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讀後感>

艾青詩選讀後感【合集5篇】

讀後感 閱讀(6.46K)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艾青詩選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艾青詩選讀後感【合集5篇】

艾青詩選讀後感1

《吹號者》,是我在這本書中看到比較有感觸的一篇文章。

吹號者,比起那些打仗的士兵更辛苦。從艾青的詩中:

“吹號者從鋪散着稻草的地面上起來了,他不埋怨自己是睡在如此潮溼的泥地上。他輕捷地綁好了裹腿,他用冰冷的水洗過了臉,他看着那些發出睏乏的鼾聲的同伴,於是他伸手攜去了他的號角;門外依然是一片黝黑,黎明沒有到來。”

看出他們是被黎明比較早驚醒的人。天還在黑暗之中,他們就用浸濡着血跡的銅號吹響帶着新希望的黎明。

他沒有任何怨言,他甚至認爲這是一個神聖的事。他看着山,呼吸新鮮空氣,便吹響了銅號,可是誰又能知道在這響亮的號聲背後卻是吹號者的痛苦。

“當他用自己的呼吸摩擦了號角的銅皮使號角發出聲響的時候,常常有細到看不見的血絲,隨着號聲飛出來……”

艾青也是一位不惜生命的吹號者,他不懼痛苦和勞累,爲當時社會的新希望奮鬥着,吹號者的臉常常是蒼黃的,剛開始我覺得有些誇張,可在後面的閱讀中慢慢認爲這是對於他們而言在正常不過了。他們在那些蜷臥在鋪散着稻草的'地面上的睏倦的人羣裏,在那些穿着灰布衣服的污穢的人羣裏,比較先驚醒。

在決不回頭的一致的步伐裏,在狂流般奔涌着的人羣裏,在緊密的連續的爆炸聲裏,他吹着比較熱烈的號聲,激勵着熱血奮戰的戰士。在比較後的一顆子彈穿過他的胸膛時,他緩緩的躺下了,卻沒有人發現。

在這首詩裏,他爲我們在中國歷史的廣場上塑立了一個吹號者和浸濡着血跡的銅號的形象,讓我們在今天仍然能清晰地聽到那曾經喚醒了一個民族並激勵這個民族奮勇前進的號聲,也展現了艾青的愛國情懷。

艾青的詩歌讓人蕩氣迴腸。

艾青詩選讀後感2

《艾青詩選》是艾青的詩歌選集,其中的詩歌是艾青經歷了“五四”運動,才寫出來的。從詩歌的風格上,能夠看出艾青先生在解放前激昂、奔放、進取,反對黑暗歌頌光明;建國後一如既往地歌頌人民、禮讚光明。

在“五四”戰鬥之前,艾青寫出來的詩歌一般是描述太陽、火炬、黎明等有象徵性的事物,表現出艾青對舊社會的黑暗與恐怖的病恨以及對黎明,光明期望的嚮往與追求。而在建國後艾青的詩還在歌頌人民的勞動資料更爲廣泛,思想更爲渾厚,情感更爲深沉,手法更爲多樣,藝術更爲圓熟。

從艾青的愛國心,我想到了那時的中國還涌現出很多的愛國者……

徐悲鴻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從國小畫畫,1919年徐悲鴻到巴黎深造在那時中國落後留學生備受欺凌。之後徐悲鴻憋足了學習的勁兒,勢爲祖國爭光。徐悲鴻在1924年畫展引起了轟動,使整個美術界震驚。

魯迅從青年起就立下了“我以我血薦軒轅”的宏偉志向,這證明了有志不在年高,他自覺地把自我的'一切獻給解放事業。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着甘爲孺子中”爲傳頌的名句。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魯迅逝世後,全國人民給他獻上了“民族魂”的大旗,這正是人民對他中肯貼切的評價。

這就是魯迅與徐悲鴻的愛國之心,而我們從他們的品質中我們能夠學到: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一個國家的期望全在我們少年的身上。所以同學們努力學習,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完美,讓一個富強、民主、禮貌的中國,永遠屹立在世界強國之林。

艾青詩選讀後感3

《艾青詩選》的封面十分的簡樸,深藍色的封面上僅有着一個艾青的頭像和一些對《艾青詩選》的讚美。艾青擁有着強烈的愛國情懷,在他的詩中你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他對光明的渴望和對自由的嚮往,以及對黑暗勢力的不妥協和極度痛恨。

他以革命的現實主義手法,深沉憂鬱地唱出了祖國的土地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難和不幸,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悲慘命運。同時它的詩篇又激勵着千千萬萬不願做奴隸的人們,爲神聖而不可侵犯的國土去英勇鬥爭。他是一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的精神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

艾青的詩歌中不僅僅蘊含着赤子的真誠,還蘊含着感情的真摯,是艾青心中情感的最真實的寫照,是艾青的詩歌之所以動人的最根本的要素。每次看《艾青詩選》時,我總會被艾青那平凡卻帶着強烈愛國情懷的文字給打動。好像艾青就站在我的面前,深情地朗誦着這一首首詩,表達着對祖國和人民最深沉的愛。

我從艾青的詩中領悟到了善良、堅忍、勤勞的真正含義。“善的源泉潛藏在內心,如果你輕輕推開那扇心中的門,甘甜的泉水就會汩汩涌出。”從這句話中我看出艾青是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的,每個人生下來都是善良的,我們必須要堅守善良的本心,不被邪惡所腐蝕。對生活多一分善意,少一絲冷漠吧,你會發現生活是如此的完美,充滿着生機和歡笑。

一個人要想真正地成長和成熟,挫折是必不可少的。僅有經歷了足夠多的挫折,才能一點點地挖掘出自我身上的不足,從而去改變自我。僅有懷着真摯的'熱情去應對生活,生活纔會給予你溫暖的懷抱。僅有真正堅忍的人才能經歷足夠多的挫折且不被挫折所打倒,一旦被打倒那就很難再爬起來了。

勤勞能使我們的明天愈發充滿活力和勇氣,沒有人是能夠不勞而獲的,僅有付出了纔會有收穫。僅有勤勞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樂趣和完美。艾青便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勤勞、堅忍、善良的人。

我決心向艾青學習,成爲一個勤勞、堅忍、善良的人,盡我所能去做一些對社會有益的事情。

艾青詩選讀後感4

詩歌,是反映新生活,表現新思想,表達真摯情感的完美工具。讀完了《艾青詩選》我是真正理解了詩歌的內涵,還有“用生命爲祖國頌唱”的艾青,他的詩歌以其獨有藝術特色和情感內涵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讀者。

所讀艾青的詩集讓我有一種靈魂找到歸宿的感覺,就像在黑暗中徘徊,降臨的那一縷曙光照亮了整個前方。謂國人有夢,則中國有夢。

首先,艾青的詩歌蘊含着深沉而真摯的愛國情懷。從感人深至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到令人讀來感到昂揚向上的《給太陽》再到包含着作家深情,時時刻刻體現着自己希望爲祖國盡一份力的'《煤的對話》無不反映着詩人希望警醒世人,希望讓周圍的所有人團結起來爲自己的祖國盡一份力。而這樣的願望在那個動亂的年代,是所有中國人的夢,是所有愛國的青年的夢。同時他對祖國大地的愛也展露在了詩歌之中,他在夢中深情地寫道:“曠野從什麼時候……紫的。”將艾青對祖國土地的熱愛表現的淋漓盡致,對土地的熱愛也是愛情作品中永唱不盡的旋律。這便是艾青那真摯的愛國情懷。

其次,艾青的詩歌也表現於他對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的熱烈追求,而這種情感集中表現在“太陽”這個意象上,太陽,光明,春天,黎明等是艾青詩中的“永恆主題”。比如在《向太陽》一詩中,詩人就以“太陽”這個十分獨特的視角歌頌了抗日戰爭給民族帶來的新生:“今天太陽吻着我昨夜流過淚的臉頰……快要佝僂了的背脊”。在這樣抗日的時代,他只是希望用他的詩歌爲人民帶來生的希望,同時憧憬那未來幸福而美好的生活,這是當代每一位中國人的心聲。他引用詩歌中的太陽來喚醒中國人民心中的愛和希望,喚起了廣大而深沉的共鳴,還將在這片灑滿中國人民熱血意志和身軀的土地上連綿不絕的發出迴響。

斯人已逝,詩情永存。艾青的熱血奮鬥與慷慨激昂已經化作了文字留在了《艾青詩選》之中他真摯的愛國情懷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已經化作詩句,會像春雨一樣滋潤着我們的心靈。

艾青詩選讀後感5

艾青是浪漫的詩人,他寫的許多詩,不僅富有哲理,而且有畫境,就像幅電影定格鏡頭,讓人遐想,充滿魅力。

艾青的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北方》《黎明的通知》《火把》《魚化石》《鏡子》《光的讚歌》等等。但我最喜愛的還是《我愛這土地》。

《我愛這土地》這篇短詩,表達了艾青滿懷對祖國的摯愛和對侵略者的仇恨,當時的中國炮火連天,國難當頭,愛情寫下了《我愛這土地》。“假如我是一隻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這被暴風雨所打擊着的土地,這永遠洶涌着我們的悲憤的河流,這無止息地吹颳着的激怒的風,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然後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裏面。爲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爲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艾青筆下的“一隻鳥”指的是廣大人民的心聲;“這被暴風雨所打擊着的土地”指的是當時中國正在遭受到其他國家的欺凌;“這永遠洶涌總金額我們的悲憤的河流”指人民鬱結在心中的悲憤,無處發泄;“這永遠無止息地吹颳着的激怒的風”指人們心中對侵略者的憤怒;“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表達人們和詩人對美好世界的嚮往和渴望,希望世界和平,停止戰爭。“爲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爲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因爲艾青對祖國愛得刻骨銘心。

艾青的《我愛這土地》最後一句“爲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爲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這句話讓我深深地觸動了一下,我愛我的祖國,因爲他想我的第二個母親一樣養育着我,使我離不開它。我覺得每一個人都不希望自己的祖國遭受欺凌,同樣的,我也希望國與國之間是和平,和諧的,不希望國家之間還有戰爭,希望我們的世界和平共處。

艾青的詩,總是那麼有魅力,讓讀者深深地喜愛着。艾青的詩就像一束陽光照射在紅玫瑰上,照亮我們前進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