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讀後感>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後感

讀後感 閱讀(2.56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後感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後感1

最近,有一本書經常被提及,就是《霍|亂時期的愛情》。開始我以爲重點是霍|亂這種疾病蔓延下的愛情故事,所以也買來一讀。

誰知道不讀不要緊,一讀才知道上當了,哪裏是說霍|亂的事,這就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愛情與婚姻”啊!果然是加西亞·馬爾克斯,各種象徵魔幻主義。

故事以一場死|亡拉開序幕,赫雷米亞·德聖阿莫爾在氰化金的煙霧中解脫了此生,正當我饒有興趣的準備一探此人背後的故事時,故事的男主角之一胡維納爾·烏爾比諾醫生又極具戲劇化的意外死亡!當我把注意力轉到女主角費爾明娜·達薩身上,以爲要開始回憶兩人的故事時,另一個男主角弗洛倫蒂諾·阿里薩出現了,並更戲劇化的出現在醫生的靈堂,向費爾明娜·達薩當場表白!

哦,這是怎樣一個開頭,我真的迫不及待的要讀下去!

相守五十年的婚姻

說實話,費爾明娜·達薩和胡維納爾·烏爾比諾醫生的婚姻生活正是我們心中婚姻生活的楷模,幸福的家庭難道不正是這樣的嗎?

烏爾比諾醫生有能力有權利,有着超越常人的地位,令人尊敬的工作,對城市有着非比尋常的貢獻,妻子費爾明娜·達薩美麗且善解人意,把家庭料理的舒服整齊,輔助丈夫進行富人階層的社交往來,兩人住在令人羨慕的大房子裏,生兒育女,萬事順遂,兩人不離不棄,婚姻持續了五十多年。這難道不是世俗生活的成功嗎?這難道不叫幸福嗎?

可是,世上哪裏有十全十美的事啊!

——“你要永遠記住,對於一對恩愛夫妻,最重要的不是幸福,而是穩定。”烏爾比諾醫生這句話便是爲夫妻兩人帶來過無數幸福時光的月亮寶石。

胡維納爾·烏爾比諾醫生並不愛費爾明娜·達薩。

烏爾比諾醫生總是說他們的愛情是一次誤診的果實,——“他初識這位將與他共度一生的女人時,心裏沒有絲毫波瀾。”——在爲費爾明娜·達薩檢查身體時,女人那美麗的身體在昏暗的房間中閃着耀眼的光芒,而醫生卻“沉着......沒有看她的眼睛,耳朵直接貼在她的胸部,背部皮膚上”,他壓根兒沒有注意到正值花樣年華的她所擁有的諸多美妙之處!

以爲是霍|亂,結果並不是,以爲是愛情,但只是一次誤診。

但是當烏爾比諾醫生遇到林奇小姐時,又是什麼樣的情景呢?——見到她的那一刻,他便知道一件無可挽回的事終於在自已的命運中發生了!

他仍然要爲林奇小姐診病,這樣做時,“......他竟然漸漸忘了自已的醫術,驚訝地發現這個天生尤物的內臟與她的外表一樣美麗。他完全沉浸在愉悅的撫摸中,已不再是加勒比沿岸最優秀的醫生,而成了上帝創造的一個被本能折磨得神志混亂亂的可憐男人。”

從此後,他的生活便像一個病人,陷入了甜蜜和不斷地懊悔中,最終失去時,如針扎一般的刺痛讓他無法忍受,竟然對妻子傾訴了全部,否則情緒沒有出口可能會在身體內爆炸。

費爾明娜·達薩也並不愛胡維納爾·烏爾比諾醫生。

在她接受烏爾比諾醫生時,沒有任何有力的理由表示她喜歡他,而對他的瞭解則更少。對方的追求也從來不是用愛的語言來表達的,他向她提供的竟然僅限於世俗的好處:安全感、和諧和幸福,這些東西一旦相加,或許看似愛情,也幾乎等於愛情。但它們終究不是愛情。

但費爾明娜·達薩並不堅信愛情當真就是她生活中最需要的東西。

烏爾比諾醫生死後,費爾明娜·達薩毫不手抖地燒掉了和丈夫相關的一切,直到這時,她才得以在這個家裏暢快地呼吸,像她一直夢想的那樣:一個寬敞、自由、只屬於她的家。

他們之間並沒有愛情,但在烏爾比諾醫生生命最後一刻,“只有上帝知道我有多愛你。”費爾明娜·達薩的心彷彿要爆裂一般。這個愛是什麼?的確只有上帝知道。

等待五十年的愛情

年輕的弗洛倫蒂諾·阿里薩和同樣年輕的費爾明娜·達薩在窗前的偶然一瞥,開啓了一場持續五十多年的驚天動地的愛情。

他開始寡言少語,茶飯不思,輾轉反側,夜夜難眠;他腹瀉,吐綠水,暈頭轉向,還常常突然昏厥;他脈搏微弱,呼吸沉重,像垂死之人一樣冒着虛汗,唯一確切的感覺就是迫切地希望自已死掉。

老醫生再探詢了隱情後,向他再一次證實了,相思病具有和霍|亂相同的症狀。他開出診療方案,但弗洛倫蒂諾·阿里薩的願望卻恰恰與之相反:他甘願享受煎熬。

這裏作者清楚明瞭的告訴大家,書裏的霍|亂就是愛情,這場病讓人無法拒絕,無法選擇,並借特蘭西多·阿里薩的口,告訴大家:趁年輕,好好利用這個機會,盡力去嚐遍所有痛苦,這種事可不是一輩子什麼時侯都會遇到的。

弗洛倫蒂諾·阿里薩穿着黑衣,坐在樹下假裝看書,看着費爾明娜·達薩上學經過,一天四回的來來回回;午後,他徘徊在花園外看着她坐在杏樹下教姑媽讀書,她穿着像古希臘女子穿的袍子,頭上戴着新鮮的梔子花編成的花環,看上去就像一位頭頂花冠的女神;晚上,他在花園拉上一曲爲她專門創作的小提琴獨奏的小夜曲,曲名就叫:花冠女神;燈下,他寫着一封封書信,滿含愛的語言與火熱的心,一封比一封長,說不完的話語......

更爲浪漫的是,在洛倫索·達薩的反對下,費爾明娜·達薩被迫遠行,以斷絕兩人的來往,但是作爲電報員的弗洛倫蒂諾·阿里薩不僅瞭解到他們的整個路線,還建立起一條長長的電報員兄弟陣線,得以一直了解到她的蹤跡。當費爾明娜·達薩在表姐那裏收到弗洛倫蒂諾·阿里薩的十一封言辭大膽的電報時,不可抗拒的,陷入了甜甜的.愛情中,兩人甚至約定好了互相結爲夫妻的誓言。

正如愛情的到來沒有理由,費爾明娜·達薩從遠方回來的時候,毫無任何理由地拒絕了弗洛倫蒂諾·阿里薩。

或許也並不是沒有理由,正如五十多年後,已經成爲寡婦的費爾明娜說道:一個世紀前,人們毀掉了我和這個可憐男人的生活,因爲我們太年輕;現在,他們又想在我們身上故伎重施,因爲我們太老了。”

因爲年輕,並不知道愛情意味着什麼,世俗的一切都是他們的阻撓,他們沒有閱歷,看不清未來,有着不確定的恐慌;而當一切都已明瞭,又因爲是年老,愛情似乎不該屬於在死亡門口徘徊的人。

讓他們見鬼去吧!最終兩人還是走到了一起。

弗洛倫蒂諾·阿里薩在五十一年九個月零四天後,出現在剛剛成爲寡婦的費爾明娜面前,顫抖着再一次向她表達自已永恆的忠誠和不渝的愛情。他在這漫長的歲月裏,與女人們廝混,卻從未締結婚約,幾經落魄,卻最終很好地繼承了船務公司;他一直留意着費爾明娜,卻再未主動上前有過交集......

他們最終登上了船,開始一段共同的旅程。看着彼此衰老的模樣,聞到老人特有的酸味,但清晨仍有白玫瑰放在牀頭,那個花園外徘徊的年輕人,急切的等待着一封回信,那個在午後陽光下,紛紛揚揚的杏花中隱約的花冠女神......

超越了激情的陷阱,超越了幻想的無情嘲弄和醒悟的海市蜃樓,無論何時何地,愛情始終都是愛情,只不過距離死亡越近,愛就越濃郁。

愛無止境

船到岸了,眼看着熟悉的不熟悉的一切又要重新回到身邊,費爾明娜和弗洛倫蒂諾再也不想輕易的屈服投降。

他們回到船上,升起了黃旗。

這條船,永不靠岸。

愛情是什麼?婚姻又是什麼?

到底應該爲了愛情而不顧一切,還是理智的選擇幸福的婚姻?

在沒有遇到愛情時,彼此對婚姻的相守的確會擁有幸福的時光,但只要遇到過愛情,這種沒有愛情的幸福婚姻生活,可能就會有着苦澀的,不自由的陰影。

愛情是什麼?

愛情是人們經常提到的,但卻可能一輩子也遇不到的東西。

我們可能就是如此,年輕時錯過愛情,年老時,沒有一個弗洛倫蒂諾在等你。又或者,我們在幸福的婚姻生活中,誤以爲這就是愛情。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後感2

剛開始打開《霍亂時期的愛情》,特別欣賞和羨慕費爾明娜和烏爾比諾醫生的婚姻狀態,像一場戰爭、像一種遊戲......書中道出了婚姻的許多本質。費爾明娜曾說:社交生活的關鍵在於控制恐懼,夫妻生活的關鍵在於控制厭惡。作爲一個已婚兩年的我來說,漸漸會感受到這些,因爲兩個人長期在一起,看到對方的所有,婚姻的真實面貌慢慢就會變成越來越接近世俗和彼此較勁的一場遊戲。但是這些不妨礙他們繼續相愛,反而會增加某種黏性,我把它稱之爲親人間的紐帶。

繼續讀,讀到弗羅倫蒂諾.阿里薩的出現,那個熱烈、純真的詩人般的少年,在見到費爾明娜的第一眼起,他的失眠、緊張、焦慮......就伴隨了他一生。這裏讓我驚豔的有兩個點:一個是馬爾克斯描寫關於弗羅倫蒂諾的母親發現兒子墜入情網後,鼓勵他要充分享受愛情帶給他的感受,不論是痛苦還是欣喜,都要去接受,因爲世上沒有幾人能嚐到真愛,並去真正經歷這些過程。還有一個點是弗羅倫蒂諾被費爾明娜拒絕後,雖然一開始經歷了很痛苦的一段時間,但是他的內心卻是一直忠誠於費爾明娜,並堅守自己給她的承諾。他並沒有因爲自己的愛想要去佔有和破壞費爾明娜的生活,而是選擇一直默默守護在有她的地方,並且靜靜等待烏爾比諾醫生死亡的那一天。最後瘦骨嶙峋的兩位老人終於結合,這種結合我認爲是形而上的,是普通人所不能企及的。

最後,我想說,無論如何這真的是一本偉大的史詩般的書籍!故事的原型人物是馬爾克斯的父親,他是一名報務員、詩人和小提琴家,正是弗羅倫蒂諾的原型。包括裏面姑媽的設定、阿里薩在福音花園夜拉小夜曲......等等這些細節也都是真實存在的。所以真的,作家就是有非凡的能力,能把生活變成藝術。

我所能想到,上天給一個年輕人最棒的禮物,大概是“熱愛藝術”。越是用心孤苦的,越是能抵禦世俗。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後感3

讀這本書是因爲參加了一個打卡閱讀的任務,有看到其他的小夥伴在讀這本書。因爲書名裏有“愛情”兩個字,所以有些好奇這是什麼樣的愛情。於是在網上搜索了下,才知道作者馬爾克斯,獲過諾貝爾文學獎,寫過《百年孤獨》。雖然我也沒有讀過百年孤獨,但知道這本書很有名。好友在她公司的圖書館裏幫忙借了這本書

熟悉的紅色封面,很厚的一本,讓我想起以往看過的外國名著,也是這麼厚的!抱着好奇的心情開始讀它。

一開始就講到一位70多歲的老人,他是位醫生,去現場查看他老朋友的遺體,他的朋友在滿60歲那天自殺了。

書中的敘述很細,很慢。需要很大的耐心才能讀下去。難道主人公就是這位70多歲的老人嗎?後來,醫生的妻子出現了。再後來這位醫生不幸的摔死了。然後,出現了對他的妻子表達愛意的一個老人。原來他纔是男主人公!書中開始了漫長的愛情故事的回憶。

這是一段跨越世紀的愛情。

男主人公佛洛倫蒂諾.阿里薩在年輕的時候,對女主人公費爾明娜.達薩一見鍾情,開始了追求。費爾明娜一開始也準備與他相守。但是,遭到了她父親的反對。費爾明娜的父親帶着她長途旅行。在這次的長途旅行中,她開闊了眼界,也變成熟了。在回來之後,她看到男主人公的一瞬間,就改變了主意!

轉折來得太快,太突然了!就像當初佛洛倫蒂諾對她一見鍾情,在費爾明娜看到他的時候,瞬間就決定了放棄這段感情。

人的心思會變得如此之快嗎?或許在之前的相處中,她就已經有判斷了。只是這次回來之後的對視,給了她面對的決心。費爾明娜真是一個很決絕,拿得起放得下的人。

佛洛倫蒂諾於是開始了他長達53年的等待,直到費爾明娜的丈夫去世後,他們在70多歲的年紀走在了一起。

五十三年七個月零十一天以來的日日夜夜,佛洛倫蒂諾.阿里薩一直都準備好了答案。“一生一世。”他說。

這53年的記錄,讓我深深的體驗到歲月的流逝。幾十年的光陰,就在作者的筆下流逝着。費爾明娜的忐忑,放棄,結婚,生子,發現丈夫出軌,迴歸家庭,失去丈夫,掙扎,最後勇敢和弗洛倫蒂諾在一起。

我想,費爾明娜是愛她丈夫的。佛洛倫蒂諾也是一直愛費爾明娜的,但他在等待的過程裏,也與無數的女人發生過關係,只是在心裏給費爾明娜留了特殊的位置。從未放棄過期待。這種愛,算忠貞嗎?

或許,愛情並不能單純用忠貞二字來概括。

人的情感太複雜了。

費爾明娜是幸福的,她有她丈夫陪伴着她,在丈夫去世後,還有佛洛倫蒂諾陪伴。但這也是取決於菲爾米娜的性格,她的獨立。她知道自己要什麼,明白自己的心,勇敢,專情!在她嫁給醫生之後,也從未與弗洛倫蒂諾有過糾纏不清。

這本被贊爲史詩的書,被我解讀得如此簡單。我覺得自己並沒有讀出它的精髓。或許是我讀得太不認真,或許是我還沒有到某個年紀,不明白歲月的可怕,無情。

能把一個人放在心裏50多年,甚至一生一世是有多難?多難得!

誰會愛你,念你一生一世?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後感4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被這個春節嚇到了。出生至今,從未有過這樣的新年。

小年夜圖書館借一些書,心理想它們也許能陪伴我,度過一個惶恐時期。然而發現,在家讀不進去。是我心態焦灼嗎?還是我借的書,本身有點問題呢?

借了一本馬爾克斯《霍亂時期的愛情》。書名早已如雷貫耳,據說作者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就許諾要寫一個圓滿的愛情故事。馬爾克斯反對愛情的悲劇傳統,他用溫暖的故事情節爲底料,奉獻出一部與衆不同的,反映老年人愛情的小說。

然而,在閱讀這部名著時,我經常中斷。是因爲故事不吸引人,還是因爲敘述語氣,或是因爲我讀書缺乏耐心?

恐怕三個原因都有。

小說男主人公弗洛倫蒂諾﹒阿里薩一出場,我就有拋棄閱讀的念頭。每個閱讀者,都懷揣着各自不同的目的去閱讀,就算是沒有目的,純解悶翻翻,也算是一種目的。

記得若干年前,網上曾排名最難閱讀的幾本書。《紅樓夢》和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赫然在列。爲什麼會被認爲難讀?我試圖用自己的理解來分析一下:

大多數讀者,不喜歡那種半文半白的敘述語言,不管文言文有多麼典雅,多麼節奏感和鏗鏘有力,年輕一代會敬而遠之這種大部頭。

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人物馬爾克斯,那種語言,又是另一種折騰。隨便翻動幾頁,發現他幾乎每個句子裏面都要加定語,大量的定語。

書中隨便抓兩句:而在皮奧第五死於一次之路不善的腸絞痛之後,也是叔叔擔起了照顧母親的責任。

她不寒而慄,就像年少時曾看見弗洛淪蒂諾﹒阿里薩站在她的牀腳一樣,只不過後者的出現並非出於仇恨,而是出於愛。

馬爾克斯式的語言風格,也是形容詞不可或缺式風格。這會讓句子變長,也會弱化讀者對主語的注意力,漸漸地,一點點地,終於不知作者所云是何物……

意識流小說,都有這個特點,大段的內心獨白,大篇幅的人物動態緩慢描寫,幾乎沒有人物語言和對話。可以這樣說,如果一個小說閱讀者,是以解悶爲目的,這種小說非但不會起到解悶作用,還會讓人更悶。

我覺得,喜歡這類小說的讀者,應該是職業作家。一個以寫小說爲職業的作家,寫故事已經山窮水盡,寫不出更精彩的情節時,馬爾克斯魔幻現實技巧可以說是一根救命稻草,把本該注重情節的小說,轉向側重寫作技術技巧。

不記得是哪位大家說過類似這樣一句話:好故事早已被前輩們寫盡。

小說落入技術層面是必然?只能說,把握話語權的評論家真把小說往這條路上領,小說會越來越小衆,離百姓原來越遠,一如曾經的宋詞元曲一樣。如果大部分人一讀書一拿起書,就覺得頭疼,這是文本文學(尤其是長篇小說)即將消亡的一個表徵。當真實生活遠比小說精彩,你說我爲何還要去閱讀你那無聊的小說?

馬爾克斯的小說,讓我覺得閱讀乏力,恐怕還與我對好小說的定義有關。這本書中的故事,有他親生父母的愛情影子,但他自己對駭人聽聞的瘟疫有多少體會,我很質疑。也許是大師夠理性,在人類焦慮面前,仍然可以用私有的浪漫的愛慾去抵擋。毫無疑問,它不是我心裏的好小說。我心中的好小說,就得有吸引人的情節,富有智趣的語言,如果能捧腹大笑,令我手不釋卷,我必然會高贊。最起碼我內心優秀的小說,一定要有一口氣讓人讀完的慾望。

情節拖沓緩慢,如果著名作家的著名作品出現這樣的示範效應,那麼小說真可能會走進死衚衕。

雨果曾說,一般化是作者缺乏天才的表徵,這對藝術來說,糟糕而致命。

《霍亂時期的愛情》當然不是沒有一處閃光點,馬爾克斯有那種大師情懷,不少直抵人靈魂的金句,散佈在小說中,比如,描寫烏爾比諾醫生衰老無助,又不得不維持孱弱的生命“他還在儘可能地維持它們,那全是出於在死亡黑暗中找不到上帝的恐懼”。反過來說,小說有一些細節,會令格外挑剔的我不舒服,甚至質疑這位魔幻大師領悟力。普通讀者也許不會如此。

對於中國讀者來說,拉丁文學中,長長的人物名字,很考驗閱讀記憶力,不過對於喜愛多層次語言的閱讀者,一定不會構成任何問題。我認爲一部偉大的,不可逾越的作品,是不易被模仿。小說的語言可以模仿,但多寫幾段就會露陷,因爲作者的靈魂獨一無二。如果一個寫作者的風格,一下子就被模仿,並被後來者趕上,那他(她)還不能算大師。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公式簡單到不可思議,這是用簡潔之美表達深奧理念的一個典範。

這個春節並沒有停止閱讀,只是人各有所需,心靈歸屬也不一樣啊……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後感5

從一開始,我就能感覺到弗洛倫蒂諾?阿里薩絕對是個對愛情忠貞無二的人。一輩子,他都用來愛。即使費爾明娜?達薩以那樣無厘頭的理由拒絕了他,他都沒有選擇恨,而是選擇了等待。看似懦弱無恥卻也是一種堅持。五十三年七個月零十一天的漫長歲月,他不斷思念,不斷渴望。他找了各種女人企圖替代她的位置。但卻悲哀地發現:生命中有些人無法替代。

記得有一個女人對他說:“愛從腰部分爲兩種。腰部以上是靈魂之愛,腰部以下是肉體之愛。”多年來,他嘗試多次,希望肉體之愛能填補靈魂之愛,卻發現自己是那麼無力。從第一次在她家見到她的午後,他就賭上了一生的時間。可是時間總是輕易就改變了人的容顏。他從二十多歲的矯健少年成了年逾古稀的老態龍鍾。他終於等到了費爾明娜丈夫的死亡。他莽撞而直接,受責罵仍堅持不氣餒。慢慢地,從只能遠遠地渴求她瞥他一眼,到能夠光明正大地與她坐在陽光下談天。費爾明娜曾評價他說:“只是一個可憐人。”是的,的確可憐。可憐到只因她在一面鏡子中出現過兩個小時,他不惜花巨資買下,可憐到爲了不讓她看到自己落魄可憐的一面,他強忍疼痛,假裝若無其事地離開。年輕時,他爲她創作華爾茲《花冠女王》,老來只求一次再爲她演奏的機會。然而,世俗的偏見與子女的反對再次襲來。這一次,費爾明娜也終於懂得面對內心:“一個世紀前,人們毀掉我和這個可憐男人的生活,因爲我們太年輕;現在,他們又想在我們身上故計重施,因爲我們太老了。”登上“新忠誠號”就像是登上泰坦尼克號的傑克與羅斯,但少了年輕時的激情與情慾,更多是滲透在生活中超越愛情的安靜與飽經人世的滄桑。

故事的結局溫暖而感動。他願用一切賭上餘生的相依相守。迷失航道的船將永遠在來回的海岸線上奔波,直到時間的盡頭。上個世紀她一念之間的錯,這個世紀他纔在餘生牽起她的手。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後感6

和老媽鬧個小矛盾,弄個小別扭,互相冷戰幾個小時後,無論誰對誰錯,就算是老媽的犯了天大的錯誤,對我有天大的誤會,我都得主要開口喊老媽,吃飯,喝茶,等等一系列的事情。最主要的是一定是我得主動去喊老媽。這其實等於在承認錯誤,向老媽道歉,向老媽道歉。本來我一大肚子冤屈無處撒野,卻忽然想起費爾米納。說到這點,老媽還真和費爾米納有點像。費爾米納和醫生吵架或者自己犯了錯誤,堅決不會承認是自己的錯,如果醫生要怨她,她則更生氣要麼不再理人要麼跑回孃家。作爲和醫生有相同遭遇的我這麼多年來,早就學會要給老媽臺階下了。生氣這種事兒,來得快去得也快。偶爾想回來既是生氣又是好笑。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後感7

其實看電子圖書,都是在睡覺前看的。好多精彩的句子都沒來得及筆記下來就忘記了。因爲是睡覺前看的,好多細節在第二個晚上再看就忘記了。昨晚一部書看了一個月終於看完,總體感覺是:這部書其實可以用作心理學研究啊,愛情心理學。阿里薩對費爾米納的,費爾米納對醫生的,醫生對費爾米納,醫生和情人,阿里薩和他的情人們以及最後費爾米納對阿里薩的感情分析。

年輕不願刻苦的歲月裏只貪圖一個速食閱讀,待到腳踏實地那時再仔仔細細重讀一遍兩遍三四遍。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後感8

費爾明娜·達薩與弗洛倫蒂·阿里薩間跨越一生的執着愛情令我無數次淚落。比起加西亞·馬爾克斯那部被譽爲拉美魔幻現實主義巔峯之作的《百年孤獨》我更鐘愛《霍亂時期的愛情》。而加西亞·馬爾克斯也自白道這是他最好的作品,是他發自內心的創作。

弗洛倫蒂·阿里薩他對費爾明娜·達薩的漫長愛情從一個世紀延續到另一個世紀。令我吃驚的是他將靈與肉完全分割開來。他在精神完全忠貞於費爾明娜.達薩,但在肉體上卻並未如此。他與許多女人發生過關係,儘管他直至最後也未曾娶妻。不過尚且差強人意的一點是他並未讓那些衆多的女人被她知曉。由此可以知曉他的保密工作做的是十分完美的。雖然他在肉體失貞,但我還是爲他對這段初戀的執着所感動。書中有句話註定了他們的命運。

有一天弗洛倫蒂.阿里薩遇見了費爾明娜.達薩,他天真的日子從此結束。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後感9

每個人都是在生活中的孤獨者,你會發現你會成爲你伴侶的花冠女神,甚至成爲你心中的一個很完美的生活的標本,當愛情成爲了生活的全部,你是不是沒有自己的隱私的存在,因爲你沒有其他精力追求各種各樣的美妙的事情,還有就是當你發展你自己喜歡的事情。

當他們相遇的第一次,男主是一個郵遞員,可以在這個時代裏面經營自己的事情的人,都是生活過得不錯的人,當阿里薩正在送信到了噠薩的家裏。當噠薩在教姑媽學習認字,一切都是看似平靜的生活畫面,卻被阿里薩看做美妙的生活時刻,因爲可以看到了原來這個噠薩是一個學生,有着迷人的外貌。

當阿里薩一直在噠薩的屋外的樹下等着她的出現,甚至就是在自己空閒的時間不斷寫信,就是爲了有一天可以讓自己的擁有這個讓自己心動的花冠女神。當開始在工作裏面出錯,她的媽媽卻知道了他們事情,甚至鼓勵自己的孩子不要那麼衝動,因爲這樣子的年輕人,需要有一個經驗豐富的指導的。生活不是是是會有好運的時候,需要留言生活的提示。

當他們開始寫信,幻想着我們會有一個美好的將來,甚至當阿里薩開始爲了他們的將來掙錢,不斷爲了讓自己的可以有更多的錢,自己選擇去了海底尋寶藏。知識就是那麼強大,在書中介紹,阿里薩就是一直認爲書中的故事不會欺騙他,更加沒有想到了,當他開始在美好的將來,可以與自己女神在一起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很自卑的過日子。

當他們的愛情敗給學校之後,他們才發現最無辜就是他們的愛情,就是在下課期間,噠薩在課間寫情信時候,剛好被老師看到了,讓她做出選擇,是需要公出阿里薩還是退學,她的姑媽因爲這件事被自己的哥哥趕走了,甚至沒有多久就是病死了,在掙扎的已經無效的情況下,噠薩的爸爸只能帶着自己的女兒遠離這個國家,回到了以前和自己的愛人的相遇的城市,並且帶着女兒去見親人。

在他們遇到了那麼艱苦的時期,他們都是沒有放棄心中的理想,並且在這期間,一直就是幻想着以後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在噠薩他們被自己的父親帶着會到了上學的城市,當她父親把自己的家,還有掌握家裏的大權完全給噠薩之後,她與父親的關係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即使是同一屋下,還是無法彼此相信了。

噠薩回來了,一次的行街,噠薩就決定不再與阿里薩交往了,之後到了噠薩結婚,生子,甚至到了半身到了墓地裏面去了,阿里薩一直在找不同的女性,在代替這噠薩的身影,每次都是堅持在自己的心中的選擇。無論何時,阿里薩在噠薩的伴侶過世之後,他一直在不斷以 寫信的方式去與噠薩聯繫,就是期望有一天自己可以與她在一起。愛情的偉大不是你爲對方做了多少,而是當你需要我的時候,我會站出來尋找到你,並且可以爲我們共同努力。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後感10

它講述的是一個很長很長的愛情故事,它寫盡了世間情感百態,是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橫亙半生的愛情,也是一個男人和他遇到的無數個女人之間糾纏不清的情仇愛恨,二十歲的時候他們沒有結婚,因爲他們太年輕,彼此不成熟又有那麼多的變數,八十歲的時候他們依然沒有結合,因爲他們太老了,彼此已成爲對方的知己。愛情,是等待一生最終蒼老的蒼白誓言和殘酷現實。時長五十三年七個月零十一天的愛戀與等待,這漫長又瘋狂的等待讓我想起了與同樣是女性的林徽因女士有着萬般聯繫的著名哲學家金嶽霖先生。這可確是有依可據的愛情故事了。在林微因短暫而又充滿傳奇的人生裏,“金嶽霖”三個字卻讓人感到和震撼。金嶽霖先生爲了林終身未娶,他“逐林而居”,這個“林”就是林徽因女士,即使是在林徽因女士已經爲人妻母,甚至到去世……這種發乎情,止乎禮的愛遠遠超出簡單男女之間的傾慕與忠貞,那是矢志不渝的執念,他彷彿在用剩餘的生命等待,等待死亡也許能給他一個新的開始……

第一次知道馬爾克斯是他的代表作《百年孤獨》,但《霍亂時期的愛情》是他最滿意的作品,儘管《百年孤獨》給他帶來了更多的榮譽,也更爲人熟知,但《百年孤獨》聲名顯赫主要是因爲其魔幻現實主義手法在文學史上開創性的地位,我剛開始看《百年孤獨》,至少到現在,寫這句話時,我覺得在內容上,這位大師晚些年寫的《霍亂時期的愛情》中傾注了他更多的人生洞察,筆法愈發成熟,功力更爲深厚,書中故事情節對我的吸引力更大,你不會想匆匆翻過這一頁……這本書裏純正的拉美風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爲它的故事戴上了令人想一探究竟的黑紗,爲它講述的這一段長達半個多世紀的三角戀造就了一個如同重彩油畫一般的背景,展現出了不可思議的愛情和愛情的不可思議,都那麼讓人深思併爲之嚮往。“永生永世!他說。”這是全書的結尾,我想我能夠在腦中清晰的勾畫出這些個情節,從古老的背景格局到人物的外貌動作再到人物的眼神聲音。兩位老人的話不會不在生活在這個物質與浮躁的社會的我們的內心深處激起久久不息的漣漪,哀傷的音樂都能使路人駐足聆聽,這有血有肉的情節怎麼能不催人遐想。每個人都渴望真正的愛情,也幾乎每個人都在苦苦尋找或緬懷真正的愛情。馬爾克斯在這場橫亙了半個世紀的愛情中傾訴了一位智者豐富的人生閱歷和愛情理解,絕大部分的情感是細微綿長,波瀾不驚,卻在時光流逝中積累着痛苦和力量,而到阿里薩顯露勇氣,堅定愛情時,就堅定到永生永世。一切徐徐道來,有着歷盡世事的平靜,要知道這場貫穿了五十三年七個月零十一天的愛情,歷經了漫長的歲月,對愛情,對世界都做出了一定的詮釋。

書中的名句有:“我對死亡感到唯一的痛苦,是沒能爲愛而死。”人生應真愛過纔不遺憾。在真愛之下樑思成確是比阿里薩幸運多了,林微因對樑思成說過“你給了我生命之中不能承受之重,我將用我一生的行動來回答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