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讀後感>

臺階讀後感15篇

讀後感 閱讀(3W)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臺階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臺階讀後感15篇

臺階讀後感1

每個人都有一個合適的位置,就像鳥兒註定屬於藍天,魚兒註定屬於大海,只有在合適的位置上,纔可以更好地展示最好的自己。

“父親說洗了一次乾淨的腳,覺得這腳輕飄飄的沒着落,踏在最硬實的青石板上也像踩在棉花上似的。”父親低眉順眼過了一輩子,永遠不習慣所謂幸福的生活,即使是一年才能洗一次乾淨的腳,也許也是一種高檔次的,因爲對於他來說,適合自己的纔是最好,平凡的生活纔是最幸福的.。“第二次他再坐檯階上時就比上次低了一級,他覺得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便一級級的往下挪,挪到最低一級,他又覺得太低了,乾脆就坐到了門檻上去。”這一段帶給我的感受是最多的,雖然日日夜夜嚮往的新臺階砌好了,父親卻總是不習慣,或許是不習慣這種奢侈,或許是不習慣這種“高人一等”,然而,這種不習慣也說明了這並不是真正契合於父親心底的最爲合適的位置。

臺階讀後感2

李森祥的《臺階》中的父親是一位勤勞淳樸的農民,老實厚道。他在農村裏沒有什麼經濟地位,他總覺得自家房屋的臺階低,因爲“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他爲了改變自家的地位開始了漫長的準備,從撿一磚一瓦、積累一角一角錢開始,年年辛苦勞碌,任勞任怨,目的只有一個----改變地位,獲得別人的尊重。最終願望實現了,可是父親卻爲此衰老了,身體也跨了。課文告訴我們,父親創業的艱難困苦,根源在於農村經濟極端貧困落後,小說深沉的響着時代對先進的生產力的呼喚。中國的`農民終於走進了時代的春天,現在過上了好日子。

我作爲一位普通的老師,教書十多年,工作中兢兢業業。通過不斷的努力,換了個工作環境,每月工資四到五千元,而當地的房價每平方一萬或更高,如果很節儉過日子,每年可攢下二到三萬,想買個一個普通的小房子住,就得工作三十年。我們一輩子有多長的工作時間?我們一輩子生命又有多長?那我們比臺階中的父親強多少呢?也許我們會成爲房奴。

試想,將來一個孩子從上幼兒園開始,要讀二十多年書,該要花多少錢,等到他將來通過努力到大城市裏工作,一輩子也就只能爲房子奔波了。

人啊,真的不容易!

臺階讀後感3

這篇文章很簡單,就是一個父親得到了他夢寐以求的新房子和高臺階之後,沒有欣喜,反而是失落。

這聽起來或許很奇怪,好不容易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不應該是無比興奮嗎?其實不然,有時候當我們得到自己日思夜想的東西或生活後,反而變得迷茫失落。當一個人越想要得到所期待的生活,他的整個未來都是圍繞這件事,當他真正得到想要的生活時,他前行的路上反而沒有了目標,沒有了前行的動力,也沒有了對其他事物的追求。

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他做這些事的動機目的其實並不僅是爲了他自己,他其實是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和他一樣,他想讓自己的孩子出人頭地,他希望自己的孩子獲得好的成就,有一個好的未來。“望子成龍”這種思想是所有父母的願望。父母辛辛苦苦掙錢讓我們進各種各樣的補習班,也是希望我們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希望我們能過上好的生活。

臺階讀後感4

讀完之後,覺得真的好不錯,後來看了討論區的問題,我也遲疑了—爲什麼安藤紀夫不直接毀滅證據呢?或者他以爲把證據藏在那裏不會被別人找到?還有就是樹原量亮的車禍現場和安藤紀夫之間是怎麼有聯繫的?我好像也沒有聯繫到更多的細節,是不是漏掉了什麼?

整本書下來,可以看到作者對法律制度的'探討,包括死刑是否應當廢除,法律制度時候公正等。很多事情在很多時候都沒有黑與白,對與錯的界限,故事的主人公是在法律層面的“壞人”卻伸張了法律工作者沒有做到正義—這不的讓人思考到底誰是對的誰是錯的,或者“壞人”是否真的是壞人。當正義在一定的規則下,無法被伸張或者是無法達到受害人內心認爲的懲罰水平,確實容易讓當事人不得不走向極端。

真正開始讓我思考誰是大boss的時候,前面貌似“小人物”的安藤紀夫逐漸被給到更多的細節。不由自主的思考之前的細節,希望能找到原因。更吸引人的是某個行爲、結果後面的原因。

臺階讀後感5

課文的主要內容不必過多的介紹,講的就是父親改變臺階高度的事情,在我的眼裏,這本是一塊很普通的臺階,父親和鄉親卻認爲這是地位高貴的表現,所以父親爲了我能在這裏擡起頭,想要把這臺階壘高一點,父親操勞了一輩子,青春似乎都耗在這個臺階上,他以爲自己生了面子,卻沒想到這個臺階令他如此不舒服,不能舒服的坐着,不能抽菸,不知道父親是否後悔,但是,在我看來,父親的一輩子是多麼的有意義,雖然沒有達到一個好的結果,但是這個過程是值得回味的',對我也有着大的影響,父親爲了一件事情堅持了那麼久,就像平日裏學習一樣,要堅持,一點困難都沒有,一點需要堅持的勇氣都沒有,哪裏來的青春奮鬥?

如果每天都過安穩的生活,這固然很好,但該有多無聊呀,父親在青春的大好年華里面奉獻着自己的勞動,雖然沒有贏得實在的面子,卻也是我心中的偶像,也爲我的一生抹上了精彩的一畫,不是父親的日夜操勞,埋頭苦幹,臺階不會有那麼高,雖然身體累垮了,但是生老病死,人之常態,之後什麼也帶不走,不如留下一份奮鬥努力的回憶在世上。

臺階讀後感6

年少時的父親有一種傲骨,總是對旁人的看法甚是關注,總希望自家門前的臺階能高些,再高些。

自己的地位高些,再高些。

希望修一座有着“高臺階”的`大房子,父親勤勤懇懇地忙碌了一生,雖然累卻也自在。

但當他真正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時,卻早已屋成人老了。

在這樣看來,父親的做法似乎不大值當。

花費了自己的青春,用自己終身的勞動換來了一座高臺階的房屋,而且父親這從這時起便感到十分不自在,心裏空落落的。

不知所措,像是有什麼東西沒了影似的。

但從另一個層面來考慮,父親這輩人爲他們的後輩人做了一個好鋪墊。

因爲他們那兒的說法,臺階和地位成正比。

俗話說:“孩子是踩在父輩們的肩膀上的。”他們以後的路就是踩在父親的肩膀上的。

可能這是父輩們認爲忙碌了大半輩子給我們最好的禮物了吧。

臺階讀後感7

《臺階》中令我最感動的是父親的執着和勤勞,感動之餘,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遺憾,我爲父親達到目標後的迷茫和不知所措而感到悲哀。

父親像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一樣,他勤勞,節儉,執着,爲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終身奮鬥。他勤勞,一年中七個月種田,四個月砍柴,半個月揀建高臺階新屋的.原料,剩下的半個月編草鞋。她節儉,爲了新屋,她省吃儉用,從不浪費一分錢,他執着爲了達到間新屋的目標,他準備了大半輩子,從來沒有中斷過。在這大半輩子,從雖然又苦又累,但他活的有骨有肉,有聲有色,他活的自在,他可以任意的“磨刀”可以與村民友好地交流,但新屋修好後,卻沒有自己的位置也不能磕煙,父親也覺得不自在。

這篇文章給我最大的感悟是:人的一生不能沒有奮鬥目標,我們應該根據不同的時期制定適應於社會、適應於自己的目標。有了目標我們才能堅持不懈地努力,我們才能活得有聲有色,才能享受勝利的喜悅,並努力尋找自己的下一個人生目標。只要有了目標,未來就會活色生香!

臺階讀後感8

《臺階》塑造了一個極其質樸的農民形象,是一位想要得到尊重,認真仔細,吃苦耐勞的父親,作者通過這樣的一位父親,表達了一個嚴肅的話題:對待農民的態度問題。

整個中國都在號召,要尊重農民,關愛農民,當我們對他們另眼相看時,眼裏愉悅着尊重與期盼來看待農民時,他們卻因爲骨子裏流着謙卑的血液,而無法獲得那種快樂,依然在衆人之中把他們原本高傲的頭埋得很低很低,挺不直寬大的腰板。

這時,就怪不得別人看不起農民了,是因爲他們自己就沒有把他們應得的尊重放在心裏,明明得到了,卻享受不起。

覺醒吧!我們質樸的農民,在這個世界不能沒有你們的存在,整個世界一你們爲基礎而存活着,你們本應該接受全世界對你們的'關注與尊重,這是你們應得的,沒有什麼是尷尬,也沒有什麼謙卑,只有全世界的人對自己,對他人都一視同仁,才能使農民在社會中尋找到自己的地位。

臺階讀後感9

讀《臺階》一一這樣做值不值得?

當我們在內心問自己,也問父親,值得嗎?一定值得。因爲那是父親畢生的夙願,是他付出一切所換來的東西,是一位父親對自己兒子的殷殷期待。

有時我們總在拷問自己所做之事值不值得。如此就太過功利化了。那不妨有時就敞開了做。不管到最後值不值得,起碼有了一次自主選擇的機會,了無遺憾。

“值不值得”這個問題也可站在另一個角度上理解,我們有什麼立場判斷或指責別人的值不值得?我們不可能與他人,與除自己外的所有人感同身受。因爲所受教育、眼界與人生經歷不同,正如父親這種小農的“侷限性”。他的經歷決定了他看一個問題的角度。你不會是父親,也不可能是父親,不能替他做選擇。所謂命運,其實並不是什麼神神叨叨的殊歸同途,其實也並沒有什麼東西在暗地裏束縛着你,而是某一時刻,你明知道有千萬選擇,可上天也可入地,卻永遠只會選擇那一條路。一個人對自己命運的掌握、把控,是決定性的,縱使時光回溯,千萬岔口,也會選擇舊時的.路。

當然,即使我們不能夠“感同身受”,站在旁觀者的視角上,現在語文的角度,儘量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

何謂語文?這就是語文。

臺階讀後感10

這是一篇小說,不僅體現了“父親”勤勞、仔細認真、吃苦耐勞、堅持不懈的性格,而且表現了當時社會農民生活的艱苦,科技上“新臺階”的艱難和對先進生產力的渴望與嚮往。作者在本文中用了大量的筆墨和篇幅去寫舊臺階。爲的是寫出父親在建臺階前的.生活十分的艱辛和勞苦。在25段最後一句“我已經是大人了”,寫出了父親爲了造新臺階準備了許久,“我”已經由當年那個小孩子長成了一個健壯的“少年”。由之前“我們家的臺階低”到“建完新的臺階不知所措”,看出父親一直渴望受到別人的尊重。也寫出了當時社會對農民或者說是底層員工的不在乎和輕視。在農村臺階的高低就象徵着地位的不同,所以“父親”纔會想要建一個新臺階。不僅如此,還寫出了當時父輩的使命感。這篇小說用了第一人稱,敘述了“我”的父親和臺階的故事,對於父親來說,新臺階意味着他的物質期待,更是他的精神追求。當父親用汗水和辛勞終於砌成了嚮往已久的臺階後,他卻又感到許多“不自在”。這就是因爲“父親”勞作了一生,可是突然沒有了目標,使“父親”才感到,原來他已經老了。

臺階讀後感11

一位老農民用盡畢生精力和青春只爲修一棟有高臺階的房子。

他每天都爲此付出努力,塞角票,堆瓶子,撿磚添瓦。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都只爲了修高臺階,只因爲在村子裏臺階代表着地位。

當他成功時坐上臺階的那一刻,才感覺渾身不自在。

於是他每天都坐低一階,直到最後他坐到了最低的一階上,還是不自在。

是什麼原因讓一位老農民實現畢生的夢想卻不自在呢?沉思良久,我終於想明白了,是他身爲農民卑微一生的習慣,與對高地位的`不適。

但既然他對高地位不習慣,爲什麼還會堅持那麼久?他作爲父親的身份讓我明白了,他要爲子女鋪路,提高他們的地位,過上更好的生活。

所以這一階階臺階不僅

源於老農民對地位的追求,還源於老父親對子女深深的愛。

臺階讀後感12

父親一生忙碌不已,只是以一年之事滿滿當當,早出晚歸,辛苦拼搏生命之中,爲何?文中父親是爲臺階之事,又是爲了地位之事。

又回頭看像自己的父親,起早貪黑,一天之間似乎與他相見的時間不多,爲什麼?爲了我們人生的`路好走些,舒適些。

不想像父親自己的路一樣,走一步鋪一步看一步,持續不斷。

在日日夜夜之中,只有聽見,買上車了。

這纔是,一階段的結束標誌,但總是傷痕累累,有時覺得父親很偉大,在不知不覺中成就了一個目標,儘管那麼的平凡,那麼辛苦,在他們心中是值得的,因爲有我踩在父親的肩上,再次登上不同的高度是我們的目標。

緩慢的向過去走回,發現“臺階”是每一個父親所想要達到的目標,不管付出的有多少,成就臺階,踏上臺階,又多了,持續爲其加固的目標,多了份顧慮;

爲何?爲那鋪下的路,踏實。

臺階讀後感13

從一樓到二樓,僅僅二十級臺階,在子女的不同年齡相比之下各不相同。爬臺階這樣簡單的事,誰沒有做過?但在這二十級臺階中,有誰能想到其中不蘊藏着父母對子女的愛。

在生活亦是如此。我與爸爸一同爬過無數的臺階,可真正能讓我們回味的又有哪些呢?也許有很多與父親在一起的美好回憶已經隨着時間的流逝而淡忘了。我們變了,因爲我們長大了;父母變了,因爲他們漸漸老了……現在早已物是人非了,可唯一不變的是父母對子女的關愛及欣賞。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彈指一揮間我已成大,成爲亭亭玉立的少女。要與此同時,父母也隨着匆匆的年貨而老去。

每當看見媽媽的`白髮時,我總含淚。每當看見爸爸眼裏的血絲,我也難過。這一點一滴就表明他們老了,需要我們的照顧了。

媽媽常常問我:“當我們老了,需要你的時候,你還會在我們身邊嗎?”我心頭一痛,不知如何回答,還未開口,眼淚就要落下。只能哽咽道:“會的!一定會的!”

也許,這二十級臺階便是最好的例子。我們感慨昔日母親輕盈的體態,父親強健的體檢消失時,也知這20級的臺階是我們走過無數個日夜的,是父母在此停留的,是我們兒時與父母一起的美好回憶……

臺階讀後感14

日式推理。考慮到我最近一年讀日式推理的踩雷率高達百分百,所以我一開始對這本書沒有什麼期待,純屬讀着放鬆的。事實證明,如果你對一件事物不抱過高的期待,就不會太過失望。本書的推理和故事只能說是中規中矩一般般。前文鋪墊還有點吸引人,但最後的反轉有點強行的意味。

在我看來,推理小說的好壞在於“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作者會把決定性的細節藏在探案的過程中,隨着故事走向尾聲,“偵探”把所有的被忽視的'線索都聯繫起來,腦海裏不停跑馬燈,“我知道了!兇手就是他!”,然後找到兇手開門見山,“說得很好,但你爲什麼要殺了他呢?”在兇手和觀衆的震驚中,進行一波酣暢淋漓的推理,說得兇手心服口服,就地伏法。聽起來很柯南很套路,但如果搭配上一個好故事,這個套路確實能讓人(我)買賬。但是如果故事欠佳,套路本身會蓋過故事,顯得作者過於刻意去追求反轉,反倒會起反效果。很可惜,《十三級臺階》是後者。

個人評價屬於可讀可不讀的類型。雖然不算踩雷,但短期內不想再看日式推理了。

臺階讀後感15

臺階這篇文章很簡單,就是一個父親得到了他夢寐以求的新房子高臺階之後,沒有欣喜,反而是失落。

這聽起來或許很奇怪,好不容易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不應該是無此興奮嗎?其實不然,有時候當我們得到自己日思夜想的東西或生活後,反而變得迷茫失落。當一個人不再想要得到所期待的'生活。他整個未來都是圍繞這件事。當他真正得到想要的生活時,他前行的路上反而沒有了目標,沒有了前行的動力,也沒有了對其他事物的追求。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他做這些事的動機,目的其實並不只是爲了他自己,他其實是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和他一樣,他想讓自己的孩子出人頭地,他希望自己的孩子獲得好的成就,有一個好的未來。“望子成龍”這種思想是所有父母的願望。父母辛辛苦苦上班掙錢養家讓我們孩子有更好的基礎,也是希望我們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希望我們能過上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