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讀後感>

讀《愚公移山》有感(集錦15篇)

讀後感 閱讀(5.05K)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讀《愚公移山》有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愚公移山》有感(集錦15篇)

讀《愚公移山》有感1

今天,我讀了《愚公移山》的故事。故事是這樣的.:古時候,有個人叫愚公,因爲門前有兩座大門阻礙出入,就立志要把這兩座山剷平。於是家人、鄰居都來相助。他們終日劈山運土,往返於渤海和太行之間,常年不息。河曲智叟譏笑愚公很“愚蠢”。愚公就對智叟說:“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會增加,何苦而不平?”他們每天都挖山不止的精神感動了上帝,所以上帝就派誇、蛾氏二神去幫他們把山揹走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志者事竟成,只要“勿畏難”,人類就一定能夠戰勝任何艱難困苦。相信愚公這種精神不光是感動了上帝,一定還能夠感動許多許多人。愚公的這種精神能把山移走,我想,只要有這種精神,我們也一定可以辦很多事情。

同時,我們不能像智叟那樣去嘲笑愚公。我們要看愚公的“勿畏難”的精神,並學習這種精神。

相信這個故事一定還有着很多道理要告訴我們,讓我們一起來細細品味吧!

讀《愚公移山》有感2

小時候就聽說過《愚公移山》的故事,但真正看到這篇文章,卻是在讀了幾年書後的今天。

乍一看,愚公確實很愚,而且還愚得不可理喻。不是嗎?以自己的殘年去挖“方七百里,高萬初”的兩座大山不說,還要累及子子孫孫世世代代。但是,只要我們深人地理解就不難發覺,在那遠古時代,被人認爲可笑的“愚公精神”卻是當今社會走向成功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是任何人都應該具有的。

比如說,我們在學習中,不免會遇到許許多多這樣或那樣的`困難,但只要我們堅持不懈,以“愚公精神”來對付這一羣羣“攔路虎”,最後到達的便是成功之路,獲得的便是成功後的喜悅;反之如果我們躊躇不前,在困難面前低頭,面對一個個Aft牙咧嘴的“攔路虎”望而生畏,那麼我們就會一事無成。而往往那些失敗者,就是缺少愚公移山精神的那種人,面對困難,他們不求攻克,一味地想着打退堂鼓,等待他們的除了失敗還有什麼呢?

古往今來,類似“愚公移山”的事例舉不勝舉。爲了明天,爲了前程,爲了祖國美好的未來,讓我們繼承這種愚公精神,並把它發揚光大吧!

讀《愚公移山》有感3

今天,我讀了一篇故事叫《愚公移山》。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古時候,有一位叫愚公的老人,他的家門口擋着兩座大山。家人每次出門都得繞很大的圈子,很不方便。愚公就帶領家人每天挖山。有人說愚公不可能挖得完這兩座山,但愚公卻堅持挖山不止。後來,愚公的精神感動了上帝,就派神仙把兩座大山搬走了,愚公終於成功了。人們用“愚公移山”這個成語比喻不怕困難、堅持不懈的.精神。

記得有一天,我去森林公園爬山。因爲我不經常鍛鍊,所以爬到半山腰的時候就精疲力盡了,再也爬不上去了。但我並沒有灰心,我下定決心一定要爬上山頂。於是,每個週末我都要去爬山,我每一次都比前一次爬得更高。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個月後,我爬上了“勝利的頂峯”,站在山頂上俯視着整個韶城,三江六岸,風景如畫,盡收眼底,我的心裏充滿了成功的喜悅。我懂得了一個道理:不要被困難嚇倒,只要堅持不懈,克服困難,就能取得成功。

讀《愚公移山》有感4

今天,我在《經典神話》》中看到了《愚公移山》》這則寓言故事。 這個故事講述了古時候有個叫愚公的老人,他家門前有兩座大山,每次出門都要翻山越嶺,吃很多很多辛苦。於是愚公下定決心要搬走擋在門前的那座山,他和他的子孫爲了搬山,克服了很多的困難,他的決心和努力感動了上天,上天就幫他搬走了那座大山。從此以後,他們一家人就再也不要爬山了。

從這個故事中,我知道了愚公雖然已經年事已高,但是他卻有移動門前兩座大山的決心,他這樣做,是爲了子孫後代的方便。愚公的堅強意志和不放棄的'決心。決定了的事情一定要努力去做,不放棄,我們在學習中,也要學習愚公移山的精神,遇到困難,不能放棄,要勇敢面對,這樣我們就能成功。

讀《愚公移山》有感5

我讀了“愚公移山”這個故事後,我深深地被愚公的精神所震憾了。一個快九十歲的老人,要把門前的兩座山移掉,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雖然得到了子女的'支持,但也有人反對。

從愚公和“智叟”的對話,可以看出愚公移山的意志很堅定。“河曲智叟”覺得愚公又笨又蠢,便來開導他,“你這麼做太傻了。你已經一大把年紀了,與其每天干得這麼辛苦,不如待在家裏,享享清福。就憑你一家人的力量,要挖掉這兩座高山,得幹到什麼時候呀!”愚公聽了智叟的話,直起身子扶着钁頭把兒,對智叟嘆了一口氣說:“你說這話真是太糊塗了。別人都叫你 ‘智叟’,可我看你的見識還趕不上寡婦家的小孩子。我是上了年紀,可是我死了,還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而大山卻不會再長高了,挖一點就少一點,子子孫孫、世世代代地挖下去,還怕挖不完嗎?”

子子孫孫、世世代代其實就是中華民族的魂,是勞動人民創造世界的精神。

我體會到:在學習中,生活中也要這樣,一個字一次寫不好,就寫十遍,百遍,甚至上千遍,總有一次能寫好。要攀登學習、知識地高峯,只要有這樣永不言棄的精神,“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就能成功。

讀《愚公移山》有感6

這次期末考試我的發揮一般,成績還在呈下滑趨勢,於是我痛定思痛,決定多看一些書,正好百年百部中國兒童文學經典書系給了我享受,裏面有一篇文章令我感觸頗深,那就是——《愚公移山》。

愚公心無雜念,決心以自己的艱苦勞動改變現狀,搬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精誠所至,精石爲開,終於“帝感其誠,命誇蛾氏二子負二山,一往朔東,一往朔南,使得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這正是一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無畏精神的體現。

魏徵是唐朝的宰相,曾向唐太宗李世民進諫200多次,彌天下之大勇冒犯龍顏,系萬民生死於腰上面,李世民也明白忠言逆耳利於行的道理,不但不追究他還重用他,這纔有了貞觀之治的繁榮昌盛。他也是一個有着“愚公精神”的.人。

回想自己,學習上遇到一個稍微難一點兒的問題,就放棄了,去玩別的了,而生活上怕苦怕累,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那一類人,所以我會失敗,這已是在所難免的了。如果愚公 、魏徵怕費勁,圖省事,安於現狀,那麼太行、王屋兩座大山就會使子孫遭受“出入之迂也”之苦,貞觀之治也不會出現。

由此,我認識到我們要從現在起,培養“愚公精神”,把它發揚光大,不能怕吃苦怕勞累,不能只安於現狀,不敢冒失敗的危險去嘗試,相反,我們還要逆流而上,爲建設新中國做出貢獻。

讀《愚公移山》有感7

我今天閱讀了《愚公移山》的故事,愚公的家被兩座大山擋住了到外面的去路,他決定讓家人都來搬這兩座山。有一位很聰明的老人覺得愚公一家人那麼小的力氣,想搬走兩座大山是不可能辦到的事情。所以他認爲愚公做這種事情簡直是自找苦吃。可是愚公並沒有放棄,他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有孫子,子子孫孫一直會做下去,總有一天這兩座大山一定會被搬走的。”愚公這樣說了,也這樣做了,他每天的堅持和努力感動了上天,上天派來了兩位大力神把這兩座大山搬走了。愚公雖然九十多歲了,但他沒有因爲年齡大而放棄自己的夢想。

在生活中,想想我自己,在做好多事情,只有決定,沒有行動。比如我平時做作業,一遇到不會做的題,不想去思考,不想去練習,考試還想拿高分。上興趣班時看到很多同學展示優秀的才藝,我很羨慕,我一定也要回家多練習,但是,都沒堅持兩三天,就會因爲這樣或者那樣的理由而放棄。從《愚公移山》這個故事中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即使你很聰明,要想成功,如果沒有堅持不懈的努力,什麼事情都會半途而廢,再美的夢想也無法實現。

小時候經常聽大人講愚公移山.愚公移山的,卻不知什麼是愚公移山,直到國中才在語文課上學習了《愚公移山》這篇課文。記得小時候我會很不理解愚公的做法,還不時與老師爭辯,非常堅定的認爲愚公的做法是錯誤的,是愚蠢的,我甚至我想到他爲什麼不搬到山前去住呢?

當我上完《愚公移山》時,我有着深切的體會,我以前常常有着種思想,認爲我只要學一點,就能考出好的成績,然而事情卻不是我所預料的,考試完了,成績卻是出奇的差,這使我想到了《愚公移山》。

愚公一心想要通過自己的勞動去改變現狀,去搬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精誠所致,最終“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使得“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由此看來,我深深的感受到愚公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

如果愚公怕麻煩,想省事,安於現狀的話,完全可以搬到山前去住,就不必被當代人稱作“愚公”了。但是如果沒有人去將這兩座山搬走,子子孫孫將會受“出入之迂迴也”之苦。所以愚公帶着家中的男子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去搬山,當智叟問到愚公怎麼可能搬得完時,愚公回答道:“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生子,子又生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我才體會到智叟不智,愚公不愚了。

相比之下,我的失敗就是因爲想着不費力就能獲得理想的`成績,就跟故事中的智叟一樣,而我現在就要學習愚公搬山一樣,去挑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

看來“愚公精神”並沒有過時,恰恰相反,它還能教會我們學習的方法。

愚公移山講的是從前有一個叫愚公的人,家門口有兩座大山,所以每次出門都要爬兩座大山,每次都很累,於是他動員全家一起搬山,許多人看見了,都笑愚公笨,說:“你年齡已經大了,力氣也小了,就這麼點力氣能把兩座山搬走嗎?”愚公卻不這麼認爲,他說:“我力氣雖小,可我還有兒子,還有孫子,子子孫孫一直搬下去,一定能把這兩座山搬走,旁人聽了,無話可說。愚公堅持不懈的精神感動了玉皇大帝,於是玉皇大帝便派神仙把山搬走了。

愚公移山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其中的道理大家也曉得,可又有幾個人像愚公那樣呢?我學英語也是這樣,雖然很枯燥乏味,但一想起愚公搬山時的那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就又拿起英語書學習。這時,我時常把自己當做愚公,而單詞就是一塊石頭;句子就是幾塊石頭;一本英語書就是一座山,學會了一個單詞就是搬走了一塊石頭;學會了一個句子就是搬走了幾塊石頭;學會了一本英語書就是搬走了一座山。總有一天,我會像愚公移山那樣徹底攻下英語這座大山。

《愚公移山》告訴了我:只要堅持,就能成功。我今後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學習愚公那種堅持不懈的精神。

讀《愚公移山》有感8

《水滸傳》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主要記敘一些古代歷史人物和英雄事蹟。書中的一些故事情節,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尤其是王進、魯智深、林沖、武松等人物十分令我欽佩。

這又要說到宋朝哲宗皇帝在位期間,有個喜歡舞槍弄棒、不務正業的人,但是卻踢得一腳漂亮的毯,名叫高球。後來當了大官,由於人品極壞,吃喝嫖賭,被告到官府,捱了板子後逐出京城,後來哲宗帝大赦天下,高球可回京城。一天,高球被太尉差譴去送綢緞給哲宗天子的弟弟端王。高球到王府時,恰遇端王正在府內同幾個人踢毯子。過了一會兒,有個氣毯“騰”地飛起來,端王沒接到,卻滾到高球腳下,他斗膽使個鴛鴦拐,把毯踢給端王,身姿優美,踢毯準確,深受端王喜愛最後被提撥爲太尉。高球上任那天他的下屬官吏都來參拜,高球一點名,唯獨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未到。王進知道,這位剛上任的太尉原來是當年城裏的無賴高球,曾因作惡多端被自己父親痛打過。便與老母商良。“三十六計,走爲上策”。於是王教頭帶着老母到延安府“老種經略相公處”避難。

經略府的提轄——魯達,因看不過自稱“鎮關西”鄭屠戶蠻不講理地對待金老漢和其女兒,故去找鎮關西。由於魯達性情過急,將鎮關西打死。鎮關西死後才知道自己殺了人要吃官司,便到五臺山文殊院落髮爲僧修行寺院長老將其改名爲魯智深。由於魯智深是個粗人,在五臺山上屢犯寺規,不過清規戒律。最後被長老趕出寺院。幾經波折他最終在大相國寺看園子種菜。

林沖——身高八尺,豹頭環眼,燕領虎鬚,氣質非凡,被稱爲八十萬禁軍教官林沖。然而英雄也得受難,在與花和尚魯智深吃酒論武時,見丫鬟慌張跑來向林沖報告,自己的娘子被欺負了。林沖急跑去將無禮者打得鼻青臉腫,方後得知無禮者乃高球義子,所以看在其爲教頭份上從輕發落,支配遠地。

武松——身高八尺,濃眉翹起,體健如十頭牛,背刺紋身,身着半邊虎皮衫。以自己英勇的膽識打死老虎,爲民除害。

……

能屈能伸的王教頭王進,路見不平撥刀相助的.花和尚魯智深,蒙受大難但又頑強的豹子頭林沖與膽識驚人的打虎將武松,他們不僅是古代的英雄,也是“現代”的英雄,他們英勇無畏爲現代的我們做好榜樣,即使蒙受奇恥大辱也能屈能伸。但古人也有不對的地方,我們應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去閱讀《水滸傳》,你將一飽古代英雄人物的風采,也會受益匪淺。

讀《愚公移山》有感9

學習了《愚公移山》這篇文章,我認爲愚公雖然很蠢,但他那高大的身影在我們腦海裏留下了很深印象,像一座山。

愚公很蠢,並且不可理喻。他不但想用自我剩餘的時光去挖“方七百里高萬仞”的兩座大山,還要讓子子孫孫世世代代都去挖。這怎樣可能呢,但即使是這樣,愚公的精神還是被無數人所讚頌。許多人不止一次被愚公鍥而不捨的精神所感動,這個寓言故事流傳了幾千年,而愚公的精神也激勵着一代又一代奮發向上的`炎黃子孫。有志者事盡成,愚公苦於門前的兩座大山擋道,給他正常的生活造成了障礙,於是立志將這兩座大山剷除,於是他號召全家男女老少挖山不止。當零人智叟笑話他們“汝之不惠”的時候,愚公卻很豪邁地回答:“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兮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若而平”。

愚公真的很蠢嗎?不,其實他是大智若愚,他沒有向河曲智叟那樣目光短淺,只看到當下的,而不將眼光放長遠一些看待事物。這個故事還反映了愚公一家堅韌不拔的毅力和敢於用自我雙手改變自然的精神。愚公移山的故事在我們國家家喻戶曉,愚公移山精神以往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尤其是遇到困難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想起愚公,想起他又遇到困難不退縮因難而上精神和信念,永不放棄。這則故事告訴我們,只要堅持不懈,不管有多大大困難,最終都能夠克服。一個人的夢想必須靠自我的恆心與毅力才能克服,才能完成。有了這種精神,我們便能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愚公,他蠢到了人生中的坎坷,人的一生會有許多的波折起伏。所以啊!我們需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勇氣,需要“千錘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的本事。

讀《愚公移山》有感10

前幾天剛剛學完《愚公移山》這篇文言文,自我真的被老愚公那堅持不懈的精神所打動了,所以情不自禁地想寫一寫。這篇課文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古時候有位老人叫愚公,他看見太行和王屋兩座大山阻擋了人們的去路,便帶領全家人去移動那兩座大山。他們又是鑿石頭,又是挖石塊。有一位人稱“智叟”的老頭,他以嘲笑的語氣勸阻愚公:“你怎樣會傻到這個地步呀!就憑你的這些力氣,能搬動這兩座大山嗎”愚公卻說:“你才傻呢!我雖然搬不動這兩座大山,但我還有無窮無盡的子子孫孫!他們能夠繼承我搬山的精神呀!而這兩座大山卻不會增高。”最終有一天,愚公移山的精神感動了玉皇大帝,玉帝派人把這兩座大山給移走了。

開頭寫二山既高且大,而愚公僅以全家力量來“平險”,已初見其“愚”;之後寫運土石,工具“箕畚”是十分小的,而倒土地點“渤海之尾”又是十分遙遠的,如此移山,看來更是“愚不可及”。但這些僅僅是事物的`表象。及至智叟前來阻止移山,愚公說出了“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的道理,他在我心中的形象霎時便的高大起來——原先他的見解遠遠超出一般人之上,真是“大智若愚”啊!

愚公移山貴在精神。愚公覺得兩座山擋住道了,爲方便大衆,他信念堅定,迎難而上,移開山道。之後感動神靈,搬走大山。如果愚公當時空有堅定的信念,沒有恆心和毅力,那麼移山都是空談。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做事不僅僅要有堅定的信念,更重要的是付諸行動,去實踐,堅持不懈,百天如一日地去做。迎難而上,困難便會迎刃而解。有人習慣在溫室裏成長,滿足於優越條件,只想坐享其成,害怕吃苦,害怕生活的重擔壓肩。在通往夢想與成功的道路上跋涉,的確是痛苦的,需要付出艱辛的勞動。爸爸告誡我:“不怕苦,苦一時;害怕苦,苦一世。”愚公就是以他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掃清了道路。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怕困難,那麼,困難將越積越多,難以解決。

愚公以實例告訴我們:信念+信心+恆心=成功。當然學習也是這樣,僅有堅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

讀《愚公移山》有感11

以前我成天纏着爸爸媽媽給我講故事,他們有時候會不耐煩。現在我上了國小我會認字了,可以自己讀故事了,真開心呀。

今天我讀了《愚公移山》的故事,講的是:有一位叫愚公的老人,他的家門前有兩座大山,每次出門都要翻山越嶺,很麻煩,於是決定把大山移走。有個叫智叟的老人,看見愚公一家在挖山,就嘲笑道:就憑你們幾人的.力量,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挖平兩座大山。愚公不以爲然地說:我死後有我兒子,我兒子死後有我孫子,而山不會增加,肯定可以挖平的。智叟聽了很慚愧。

讀《愚公移山》有感12

今天,我讀了一篇小古文《愚公移山》,故事主要講了——古時候,有太行,王屋二座山擋住了愚公家的出路,愚公與家人們商量最後決定全家一起出動,一起來移開這二座大山。鄰居家寡婦和她的小兒子也一起來幫忙移山。過了一年又一年山依然沒有變化,有人就開始嘲笑愚公笨,警告他是無法把山給移完的。可愚公堅信自己子子孫孫沒有盡頭,肯定可以把山給移完。這件事被有心人告訴了天帝,天帝爲愚公而感動,讓娥氏的兩個兒子把山給移走了!

這個故事讓我深深地被這位愚公的堅定不移,堅持不懈的精神感動。我認爲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學習愚公,要像愚公一樣,做一件事情就一定要持之以恆、不輕言放棄,要讓自己能做到持之以恆,要讓自己成爲像愚公一樣的人。

像愚公一樣的人還是很多的,比如讓我來說一說徐特立的故事吧。1919年43歲的徐特立到法國學習法文,有許許多多的'人讓他放棄,但是他卻沒被困難打到,而是繼續努力學習法文,因此只過了四五年他就能看懂法文科學了。當年徐特立曾說過一句話:對青年人來說,學習最重要的是“恆”字。青年人好學,但往往不肯下苦功。我們就應當學習這個“恆”字,讓自己下苦功夫,讓自己可以學習愚公和徐特立的精神,要和他們一樣有恆心。

除了愚公和徐特立他們有這樣的精神,我國古代大詩人李白也是如此愛上學習的。以前李白特別愛玩,天天早出晚歸的去玩耍,有一天李白又出門去玩耍,這時他看到了一位老婆婆在磨鐵棒,一打聽才知道原來老婆婆想要把鐵棒磨成針,李白覺得很好笑,鐵棒怎麼可能會被磨成針呢,最後老婆婆反而嘲笑李白沒有恆心,只要功夫深鐵棒一定會被磨成針的。從此以後李白就開始奮發圖強,最後成爲一位偉大的詩人。

種種故事都告訴我們一定要學習愚公、徐特立、李白等人的精神,只要堅持不懈,成功就在我們眼前!

讀《愚公移山》有感13

耳邊不禁又浮起《愚公移山》的曲調。即使它的曲沒有鋼琴曲的優雅、宛轉,沒有搖滾音樂的動感、活力;即使它的詞沒有《黃河頌》那般氣魄萬千,沒有唐詩宋詞那般幽靜、婉約,卻也使我莫明的感動。

愚公移山——移出了自己的路讓時間的天輪倒轉。蔚藍的天空無限延伸,茫茫的大地無限蔓延,天與地的交界處,是此行的目的地嗎?誰也無法回答。只有愚公那支小隊伍慢慢向前移去,只有壓在肩上的扁擔嘎吱作響,在肩上留下它的印記,只有竹簍中的石頭磕磕絆絆,警示自己的存在。任憑旭日東昇,任憑夕陽西下,粗粗的喘息訴說願望,長長的腳印講述信念,欣慰的笑容展現信心。這就是愚公選擇的.道路,它的名字叫“毅力”。

愚公的“愚”讓許多人不能理解,有人讚賞,有人嘲笑,有人疑惑。別人的看法有什麼關係,這是愚公自己選擇的道路。也許修路比移山更快,但只要有信念,自己感到了生命的意義,自己感到滿足,就夠了。如果移山真的做錯了,就讓美麗的錯誤延續。生活何嘗不是這樣?不必爲了別人的指指點點猶豫,大家選擇的道路不同,終點卻一樣。只要自己快樂,多繞點路又何妨?

愚公移山——移出大家的路有多少人望山興嘆,如果每個人都只願當智叟,永遠都不會走出那座山。同樣,當面對生活中的難題,所有人都退縮,所有人都驚歎那困難的巨大,都不着眼於眼前的每一小步,對努力的人嗤之以鼻,社會也不會進步,愚公就勇於踏出了那一步。愚公爲什麼移山而不搬家,你覺得他很傻吧?但是他移山,方便的是苦於大山阻擋的所有居民,又有多少人具有他這樣的奉獻精神?

愚公移山,移出的是大家的路,大家的榜樣。即然他爲我們開闢了這條路,我們要義不容辭的朝前方走去,儘管前路無可預兆,儘管我們可能得不到想要的答案,但同一片藍天下,我們要朝着目標努力。我要出發了,你呢?

後記: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讀《愚公移山》有感14

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我帶着好心情,讀了一則神話故事,感觸很深。《愚公移山》這則故事主要講了愚公家前有兩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愚公家出門很不方便,愚公決定讓全家人一起去挖山。大家都贊同。智叟見了,哈哈嘲笑他說:“老頭子,山中的一棵小草都拿不動,更何況一座山呢!

”愚公說:“我死了,還有兒子,兒子死了有孫子,子子孫孫,世世代代無窮無盡。”我佩服愚公,你的名子有點“愚”,可是腦子是“智”。智叟,你的名子大家聽起來很有“才華”,可是你的腦子很“愚”啊。愚公你的臉上寫滿了恆心與毅力。我彷彿看到了恆心與毅力,讓我想到了大禹治水,女媧補天,誇你追日,它們的身上也閃爍着恆心與毅力。

我在成長的.路上也會遇到“大山”,在我的心中已經刻上了恆心與毅力,這座山不會壓跨我,我會把山挖走。這讓我想到一句詩: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將帶着愚公的精神翻過一座又一座的山。

讀《愚公移山》有感15

《愚公移山》這則寓言講了將近90歲的愚公,因爲住的地方偏,又有旁邊兩座大山堵住,出來進去都要繞道,就想要爲大家移山,方便進出。智叟出面勸阻,可他卻堅持自己的信念,想要移山。他認爲,子子孫孫都會幫自己的。子子孫孫無窮盡,可山卻不會加大增高。這種堅持鬥爭,不怕困難的精神感動了天帝。天帝找了大力神的兩個兒子,讓他們揹走兩座大山。從此,愚公出入再無阻隔。

這篇寓言的'寓意不正是想告訴我們:只要認識客觀事物發展的規律,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不怕艱難困苦,勇敢堅持鬥爭,不就能改造客觀世界嗎?無論在學習上,生活上,工作上都不要放棄,也許堅持着堅持着就會有勝利的結果了呢!

這篇感悟文章短小精悍、思路很清晰:第一段概括了寓言的主要內容,語言簡練、介紹故事的內容很全面,重點寫了愚公反駁的話語。第二段闡發議論:使用一個表示反問語氣的長句子和一個表示肯定的感嘆句,議論精當,議論的內容有感染力,作者特別自信,也特別有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