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讀後感>

《傅雷家書》讀後感(集錦15篇)

讀後感 閱讀(1.65W)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傅雷家書》讀後感(集錦15篇)

《傅雷家書》讀後感1

讀《傅雷家書》我讀到了一顆純潔、正直、真誠、高尚的靈魂。在這位偉大的藝術大師的傑作面前我不敢枉議這篇傳世經典的技法;在這顆赤誠的父愛面前我不斷受其啓發,這可能就是經典著作給予我們經久不衰的魅力所在。讀到此書,我的靈魂爲此感到深深的震撼。

任何家庭教育的成果都來自於平等的交流。可能在傅雷一生中最值得驕傲的不僅是兒子的成就,而是他們父子之間成爲了一輩子的知心朋友。成爲知心朋友的先決條件是對生命的尊重,爲人父母的首先要意識到孩子從生下來就已經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的意志由他自己支配,所以現代的教育需要的是我們家庭教育要摒棄家長作風,摒棄權威意識。只有首先認識到這一點才能真正的去尊重孩子們的心聲,尊重孩子們的思想,尊重孩子成長的個性,這樣我們做家長的`才能打通與孩子之間的心靈對話。只有我們適當的蹲下身子去看孩子的世界,多與孩子換位思考,想他們所想才能與他們共同呼吸同一片藍天。說到這裏,我們會思考:怎麼和孩子平等?你平等了孩子們就要飛上天了。所以我在這本書裏又讀到做到這一點的先決條件。

《傅雷家書》能成爲經典,歷久彌新,絕對不僅限於今天我們領略到的這一點點營養。他深刻地告訴我們:“培育兒女也正是對社會,對祖國,對人類世界應該盡的一項神聖的義務與責任。”我們看傅雷培育他兒子的信裏,這樣說:“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

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

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年輕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傳佈給別的青年;

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

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不論在做人方面還是其他各方面。

貫穿全部家書的情誼,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雷家書》讀後感2

這個暑假陪伴我的是一本名著:《傅雷家書》。它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其夫人寫給孩子們的家信摘編,是中國名著中少有的書信集名著。走入這本書,你會發現,字裏行間中,都透露出親情中包容與無私的愛。小至吃飯走路,大至人生格局,皆關懷備至。而傅雷在兒女面前,敢於承認錯誤,從過去的失敗中尋找經驗,足以說明傅雷不僅僅是一名優秀的父親,更是子輩的良師益友。

翻開這本書的一頁頁,聞着陣陣書香味,看着一句句話,沒有人會認爲它是一本枯燥的典籍,來往關懷的言語讓你彷彿穿越時空,回到二十世紀,再體味父子、家人間的愛。“人人多少有些惰性,假如你的惰性與偏向不能受道德的約束,又怎樣能夠實現我們理想的社會?”“先爲人,再爲藝術家,再爲音樂家,再爲鋼琴家。”這是傅雷對兒子傅聰所說的話,能夠看出傅雷對兒子最基礎的要求便是做一個堂堂正正、有品德的“人”。只有擁有了人的道德,纔能有自己的理想,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職業。有一次,傅雷在兒子的一次成功演奏之後讚賞道:“我更高興更安慰的是:多少過分的`諛詞與誇獎,都沒有使你喪失自知之明,衆人的掌聲,擁抱,名流的讚美,都沒有減少你對藝術的謙卑!”傅雷更是反覆強調:做人需要謙虛,永遠不要沉迷於他人的誇獎,奉承,不能止步不前,要勇於向自己的理想進發,不斷攀登,才能實現想要的生活。可以說,傅雷是一位優秀的教育家,是一位有着正確的價值觀,有着抱負的偉人。簡短的話語,卻反映出深刻的人生道理,讓人在一字一句中感恩生命,在一筆一畫中發現生命的魅力。

《傅雷家書》中的一句話,使我記憶猶新:唯有藝術和學問從來不辜負人;花多少勞力,用多少苦功,拿出多少忠誠和熱情,就得到多少收穫與進步。是的,在學習中,我們也要如同傅雷所言,不畏困難,勇敢前行,必將擁有屬於我們的精彩人生!

《傅雷家書》讀後感3

傅雷先生是一位嚴父。“他親自編制教材,給孩子制定日課,一一以身作則,親自督促,嚴格執行。孩子在父親的面前,總是小心翼翼,不敢有所任性,只有當父親出門的時候,纔敢大聲笑鬧,恣情玩樂。他規定孩子應該怎樣說話,怎樣行動,做什麼,吃什麼,不能有所逾越。比方每天同桌進餐,他就注意孩子坐得是否端正,手肘靠在桌邊的姿勢,是否妨礙了同席的人,飯菜咀嚼,是否發出喪失禮貌的咀嚼聲。甚至因傅聰不愛吃青菜,專揀肉食,又不聽父親的警告,就罰他只吃白飯,不許吃菜。孩子學習語文,父親卻只准他使用鉛筆、蘸水鋼筆和毛筆。”每一件小事,都規定嚴格,一絲不苟。

“我們左等右等老不見你的信,焦急萬分。”“快一個月了,沒接到你的信,天天希望有你的信,真是望眼欲穿了。”“我們心神不安半個多月,心越來越焦,越來越迷糊。”我讀着這一句句文字,又發現了另一個慈愛的父親,一個同樣普通的父親。

書的封底寫着這樣一段話:“傅雷夫婦作爲中國父母的典範,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做人、後成“家”,超脫小我,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啓迪。”

我想,的確是這樣吧,讀罷此書,我的心中是濃濃稠稠的感動,卻又是豁然開朗頓悟。但我又認爲,傅雷先生在這部書中,不僅僅是什麼著名翻譯家,他更是一位父親,或許,再某些方面,他也扮演着和千萬父親一樣的角色。我相信,每一位父母都是如此吧,或許他們不曾如此的表達出來,但他們的愛同樣是滲透在孩子所在的所有角落的。

合上書,再看那藕色的封面竟是另一種感覺,嚴肅中帶着淡淡的溫柔,簡單中是深深的質樸。是的,它不需要華麗的外表,只因這是一封封家書,它不需要繁瑣的裝飾,只因這是父母最真實的語言

《傅雷家書》讀後感4

隨手翻着新的課本,《傅雷家書》這四個字忽然的闖入眼簾。想起什麼似的去書櫃中尋找,那本藕灰色的書,依舊安靜的呆在角落,除了那層淺淺的灰,一如嶄新。翻開書,書籤仍是夾在35頁,十分之一不到的地方。

《傅雷家書》原是父親送我的書,藕灰色的封面,小號的黑色書名,毫不張揚,甚至有些簡單的過份了。草草的翻看,滿眼的“嘮叨”“說教”,便不太耐煩地想,哦,原來父母都是這般羅嗦。於是,這本《傅雷家書》也就被束之高閣了。

再次翻開這本書,從首頁的墨跡手稿讀起。漸漸沉默起來,心裏也忽的安靜下來,彷彿亦在諄諄的聽從着傅雷先生的教導、囑託一般。原本以爲瑣碎的文字,卻透出家的溫馨,原本以爲說教的言論,卻透出嚴父的關愛。

正如卷首所說的,“輯印在這本集子裏的,不是普通的家書。傅雷在給傅聰的信裏這樣說:“長篇累牘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幾種的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態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雷家書》讀後感5

傅雷在《傅雷家書》中有很多關於藝術的講述、探討。通過讀這本書,我對“藝術”也有了更多更深刻的認識。

“藝術來源於生活”,這句話便是我一開始對藝術的認知,藝術它來源於生活,它就在我們的身邊。它可以是一句話,一幅畫,一個風景。它可以是一切。這是最開始,我以爲它是一個實物,也僅僅是一個物。

但傅雷說:真誠,是藝術的第一把鑰匙。讓我明白,“藝術”是實事求是的。但也因此讓我有了藝術是每個人都可以創造的錯覺。一切偉大的藝術家,必然兼有獨特的個性與普遍的.人間性,傅雷寫道,讓我明白,每個藝術家都對其投入了感情,以至於他們是藝術家,而我們是普通人。的確實每個人都可以創造藝術。但只是藝術的成功與否。

那麼是不是隻要投入感情便可以了?只要模仿便可以了?不,您給予了否定。寫實可學,浪漫蒂克不可學,故杜可學,李不可學。李白雖有才華但那樣的天縱之才不多,共鳴的人也少。所謂曲高和寡也,同時積雪高峯也令人有“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之感,平常人也不可隨便瞻仰。這也便是國人淡詩的尊杜的多於尊李的道理。也就是說李白境界太高,常人不能所及,鮮有共鳴者,畏而懼之其才華。所以要有合適的目標,腳踏實地。

對於藝術所富有的情感,我認爲應是複雜且純粹的。複雜是指情感的種類多,程度不同,純粹指對藝術追求的原始心,既初心不忘。不僅不受限於感性認識,不受限於理性認識,更要有第三步的深入。藝術家除了理智以外,還有一個“愛”字,所謂赤子之心,不但指純潔無邪,指清新,而且還指“愛”。而這個愛同時也不是庸俗的,而是真正意義上的“偉大的愛”。要有高度的原則性和永不妥協的良心。藝術是,因熱愛,而燦爛的烈火,熾熱又滾燙,是那燒灼着的赤子之心。

“藝術是火,藝術家是不哭的”。他們會順應時代,順應內心,遵循熱愛而表現出他們對這個世界的感受。那是漫長且繽紛的,不同人們的藝術匯聚在一起的,藝術的世界。

《傅雷家書》讀後感6

一封家書,可以承載的有太多。是藝術的魅力,是對兒子的訓導,還有對人世間的思考。在傅聰成爲一個“德才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之前,傅雷的教育是最好的一面“鏡子”。

出生文化世家,傅聰的藝術生涯是應該順利的。長期的離別之情在家書中淋漓盡致地體現。在從“父親”到“朋友”的'轉化中,傅雷先生對於兒子的父愛在鼓勵、囑咐、關心、教育中滿溢出來。

苦心孤詣,字裏行間,一個父親對於自己兒子的獨特教育,影響着世界上千千萬萬的家庭,中年人對青年人的鼓勵,激發着他的積極和感想。在一些瑣事中,從一個父親的視角,更加深刻地反映出家庭高雅的情操和良好的家教。西方禮貌和文化的 灌輸,使道德與藝術融爲一體。在父愛中,傅雷給了更多的是“教育”,而母親更多的是“關心”,兩者一齊,給異國他鄉的兒子帶來了更多的知識和慰藉。

寫在紙上的字字純樸,全方面的教育讓愛得到了最終的洗滌與昇華。一個年輕人,怎樣做人,怎樣對待生活,在傅雷心目中,對孩子的教育應該是先教他如何做人,再教他如何生活。在家書的教導及自己的努力下,傅聰的藝術與人生造詣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一種態度和作風,決定了一種結果。智慧的家書就是這樣,一般的教育是不能達到教育的最終目的的。這種思想,更加齊整、科學,感情,更加充實且飽滿。國家的榮辱,藝術的興盛,人生的完美與否,全部掌握在態度與行動。一個嚴謹認真的態度,一生爲之奮鬥的行動,真誠的交流,真摯的親情,在感情的昇華中,變得不一般。

家書,啓迪的是藝術與人生,更是人生的藝術。

《傅雷家書》讀後感7

利用工作之餘,我潛心拜讀了《傅雷家書》。從這本家書字裏行間流露出的真情,再加上傅雷先生深厚的文學功底和藝術修養,使得文字顯得格外生動悠美。讀來感人致深,使我感受到了什麼是父愛如山的深情,也啓發了我的人生,催我不斷奮進。

《傅雷家書》是一本苦心孤詣的教子之書。這些家書凝聚着傅雷先生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信中首先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問題。他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同時,對兒子的生活傅雷先生也進行有益的引導,對日常生活中如何勞逸結合,正確理財,以及如何正確處理戀愛婚姻等問題,都像良師益友一樣提出意見和建議,拳拳愛子之心,溢於言表。

掩卷回想,家書中許多洞察世事的內容都深深打動了我,滋養了我的心靈,這將使我在人生成長的路上受益匪淺。

“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沉浮,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

“我一生做事,第一是坦白,第二是坦白,第三還是坦白。”

“自己責備自己而沒有行動表現,我是不贊成的。這是做人的基本作風,不僅對某人謀事而已,只有事實才能證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動才能表明你的心跡。”

“一個又一個的筋斗栽過去,只要爬得起來,一定會逐漸上高峯,超脫在小我之上。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不經歷尖銳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

這些真知灼見的珍貴人生感悟,蘊意之深刻,表達之流暢,宛如一位忘年的老友,娓娓道來歲月的感受,讓人仿如耳邊迴盪着貝多芬的樂章,血脈裏激昂着命運交響曲的音符。它時時刻刻鼓舞着我在學習和工作中要求真、求實,也激勵着我在思想和生活上要至上、至善。

《傅雷家書》讀後感8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自古以來,一封封雪片似的家書都飽含着親人間的濃濃情感,在戰場之間來回穿梭。而這本厚厚的《傅雷家書》,又包含着傅雷對兒子的哪些情感呢?

輕輕翻開嶄新的封面,細細品讀,字裏行間都流露出傅雷夫婦對兩個兒子的`愛和期望。不管是對他們藝術方面的諄諄教誨,還是生活上的千叮萬囑,從中我都品味出了濃濃的親情。

傅聰出國多年,爲了避免他忘記中國的文化傳統,傅雷不間斷地爲他寄去一本本中國名著。

從《詩經》到《世說新語選》,從《楚辭》到《唐五代宋詞》;他建議兒子每天寫一些中文日記,並堅持要他用中文與自己寫信,就是爲了不讓他忘記祖國的漢字;爲了讓兒子更好地理解東方和西方的文化差異,他用文字耐心地引導兒子,一步一步……

每位父親、母親都有對自己孩子的一套教育方法和期望,然而並非所有子女都能體會到父母的苦心與期盼。讀《傅雷家書》,我感受到父親對孩子的另一番教誨。

品讀一封封家書,正如聆聽傅雷先生父子一次次溫馨的對話。他對愛子傅聰的教育卻沒有要求其博學多才,僅僅讓其在音樂上深造。因爲傅雷先生深刻懂得,要在一個到達一片領域的巔峯,是需要全身心地投入。

兼之學海無涯,憑藉一顆赤子之心,才能不斷開拓出新的天地。

金句摘抄

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

不爲勝利衝昏了頭腦是堅強的最好的證據。

得失成敗儘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其所能,無愧於心。

《傅雷家書》讀後感9

看完這本《傅雷家書》,我感觸萬千。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傅雷與傅聰之間濃厚的父子情誼。傅雷是良師,也是益友。書中寫到他處處告戒兒子,隨處給兒子在做人、生活細節、藝術修養、演奏姿態等方面做警鐘,還通過和兒子的來信激出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做父親的自己得到一些新的思想。他是嚴父,也是慈父。

從傅聰的成長經歷可以看出傅雷在多個領域都頗有造詣,給傅聰提供了一個充滿藝術的環境。並且傅雷很重視素質發展和人格教育。傅雷對自己的要求極高,在信中她曾這樣寫道:“學問第一、藝術第二;真理第一、愛情第二,這也是我沒有變過的原則。”可見傅雷的修養極高,以至於讓人覺得,那些形容詞都像柳枝般的脆弱貧乏。表明父親是一個永遠把學問、藝術和真理放在最重要位置的人,他真心希望孩子也能這樣。同時也希望孩子謙虛謹慎,靠實實在在的成績說話。在兒子小的`時候,傅雷就用自己的方式,給兒子傳授文學知識,並且培養他的能力。兒子漸漸長大,傅雷讓他接受鋼琴大師的薰陶。後來又送他去波蘭學習,之後,他給兒子寫信,同時鼓勵兒子多給父母寫信,鍛鍊兒子的思想。

傅雷自省,覺得以前對傅聰太過嚴厲。於是改變了方式方法,在各個方面給予兒子經驗之談,指導他、提醒他、傅聰之所以如此優秀,離不開傅雷的育子方式。

弗蘭斯西?培根曾說:“人的命運,操縱在自己手裏。”我們都渴望成功,希望做出一番大事業。那就需要智慧的指引。傅雷在這本書中教給兒子的這些,都是對我們有益的。我們要學會做人、做自己、學會生活、享受生活,這些都是他教我們的。

《傅雷家書》讀後感10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其夫人寫給其子傅聰和傅敏的家信摘編。該書是一本優秀的青年思想修養讀物,是素質教育的經典範本,是充滿着父愛的教子名篇。傅雷夫婦嘔心瀝血的培養兩個孩子,教育他們先做人,後“成”家,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因此傅雷夫婦成爲了中國的典範父母。

在這本書中我們不難體會到傅雷對兒子深深的愛。無論是在談及藝術,對待情感還是待人處事,無不體現着傅雷對兒子的愛意。有人說“父愛如山”傅雷正是如此。他以自己的經歷告誡傅聰:“對終身伴侶的要求,正如對人生一切的.要求一樣不能太苛。”細心叮囑傅聰:“謙虛是很重要的,要學習非謙虛不可,謙虛纔是聰明人。”反覆勉勵傅聰:“不爲勝利衝昏了頭腦是堅強的最好的證據。”傅雷曾還對兒子深深的懺悔,說自己對待兒時的傅聰太過於嚴厲,爲此傅雷主動提出要成爲兒子知己,爲的是與兒子的關係更加親密。

傅雷也常常教導兒子要時刻努力,加強自我的管理,不可迷茫的度過一生。“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沉浮,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傅雷時時刻刻都讓我們體會到“諄諄人世語,悠悠父子情”。身爲人父,爲的就是能夠讓自己的子女龍飛鳳舞。

“在公共團體中,趕任務而妨礙正常學習是免不了的,這一點我早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堅定的意志和立場,向領導婉轉而有力的去爭取。否則出國的準備又能做到多少呢?--特別是樂力方面,我一直放心不下。從今以後,處處都要靠你個人的毅力、信念與意志——實踐的意志。”

千叮嚀萬囑咐,父母心放不住。面對已經接觸社會生活的傅聰,傅雷用自己走過的經驗,提醒兒子少走怨路,多踏捷徑。這同樣也是天下父母的想法。作爲青春期的我們,應該放下叛逆的心情,用學習來回報父母的恩情,聽從父母的教訓,理解父母的苦心。這不僅是爲了父母好,也是爲了自己好,爲了自己以後的生活更加輕鬆、更加快樂。

《傅雷家書》讀後感11

愛不需要太多語言,有時就只是短短几個字符,靜靜的一次收購,暖暖的一次安慰,默默的一個祝福,《傅雷家書》 讓我感到了愛之花悄然綻放。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寫給傅聰、傅敏的家信摘編。字裏行間,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摯愛、期望.

那一封封書信,那字裏行裏,都顯現出濃濃的父愛。當我翻閱那些信件時,眼前不由浮現出一個在伏案寫作的身影。看,他在爲兒子的成就而驕傲微笑;看,他在爲兒子的受挫而滿含憂慮;看,他在爲兒子的驕傲而不滿...在-封封信裏,不僅有他對兒子的叮囑,也有對兒子的嚴格要求。

家書中,傅雷在日常習慣、藝術鑑賞、人格培養等方面對子女做了教育。傅雷有一句名言,叫做:“先爲人,次爲藝術家,再爲音樂家,終爲鋼琴家。”並且希望傅聰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殷殷父愛,諄諄教導。

傅雷是多麼偉大啊!我們身邊的父親不也跟傅雷一樣的平凡與偉大嗎?不善言辭的他默默地向我們表達着他對我們的愛。慢慢的,當這份愛越積累越凝重,當我漸漸的`長大,當父親變得越來越老,我才忽然明白,父親是多麼偉大的一個男人啊。

天下父母對孩子的愛是一樣的,我的父母雖然不像傅雷夫婦那樣有成就,也沒有對我的生活進行如此明確的指導。但是他們卻用自己的方式,關注着我的生活:當我傷心時,他們會給我安慰;當我患病時,他們會爲我擔心;當我失意時,他們會鼓勵我前進。我想父母對我們的愛方式有很多,但是他們所表達出來的,都是對我們最淳樸的愛。我們應該欣然接受並學會感恩,感謝父母爲我們所做的事情。

人生中,只有父母真心實意對我們好。他們把我們帶到這美麗的世界,他們爲我們無私奉獻,不求一分一毫,只盼我們健康快樂地成長。而我們能在在父母的愛中成長,是再幸福不過了。

《傅雷家書》讀後感12

拿起這本也許並不太重的書,卻覺得沉沉的。

瞭解過傅雷,爲他的含冤自殺而感到同情,傅雷在學術上是一位學者,在家裏是一位嚴厲、盡責的父親。這些家書,有三層資料,第一層是傅雷作爲一位普通父親對遠在異國他鄉的兒子表達四年、關懷之情;第二層是傅雷與兒子如同益友,知己般傾心地交談,討論藝術;第三層就是傅雷作爲一名品德高尚、學識豐富的知識分子,認真引導他自己的兒子要具備高尚人格和藝德,啓發他自己兒子的愛國情、民族情。

《傅雷家書》能夠使我們更好的提升自身修養的一本好書,在風雲暗涌的年代裏,傅雷透過書信親子愛子,傳達出一種高尚的品質。

愛子之情本是人間常情,而傅雷卻始終把道德與藝術放在第一,把親情放在第二。讀了《傅雷家書》,能夠看到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深愛,也更突出了傅雷在藝術造詣高深,在生活對朋友愛惜尊重,政治上關心國家發展,又如益友、知己般與兒子平等探討藝術的多個方面的個性特徵,並且還能從傅雷對他自己的孩子的教育中獲得做人的道理,讓孩子體會父母之愛。可能如傅雷那樣,對我們有着一顆期盼之心,期望我們成人成才,有一份濃濃的`、毫無保留的愛。明白了父母的愛心,我們就會發奮學習、成人成才。

這是一本“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藝術學術修養讀物”,更是平凡又典型的“不聰明”的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深刻寫照,我們能夠像傅雷一樣從中體會做人、學習的道理。

認真品味這本好書,你會發現不一樣的親情世界,明白不懂得的人情世態。

《傅雷家書》讀後感13

今天下午,手頭沒有特別要緊的工作,想想也該休息一下,於是繼續讀《傅雷家書》,最後終於讀完。這本書的閱讀從上個星期開始,總計花了約十天的時間。邊讀書,也邊去拿自己對照書中,受益匪淺。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對自己要嚴格要求。傅雷家書中描寫了如何嚴格要求自己,更多的地方則是要求其兒子傅聰要嚴於律己,指出了在生活上、與人交往上以及在專業和演奏等方面要注意的事項。再想想自己,雖然每年都會爲自己樹立一些目標,並制定了一些計劃,但都難以真正貫徹,主要的原因還是對自己不能嚴格要求的.原因。既要明確自己的目標,更要去以實際的行動(action)使自己的目標實現。不僅在工作上,而且要在學習上、交往上、生活上等方面嚴格要求自己,處理好相關關係,實現生活的harmony.只有如此,方能有進步。進一步而言,要嚴格要求自己,就要有較好的自我反省的意識,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切記切記。

二、要重視對子女的教育。傅雷將兩個子女教育成材,除了自己的以身作則之外,更多的還是對子女的無微不至關心和教育。在子女教育方面,個人理解,首先是傅雷本身爲子女樹立了一個好榜樣,其次是對子女始終不放鬆的教育。這種教育不是以居高臨下的方式去講大道理,而是以朋友的口吻去與朋友交心、交流,瞭解子女的快樂和苦悶,並坦誠的發表自己的意見,給子女以莫大的精神支持,處處充滿了慈愛。另外,傅雷對子女的教育也是非常全面,從如何學習中文、外語、音樂等,到如何安排生活、如何理財、如何處理感情,如何處理人際關係等方面均有提及。傅雷在信中多處指出傅聰在信中所寫的錯別字,並建議傅聰讀的中國書目,以及給傅聰寄一些閱讀材料等。從這些細微之處,不難看出傅雷對其子的拳拳之心,愛子之情。

傅雷對於其子而言,不僅是父親,更是良師,又是益友。做父母的最高境界,豈不於此。實宜爲天下父母效。

《傅雷家書》讀後感14

別樣的傳教方式,先進的教育理念,鑄就了著名的鋼琴演奏者。對生活,傅雷對傅聰有着無微不至的關懷,對情感傅雷也進行了教導。而最重要的、最直接讓傅聰走上成功之路的,是傅雷對他讀書求學路上的指引與教育。

傅聰是藝術家,傅雷便對藝術進行了深入詮釋,讓傅聰有了正確的認識。對藝術的認識,不僅要有感性的認識,還要有理性的認識。最終要上升爲用赤子之心去體會。這樣,“才能使原作者的悲歡喜怒化爲你的悲歡喜怒,使原作者每一根神經的震顫都在你的神經上引起反響”,才能使自己徹底融入藝術。成爲一個真正懂得沉醉藝術的人。

傅聰在波蘭學習一段時間後,要前往蘇聯學習。傅雷對比告訴傅聰,學習貴在堅持、專注,不宜來回換環境。不論哪裏,不論老師、環境的好壞,學習終究還是要靠自己的。這避免了傅聰走彎路,讓他又直接向成功靠近了一步。

傅雷還教育傅聰要熱愛中國,熱愛中國的五千年文化。它時刻督促傅聰用中文寫信、寫日記;他對傅聰寫字中的錯別字甚至筆畫錯誤都一一指出,有一次競指出傅聰的.“心”字底寫得餘波太長,不符合中國書法;他還不斷給傅衝寄一些中文報紙和書籍,以此來讓他了解國內形勢,培養愛國之情。傅雷在教育過程中,時時引用名人名言;在信中,也有好多處“音樂筆記”,這些大都是他一手翻譯的,會給傅聰不一樣的感受,讓他領悟更深;他也沒有盛氣凌人之勢,而是平易近人、話語親近地和兒子“交談”……

正是這“傅家”特有的教子之道,讓傅聰在人生道路上幾乎一帆風順;讓傅聰百尺竿頭更進了一步,成爲鋼琴大家、生活強者,成爲我們中國的驕傲,藝術界的自豪。

《傅雷家書》讀後感15

去年9月27日在省新華書店買了一本由傅雷次子付敏編的《傅雷家書》,歷時一年時間,今早方纔讀完。買此書的初衷是爲了學習傅雷教子經驗,爲自己教育孩子提供借鑑,不想在讀書過程中卻使自己頗受教育。

書中大多內容都是在和兒子談論藝術,字裏行間雖不乏愛子之情,但更像是兩個藝術家在進行藝術探討。他們談音樂、談文學、談美術、談雕塑,古今中外無所不談。

讀傅雷家書,常常能引起強烈的共鳴,覺得自己和傅雷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又他比我更優秀,更善於表達。自己曾經有過的感覺,他都能用很精煉的語言表述出來。

全書富含哲理的語句很多,讀時我常會想起自己前幾年所寫的《與弟書》,那裏面有我對人生的看法。但我的思想遠不及傅雷的那樣深刻、博大。家書中這麼多飽含哲理的'語句,若不是自身修爲極高,定時用了很多的心力。

傅雷夫婦對孩子的愛之深切,感覺有時近乎病態,但若想象他們當時的處境,就不足爲奇了。兒子隻身異國,而且常常不知或無暇寫信,牽掛孩子到如此程度也在情理之中。

家屬中設計編者傅聰的地方不多,但我覺得對我卻受益很大。傅聰畢業後在北京的中學教書,他不畏艱苦,不怕寂寞,對工作兢兢業業,鑽研教法,總結自學方法,深受學生喜愛。他的這種工作態度,正是最值得我學習的。

我之所以覺得《傅雷家書》讓我從中頗受教育,是因爲文中教導傅聰夫妻相處之道,持家理財之法,都是我現在所面臨的問題。如果我和妻能早些讀讀此書,在相處和理財方面會少走很多彎路。

我很佩服傅雷的才思,他值得我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我一年時間只是匆匆讀完了此書,以後還要慢慢的細讀,認真的記好筆記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