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讀後感>

《爸爸媽媽,我該怎麼看書》讀後感

讀後感 閱讀(1.11W)

讀完一本書以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爸爸媽媽,我該怎麼看書》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爸爸媽媽,我該怎麼看書》讀後感

《爸爸媽媽,我該怎麼看書》讀後感1

週末:學校的老師推薦了一本《爸爸媽媽,我該怎麼看書》的書。這本書是著名兒童作家譚旭東的新作。書中內容豐富,且多元化。針對7—12歲的孩子,分層次、分年齡逐級提供了優秀的閱讀書單,同時給予閱讀指導,非常實用。對於一名整天忙於工作的家長這本書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知識對於我們大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孩子還小是不懂得這個道理的。那麼作爲家長們我們又該去扮演一個什麼角色?怎樣才能讓孩子主動去對知識產生興趣,對讀書產生興趣呢?

對此我有着以下⒊點看法:

①激起孩子的好奇心!以一個故事作爲開端。比方說我們在吃飯的時候問孩子,寶貝!你知道我們每天吃的米飯是怎麼來的嗎?然後告訴孩子,取憫農一詩“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既意思是天下間沒有一塊不被耕作的農田,可仍然還是有着種田的農夫會被餓死。這是爲什麼呢?對啊孩子就問了這是爲什麼呢?當然這就又可以作爲明天的故事去講了。而孩子一旦有了好奇心,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去適當的指導孩子去看相對應的.書籍。

②利用周圍的大環境來改變孩子。古語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然而環境對於一個人的改變是有很大作用的。平時我們可以利用週日的時間帶孩子去圖書館裏,讓孩子切身去感受在圖書館裏的那種安靜的氛圍,去跟隨大家一同去讀書。知識是日積月累的哪怕一天看一頁一年也可以看完一本書對吧。

③身體力行和孩子一同去看完一本書,看完以後互相給對方講一個故事。再者和孩子角色互換讓孩子當做老師來給我們講課,寶貝:今天你在學校又學到了什麼新知識,不如你做老師來教教媽媽吧!這樣不僅鍛鍊了孩子,又可以知道孩子在課堂上有沒有認真的聽課,從而使我們全方位的去更瞭解孩子。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些看法和觀點,最後也祝願我們一(6)班的小朋友們一同開心快樂的學習,健健康康的成長。

《爸爸媽媽,我該怎麼看書》讀後感2

上週學校老師給家長們推薦了一本叫《爸爸媽媽,我該怎麼看書》的書,希望我們做家長的認真的讀一讀。抱着學習的心態一路讀下去,勾勾畫畫,收穫頗豐。

這本書的作者是譚旭東老師,他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親子教育專家,這是一本囊括近幾年國內外著名幼兒文學作家、兒童文學作家以及國際國內著名插畫、繪畫大師作品的詳細兒童閱讀指導讀物。

我總結了一下本書中給我們講述了:要做一個讀書的人,我想首先父母要做一個讀書的父母,那孩子纔能有樣學樣的做一個讀書的人;要享受讀書的樂趣;要閱讀經典和名著,其好處是可以培養耐心,培養思考力;讀書有方法,可以隨讀、細讀和進行批判性閱讀;和孩子分享閱讀的快樂;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即要遠離壞書、少讀流行書和少看電視,少上網;以及如何高效閱讀和文學名著導讀等有關閱讀的方方面面。

我的學生時代,家裏的條件不好,可看的書很少。所以在我女兒上幼兒園時,我經常借一些繪本回來和她一起閱讀,一起看,一起笑,一起簡單的沉浸在書的海洋裏。隨着年齡的增長,識字量的增加,她看的書越來越多,越來越厚,內容也越來越雜。可是我陪着她一起讀書的時間卻越來越少了,當她喊我時,我總是在說媽媽在做家務呢。現在她已經很少再和我一起討論看過的書了。看完本書後,我覺得咱是應該好好的檢討一下了。

書中給孩子們列了一張書單,讓我們明白了什麼樣的書適合自己的孩子,不會再爲孩子選課外書而困惑。書中也講了只要孩子讀的書不是不健康的書,就要對孩子的興趣給予肯定。父母對孩子閱讀的引導,不是根據自己的興趣來的,而是要在尊重孩子興趣的基礎上,儘可能地拓寬孩子的閱讀面並提升其品味。前兩天女兒還講到,等她手上的.《湯小團》(關於歷史東周列國的)看完,借一些和地理英國的書回來給她看一看。對於她的這點小要求,咱還是要努力做到的。

這本書是收集譚旭東老師寫過的一些隨筆,講述瞭如何建立孩子的自信、自尊、愛心;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和習慣;如何培養孩子的藝術特長;倡導寬容有愛的家風等各方面。

讀完這本書,讓我明白了閱讀養心,閱讀怡情,閱讀教人審美,閱讀讓人優雅。

《爸爸媽媽,我該怎麼看書》讀後感3

最近,班主任語文老師推薦了《爸爸媽媽我該怎麼看書》這本書,原本以爲是理論學習的工具書,就隨手翻了翻,沒想到譚旭東老師的這本書,真的很值得一讀,難怪得到班主任崔老師的推薦!從粗淺的方面來講,教你怎麼看書,從更深的層次來說,就能讀到譚旭東老師對於教育的思考,同時,也讓我明白了,自己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還有很多的欠缺。

自從做了家長以後,我也和大多家長一樣,有着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想法,但一直也不知道從何入手,就拿最簡單的.閱讀來說,自認爲讀書,就必須記住好詞好句,再寫讀後感,一套流程下來,纔會有閱讀效果。爲此,孩子的課外讀物都是經過我的精挑細選,不按要求來閱讀,我就批評他。讀了譚旭東老師的書後,讓我明白了,讀書最重要的是用心,動腦筋,體會文字的美妙之處,進入情景,展開想象和思考,充分挖掘閱讀的潛能。

在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經常親子閱讀,自從孩子上了國小後,學習了拼音,認識了些許漢字,就認爲沒有必要再陪孩子親子閱讀了,應該聽聽很多專家的話,大膽放手纔是王道,讀了這本書,才知道,親子閱讀越早越好,而且可以延續到15歲,而且親子閱讀不是單純地給孩子講故事,而是運用多種的閱讀方法,讓孩子在聽一聽,看一看,玩一玩的閱讀過程中感受,體驗,直到掌握閱讀的內容,喚起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其次,以前在爲孩子選書的時候,總是偏向於作文類,或是故事類的書,例如《柳林風聲》,《小王子》等等,認爲只有這些課標性的讀物才能提高孩子的詞彙量,像類似於圖畫書,科技書,歷史類的書就輕易地否定了。看完了譚旭東的這本書,才知道,只要孩子看的不是不健康的書,要對他的興趣給予充分的肯定,家長對於孩子的閱讀引導,不是根據自己的興趣來,而要建立在尊重孩子的興趣基礎上。儘可能地拓寬孩子的閱讀面。

在這本書中,譚旭東老師還推薦了很多適合爸爸媽媽一起讀的書,甚至還推薦了1—6年級的閱讀書名單。陪孩子成長的過程,其實也是家長再次學習的過程,讓我們家長懂得什麼樣的書適合孩子,不再爲孩子讀什麼樣的課外書而困惑。

願書香伴童年,書香伴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