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讀後感>

【必備】讀書心得體會

讀後感 閱讀(1.88W)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裏,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書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必備】讀書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1

我懷着激動而崇敬的心情看完了《焦裕祿》這部書。焦爺爺關心我們下一代成長的那一個個鏡頭,深深地打動了我,至今還時不時浮現在我的眼前。

書中一開始就有這樣一個鏡頭:焦爺爺風塵僕僕的地到蘭考縣上任,一羣一副破爛、飢渴難忍的孩子擁着他,伸出一雙雙枯瘦的小手討吃的。焦爺爺的心緊縮了,把自己用來充飢的幾個冷饃饃全分給了他們。孩子們笑了,焦爺爺的心卻碎了:一個共產黨員,哪能忍心看着革命的下一代捱餓呢!於是,他邁開大步,急匆匆地走進了縣委大院,去迎接一場新的戰鬥。焦爺爺上任後,頂風冒雨帶領羣衆治理“三害”。嘔心瀝血重新安排蘭考山河,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這一切不就是爲了讓蘭考的街頭不再出現乞討的孩子,讓我們這一代人幸福生活,健康地成長嗎?一個幹部,只要他眼睛能看到人民的疾苦,胸中裝着人民,就會有使不完的勁兒。焦爺爺尤其關心下一代的思想品德。一次,他答應了小兒子早就提出的想吃紅燒肉的要求,可是,在回家的路上,他卻把買肉的錢全給了一位生病的羣衆。吃飯時,端上桌的仍然是素菜素湯和窩窩頭。可小兒子卻一個勁地吵着要吃紅燒肉,還把窩窩頭丟在了地上。

這一下焦爺爺可火了,便打了小兒子,孩子傷心地哭了。這時,我也爲孩子感到委屈,因爲他爸爸已經答應了呀!再說想吃點紅燒肉,要求不算過分。焦爺爺也感到委屈了孩子,便抱起他說:“不怪媽媽,是爸爸把錢用光了。爸爸不好,爸爸不該打你。”接着,他有深情的`對小兒子說:“糧食是勞動人民種出來的。是從很遠的地方運來的,你知道嗎?那些種莊稼的大伯伯自己都吃不上窩窩頭,所以,我們要更愛惜糧食。來,把窩窩頭吃了吧!”看到這兒,我的眼睛溼潤了,直到現在,每當我端起白花花的米飯,耳邊總響起焦爺爺把親切的教誨,便暗暗提醒自己:我們這些在蜜糖裏泡大了的幸運兒,可要永遠記住“汗滴禾下土”的勞動人民,還要珍惜“粒粒皆辛苦”的勞動成果啊!

當了多年縣委書記的焦爺爺,仍然是兩袖清風,生活清苦。焦爺爺廉潔奉公的高尚品德,爲我們的下一代樹立了光榮榜樣。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刻,給女兒留下唯一的遺產--一塊普普通通的手錶。一塊手錶的價值是微不足道的,但焦爺爺那對黨的忠誠,對人民的摯愛,對革命事業的無私奉獻,給我們這一代人--乃至世世代代都留下了一筆不可估量的精神財富!啊!敬愛的焦爺爺,人民需要您,時代在呼喚着您,我們永遠懷念您……

讀書心得體會2

自從讀了《陽剛男孩》,我覺得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我們都要做一個好孩子。而好孩子就需要具有好的品質: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不能說謊,要勇於承擔責任,還要努力學。

在一個動物的世界裏,燕子知道在一個遙遠的地方有一個無價之寶,它於是告訴了所有的動物,動物們聽了很開心,連忙起身去尋寶。但是,它們一連跑了三四天也沒有找到寶物,最終不得不放棄了。它們心裏都這麼想着:尋寶太辛苦了,還不如回老家好。最後只剩下一隻一顛一拐的駱駝,它不斷地告訴自己,只要堅持,就會成功。就這樣,它努力地向前走去。也就在它跋涉的第三十一天的早晨,它來到了一個地方,那裏有五彩繽紛的花草樹木,還有碧波盪漾的湖水,美極了,但卻並沒有什麼寶物。忽然它覺得:這裏是一個多麼適合生活的好地方呀。於是,它決定回去,它要把屬於自己的那片沙漠,把自己生存的那個世界,變成一片美麗的'綠洲,它要讓大家的生活都變得更加美好!

這是一個多麼美麗的故事啊!它告訴我們,在生活中,在工作和學習中,一定要有一種堅持不懈的精神,無論前面的困難有多大也要繼續前行,千萬不要被眼前的困難嚇倒,要用你堅強的意志和善於發現美的眼睛,去尋找和創造真的“無價之寶”。

請記住:只要努力,堅持不懈,勝利就在眼前!

讀書心得體會3

作爲一名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學質量有所提高。

一、教師,珍惜兒童對你的信任。

孩子們對老師非常信任。“教師面對的是兒童極易受到傷害的,極其脆弱的心靈,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裏裝進另一個頭腦裏,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的接觸。”其實,師生之間的關係應該是平等的,融洽的,教師應該學會蹲下來看學生,使他們感覺到你對他是公平的,信任的。每個孩子都有他的可貴之處,在教師的眼裏學生沒有好壞之分。在學生做好事時候,我們應該給他們更多的鼓勵;在學生做的不好的時候,我們更要關心和指導他們向正確的方向前進,使他們在認識的道路上更進一步。不要加以指責,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樣。其實他們也很痛苦,作爲教師就是要時刻給他們啓發和鼓舞,使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使他們有自豪感和尊嚴感。

二、教學相長,取長補短

“如果你發現絕大多數兒童練習本的字跡端正秀麗,錯別字很少,那麼這就是個明顯的徵兆:在這個班級裏學生可以學到許多東西”

想一想,我這幾個月的教學其實真是這樣的,“練習本”就是學生習慣養成的一面鏡子,也反映着一名教師的教學效果。對於教師而言,學生習慣的養成是今後有良好教學效果的基礎,這一點,要時刻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真正得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使得他們在今後的學習中能更省力更有效。

要對同事們的經驗加以研究和觀察,並進行自我觀察,自我分析,自我進修和自我教育。“學習優秀經驗,並不是把個別的方法和方式機械的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優秀教師學習應當取得某種信念.”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雖然我是一位語文教師,但對數學教學也從不放棄,我堅信只要自己肯努力,學生就會給我回報,我做了,我也得到了。

以好帶差,以小組牽動班級整體,發揮小老師的作用,以習慣培養爲重點,以學科知識爲基礎,以拓展思維、能力爲目標,不斷提高學生的能力是我教學工作的宗旨,也許正是自己在平日的工作中做細點點滴滴,所以期末考試,學生的書面書寫乾淨整潔,能夠仔細的答題,班級的各項成績好。

低年級的小科課較少,大量的時間都是我們自己支配的,加強學生的學習習慣培養,搞好輔導也成了我們平日的重頭戲,及時調整教學狀況查漏補缺,讓學生不僅在課堂教學中有收穫,在輔導中也能拓展思維。

大量的輔導,必然規律帶來批改量的增多,尤其是低年級,不批改是根本不行的,低年級必須面批面改,自己也能認真批改學生的作業,在漂亮的字上畫個圓圈,在乾淨的本子上畫朵小花或者小五星。班級38名同學,每位同學的本上都留下我認真批改、圈圈點點的痕跡。也正是因爲種種原因,學生很願意把自己的作業本整理乾乾淨淨讓我欣賞,讓我評價。在批改輔導中,我特別注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本着上課多叫幾次,批改多圈幾次的原則,把更多的機會送給他們,只要他們肯努力,我願意這樣去做,不厭其煩。

還記得和學生多種多樣的識字方法,清楚流利地表達,還記得學生清脆悅耳、富有情感韻味的朗讀,讀課文各種不同的表演,識字也很有趣,可以加動作或者表演,如:“躲藏”我躲起來。在教學中我注意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朗讀能力、書寫習慣正在學生身上紮根,這又一次讓我深深體會到在教學中,教師注重什麼,學生就會展現什麼,同時也就收穫什麼。

我讀了《施捨的樹》這篇文章後,我被文中的大樹無私奉獻的精神感動了。這棵大樹爲小男孩做了許多事:讓小男孩在樹蔭裏休息,讓小男孩在它的樹幹上盪鞦韆,讓小男孩把它的樹枝砍下來做間屋,讓小男孩把它的樹幹鋸下來做船,讓小男孩坐在它的樹墩上休息。讀着讀着我想到了我的媽媽,媽媽很關心我,愛護我,天天燒飯給我吃,忙裏忙外,不讓我受一點傷害和委屈。

有一次,我發高燒了,頭暈乎乎的,媽媽騎着自行車馱着我到醫院裏去。在路上,媽媽一會兒問我:“卉卉,你要不要緊?”一會兒又對我說:“堅持一會兒,我們要到醫院了。”忽然,一輛卡車從我身旁經過,我乍一聽這聲音後一驚,人一下子跌倒在地上,媽媽心急如焚,立即放下自行車,把我抱在車上,一個勁地自責自己。到了醫院,醫生經過一番診斷,說:“沒什麼大礙,只需要掛兩瓶水。”我聽後有些害怕掛水,媽媽對我說:“寶貝,放心吧,沒事,針扎一下像蚊子咬一樣。”我聽後點了點頭,心寬了許多。掛了兩個多小時,我的病情明顯好轉,媽媽心中的一塊石頭才漸漸放下。啊,媽媽,你就像那文中的大樹!爲我無私的奉獻!

其實,天下的父母親哪一個不是像大樹這樣愛自己的孩子,他們爲我們付出了許許多多,我們要用優異的成績來報答他們,用一顆孝心回報他們,讓他們感覺到我們已經長大了,已經懂事了!願天下的'父母都幸福快樂。

教育年會上,讀到教科室推薦的書目,竊喜,那些書,我曾涉獵,都是些與教育相關的書籍,很不錯的。但作爲教師,閱讀的面不能僅限於此,應立足教育,而又不囿於教育。總之,在閱讀,且思考,總會讓自己強大些。

說來羞慚,整個假期,閱讀時間,少而又少,幾乎沒有完整地讀完一本書,僅是如廁或臨睡前讀了幾頁,以及在咖啡館等候的間隙裏,匆匆讀了幾行字,而這些都是積習,並非迎合“學校意願”完成假期作業。

年前回衡,便直奔文海,挑了幾本書,都是心儀已久的:劉瑜《民主的細節》、周國平《我思故我在》、還有一本記不起作者名姓的《新女書》。之前在定王臺預定的胡蘭成《山河歲月》、趙越勝《燃燈者》、林語堂《人生不過如此》……也一併帶回老家了,打算靜心讀完,但習俗的力量過於強大,我再次向年節的陋習繳械,忍痛割愛。走馬觀花地閱讀,很難有深的見地,時至今日,催交心得,於我而言,本非巧婦,這粒米之炊,實難完成。就揀印象深的談一二則。

胡蘭成的《山河歲月》,胡蘭成的文字清嘉嫵媚,意透詞拙,戛戛獨造。《山河歲月》寫世上的人世亦如漁樵閒話,舉重若輕,我愛不釋卷:“從來民間起兵,開頭多難免有巫魘,但這次武昌起義則很簡潔,好像風日晴妍,波浪裏涌出一朵白蓮花。”“草木不驚,已都是春天,辛亥革命亦城郭山川無恙,就已經是民國世界,歲月都堂堂了。”“中藥有藥香,不像西藥的難吃,中藥的顏色亦好看,這便使病人亦有了好性情,覺得這世界到底是美的,生之意志因之不曾失墜”……中國文明與世界文明的髮膚體貌可見一斑,頓悟成趣,百味回甘。

趙越勝的《燃燈者》,語言乾淨、極富知性:“燃燈者,在佛家是指片語可開悟人的覺者。販夫走卒、因車賣漿者皆可爲燃燈者。輔成先生,不用說就是這樣的燃燈者,而且是燃巨燭之人。”作者與老師情深,其交往枝葉,令人欣羨。讀書人應如先生,“以超越的純思貢獻學術,又以入世的關注體察民生。”當代的士林,已不是先生那代人在青燈獨守、古卷常翻中凝練出的沉靜深邃。先生告誡我們要珍視思想的尊嚴,只因“思想的尊嚴滋生自足,從來不需權勢者恩准。”先生說“現在中國的問題是大人物只關心自己的小事情,而小人物的大事情卻沒人管。”雖“風雨如晦、雞鳴不已”,但天總是要明的,“既然無能挽狂瀾於既倒,只能寄希望於中華文化生命堅韌頑強,破土重生”。

讀書心得體會4

翻開這本蘊含中國傳統道德思想的《論語》,便有陣陣淡雅古香迎面撲來,令人心生嚮往,甘願遨遊在這幾千年前的文字話語中,去感悟演奏生命哲理的樂章,洗滌去我們內心的浮躁和雜念,迴歸本真。

不同的人讀《論語》會有不同的感悟和收穫,而我從中獲得了學習之道和爲人處世。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告訴我們一味讀書而不思考,就會因爲不能深刻理解書本的意義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書本的知識,甚至會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進行實實在在地學習和鑽研,則終究是沙上建塔,一無所得。身爲學生的我們需要將思考與學習同時進行,我們要把我們從書本上所學的知識通過自己的思考變成我們自己的知識和思想,而通過思考我們不僅能知到自己還有那方面是缺失的.,並進一步學習來完善自己的不足。而且思考也是對我們所學的東西是否正確的思考,學習過程中難免不會有錯誤的知識,因此我們需要自我的思考,而不是一味的接受錯誤知識。在學習方面還要“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意爲知道就是知到,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纔是真正的智慧。學習最忌諱的是不懂裝懂,學習是自己的,不是別人的,你知不知道也只有你自己清楚,所以我們不能欺騙自己,不懂也不會有人笑話你,人們只會笑話那些裝懂的人。

在爲人處世方面,我覺得《論語》中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最好概括與總結。人際交往時我們就應注意當某些事我們自己都做不到時,便不能要求別人去做到。人應該有寬廣的胸懷,待人處事之時不能心胸狹窄,而要寬宏大量,推己及人。如果是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給他人,不僅會破壞與他人的關係,也會將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應該堅持這種原則,這是尊重他人和平等待人的體現。

《論語》是儒家文學的經典之一,它還有很多價值等着我們去發掘,還有許多內容等着我們去學習和解讀。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我們不需學《論語》去治理天下,但我們可以學習君子修身之道和孝敬父母之道,這對我們的道德還是有着重要的教育意義。品中華傳統文學,學中華傳統美德。

讀書心得體會5

瑪麗亞·蒙臺梭利是世界著名的幼兒教育家。她獨創的“蒙臺梭利幼兒教育方法”也深深地影響了全世界。

最近,我還仔細閱讀了她的經典早教書籍《發現孩子》,這本書揭示了理解和愛孩子的新觀念和新方法。蒙臺梭利認爲,每個孩子都需要觀察、反應、學習、專注,甚至獨處。她描述了孩子的特點,以及如何更充分地激發和利用他們天生的學習熱情。

在這本書中,讓我感受到的是“新時代教師”該如何做,作爲一個初學學前教育的人,這正是我所需要的,不是誇誇其談的長篇大論,而是貼近我們教育生活的實例,在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有了這樣的指引,就像在黑暗中有一盞燈照亮前方的路。書中提到“教育應探索合適的方法,在不知不覺中,引導孩子自然學習。”雖然我們也潛心學習教學方式,但總是片面和膚淺的。當然,我們必須相信教育就是要找到正確的方法,我總是在抱怨今天的孩子們是多麼的難教,因爲我們沒有爲孩子們找到正確的方法。

蒙臺梭利教學法的成功之處在於它能讓孩子自發地學習,且是建立在孩子性格的`基礎上。缺乏教學經驗的教師會把教育的責任定義爲“教”。事實上,這一觀點與事實大相徑庭,因爲每個老師的責任遠比這更重要。教師有責任引導孩子的精神發展,所以他們在觀察孩子的時候不應該侷限於理解他們。教師的觀察最終應該幫助孩子的能力呈現出來,這也是觀察的目的。

我認爲在新時代當老師是不容易的。首先,我認爲老師必須知道孩子的注意力在哪裏。“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完全正確。其次是尊重學生。對於教師來說,最重要的是教師必須時刻注意觀察孩子並謹慎安排學習環境。愛和洞察力無疑是教師的法寶。所以在活動中如果老師能尊重孩子的自由,對孩子有信心;如果老師能把他所學的知識暫時放在一邊;如果老師能謙虛,就不要把他的教導當作必要;如果老師有耐心,他一定會在孩子身上看到新的變化。只有當老師等待孩子發現他自己未發現的潛力時,孩子的不安纔會平息。

讀書心得體會6

從古至今,無數人都渴望成功,但在追逐成功的道路上,又有多少人因畏懼失敗,半途而廢。在海明威的《老人與海》這本書中,耄耋老者與磨難作鬥爭的那股不屈不撓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

一位窮困的老人長年孤獨地在海上打魚,但總是一無所獲。終於有一次,他釣到了一條大魚,不料在返回的路上卻遇到成羣的鯊魚。可他並不向鯊魚屈服,使出渾身解數與鯊魚搏鬥。最後,老人筋疲力盡、傷痕累累,鯊魚吃光了所有的`魚肉。老人拖回去的只是一副大魚骨架。

讀完這本書後,我感慨萬千。雖然最後老人只有“一幅光禿禿的魚骨架”,但他也會無怨無悔,因爲他奮鬥了、付出了,奮鬥的過程同樣很精彩。這正如老人所說:“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給打敗的,你可以消滅他,卻不能打敗他。”這種永不言敗的精神激勵並感動着我們每個人。

 《小王子》讀書筆記300字

看完《小王子》,那個可愛、充滿童真的小王子形象在我的腦海裏久久難以抹去。

小王子,其實就是一個單純,內心總是懷着美好的小孩子。獨自生活在一個小星球上,所有的一切對他而言都是獨一無二的。他熱愛那朵有虛榮心的玫瑰;他喜歡幻想;他有一顆純潔的童心······

後來,小王子離開他的星球他的花兒,走過那麼多的星球,認識了那麼多朋友,他見識了貪婪、自私、虛榮??但始終保持着一顆孩子的心靈,他稚嫩、倔強、無邪、善良的笑容留在了每一個角落。

小王子,用他的經歷告訴了我們,心靈可以洞察一切,愛與美。

讀書心得體會7

何兆武的《上學記》是一部與衆不同的書,在於它是由何先生口述,由他人記錄整理的。這是我第一次接觸這種形式的書,剛開始讀的時候,我還以爲是由於何先生過世了,只能由旁人代替繼續寫,其實不然,我想何先生是有意而爲之,這種寫法有一種妙處,那就是有一種親切感,平易近人,感覺就像是和作者本人面對面的交流,聽老人講着他獨有的美好故事。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當屬何先生在西南聯大時的上學生活了,這也是《上學記》的核心、精華所在。西南聯大的學習氛圍非常好。

其一,是自由的學術氛圍,當時的學生,各持己見,但是面對分歧,他們最多爭辯,絕不會將情況惡化成吵架。然而,爲什麼會有如此自由自在的環境呢?我想主要是因爲當時的社會背景和學生之間的友誼良好。何兆武先生這裏指出,人的創造力由求知自由、思想自由和個性發展組成,而個人的.獨創能力實際上纔是正真的第一生產力。自由的環境造就了學術的多產!

其二,就是西南聯大的教學狀況了,何先生對此有否定,但大體上是肯定的。這些教授們表現的也比較“自由”,很多教授上課不像現在的老師一樣兢兢業業,講義都不帶,高興講到哪就到哪,更有甚者,像現在的學生一樣,來上課還得看心情。我覺得這是對學生的不負責,教授的個性不應該在講臺上發揮的這麼淋漓盡致。西南聯大出了很多大家,這是毋庸置疑的。對於其原因,我想有這麼幾點。

首先,西南聯大的生源較之其他大學,不能說最好,但絕對是數一數二的。

其次,西南聯大的周邊環境比較偏僻,學生們除了在學校一心向學,毫無其他去處。

再次,教授們雖然有點喜歡耍性子,但他們的水平非常不錯,他們能傳給學生知識,能開拓學生的視野,這對學生的成長十分重要,認知水平高了,在學術上纔能有更高的造詣。最後,西南聯大的教學規模屬於小班教育,衆所周知,這對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非常有利,學生和老師能處於更活躍的互動之中,很多新創意、新想法也隨之迸發而出。

《上學記》爲我們瞭解近代生活提供了一個平臺,若是何先生能再寫一部《上班記》之類的書講述一下工作的生活那就更好了。

讀書心得體會8

初遇:

徐志摩的《偶遇》中說:“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這交匯時互放的光芒。”我和詩經的初見也是一場偶遇。在窗縫漏下的光線裏,在唐詩宋詞的書影間,在那驚鴻一瞥中,我與《詩經》偶遇了。在與之交匯的瞬間,我爲她的光芒所驚豔。同爲偶遇,我並未如徐詩而言,就此忘卻。在八歲那樣懵懂的年紀,我並不能完全領略其美麗,只是嗅得一縷墨香;在那樣的好動的年歲裏,就願因一句“琴瑟在御,莫不靜好”而靜讀一本有些深奧的書,就像偷穿大人衣服的孩子,看着彆扭卻內心歡喜。

八歲的'我有我的天真無知,而《詩經》有她的深邃神祕,那樣的我們似乎並不是合適的同行者。我看她就像在看重紗後人影,但也許是因爲一份中華文化血脈,讓我對她產生了興趣,就這樣在心裏留下了印記。“生死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深摯的情感讓我羨慕;“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讓我向往;“誰謂荼苦,其甘如薺”讓我似懂非懂....

再遇:

再遇《詩經》,她就入了我心,帶着一份探究的心情,我在國中掌握了一定的閱讀能力之後,我重新拿起了這本書,句句解譯,步步深陷。《碩人》裏勾勒出一幅工筆細描的仕女圖;《凱風》中吹響起淳淳可感的慈母心;《北山》下吶喊出的憤憤民聲…….既平庸吏民亦將相侯伯;兼風雲社會和永恆自然;含物像人事孕思想信仰,跨越西周春秋,橫渡黃河長江,屹立在洪荒時間中,靜默在浩浩人流裏,只待遇見知己,將那五六百年的歷史畫卷與之共賞,將那風雲人事細細說來。

再遇她時,我掀起了重紗,驚見“有美一人,清揚婉兮”的高貴親切,目光深邃……

終思:

有人說過:“要真正讀懂一本書,就要讀懂她的思想,更要思考她的價值。”在大學聯考過後的暑假裏,我第三次翻開了《詩經》,沒有初見的驚豔,並非再遇時的研讀,只是用指尖劃過字裏行間,目光穿過紙頁遊覽古今,內心涌起驕傲和苦澀的複雜情緒

我驕傲於中華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短短四字,區區幾行便能引人暢想或發人深省。若不是在這片華夏大地上長大,若不是流淌着華夏民族的血液,或許很難領悟到中國詩詞的'魅力,更別說是《詩三百》這種於國人而言亦有些晦澀的古籍了。中國的古代詩歌由《詩經》起源,近而發展成中華文化的標誌之一;中華文化在華夏大地紮根,繼而成長成參天大樹,並在國人的施肥和風雨的洗禮中越發枝繁葉茂。

反映不同階層的人文風俗是她的思想,所以她目光深邃;找尋民族認同感是她的價值,所以她高貴親切。因爲讀懂了她,我才更爲生爲華人而自豪慶幸,慶幸能和《詩經》相識,相知,相愛。

然而,這份自豪中夾雜的苦澀卻令人遺憾。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很少有人願意靜下心來讀一本書,即使有這樣的人,能選擇《詩經》的人也很少。

噫,“蓮之愛,同予者何人?”我不是擔心《詩經》像其他典籍那樣失散在社會的動盪和時間的長流中,畢竟她已被我們妥善保存。可是我卻害怕她像博物館裏的古冊般,被“玻璃”格擋在我們的世界之外。佳人靜立,是等待愛人,而非永遠沉睡。她仍期待在時光中與我們相遇,擦出思想的火花。

以現代的技術手段而言,保存古籍已非難事,但我們如何更好的傳承和發揚經典仍是難題。經典古籍不應只是展示我們的文化有多麼深遠憑證,他們更應該成爲中國智慧的源泉,無論是屠呦呦從《本草綱目》中獲得靈感,還是國人價值觀的形成。成爲聯繫國人的紐帶,作爲連通過去和未來的橋樑,是他們的真正價值。如今我們舉辦網絡徵文評選活動,宗旨是爲了號召更多的人去閱讀經典,發現他們的價值,加強民族文化自豪感和認同感。而這,也是我在三讀《詩經》後最迫切的感受。這麼好的作品,應該讓跟多的人瞭解和閱讀!

讀書心得體會9

我們聽到雄才大略的大丈夫不能大展拳腳的故事時,總是會感慨道“生不逢時”,併爲之神傷。而具有“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美名的《史記》中有許多的英雄憑藉自己的滿腔熱血和卓越才能,在亂世中把握機會,實現自己的抱負。

項羽和劉邦就是十分鮮明的對比,項羽是楚國大將出身,而劉邦只是出身農家,論人脈,論教育,結局彷彿註定是項羽勝利,然而故事並沒有那樣想當然!呂蒙正的《時運賦》中舉例道:“楚王雖雄,難免烏江自刎;漢王雖弱,卻有江山萬里。”楚王自刎留下太多遺憾,劉邦稱帝在後世也是褒貶不一,那麼爲什麼故事會發展到這種地步呢?

一、個人性格差異

項羽其人接受的是名門望族的軍事教育,他身上還有着大家之風範,他是百年難得一遇的將才而非亂世中的明君。項羽在《鴻門宴》中放走了劉邦,即使范增多次暗示項羽去誅殺劉邦,項羽都因爲自己的優柔寡斷放過了他,既錯失了良機,還折損了自己的間諜。他重情重義,卻又剛愎自用。他會因爲“無顏面見江東父老”而自刎,會唱出“虞兮虞兮奈若何”的無奈,但是他又能只因不能達成共識去處死宋義,這樣複雜的考慮也使他更加矛盾,不敢全然相信屬下的忠心,最後漸漸在離間計中失去了自己所掌握的優勢,失去了亞父范增,昔日彭城大戰的風光不再,垓下之戰大敗。

而劉邦是農戶出身,沒有接受過系統專業的軍事教育,他會採用不入流的手段來保全自己。在逃亡路上,爲了減輕逃亡的難度,劉邦從馬車上拋下自己的一雙兒女以保全自己。項羽抓住劉邦的父親以要挾劉邦,而劉邦卻說:“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爲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劉邦禮賢下士來招納賢才,也冷血無情成就大業。

項羽和劉邦都有自己的耀眼之處,若是在社會安定的朝代,項羽大可成爲一位名揚四海的大將,卻不適合當工於心計的君主。劉邦善於籠絡人心,明白用什麼方式使人對他死心塌地忠心耿耿。是時代選擇了劉邦!

二、軍事力量懸殊

據史料的記載和推測,我們能判斷當時楚軍處於絕對劣勢,西楚國位於長江以北的全部土地均已失陷,十萬楚軍成爲絕對的孤軍,而漢軍聯兵約達五十萬以上,人數上的對比不由得增加軍隊的壓力。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敵則戰之。只要將領參照這個原則,就不至於在實力優勢的前提下犯太大的錯誤。人數多就要避免頻繁作戰,採取守勢尋找決戰機會。反過來人數少就要想辦法避免決戰,儘量多爭取小的勝利積累成大的勝利。假設其他的條件兩軍相同,那也是劉邦的軍隊勝率更大,更何況事實更加殘酷:當時楚軍缺糧已經幾個月,士兵飢餓,十二月的大冬天楚軍多穿着夏秋季的裝備,軍隊根本沒有半點補給;與之相對,漢軍精力飽滿、糧食充足,這種優勢就不必多說了。

況且漢軍分五路有秩序推進,先佔楚土,再行合圍,步步爲營,包圍完善,楚軍難以發動突然性的反攻。楚軍因爲項羽不捨得放權實力不斷削弱,而漢軍因爲劉邦的'調度得當實力更加雄厚!

三、反思與啓示

這幾日我不斷思考“研讀《史記》的意義所在”,難道只是爲了寫一篇感悟嗎?讀史使人明智!反覆咀嚼《史記》中的故事,我更能感受到歷史的厚重。劉邦的“拋棄兒女”或許有其考量,項羽的“斬殺良將”也或許有隱情,我們並非他們,但是我們應該從歷史人物的經歷中提煉出對我們有益的啓示!人生是一場長跑,像項羽這樣所謂“贏在起跑線”上的人也可能敗給“草根少年”劉邦,而我們應該摒棄所謂的“起跑線”的教育模式,不驕不躁不氣不餒,活出自我!

著名相聲演員郭德綱曾引用蘇秦所說“使我有洛陽二頃田,安能佩六國相印”,坦言自己的發展歷程,蘇秦學成遊歷多年,潦倒而歸,隨後,刻苦攻讀《陰符》,遊說列國,得到燕文公賞識,出使趙國,提出“合縱”六國以抗秦的戰略思想,並最終組建合縱聯盟,任“從約長”,兼佩六國相印,使秦國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關。郭德綱先生從不被接納到選擇自己開創相聲的新段子,再到演出沒有觀衆的艱難困境,到如今德雲社成爲亞洲最大男子天團,其中的心酸豈是外人能夠體會到的?他們都曾一無所有,卻也能活出自我活出精彩!

我又忍不住思考:假設楚王與漢王出生在另一個朝代,假設蘇秦有了二頃田,假設郭德綱先生在進京的時候加入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劇團,故事又會發展成怎樣?大抵這就是冥冥之中的時勢造英雄吧!

時也!命也!運也!

讀書心得體會10

這篇文章很早前我已在《故事會》上讀過,當時我就很喜歡它,現在又反覆讀了幾遍,印象更深了。它的名字叫《評說玫瑰》。

短短的幾句話,包含了深深的哲理。兩句話語,代表了兩種不同的人生觀。

玫瑰園裏,有一對雙胞胎和她們的母親。雙胞胎對玫瑰園的看法是這樣的:“這是個壞地方!因爲每朵花下面都有刺。”“這是個好地方!因爲每叢刺上都有花。”

道理很明瞭不同的角度看事物都會有不同的'想法,這個法則可以用到任何方面,只要用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面對一切的話,會有最好的結尾!不信,試試看吧。

讀書心得體會11

寒假裏,閒來無事,翻了翻兒子的許多書被一本書的名字吸引了——《愛的教育》,就拿來讀了。這本書是國中學生必讀書中的一本,在我上中學時,還沒有這樣的要求,所以也從沒讀過這些書。其實,書對我們來說,沒有年齡的限制,只要你有需要,你就可以讀你喜歡、感興趣的書。

愛就像空氣,雖然天天都在我們身邊,但經常被我們忽略。《愛的教育》,講述一個叫恩利柯的小男孩成長的故事,記錄了他十個月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和他家人的信和老師講的動人的每月故事。書中描寫了一羣快樂,可愛的少年。他們的身份各不相同,有出生於富裕家庭的,有出身於貧窮家庭的,但他們互相尊敬,互相關愛。這些孩子身上卻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

透過安利柯的描述,我瞭解到什麼樣的師愛才最讓學生感到溫暖,把學生當親人的老師。當安利柯的先生說道:“你們以外,我沒有別的家屬在世界上,除了你們,我沒有可愛的人!你們是我的兒子,我愛你們,請你們也歡喜我!我一個都不願責罰你們,請將你們的真心給我看看!請你們全班成爲一家,給我慰藉,給我榮耀!”先生的這些話,讓所有的學生都信服與他。雖然我無法做到這位先生的如此坦誠,但想想,我是否用平等的目光看待所有的學生了呢?兩個孩子同時犯了錯誤,有時,我會憑我直覺判斷,然後毫不留情的批評那個我心目中的差生,卻不知,受了一肚子委屈的孩子在暗自垂淚,也許在他們的眼裏,我不再是個好老師,寬容和尊重學生,“只要你們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我絕不會責怪你們”,這是安利柯的先生們給的我另一個啓示。無論是表揚還是批評學生,我們的目的是教育學生,只要目的達到,又何必在意學生是否接受了懲罰。

常有家長拽着自己不聽話的孩子,慷慨的對老師對老師說:“他(她)要是不聽話,你就狠狠的打。”時代發展到21世紀,我只能把這話理解成爲善意的謊言,教師不適合充當暴力實施者,面對一羣天真的孩子,我們需要的是充分的精力去打一場持久戰,老師的的一個擁抱,撫摸,對孩子來說,也許比嚴厲的批評效果更好。書中給我的啓示是:做一個溫柔的嚴師,用充滿愛意的語言來嚴格要求我的學生。

愛是一種感受,是一種信仰,是一種追求,是……無法用準確的.文字形容愛的定義,但是我知道,擁有愛的人,付出愛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實而無憾的。同樣,我們對孩子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應是發自肺腑的愛,這種愛的表達既是無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當我們把愛心自然而然地獻給孩子時,孩子會不僅把我們當教師,更會把我們當作朋友,父母。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是無從談起,感情當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須充滿感情。

總之,愛的教育是治療心靈創傷的良藥,是打開學生心扉的鑰匙。被愛的人才懂得去愛人,愛給人力量,給人溫馨,也給人美麗的心靈和情感。讓孩子們心中擁有愛,很多問題都可能在愛的暖流裏溶解。這就是《愛的教育》給我的啓示。

快樂,是一朵散發着淡淡清香的芬芳野花,,滋潤着我的思想;快樂是一幅流光溢彩的畫面,溫暖着我的心扉;快樂是一雙飛向智慧寶庫的純潔翅膀,領着我到知識的寶庫,帶我到知識的海洋裏面自由自在的遨遊。

自然知識的圖書,帶我走進了大自然的懷抱:草原上的奇花異草,昆蟲世界裏的大大小小的蟲子,深海里的各種魚類。我從中瞭解到大自然的各種有趣的知識。

科幻小說類圖書,領我置身一無邊無際的宇宙空間。太空裏的戰爭,曲折離奇;飛碟和外星人的事故更是出神入化,內容及其精彩,這些圖書引人入勝,

美術書的內容更是迷人,比如那些傢俱、風景、動物,畫的都非常出色,還有那些迷人的動漫畫的更是巧妙絕倫。

品味唐詩宋詞,使我領悟了其中的奧妙:這裏有山清水秀的風景,有奇異可愛的動物,有“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的清新淡雅,有“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的不捨思鄉之情,山是青的,天是藍的。這些景色,這些感覺,我都能從書本里領悟到。

高爾基曾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無窮的財富,書,使我走向光明的未來。當你孤單的時候,書是你最好的朋友。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書永遠是我的夥伴,書,是我快樂的根源,書指引我走向光明前途的道路。

讀書心得體會12

我最喜歡的《飄》。裏面主要是圍繞思嘉、艾希禮、瑞德的情感線索展開的。故事最終當思嘉發覺她的真愛是瑞德時,一切都遲了。瑞德對她的愛已經被她的固執隨時間慢慢消磨掉了。她固執的認爲她愛的是從小青梅竹馬的艾希禮,並緊緊抓住他不放。對愛她的那些人十分殘忍,用他們的愛當作鞭子放在愛她的人的頭上。所以,瑞德對她不能向其他人一樣,不然,她會覺得他也軟弱可欺,於是瑞德用他日常嘲諷的方式愛她。他愛她,也理解她,於是寵她縱她。可憐的思嘉無視它,認爲他的愛是理所當然的。真愛來了,不知曉。真愛走了,沒感到。故事的結局總讓人感覺一團陰影,畢竟結局讓人不歡樂。它同樣讓人思索感情的點點滴滴。

情感是複雜的,情感的路沒有一帆風順的`。因爲把兩個本來毫不相干的人揉在一齊本是件困難的事。我最近讀了一篇文章叫《補過的感情要不要?》,有這麼個故事。瓷盆碎了,需要修補匠修補。當它再一次被不經意打碎時你會發覺,修補過的那一塊完整無缺。所以,當我們的情感出現問題時我們首先想到是共同修補再呵護,而不是出現問題就找藉口說我倆不適宜而拋棄它。當無法修補或修補不了時再想想是不是應當放棄。我想,至少我們對一份情感負責吧,也是對自我負責……情感丟了就丟了,沒有誰,世界一樣瘋狂。畢竟,尋找情感的過程是一條尋尋覓覓的路。如果愛了,就認真一點。沒有誰能把情感拿的起又丟的下,除非他沒認真。

送大家一句話:珍惜+包容=長久!

讀書心得體會13

《哈利。波特》講述了一個魔法世界的孩子,哈里的故事。他在一歲時就失去了父母,本來能夠逃走的母親傾盡力量使他的死亡減成了一道形如閃電的疤痕。這是與壞蛋伏地魔作鬥爭的標誌。

哈利寄養在姨父家的一個狹小的樓梯間,姨父和姨媽凶神惡煞,表哥達力總是仗着個頭大欺負他,他這樣忍氣吞聲的度過了11年。

在他11歲生日時。一個表面恐怖實際很溫柔的看守,海格給他送來了一封魔法學校的錄取信,證明他從一出生就是一個巫師的命運,也明白了對角巷等一系列的巫師世界的事物。

到了那所魔法學院,哈利認真刻苦,嗜書如命,課後作業一下課就完成,不顧禮堂裏的吵鬧,最終,哈利最終變成了學校裏的尖子生。

他在魔法學校遇見了很多人,有肝膽相照的摯友——羅恩、赫敏;有總是用憎恨的眼神看他的斯內普教授;有時時刻刻關注他心靈和成長的校長——鄧

布利多教授;有視他爲眼中釘肉中刺的`對手——德拉科·馬爾福;當然,還有那個人人提到就畏懼三分,喪心病狂的“神祕人”伏地魔。這些有血有肉、形形色色的人用他們的一言一行,影響着哈利,激勵着哈利去不斷變強,最終成爲強者,成爲人們口中的“救世主”、“大難不死的男孩”,成爲真正戰勝伏地魔的強者。

我對哈利有時驚奇,有時同情,更多的卻是欽佩!傾佩他的樂觀與向上,他沒有因爲父母雙亡而整天活在鬱悶、悲痛中;沒有因爲姨媽的不公平對待而自慚形穢;欽佩他在應對可怕的伏地魔面前沒有絲毫的畏懼,更沒有因爲他的名字赫赫有名而自高自傲;欽佩他的機智勇敢,對朋友的忠誠和友愛……

雖然我們都是麻瓜,但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魔法世界的神奇力量,那就是信念!只要我們有戰勝困難的信心和毅力,只要我們付出堅韌不拔的行動,那麼我們的夢想也都能實現!

魯迅先生決定用筆爲匕首,喚醒愚昧民衆的醒悟,他棄醫從文,成了一代愛國文豪!蘇東坡一生充滿了大起大落,可是在被貶謫的日子裏,他照樣爲民辦實事,流落到杭州,就修建了蘇堤等水利工程;《哈利。波特》的作者JK。羅琳,在困頓的生活中,堅持寫下這些讓我癡迷的哈利的故事,她也因而名揚全球!是的,作爲麻瓜的我們,每個人都是自我命運的魔法師!在驚奇與憤怒,同情與欽佩中,我要像哈利學習,用信念和不懈作爲魔法,點亮自我人生!

讀書心得體會14

本學期我給自己制定了自己的閱讀計劃,通過讀《給教師的建議》《窗邊的小豆豆》《讓學生踏上閱讀快車道》,受益匪淺。

《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一書中,讓我深刻感悟到他的每一條建議就象一盞指路明燈一樣,給了我極大的幫助。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是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做飢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羣書,我想對每位老師都是非常有用的'!

黑柳徹子的《窗邊的小豆豆》,讓我知道了日本有那麼好的小林宗作校長,在他的學校裏,在她的教育下,問題生和學困生都變得那麼正常,那麼愛學習。似乎沒有教不好的學生。我今年教低年級,讀了這本書後,對問題生似乎多了一份理解,對教育他們充滿了信心,也有決心找到一個適合他們的教育方法。於是,和孩子們在一起,我學會了快樂。

韓興娥的《讓學生踏上閱讀快車道》,讓我反思很大,都是一樣的老師,都是一樣的培訓,爲什麼人家都成功了呢?反思過後,我明白了什麼是堅持。於是,藉着教低年級的優勢,藉着自己受過韻語教學的培訓,藉着自己對教學的研究的執着,我也開始了小範圍的教學實驗,經典誦讀,大量識字,快速閱讀。一年過來了,很有成就感,看着學生日新月異的變化,我開心地笑了。

當讀書成爲一種習慣,我覺得我收穫了許多。結交了好多書友,懂得許多人生真理,學到了很多知識,長了很多見識,充實了教學,活躍了自己。特別是在打造書香校園的活動中,我樂此不疲,與學生共同讀書,與學生共同積累,與學生共同收穫快樂。

讀書,我要堅持下去!

讀書心得體會15

有了上學期的先看電影《城南舊事》再讀書的經驗,今年的春天,我依舊和孩子們相約在暖暖的午後,和孩子們沐浴在書香中,我們又一起共讀了曹文軒的《草房子》。

我先給孩子們播放電影,引發他們的興趣。孩子們被桑桑的調皮搗蛋、重情重義而惹得又笑又哭,爲杜小康的遭遇而淚流滿面,敬佩宇桑喬校長的嚴格,爲他代表的父母的愛而感動。

所以,趁熱打鐵,看過電影后讓孩子們寫下觀後感,之後,再引導他們去讀書,揣摩書中的描寫,發現書中的美。細品書中的情節,覺得比電影更加細膩。書裏面有可以想象的`很多環境的描寫,還有一個讓人開始覺得很不喜歡,而後來爲了一個南瓜而死的秦大奶奶,書裏面的細節描寫更加豐富,充滿了想象。我還和孩子們討論自己喜歡的人物,很多孩子也遺憾怎麼沒有喜歡秦大奶奶的。還把文章中對細馬的一些描寫進行對比……這樣一來,孩子們對讀書更感興趣了,都覺得書中的故事更加好玩。他們很多時候會爲了堅持自己喜歡的人物爭得面紅耳赤。我很欣喜地看到孩子們喜歡上了讀書,喜歡上了書中的人物。

讀《草房子》的感覺就是一個字:美!它是一個美好的所在,她讓我想起浪漫的童話。不知道爲什麼,總覺得那些人物一個個都似童話般純真。故事中寫的那些離我們已遠去的國小生活,雖然看似平常,實則並不簡單。我覺得這些生活很多也在自己身上經歷過,也能體悟得到。那種發生在還未長大卻嚮往長大的少男少女之間的純真故事,有許多茫動,但也是必然。

我想,一本好的書會對孩子們產生很大的啓發。當然對我也是一樣。今後,我還會堅持讓孩子們讀這樣的好書,相信我和孩子們都會有更多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