,有時爲了觀察昆蟲的一生變化,還會連續跟蹤觀察好幾年。可以說,沒有耐心觀察,法布爾就不會成爲昆蟲學家,也就沒有了這本世界名著—《昆蟲記》。

《昆蟲記》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受益匪淺。

昆蟲記讀後感9

自從我讀完《昆蟲記》這本書之後,我學到了許多新的知識。

如螢火蟲這篇故事我知道了原來小小的螢火蟲是食肉動物,而且吃起動物來手段是罕見的.惡毒,只用幾秒鐘一個蝸牛的性命就沒了。還有金步甲的婚俗這篇故事我知道了動物門的婚俗和我們人類是完全不一樣的,雌性與雄**配後過不了幾天,雌性就會吃掉雄性,而雄性卻不會做任何反抗動作。

從這兩篇故事中我也懂得了許多道理:做事情要細心觀察;

2、動物的奇特和我們人類是不一樣的,我們要多關心、瞭解他們。

看來這世間萬物,無所不有,我們應該多讀些科學類的書籍,多增長一些知識,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昆蟲記讀後感10

在這個特殊的寒假裏,我看了《昆蟲記》這本書。這本書是作者布爾透過對昆蟲的觀察,帶回家培養,然後生動描述的結晶。

這本書向我展現了一個五彩繽紛的昆蟲世界。在昆蟲的世界裏,有着許多聰明的建築師,其中蜂家族和蜘蛛家族是最出類拔萃的,還有可憐的鳴蟬、可怕的狼蛛、勤勞的蜜蜂、膽小的蛐蛐等。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建築師們。先說說蜘蛛這一家族吧,一聽到蜘蛛這個詞,大家都會感到很害怕,但是你知道嗎?它不僅僅會織網,而且還是一個建築高手哦,它們會挖地下道,在洞口豎起一道防禦牆,它一般都會就近取材做牆。有的還會在枝幹間織一個大大的網,網絲是空心的,會分泌出黏液粘住獵物,而蜘蛛能夠通過發汗、塗油脂來防止被粘住。再說說蜂家族,它們有的在岩石上壘灰泥籬笆,再鑲一層小石頭,之後再壘一層,再鑲一層。然後在頂層開個眼,就成了一個小窩。有的靠團隊合作,把木頭轉化成一種富有彈性的灰色紙,用它來做蜂巢,蜂巢的`各層外殼都有這種紙片疊成的大毛毯,即厚實又多孔,能夠達到保溼的目地。

讀了法布爾的《昆蟲記》,我明白了要仔細觀察身邊的事物,做一個生活中有心的人!

昆蟲記讀後感11

最近我在讀法布爾的《昆蟲記》,這本書介紹了各種各樣的昆蟲,每一國小昆蟲記讀後感300字都帶給我許多以前不瞭解的昆蟲的特性,使我對這些昆蟲有了新的認識。

《綠蟈蟈:漂亮的強盜》這國小昆蟲記讀後感300字文章出自於《昆蟲記》。在這國小昆蟲記讀後感300字文章裏有這麼一句話:蟈蟈兒體量雖小,但卻有有力的大顎,銳利的'鉗子,很容易就給蟬進行開膛手術;而蟬卻手無寸鐵,只好乖乖地被吃掉。這句話運用了十分有趣的方法來寫綠蟈蟈兒是如何像強盜一樣把蟬吃掉,而蟬又沒有反抗的能力。

昆蟲記讀後感12

最近,我看了一本書—《昆蟲記》,這是一本讓我們瞭解昆蟲的書,他告訴我們許多昆蟲的生活習性和身體構造,這本書的作者是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爾。

看這本書之前,我心想,這本書好不好看呢,媽媽說:“不去嚐嚐,你怎麼知道桔子酸不酸呢?”於是,我

試着看了幾篇,發現作者寫得非常細緻,把昆蟲的一舉一動、身體構造都描寫得淋漓盡致,而且他寫的文章的題目總是非常有趣,讓我們帶着一個大問號去看,比如其中的《大自然的清潔工》這篇文章,會讓我們想,大自然的'清潔工會是什麼動物呢,帶着問號一看,原來大自然的清潔工就是甲蟲,而且它天天都帶着一個大球,這個大球就是它的食物,人們認爲這就像一個地球,而甲蟲的動作和天上星球的運轉相合,因此就認爲它具有天文知識,所以叫它“聖金龜”。

看這本書,讓我感觸最深的是法布爾研究昆蟲堅持不懈的精神,爲了觀察昆蟲,他喪失了自己的生活規律,當昆蟲睡覺的時候他才睡覺,有時還會半夜起來看看昆蟲的活動習性,甚至有時幾天都沒有閤眼。只有這麼認真的觀察昆蟲,他纔會對昆蟲瞭如指掌。我要向他學習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遇到困難決不退縮,堅持到底。

昆蟲記讀後感13

當我一看到這本書時,頁面那裏寫着那句,“影響孩子一生的經典叢書陪伴孩子成長的朋友”我這就把這位知心的“朋友”介紹給你們吧。

這本書的作者是法國的法布爾,這本書是說昆蟲的,整本書介紹了不同昆蟲的不同習性和各自捕捉獵物的方法,勤勞的`蜜蜂,愚笨的毛蟲,漂亮的蛾,可怕的蜘蛛,它們可稱得上是這本書的主人公。其中,我對《螳螂》這篇感到害怕,你們別看螳螂那貌似真誠的樣子其實都是騙人的,它有一個稱號叫“叢林殺手”,昆蟲中誰要是沒反應過來就成了螳螂的食物了,無論是什麼蟲都無法逃脫螳螂的“火眼金睛”,最是可怕的是,它還會吃了同伴,連兄弟姐妹也不放過,聽說雌螳螂還會吃自己的丈夫呢。

最後,我想說法布爾的堅持不懈使我很敬佩他,

因爲他不怕困難,不論是炎炎夏日,還是寒冷的冬天,他都要捉到活着的昆蟲來觀察,這一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一定要向法布爾那樣,努力、堅持不懈,我們的成績一定會更好的!

昆蟲記讀後感14

當媽媽把《昆蟲記》這本書帶回家時,我只翻了幾頁就不想看了。在今年"五一"的假期裏,我在書櫃裏翻了半天,和爸爸一起讀。讀着讀着,邊讀邊和爸爸討論着,並聽爸爸講他小時候的故事。慢慢的我喜歡上了這本書。

這本書是法國著名生物學家法布爾寫的。許多人都認爲昆蟲很噁心,不想接近它們。可法布爾卻是個例外,他從小就熱愛昆蟲,喜愛大自然並從中獲得靈感。他用一生的時間去研究昆蟲。從這本書裏,我明白了螳螂會用心理戰、毛蟲是鱗翅目昆蟲(蝶、蛾)的幼蟲、紅螞蟻是靠記憶回家的……我還從這本書裏瞭解到許多昆蟲不爲人知的祕密,比如蜘蛛在夜晚會吃掉蛛網,再重新編織新的網、蠍子會在夜晚發光等等。

當我讀完這本書之後,我明白了我以前的.想法是錯誤的,昆蟲並不噁心,也不可怕。昆蟲的世界十分精彩、十分奇妙。通過這本書,我瞭解了昆蟲、也瞭解大自然,學到了很多知識。這次讀書活動,我的收穫很多,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讓我懂得了只有通過讀書、學習才能獲得知識掌握知識。要養成多讀書讀好書習慣,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昆蟲記讀後感15

《昆蟲記》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耗費畢生心血完成的一部昆蟲學的鉅著。

他懷着對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之情,五十餘年深入到昆蟲世界中,用畢生的精力對昆蟲的種類習性乃至覓食婚俗進行超多的觀察和實驗,真實細微翔實地紀錄了昆蟲的本能特性,用第一手資料將昆蟲世界真實而形象地展示在人們面前。

法布爾用人性觀察蟲性,又用蟲性反觀社會人生睿智的哲思躍然紙上。他被法國文學界科學界授以昆蟲世界的維吉爾的稱號,並被舉薦爲諾貝爾文學將的.候選人。

作者把這本書裏的昆蟲寫的生動形象,栩栩如生的刻畫在世人面前,展示出來。

裏面有許多的昆蟲,有你沒見過的昆蟲。有無窮奧祕等你來探索。

《昆蟲記》是科學家與文學結合的典範,雖歷經百年,可至今任是一座無人逾越的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