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讀後感>

【通用】《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14篇

讀後感 閱讀(2.01W)

讀完一本書以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通用】《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14篇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 篇1

初看《魯濱遜漂流記》,我就被這本書深深吸引了。

該書講了一個具有冒險精神的英國人魯濱遜不停父母勸告,終於在一次行號中流落到一個荒島上。缺乏食物、住宿困難、孤獨恐懼……但他沒有放棄希望,以非凡的勇氣和智慧在孤島上生存下來。他學會了製作工具、麪包,學會了馴養山羊……他還救助並教化了野人“星期五”。經過28年的漫長等待,他終於找準時機回到了祖國。

從魯濱遜的身上,我彷彿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面對困難,我同樣也不輕言放棄。有一次,學校裏要舉行400米比賽。比賽前,我每天早上都會跑20分鐘。冬天的早晨,風是那樣的刺骨,刮在臉上像刀割一般疼。可是,爲了能在比賽中獲得好的成績,爲了班級的榮譽,這一點困難又算得了什麼呢?終於,我以2分58秒的成績獲得女子組第一名。從那次起,我就知道到了:只要敢於向困難挑戰,沒有什麼事情不會成功。就像書中笛福說的一句話一樣:“害怕危險的心理比危險本身可怕一萬倍。”

朋友們,如果你想成爲一個具有大無畏冒險進取精神的成功者,那就趕快去讀讀這本《魯濱遜漂流記》吧!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叫《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介紹了一名叫魯濱遜·克魯索的'英國青年從小渴望冒險,長大後不辭而別,在海上從事貿易事業。有一次,船在南美洲的一個海岸觸礁,船身破裂,船上的人都淹死了,只有他一個人活了下來。

雖然條件極爲艱苦,但魯濱遜還是活了下來,並且盡力開發島上的物產。經歷了二十八年風雨,他終於有機會回到了故鄉。

我深深地爲魯濱遜的進取精神所折服。來到荒島,他先做了一隻小木船,把船上一切搬得動的東西全搬上了岸,又挖了一個山洞,作爲棲身之處。

儘管東西很多,但他還是不甘坐吃山空。經過不斷探索,他竟發現小島是一個迷人的瓜果之鄉,物產豐富,這些東西令他活到了船來到之時。

這本書中有一句話:空想是沒有用的。的確,有一次,我做一張卷子,卷子上的思考題很難,使得我不敢去做。但是,媽媽告訴我凡事都要試過才知道,還說“不去做是既不懂又不敢還不會,做做頂多就做錯了。”在媽媽的鼓勵下,我絞盡腦汁地去做,終於發現了突破口,破解了這道難題。

生活中的一切都像是在爬山,在山腳下仰望山頂,會覺得很高;在半山腰看山頂,會覺得比估計的還要高。然而,登上山頂,回頭一望,卻發現山並不是所想的那樣高。

事情只有去做了,才知道能否成功。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 篇2

《魯濱遜漂流記》寫了魯濱遜在一次航海中不幸遭到了暴風雨襲擊,除他外,其他人全部遇害。他漂到了個沒有人煙的孤島上,在孤島上,魯濱遜在廢船上找到了一些工具,在荒地上建起了住所,

種起了麥谷,還飼養了動物,完成了自己的生活基本所需。他在這個過程中,遭遇了很多困難和挫折,付出了辛勤的勞動。例如,那個有兩層圍牆的房子他差不多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才建成的;

他在第一次播下大麥和稻穀的時候,由於播種的不是時候,這些寶貴的種子就浪費了一半;爲了挖幾個地窖以備貯存淡水,魯濱遜又辛辛苦苦地幹了幾個月;爲了做一個能夠煮湯的鍋,

他絞盡腦汁,嘗試了多種辦法,失敗了無數次,才研究出製造方法;但是,這一切的困難,都被他堅韌不拔、永不放棄的精神所征服了。魯濱遜在島上生活了28年,最終獲救。

而我,當媽媽讓我每天寫一篇日記和看20頁課外書,我覺得太困難了我就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願意每天堅持完成,到現在我也沒能養成這個好習慣。

當我學舞蹈和跆拳道好幾個月了,因爲身體的原因考級沒有通過,我就沒精打采,一蹶不振,最後放棄了。讀了《魯濱遜漂流記》使我認識到,人不論何時何地,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都不能被困難嚇到,要勇敢的面對困難,要始終保持一種積極向上,從容樂觀的心態去面對和挑戰困難,我要學習魯濱遜這種精神,不再畏懼困難和逃避困難,而是要積極、勇敢地面對和挑戰各種困難,在困難面前學會自強。以後,我一定要向魯濱遜學習。

星期五下午,學校組織我們觀看電影《愛心》,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們應該走一條怎樣的人生之路……電影中的柯正男的母親中年喪夫,爲了兒子,她艱苦創業,創辦了一家知名的餃子公司,並不斷地幫助周圍的人。而柯正男卻花天酒地,不務正業,讓母親着急。可以說柯正男的母親給他創造的.生活環境已經很不錯了,那爲什麼柯正男卻走向了歪路呢?雖然他在母親的一年來精心策劃下,幡然悔悟,走向了正途,但是母親已經略帶遺憾永遠的去了。對於柯正男來說,母親生前未能見他最後一面是否會成爲他永久的痛?

作爲一個孩子,作爲一個學生,我們在成長的道路上怎樣才能少走歪路?我覺得從這個影片中我們可以得到一些啓發:一是我們要有一顆感恩的心,家長在學習上爲我們健康成長付出了很多,我們更要積極上進。比如認真學習,努力完成作業,把學習搞好,不讓家長操心;二是我們要在生活中多實踐,自己的事自己做,鍛鍊自己,感受勞動的快樂,把自己培養成一個愛好勞動的人。比如平時可以自己整理書包、牀鋪、做飯,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我想我們從小嚴格要求自己我們就一定能健康成長,成爲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 篇3

我讀了《魯濱遜漂流記》這篇小說後,深深被故事中的主人翁魯濱遜感動,他遭遇海難漂流到荒島上以後,不是悲嘆命運對自己的不公,而是充分利用自己的頭腦和雙手,修建房子、種植莊稼、養殖動物、製造工具、在絕望和無助中用自己的頑強和毅力與飢餓、疾病等作鬥爭,最後終於勝利的獲救。一開始,魯濱遜揹着自己的父母跟着一隻船出海了,但是在一次雨中船遇難了,他在茫茫的大海里漂流了好長時間,最後被海水帶到了一個荒無人煙的孤島上,這個島上沒有人煙,只有他遇難船上的一隻狗和兩隻貓,他企圖向來往的船隻求救,卻發現哪隻船上的人是海賊。

他用身邊僅有的一些物品建了一坐“房子”,後來又在遇難的.船上找到了一些麪包、酒、衣服、槍彈等等……就這樣開始了他長達二十八年兩個月零十九天的孤島漂流。在這麼長久的時間裏,他不僅要戰勝寂寞和孤獨,還要戰勝飢餓和疾病,更不能讓海上的強盜發現他,他總是樂觀的面對眼前的一切,珍惜身邊每一個可以讓他求生的機會,在困難面前他也害怕過,逃避過但最後總是戰勝了自己而獲得了生的希望。讀完這篇小說後,我真的被魯濱遜的頑強和勇敢深深的感動着,他在哪麼艱苦的環境下,把自己從絕望中解救了出來,對我感動最深的是他的毅力,魯濱遜長達二十幾年對生的希望就是毅力,我不禁想到我們自己,我們對生活,對學習是不是也應該向他學習呢?遇到困難是不是也應該勇敢的面對而不在逃避呢?

記得我在學習的過程中,經常遇到一些困難,我不是想辦法克服它,而是和困難玩起了迷藏,有一次,我對一個數學問題特別的感興趣,但是始終沒有把這件事弄明白,如果我要搞清楚這件事,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和精力,於是我心安理得的放棄了,可是後來在考試中我又遇到了同一個問題,我還是沒有解決掉,我好後悔,我雖然暫時的“繞”開了這個困難,但困難最終又和我遇上了。

有一次我寫作文沒任何頭緒想不寫,但一想到魯濱遜就想自己的困難與他相比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不得不寫啊!

如果那件事發生在我身上我能不能勇敢地生活下去呢?我想就算是任何人都行,否則就是死路一條。

如果我是他,當看到野人用自己的同類開宴會時,我會像他那樣勇敢地站起來,在僅有一個助手的情況下同他們搏鬥嗎?不,我寧可躲得遠遠的,祈禱他們永遠不要發現我,因爲我沒有那種膽量。

安逸的生活煉不出精幹的水手,平靜的湖面造不出時代的偉人。環境優越,生活舒適,往往會誘發這種惰性,阻礙人們成長;而惡劣的環境卻能激人奮發,使人立志改變處境,因而促使一個人成長。有了這種敢於挑戰的精神,不管環境是好是壞,都能創造條件,克服困難成才。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 篇4

如果獨自一人去航海,周遊世界,你行嗎?如果獨自一人流落到荒島,還要建起一個家,時時要躲避野獸的威脅,你行嗎?我想你一定給我一個個否定的回答。可是那偉大的航海家、探險家魯濱遜卻做到了。他憑着堅強的毅力與堅持不懈的精神,圓了航海家的夢想。

《魯濱遜漂流記》主要講了一個叫魯濱遜的英國人由於遭遇沉船,漂流到一個荒島上。在那裏,他憑藉着自己勤勞的雙手和堅韌不拔的毅力,頑強地與各種困難做鬥爭。在島上,魯濱遜遇到了一個食人族,將一個俘虜解救出來,取名“星期五”,“星期五”成了魯濱遜的僕人,他們快樂地生活在小島上。二十八年後,魯濱遜搭乘前往英國的商船,返回故鄉。

魯濱遜堅持不懈的精神永垂不朽,那不怕困難的勇氣和百折不撓的品質在我的腦海裏久久迴盪。他將在海島上遇到的'困難化爲走向成功的動力,努力去克服困難。頑強的毅力多麼令人肅然起敬!沒有房屋,他用雙手去搭建;沒有食物,他打獵,種穀子,還馴養山羊;沒有傢俱,他自己摸索着製造。但是,上天似乎不眷顧這可憐的勇士,他又遇到了可怕的地震和兇殘的食人族。他一次次地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解決了多方面的問題,並在這荒無人煙的小島上生活了二十八年。二十八年呀!有可能這對條件優越的今天來說不算是什麼,但是這對一個生活在荒島上的人來說是如此煎忍難熬啊!要是換成我,早就以淚洗面,抱怨着生活的不幸,甚至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勇氣和信心了。而魯濱遜·克羅索,竟是如此的積極樂觀啊!他是多麼偉大,他是一個英雄,是一個巨人!

在現實生活中,我比起魯濱遜來,是多麼的渺小,多麼的微不足道。我到現在還不會那些家務活,從來沒有想過爲父母分擔點什麼,爲他們做些什麼力所能及的事情。我的生活簡直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父母爲我們鋪設了平坦的成長道路,沒有挫折,沒有風浪,沒有咀嚼過生活的苦澀。記得去年暑假的一天,爸爸媽媽去上班,爺爺奶奶也正好有事出去了。到了中午十二點半,我的肚子餓的咕咕直叫,家裏有方便麪,速凍水餃,湯圓,還有雞蛋等等做中飯的原料,可是從不做事情的我,對這些原料束手無策,頭都大了。當想要開煤氣竈點火時,發現火怎麼也點不起來,哦,原來是天然氣的閥門沒有開;想要打開電飯煲煮飯時,讓它工作時,發現電飯煲怎麼也工作不起來,哦,原來電飯煲的插頭沒有插上。當竈具開始工作,又被熊熊的火苗炙烤得汗流浹背,又害怕燙到手,只能作罷。最後,只好用餅乾和蛋糕來充飢。哎,我真自愧不如。

讀完《魯濱遜漂流記》後,我明白了許多許多,也懂得了許多許多。我應該學習魯濱遜那獨立、堅強、勇敢、堅持不懈、不畏困難的美好品質。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奇蹟,走上成功之路,開闢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來!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 篇5

《魯濱遜漂流記》是英國作家笛福在59歲時寫的一部現實主義長篇小說,這部小說主要講述了主人公魯濱遜·克魯索出生於一箇中產階級家庭,一生志在遨遊四海的故事。魯濱遜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風暴,朋友都遇難了,一人漂流到一個無人的荒島上,從此,開始了一段與世隔絕的生活。但他憑着強韌的意志與不懈的努力,在荒島上頑強地生存下來,在島上生活了28年,最終得以返回家鄉。

這是我最喜歡的一部小說之一,我很小的時候就接觸它了,現在由於在上外國文學史,剛好又在圖書館借的外國書籍,有一部分就是關於它的,很幸運,再一次的接觸到它。

小說的作者是笛福,他本人其實就具有不同尋常的人生閱歷,這部小說,是根據蘇格蘭水手賽爾柯爾在荒島的真實經歷而改編的.,真人是在島裏生活了4年,而小說主人公卻是生活了28年之久,裏邊的很多故事情節,其實都是作者曾親身經歷過的,小說的內容十分具有趣味性。

小說主人公魯濱遜曾經是一個富裕家庭的公子,但不想坐享其成,就常常外出冒險,有一次,他們遭遇了海難,魯濱遜的朋友都離他而去,無奈魯濱遜只好在孤島一人求生。在島上,爲了生存,逼他學會了很多的東西,靠着自己的努力,他開始在島上種植大麥和稻子,自制木臼、木杵、篩子,加工麪粉,烘出了粗糙的麪包。他捕捉並馴養野山羊,讓其繁殖。他還製作陶器等等,保證了自己的生活需要。並且,還在荒島的另一端,建了一個“鄉間別墅”和一個養殖場,過上了像中國傳統模式自給自足的小農生活。後來,他遭遇了食人族,簡單的說是野人,這裏邊即便是孤身一人,他也沒有放棄人生,而是在家裏架好槍、準備好火藥,積極的去抵禦外來“侵略者”,而也因此,他獲得了自己的奴隸——星期五。

我確實佩服這部小說的主人公,他不僅聰明、勤勞,而且還很勇敢,面對上帝的安排,他始終看到了光明的一面,靠着自己頑強的毅力,在荒島活了28年。小說作者笛福除了塑造這麼一個值得崇拜的主人公外,還一直以第一視角“我”來敘述,拉近了讀者與小說的距離。此外,這部小說其實也是反應了當時的經濟情況的,當時已經是資本主義,強調的是私有財產,魯濱遜的勞動,和他的奴隸星期五,其實都是爲了取得或鞏固自己的私有財產,而魯濱遜其實就是一個活生生的資產階級代表,他愛勞動,不怕困難,樂觀自信,都可以體現當時正值上升期的資產階級的精神風貌。

小說原文有句話是這樣說的:“我們對於所需要的東西感到不滿足,都是由於我們對於已經取到的東西缺乏感激之情”,現在的社會,也何曾不有這些情況呢?《道德經》有云,知足之足,常足矣。很多東西,其實一般一般就好,擁有了應該學會珍惜、感恩,由此,人生才能幸福。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 篇6

這本書主要講了一個叫魯濱遜的英國人,他非常喜歡冒險,出生於一個商人之家,他的父親用“知足常樂”的思想方式來教育他,但他決心捨棄平庸的生活,想去大海見識一番。在第一次冒險中,他和船隊就遭遇了風暴,船上所有的人全部遇難,只有他一個人倖免,漂流到了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上。可他並不感到悲觀與絕望,而是做出了木筏去船上尋找有用的東西。他運用了智慧搭建了住處,獵殺動物,尋找水源,他加工麪粉,烤成麪包,與小動物---貓、狗,羊相處。使自己的心情不在孤單。他從野人中救出了一個俘虜,並給他取名“星期五”,在魯濱遜的教育下,“星期五”成了他忠實的僕人。一次魯濱遜與“星期五”制服了英國船長的水手,奪回了船隻,返回了家園。戰勝了殘酷的大自然。

一個18歲的少年,“放着好好的日子不過”,一心想航海探險。爸爸說:你知道嗎?其實最幸福的生活就是中不溜秋的生活,底層日子苦,上層壓力大,中不溜秋最幸福最安全,這個道理,你以後會明白的。少年不聽,非要出海,一場航海事故之後,一個人漂到了一座孤島,一擱淺就是28年。

現在再讀,覺得這豈止是一個歷險故事,同時還是一本17世紀的政治經濟學筆記。魯賓遜出事那次出海是1659年,他離開那個加勒比海孤島的時間是1687年,恰好是大英帝國開始冉冉升起,但還沒有完全從西班牙、荷蘭、法國等角逐者中脫穎而出的時期。

魯賓遜就不斷讓我想起韋伯筆下的那個“資本主義新人”。有意思的是,魯賓遜的“心路歷程”也與韋伯筆下的資本主義新人契合。在流落孤島之前,他精神上是個浪蕩子,但在一場幾乎讓他送命的高燒之中,他突然看到了上帝:“上帝爲什麼要拯救我呢?我何以回報他的'用意?”在孤島上待得越久,他的信仰就越虔誠,到最後信仰成了他生存的最強大動力。就這樣,遭遇變成了召喚,被遺棄變成了被拯救,上帝給他關上一扇門,但也打開另一扇門。28年裏,他在孤島上創造的不僅是房子農田畜牧,而且是一座朝聖的廟宇。

在韋伯看來,資本主義精神之所以在新教國家興起,而不是傳統的天主教國家或者東方國家,本質上因爲新教倫理最早實現了“義與利”在話語體系上的統一:“傳統主義”恥於言利,而只謀求暴利者熱愛的是財富而不是創造本身,是新教倫理將勤勉奮進和創造財富結合到了一起,讓“克己復禮”成爲通向天堂的一條道路。魯賓遜在孤島上待到第23年時,仍然沒有任何可能離開的跡象,但那時他已經“完全不介意在島上度過餘生”,因爲那時候他已經憑辛勤勞作開拓了一個荒島,他覺得自己沒有辜負上帝的美意,可以吹着口哨悠哉遊哉地去天堂了。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 篇7

1719年4月,由英國作家笛福創作的《魯濱遜漂流記》問世。這一鉅著出版後,立即引起了轟動,當它歷經幾百年的歲月變遷後,依然深受世人喜愛,特別是我這樣愛冒險的男孩,已經對它到了癡迷的程度。

說起這部名著,我和它還頗有淵源。剛入國小的時候,愛動愛鬧的我根本靜不下心來看書,這可把媽媽愁死了。後來,她發現我熱衷於科學探究,對冒險故事感興趣,就特意跑到書城給我買了一本注音版的《魯濱遜漂流記》。開始我對它也是不屑一顧,可是聽媽媽講了一些裏面的內容,我的好奇心開始膨脹。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後面的內容,就整整一個上午埋在書裏。我完全被它的情節吸引住了:魯濱遜熱愛航海事業,卻不幸流落荒島,短暫的迷茫過後,他振作精神,在島上搭建房屋、圈養牲畜、播種糧食,與野獸鬥,與野人鬥,與“文明人”鬥,最後經過28年的等待,終於回到了故鄉。

多麼驚險刺激的的故事啊!我在暑假中一遍又一遍地讀着,它讓我開始對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再次完整地讀《魯濱遜漂流記》,是上完了相關的.課文後,媽媽給我買了青少年版的書籍。這個版本語言更加豐富,內容更加充實,讓我這個“小書蟲“愛不釋手。長大的我已經不光關注裏面的內容,更關注內容背後蘊藏的精神財富。

“我要活下去,我要回到故鄉去!”正是這種信念,讓魯濱遜無法消沉,無法頹廢。在這樣一個危機四伏的荒島上,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須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步步爲營,既要看到眼前的兇險,還要預設將來的種種麻煩。所以他想方設法從船上搬運食物、工具、武器;他靠山建房,用來防守敵害襲擊;他圈養牲畜,種植糧食,用來填飽肚子;他寫、記錄時間、留心觀察周圍的一切……總之,他爲了“活着回故鄉”做好了打“持久戰”的各種準備。

爲了生存,魯濱遜以驚人的毅力和超常的智慧,戰勝了外敵,戰勝了自然,戰勝了自我,用28年完成了人類“漫長的進化進程”,這也許是比故事本身更吸引人的東西吧!

走出故事,再看看我們這些生活在蜜罐中的孩子,要是不幸落到“絕望島”,等待我們的只有一條路——死路。或許,在生活中,我們永遠不會走上這座孤島,但是我們的許多同齡人卻走上了“靈魂孤島”,他們因爲受到一點小小的挫折離家出走,甚至自殘、自殺,給親人朋友留下了無盡的痛苦。所以,讓我們心存感恩,感謝生命,感謝生活。讓我們像魯濱遜一樣有堅定的信念,好好活着,要堅信風雨過後見彩虹。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 篇8

今年暑假,我與母親前往紙老虎圖書館。一進大廳,就看到了“選擇決定成長,閱讀決定人生”的專櫃,書架上擺着的是一排排不同版本的《魯濱遜漂流記》。我迫不及待拿出一本,交了錢,回了家便如飢似渴的讀了起來。

這本書是英國小說家笛福的著作。魯濱遜不甘於父輩那樣平庸的過一輩子,於是他毅然的離家出走,捨棄了安逸幸福的生活,去遨遊世界。在1651年9月1日,魯濱遜的船剛剛駛出了恆比爾河,就颳起了大風,海浪幾乎要把船掀翻了。魯濱遜暗暗後悔,這時風暴變的兇狠起來,海面上波浪滔天。不過,船還是順利抵達了巴西。魯濱遜在這裏進行着種植園的工作,日子一天天富足起來。可他還是嚮往着冒險,於是在1659年9月1日,他乘着船出發了。可那天,天氣異常惡劣。他們的船隨波漂流。終於他們看見了陸地,並加速向陸地駛去,這時船觸礁了,擱淺在沙灘上,除了魯濱遜外,船員無一倖免,喪失了生命。當他精疲力竭的游上陸地時,如何生存又成了一大難題。但他是幸運的,船的殘骸被風暴颳了過來,他在裏面尋得了許多生存的必需品。沒有了房子,他自己動手搭建,在巖洞,在樹林深處。他還戲稱爲他自己的“別墅”。沒有食物,他發現了各種飛禽和野山羊。聰明的他又想到把野山羊馴化,儲存食物。魯濱遜生了病也沒人照顧。聖經這本書是他的精神支柱,於是,魯濱遜嘗試用菸葉治病。病好以後,他發現了一個野人被其他野人追趕,他們想要吃掉那個野人。魯濱遜毫不客氣的開槍打死其他野人。並且給那個野人取名爲星期五。魯濱遜教他英語,告訴他不要吃人肉。後來他又救下了星期五的父親和一位英國船長。幫助船長奪回了他的'大船。在長達28年的荒島生活過後成功返回了自己的家鄉。

故事講到這裏就結束了。魯濱遜說的一句話“我們經常抱怨,是因爲我們對已經得到的東西缺少感激之情。”不禁讓我想起,我出生在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每天能吃上母親精心烹製的飯菜,穿上名牌衣服,喝着飲料,我感激了嗎?甚至還對不滿意的大發脾氣?如果我也是魯濱遜同樣的遭遇,我還能生存下來,返回故鄉嗎?答案是否定的,我們被嬌生慣養,被家長視爲掌上明珠,這種生存的基本能力早就喪失了。有人不禁想問,魯濱遜靠着什麼活了下來呢,首先,是他獲得了遇難船上大量的物品。然後是他樂觀,積極向上,不怕困難的精神使他活了下來。

在人生的道路上誰都會遇到困難與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戰勝它。戰勝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強者。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 篇9

高爾基曾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可以給我帶來知識,讀書,也可以給我帶來快樂。

“亂蟬嘶夏木”的長長暑假,正是閱讀經典好書的美好時光。丹尼爾笛的《魯濱遜漂流記》是這個假期看過的書中非常喜歡的一本。

魯濱遜出生在一箇中產階級家庭。用他父親的話說,這樣的階級最適合安安穩穩的過一輩子,但他卻不聽父母的忠告選擇去航海。果然,父親的話靈驗了。在其中的一次航行中,他們的船遇難了。只有魯濱遜倖存了下來,被流落在荒島上。但他並不放棄,而是樂觀開朗,用他的智慧才智刻服了困難,並用自己的雙手,把荒島繪成了世外桃源。在島上生活了整整二十八年之久。最終他在星期五和船長的幫助下重返故鄉。

故事中魯濱遜做瓦鍋和烤麪包的'經歷最是讓我心悅誠服。

當時魯賓遜上小島上已經兩週年了,他一直在用“我決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來鼓勵自己向前進。在這期間裏,魯濱遜不僅收穫了自己種的麥子,還趕走了偷麥小偷們,獲得了大豐收。現在,他打算開始製作與他久別兩年的麪包了。可是做麪包在他那樣的窘況下又談何容易。於是,他打算從做烤麪包用瓦鍋開始做起。在這過程中,他首先用陶土來做瓦鍋,然後嘗試用陽光把來曬硬它們,但沒想到的是,強烈的陽光把它們曬裂了,這讓魯濱遜萬分沮喪。後來,魯賓遜爲了防止再次曬裂,把它們放在大柳條筐裏,雖然這次沒有裂,但還不是魯賓遜想要的。終於有一天,他發現,火堆裏有燒過的陶器碎片,像石頭一樣堅硬,比陽光曬得要好上一千倍,他喜出望外。於是,他用火把瓦鍋燒的無比堅硬。之後又歷盡千辛萬苦做了烤麪包需要的爐子和篩子,最終,終於做出了在他看來是世界上最美味的麪包。之所以最美味,一是他太久沒有吃麪包了,二是因爲這是他親手製作的。此外,他還經常用大米做糕點和布丁呢。有了這些,毫無疑問,魯濱遜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了

在我看來,他所擁有的這一切都是他憑着堅定的意志努力所換的。不管是做麪包、耕田還是打造獨木舟,在這樣工具匱乏的孤島上實施起來都是困難重重,但他在面對這些困難的同時,擁有一顆樂觀堅持不懈的心,這也使得他能在島上生活28年,並最終獲救。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不是如此嗎?當一件事情對你而言十分不幸時,其實你已經很幸運了,因爲別人有可能比你的處境更糟。遇到困難要積極樂觀,最終將擺脫困境。

讀完這本書已經許久啦,可書中的每個故事情節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裏。生活中,魯濱遜的精神常常激勵着我。面對困難時,要開朗樂觀、要努力前進、要不言放棄。正如郭沫若所說:“環境越是困難,精神就越發努力”。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 篇10

最近,我讀了英國作家的作品《魯濱遜漂流記》。在讀的過程中,我被魯濱遜這個孤獨而頑強的冒險家那勇敢、堅毅的性格深深地吸引住了,不禁有感而發。

故事主要講了魯濱遜一直渴望出海航行,可是他的父母並不同意。魯賓遜一意孤行,通過朋友的渠道,瞞着父母進行了一次又一次危險的航行。在一次航行中,洶涌澎湃的海浪將魯賓遜所在的船擊翻了。船上的所有人都沉海身亡,只有魯濱遜一人漂流到了一個荒無人煙的海島上。島上處處充滿了未知和危險,但魯濱遜並沒有自暴自棄,反而是靠着自己的生存技能和堅強意志,足足在島上生活了28年2個月19天,直到有船隻將他救走。要是我們,一定不能獨立生存這麼久!

荒島上的生活既艱辛又困難,沒有食物,沒有日常用品,甚至沒有一個安全的住處……但是魯濱遜用勤勞克服了這一切的困難:他打獵、種穀子,解決了食物問題;他幾番去船上尋找、他自己製作,解決了用品問題;他利用木頭、石頭等材料造房,解決了住處問題。不管遇到怎樣的困難,他總能想出法子解決。他可真勇敢、聰明!

真心面對,我覺得自己跟魯濱遜相比是多麼的渺小啊!六年級的`我,要獨自面對上學,真不想一個人去!忽然我的腦海中閃過了魯濱遜正在島上艱苦卓絕。跟他比起來,這點困難又算什麼?我得和他一樣勇敢面對困難。

我開始獨立坐車去上學,老天爺也不作美,剛開學,多喜慶的日子呀!它卻下起了瓢潑大雨。又趕上我們的書沒發完,補發十三本書,你再看我的裝束,背上的大書包裝滿了,手裏還提着一個書包,一手打着傘,腳上也沒穿雨鞋,衝出校園,奔向汽車站。學校門前修路,我深一腳,淺一腳地在大雨中前行。我怕手提包裏的書溼了,就抱在懷裏,打着傘讓傘往後傾斜,怕背上書包溼了,老天爺也邪門了,那大雨就像有人從天上往下倒水一樣,而且還是不停的倒,哪來的這麼多水呀?由於排水不利,地面立即成了河,我顧不得這些,趟着走吧!

坐上車後,人擠人,你毫無喘息的機會。下車後到家有一段路,那是鄉村路更難走。雨水沒玩沒了的下着,地上水更深了,坑坑窪窪,我一手打着傘,一手抱着小書包,胳膊,褲腿,鞋都早已溼透,偶爾一輛車馳過,濺你一身水,可你有什麼辦法呢?只有往前走,平靜了心態往家走。

到家後,我整個人都是木的,手心都青了,也不知道爲什麼。奶奶幫我換下溼衣服,用熱水燙腳,過了一會,我才緩過神來。

是啊!同學們,魯濱遜遇到了這麼大的困難都沒有放棄,我們也不能因爲遇到了一點小挫折就自暴自棄,應該積極、樂觀的面對現實與生活,並想辦法!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 篇11

在寒假期間,我讀了《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使我感悟很深,特作此文。

本書主要講了一個名叫魯濱遜的英國人的冒險故事。他熱衷於冒險,不聽父親的勸阻,捨棄了寬裕的中產階級生活,毅然踏上了航海冒險的旅程,在遭遇了一次風暴後他依然不肯罷休,又踏上了另一條遠航非洲的船,繼續航海冒險。上帝終於對他的執迷不悟施行了懲罰,他們的'船在航程途中遭遇了巨大風暴,船上所有人除魯濱遜之外都不幸遇難。魯濱遜孤身一人漂到了一座荒無人煙的小島上。他從開始的絕望、悲痛到最後直面困難,反省自己的過錯,自己伐木造房,馴養培育,開創了一個自己的王國。終於有一天,一艘發生叛亂的船停到了小島上,魯濱遜平定了叛亂,被載回了自己的國家。

文中的魯濱遜是一個知錯能改、勇敢正直、聰明能幹、不向命運屈服的人,面對荒島上的種種危險與困難,他並沒有低頭折服,而是自己創造舒適、安全的環境,經歷過許多次失敗後他並沒有氣餒,而是從一次一次的失敗中汲取了經驗和教訓,並改進和繼續努力。我覺得,我們在生活學習中,有必要學習魯濱遜的這種百折不撓的精神,有的同學在學習的時候知難而退,只要碰到了稍微有點難的題目就退下陣來,直叫:“我不行!做不出來!”根本不去思考,不去嘗試,這樣怎麼會有進步呢?我們應該像魯濱遜那樣勇於嘗試,不怕失敗,正視失敗,面對難題我們應該思考的是解題的方法,慢慢滲透知識點,實在不會可以請教老師,不能敷衍了事,這樣才能從這些比較難的題目中汲取新的知識,得到進步。

書中還有一段話我覺得講得特別好,在此與大家分享:“他們之所以不能舒舒服服地享受上帝的恩賜,正是因爲他們老是在企望和貪求他們還沒有得到的東西。我感到我們老是感到缺少什麼東西而不滿足是因爲我們對已經得到的東西缺少感激之情。”魯濱遜之所以能得到這麼深的感觸,是因爲他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放棄倫敦寬裕的生活,想航海做暴發戶,結果落了個一場空。我們生活也是如此,許多同學抱怨自己學習不好,是因爲資源不充足,父母不配合,書籍沒買全……但你可以想想,有些山村裏的同學連書都沒有,他們自己抄,古代也有鑿壁偷光、囊螢映雪等等典故,他們面對物質的貧乏並沒有放棄學習,也沒有抱怨什麼。再想想我們,條件遠比他們好,卻嚷着:“這樣下去怎麼學……”等等諸如此類的話,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不要總渴望得到,對身邊的人和事,抱着感恩之情,這樣世界也會更美好。

“書中自有黃金屋”。讀書的益處數不勝數,快去讀《魯濱遜漂流記》吧!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 篇12

這個寒假,我讀完了《魯濱遜漂流記》一書,受益匪淺。

這本書主要講了一個叫魯濱遜的人放蕩不羈,總是想出海航行,家人勸他也不聽,結果在航海途中遇到了風暴,被風颳到了一個小島上,他搜索船上和島上的資源,艱難地生存了好幾十年,最終回到家鄉成爲了一個千萬富翁的故事。

從魯濱遜不聽勸告,堅持要出海航行中,能看出他是一個倔強的人;從他流落荒島,想盡各種辦法求生中,能看出他是一個機智勇敢的人;從他教化野人中,能看出他是一個善良的人。就是因爲這些性格特點,使魯濱遜揚名於世。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也有人類似於魯濱孫,我還看了一部現代自傳體小說,作者叫富裕靈,這本書講了作者小時候家裏很富裕,但是她不想依靠父母給的錢維持生計,於是,他向舅舅借了五十萬,去外面發展。可是,年少輕狂的她並不知道怎麼做生意,賠了好幾十萬,之後,她總結經驗,重新開始,變成了年薪百萬的成功人士。

但那時,手機淘寶已經開始興起,她只知道實體店銷售能賺錢,忽略了手機淘寶這個軟件,錯過了網上購物的`商機,賠了許多錢。

隨着網上購物的興起,又出現了一種商業形式——微商,她馬上把她的產品投入到微商發展中,使她的品牌“襪元素”發展成一個龐大的微商團隊,使富裕靈一天就能賺取好幾百萬,去年,她的月收入平均達到了一億零七百萬!

魯濱孫和富裕靈的故事讓我懂得成功,並不是說說就能實現的,而且要勇敢大膽向前闖,用自己的眼光看待任何事物,相信自己的選擇,不盲目追隨別人!給自己定下一個目標,踏踏實實地往前走,並努力去實現這個目標。

而且,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自己犯了錯誤自己也要承擔一切後果,並努力改正,永遠不要有僥倖心理,一切成功和收穫,都是隻有努力才能獲得的,不要因爲獲得了一點小成就就驕傲自滿,應該謙虛謹慎,再接再厲,創造更輝煌的成就!

對年少的我們來說,事業的成功還很遙遠,成功對我們來說就是努力拼搏,好好學習,一點一點地積累知識點,上課認真地聽老師講,積極發表見解,做完作業後要把當天的學過的知識複習一遍,把功夫用在平常,考試時,要認真思考,冷靜答題,考出一個讓自己、老師和家長都滿意的成績。如果沒考好,先反省自己哪些該錯,哪些不該錯,該錯的學會,不該錯的換個題型再做一遍,下學期繼續努力,爭取下一次考好。如果你能做到這些,說明你很成功!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 篇13

17—18世紀之交,西歐新興資產階級的力量日益壯大,整個歐洲社會倡導一種冒險和奮鬥的個人主義精神,在這樣的環境中,英國著名作家丹尼樂。笛福創作了一部廣爲流傳,激勵了無數人的鉅著——《魯濱遜漂流記》。

魯濱遜是這本書的主人公。在一次航海中,魯濱遜所乘的船在一個荒島附近觸礁,船上水手和乘客全部淹死了,只有魯濱遜一個人幸運的活了下來,海浪把他捲上沙灘。在克服了最初的悲觀和與絕望之後,他憑藉自己頑強的毅力,與大自然展開了英勇卓絕的鬥爭。他依靠自己的雙手和智慧,利用簡單的工具,自力更生,自食其力的過起了荒涼的獨島生活。經過不懈努力,他不僅有了自己的住所和傢俱,還有牧場、種植園,甚至還養了寵物。他還成功從食人族手上救下了俘虜,教他說英語,和他一起勞動、共同生活。後來,一艘英國船隻經過荒島,魯濱遜幫助船長制服了叛亂的水手,最後得以乘船離開荒島,過上幸福生活。在如此艱難的情況下,魯濱遜在荒島上度過了二十多年,到最後回到英國,實屬不易,這完全是他憑藉自己的毅力和智慧創造的奇蹟。

看完這本書,我心裏不禁慚愧起來,我現在已經14歲了,生活在衣食不愁的今天,可以說我們是在蜜罐里長大的`一代,不再需要我們四處去闖蕩、謀生,每天過着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慢慢的就成爲了一種習慣,有時連洗碗、曬衣服、拖地板、折被子。這些簡單的、力所能及的家務都不做,我的惰性讓我變得多麼渺小呀!媽媽常說:生活都無法自理的人,學識再優秀也將是徒勞!當今社會不要求我們象魯濱遜一樣去荒島求生,但我們的學習上和生活中卻不能缺少魯濱遜頑強的毅志力。“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就像今年大學聯考以684分考上清華大學的龐衆望一樣,他努力克服身邊困難,刻苦學習,最終取得優異成績;而我,不是更應該好好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加倍努力學習嗎?

魯濱遜搭窯洞燒製陶罐,失敗後總結教訓,經過多次嘗試終於成功;磨糧食沒有石磨,就用木頭代替;沒有篩子,就用破布料代替。他之所以成爲一位“精神巨人”,正是因爲他遇到困難不退縮、不逃避、迎難而上的精神深深打動我們;是他將逆境當成自己的墊腳石,一步步堅持走下去,直到成功的故事激勵着我們!

仔細想想,其實,我們的人生不也是如此嗎?他坎坷不平,處處充滿荊棘、石頭、高山、急流;人生並不佈滿絢爛的朝霞,而是一張由痛苦、磨難、快樂、幸福的線織成的網,當我們面對困難與挫折時,我們要迎難而上,將阻擋我們前進的拌腳石一塊塊擊碎,成爲自己成功的墊腳石!

現在,每當我遇到困難時,耳邊總會迴響起笛福的一句話:“只有奮鬥,纔有出路!”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 篇14

早聽說這本《魯濱孫飄流記》是無比刺激,無比好看,可我剛拿到這本書時,腦袋裏卻出現了很多問號:這本書和《魯濱遜漂流記》一樣嗎?裏面會不會有新的人物呢?魯濱孫在飄流的時候會不會遇到困難呢?於是,我帶着這些疑問,翻開了這本厚厚的書。

整篇故事起始於這位主人公的家中,魯濱孫有一個願望,就是有朝一日能踏上航海輪船,出海航行,但由於父母親的反對,魯濱孫只好自己離家出走。在冒險中,他交了很多朋友,和他最爲親切的還是一位樂於助人、親切友好船長。俗話說得好,年齡不是的問題,這不就完美的詮釋了嗎?但是第一次出海不太順利,遭到了猛烈的風暴,但魯濱孫還是踏上了第二次出海旅行。這次就沒有那麼幸運了,整艘船直接翻到海底,只有魯濱孫得以逃脫。於是他開始了在島上艱苦的生活,有時他會感到後悔他沒有聽父親的話,但是上帝給他的重生他卻無比感激,他在無意之中發現了野人,並降服了野人星期五。他們最終回到了大陸行走徒步,他的日記也就此中斷……

當我放下這本書的時候,彷彿天花板上都是書中驚心動魄的內容,讓我的心情爲之激盪。有人說魯濱孫是一個不孝之子,父母親極力勸阻,但他卻執意出走,但我卻不這樣看,我覺得魯濱孫是出於無奈:他自己的畢生夢想,父母並沒有給予支持,那他難道就不去做了嗎?所以我覺得魯濱孫是一個很有自己見解的'一個人。同時他也是一位極具領導力,親和友善,勇敢無畏的人。遇到野人時,攻擊俘虜時,交際朋友時,性格特點一下就顯現出來了。

還記得我的生活中,也有一次這樣的經歷。那年舞蹈節,來自各地的舞者都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給大家,唯獨我還跟不上音樂,記不住動作。但是我下定了決心,一定要讓自己不白來。於是晚上,吃完晚飯,別的孩子,在泳池邊,庭院裏,舞房內嬉戲玩耍,好不快樂,但我卻默默在酒店房間裏,對着鏡子一遍一遍地練,十幾遍下來,我的頭髮絲兒都在冒水珠,額頭上的汗不住地流,但是我總算是掌握了那支舞蹈。我克服了一切困難與懶惰,盡力去練,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最後,我拿到了獎學金。在我們每個人獨一無二的生活當中,我們都要努力對待,勤奮對待,克服畏難情緒,勤能補拙,這樣才能繪出生命中最靚麗的一筆!

謝謝你,《魯濱孫飄流記》,是你讓我懂得了友誼的真諦,勇氣的重要,希望我在未來中,也會成爲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