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讀後感>

西遊記讀後感實用(8篇)

讀後感 閱讀(2.58W)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西遊記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西遊記讀後感實用(8篇)

西遊記讀後感 篇1

《西遊記》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書中記述了孫悟空,唐三藏,豬八戒,沙悟淨師徒四人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在靈山大雷音寺取得大乘佛法,光榮封聖的故事。

作爲一本古典神話小說,《西遊記》所描述的充斥着妖鬼仙神的世界的確令人心生嚮往。特別那敢怒敢恨,神通廣大的孫悟空更是成了無數少年童年時代的超級偶像,被爭先模仿。在八六電視劇版《西遊記》熱播的時候,在鄉村,總會看到幾個少年聚在一起,每個人都揮舞着一根長木棍,神情嚴肅,嘴裏唸唸有詞:“妖怪,哪裏跑!”由此可見《西遊記》影響的深遠。

的確,《西遊記》以白話文寫成的,在通俗易懂的內容的促成下,再加上那些令人感興趣的鬼神傳說,使得其在廣大國民心中刻下來深深的烙印。八六年電視劇版的《西遊記》是目前公認的拍的最爲經典的電視劇版的《西遊記》,沒有之一。雖然當時的拍攝技術比較落後,各種運用到電腦特效的場景都比不上現在。但是無論是從人物,服裝還是從插曲,畫面來說,八六版的《西遊記》都是不差的,他所造就的經典是現代人仰望的存在。

也有不少小說家通過發表自己對《西遊記》的見解,成就了赫赫威名。像網絡小說家今何在。20xx年,今何在的處女作《悟空傳》在新浪網上發表,從此便如在平靜的湖面上投下了一塊巨石,激起了網文閱讀和創作的熱潮。由此,《悟空傳》也被贊爲“網絡第一神作”,至今無人超越,今何在本人也從此走上星光大路。

曾有人說,《西遊記》是一本武功祕籍。網絡小說家夢入神機在《龍神演義》這一書中就說過,吳承恩害怕武功被人偷學,所以把它抽象成一個神話故事寫下,留給後世的族人。

當然,這是大錯特錯的,夢入神機這樣寫完全是爲了劇情需要。《西遊記》是一本諷刺小說。它通過描繪光怪陸離的神話世界,表現了黑暗虛幻的現實社會現狀,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生活的各種黑暗現象的'不滿。

小說中的天界,地界,冥界和水界其實就是社會各階層的代表。天界指代無能,腐敗的朝廷,地界指代黎明百姓,冥界指黑暗的地下世界,而水界即龍王們的水下世界則是商幫。

孫悟空這個敢與天鬥,敢與地爭的角色其實就是芸芸衆生中奮進的代表。前期,他學的九九八十一變,筋斗雲,又得了如意金箍棒,正是戰鬥力最強的時候。所以在這個時候,他天不怕地不怕,敢於反抗,直面不合理的政治現實。所以他砸地府,搗龍宮,吃蟠桃,大鬧天宮。但是個人力量再強大終究是有限的。就像一隻螞蟻,不管它如何強大,如何反抗,都沒有人認爲它鬥得過一個人。同樣的,孫悟空的反抗註定是失敗的。果不其然,最後孫悟空被如來佛祖打敗,壓在五指山下五百年。

唐僧其實也是一個典型的代表,它所代表的是那些盲忠於朝廷,爲朝廷馬首是瞻的人。小說中的唐僧看上去好像挺老老實實的,吃齋唸佛,無慾無念的超凡脫俗的光明形象。但是,這只是表象。觀音說什麼,他就聽什麼,這就是盲忠的表現。在三打白骨精事件中,明眼人都可以看出來,之前的老頭,老太還有年輕的村姑都是白骨精所變。孫悟空打死白骨精,救了他之後,他好像知道了一些大概,但是還是因爲不能接受孫悟空大開殺戒的事實,一怒把悟空驅趕出門。這就是唐僧不知變通,盲目的表現。

沙僧的形象,就是吃苦耐勞的苦行僧。他幹最累的活,說最少的話,不埋怨,不說笑。以至於網上有人調侃,說沙僧的臺詞永遠只有三句:大師兄,師傅被妖怪抓走了;大師兄,師傅和二師兄被妖怪抓走了;師傅放心,大師兄會來救我們的。所以,理所當然的,沙僧就是那些勤勤懇懇的農民形象,不反抗也反抗不了,吃的苦都藏在心裏,不與人說。也有人說,其實沙僧是玉帝派來監視孫悟空他們的。作爲以前天庭的一個小職員,被卞下凡來,沙僧心中肯定無時無刻不渴望重回天庭。不說話正是他掩飾自己監視別人的最好表現。當然,這兩種看法,我個人比較傾向第一種。

話又說回來,豬八戒應該是公認的最懂得生存之道的人吧。別看他每天嘻嘻哈哈,一遇到挫折就嚷嚷着分行李回家。他知道和天庭對着幹絕對沒有好下場,但是像沙和尚一樣不

反抗又會被人欺辱。所以他總是吃得最多,乾的最少。把打妖怪,衝鋒陷陣的活兒都交給大師兄,把挑擔子之類的活兒都交給沙師弟,自己樂得清閒。在人前扮成好吃懶做的形象,讓天庭打消對付他的想法,讓他們知道:哦,原來也不過如此。於是就不再捉弄他,不在搭理他。而是一個勁兒的失誤的放走老君家的童子,菩薩家的坐騎去消遣猴子多餘的精力。所以,豬八戒可以吃的肥頭大耳,又哪面都討好。只有曾經天蓬元帥的夢,他只能在月夜獨自深情望着月亮,寂寞卻無從訴說。

《西遊記》以五指山爲分界線。在被壓五指山之前,猴子能反抗的都反抗了,能得罪的都得罪了。放出五指山之後,不知他是累了還是怕了。就這麼叫一個凡夫俗子爲師傅叫了這麼久。反正經過這件事情,猴子也知道了,所有的反抗都是無用功。還是老老實實的打妖怪吧。這裏也可以看到,悟空變聰明瞭,不管大妖小妖,紫竹林,南天門,三天兩天跑一次。如果出了五指山,孫悟空依舊反抗,那麼,西遊又是什麼樣子。在《悟空傳》中,今何在做出了設想,當然,這是後話。

西遊記讀後感 篇2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不知從何時起就已經在讀這本《西遊記》了,20xx年2月27日終於合上了最後一頁——大功告成了。一本《西遊記》,一場心靈之旅。

《西遊記》八十一難,九九歸真,真經早已不是那三十五部五千零四十八卷經書,所謂的真經正如孫悟空的那句“靈山就在腳下”一樣,它已經在師徒每人所經歷的點點滴滴中。師徒每走一步就是一頁經書,真經就是這一路以來的修行。若非如此,如來爲何不讓觀音或悟空或其他什麼人直接把大乘佛法送往南贍部州?真經即修行。所以真正的成功不是最終得到了什麼,而是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獲得了什麼。

一部《西遊記》,一部成長史。孫悟空從猴變成了人,又從人變成了佛。一路走來他告訴我們“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也許這是一個喜劇,因爲人教會了悟空人情世故,教會了悟空忠孝仁義,他終於不是那麼格格不入,他終於成了人。也許這是一個悲劇,因爲悟空學會了人情世故,學會了忠孝仁義,他再也不是那麼格格不入,他終於還是成了和我們一樣的人。悲劇也好,喜劇也好,值得慶幸的是,終於還是沒有什麼可以消磨他的嫉惡如仇、抱打不平的本性——因爲佛祖最終也只能給他一個“鬥戰勝佛”的封號。

還記得路阻觀音禪院,悟空尋袈裟未果回到寺中,三藏劈頭就問“袈裟如何”,悟空卻是先問衆僧“可曾有好茶飯與我師父吃?可曾有好草料餵馬?”。還記得有多少次悟空因唐僧遇難而痛哭不已,又有多少次爲救唐僧而屈尊求人,又有多少次欲救唐僧而深受委屈有苦難言……這一切的承受起初或許還是因爲緊箍咒,但久而久之早已成爲了習慣。天不怕地不怕、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齊天大聖美猴王心中有了掛礙,棒下已不再無情,這也許就是他總遇到難以戰勝的妖魔鬼怪的原因之一吧。(當然,作者是聰明的,孫悟空不是萬能的,因爲天地萬物原本就是相生相剋的,此乃其一;其二,可以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都不是對手,可見取經之路是何其難哉,同時也可窺見生性高傲急躁的悟空的改變與成長,要知道猴子原本是沒有耐心的;其三,亦可看到作者對所謂神仙們的辛辣諷刺。)是喜?是悲?

《西遊記》傳誦至今經歷了無數的改編,藉助了各種形式,如今日益興盛的影視業更讓它長演不衰。其實一味地厚古薄今並不可取,因爲即是原著也未必就是不刊之論。就說原著八十七回“鳳仙郡冒天止雨孫大聖勸善施霖”的故事就遠不及六小齡童版影視劇的改編更加跌宕起伏、妙趣橫生。影視劇中玉帝故作高深不言明原委,至真相大白又羞於承認不敢當面認錯,將統治者的外強中乾和齷齪懦弱表現得淋漓盡致;悟空一而再再而三地奔波於天庭與郡衙之間,猴性與耐性之間顯然是後者佔了上風,孫悟空的形象也更加突出;而郡守推倒供桌的緣由補充爲妻不賢子不孝強搶民女,仗勢欺人,使得郡守的正面形象更加突出,同時更強化了對玉帝之流的辛辣諷刺。關於披香殿悟空八戒的“胡鬧”行爲更豐富了這對師兄弟的形象,與此同時趣味性也水到渠成地增強了;而大雄寶殿內玉帝對悟空八戒的不同態度,更昭顯了玉帝的欺軟怕硬嘴臉。作者辛辣諷刺和幽默詼諧的本意在這裏表現到了極致。

竊以爲對一些古典名著的再演繹並非是要照搬原著,畢竟人是越來越進步的,對於某些問題的表達我們可能會比古人表達得更清楚。因此只要是在原著內在精神的基礎之上加以延伸、填充、挖掘都是可行的,這也是對這些古典財富批判的接受真正的傳承。

關於不同版本的演繹我們應該抱着欣賞的'態度去對待,相信每個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西遊夢,紅樓夢,只是有一部分人把心裏的夢搬上了熒屏和大家分享而已,我們有什麼資格去指責敢於實現自己夢想的一羣人呢?至於不同的演繹,那是不同的時代、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理解之必然,其實這就像是就某一個課題去做論文,不同的只是論文是白紙黑字,而它們是影像音頻,爲什麼不能寬容一點,允許他們也可以百家爭鳴?原著八十八回有一偈“道不須臾離,可離非道也”,今再狗尾續貂一句“經典不可逾,可逾非經典也”,而所謂的經典只是爲大多數人所習慣而已。

一部《西遊記》,一部真經。原著九十回“師獅授受同歸一盜道纏禪靜九靈”真是振聾發聵:神師不慎即成怪獅,吾之爲師者,當慎之又慎。凝結取經團隊的除了那份共同堅守的信念之外,還有一條最重要的法則,那就是愛。信念是堅守自己,愛則是維繫團隊,所以無論是管理一個班級還是領導一個團隊,愛是永遠的規則。

《西遊記》的?創作本意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們這些後來人從中看到了什麼。正如各版西遊的導演所說,拍攝《西遊記》的過程,就是他們自己的取經之路。每一部《西遊記》的上映都是一羣意志堅定、心中有愛的人的一次心靈之旅。在這個浮世時代,靜心翻完這594頁,我爲這些人,——當然也包括我自己——喝彩,我們也走了一遍心靈的旅程,經受了洗禮。

西遊記讀後感 篇3

書中的主角當然是孫悟空了,孫悟空是從花果山裏的一塊仙石裏面蹦出來的,由於他大鬧天宮被如來佛祖壓在五指山下。唐僧到西天取經的路上收了它爲徒,接二連三的在澗水裏收了白龍馬,在高老莊收了豬八戒,在流沙河收了沙悟淨,他們師徒四人一路上降妖除魔,到西天取經。我念國小的時候就讀了《西遊記》,印象中最深的就是孫悟空。他曾經是我的偶像,直到如今,他仍然是我的`偶像。孫悟空的果敢、耿直、嫉惡如仇、玩世不恭,敢於向最高統治者挑戰的精神歸納爲一個字:勇。

孫悟空在花果山跟衆猴終日遊山玩水,日子過得逍遙快活。但並不玩物喪志,一想到自個是否能長生不老的問題,立馬就去仙山拜師學藝。學藝期間相當刻苦,如果不是仙師提早趕他下山,孫悟空還是肯用心學它十年八年的。

回到花果山後,孫悟空也不忘晝夜練兵,以提高衆猴的武藝。想是猴哥看出了世道的艱難並預知世事險惡,於是總聽他喊道:“孩兒們,操練起來!”

孫悟空敢作敢爲,自封爲齊天大聖,這個封號終於驚動了玉帝,按今天的話說“帥的驚動了黨中央”。玉帝馬上派太白金星前來打探。

玉帝唯恐猴哥鬧事,逐封個管馬的官給猴哥,太白金星欺負猴哥不識官銜品從,騙他是個相當大的官,率真的猴哥也就信以爲真,其實也就圖個新鮮,因爲根本不知做官爲何物。猴哥任職期間也相當的盡職盡責,不但把馬養得肥大壯碩,而且在天庭還結識了不少神仙哥們。只怪猴子太有上進心,一聽玉帝老兒給的官如此卑微不由心頭火起,逐下凡回他的花果山去了。

孫悟空到底是個妖猴,只知日食三餐,夜眠一榻,自由自在。閒時會友遊宮,交朋結義。今日東遊,明日西遊,雲去雲來,行蹤不定。反而天上諸仙看了不舒服,怕他又生事端,逐奏明玉帝,與猴子執事,免生事端。這次又由太白金星出面,讒言好語把個猴哥騙上天庭,讓其管那蟠桃園。反正閒着也是閒着,猴哥逐答應了。

猴子是改不了本性的,你讓他規規矩矩的安分守着那蟠桃園,那得付出點代價,這代價就是猴哥可以任意的吃遍園中的桃子,只爲嚐個鮮。一朝,王母娘娘設宴,準備大開寶閣邀請諸仙到瑤池中做“蟠桃盛會”,即命那七個如花似玉的仙女去蟠桃園摘桃建會。七仙女來到桃園遇到猴哥,猴哥自然要問:“王母開閣設宴,請的是誰?”七仙女洋洋自得的說出各路神仙的尊號,猴哥心裏掂量着有沒自己的份,必竟猴子掌管這蟠桃園理應有一席之位呀。當得到七仙女肯定的答覆:“齊天大聖,沒聽說過。”隨之而來的是嘲笑之聲,把個猴哥氣得嘶牙咧嘴地把七仙女定在了空中,逐罵道:“好你個玉帝,三番四次騙俺上山卻戲弄於俺,看俺怎麼收拾了你這蟠桃宴”。於是把個蟠桃宴搞得是烏煙瘴氣,過後又誤闖入太上老君的兜率宮偷吃了煉丹房裏的金丹,終於觸怒了玉帝,違犯了天條。

真是:天產猴王變化多,偷丹偷酒樂山窩。

只因攪亂蟠桃會,十萬天兵佈網羅。

花果山被天兵天將圍得個水泄不通。好個孫悟空,聞天兵天將來此捉拿他,公然不理道:“今朝有酒今朝醉,莫管門前是與非!”話音剛落,一小猴來報:“衆神潑言惡語,在門前罵戰嘿!”猴哥笑道:“莫睬他。‘詩酒且圖今日樂,功名休問幾時成。’”嘿,這猴子還有點文化,只怕是作者吳承恩吧。說猶未了,又一小猴來報:“爺爺!那九個凶神已把門打破了,殺將進來也!”此時猴哥勃然大怒:“這潑神,老大無禮!本來不與他們計較,三番四次的欺負於我,忍無可忍,待我殺將出去,好讓那毛神領教領教我老孫的金箍棒。”即命獨角鬼王,領着七十二洞妖王出陣。頓時與諸神戰得是天昏地暗,殺得那空中無鳥過,山內虎狼奔。這一場混殺直到日落西山。一山還有一山高,孫悟空終是神力有限,敗下陣來。猴哥給玉帝捉迴天庭,嚴刑拷打卻始終保持樂觀的個性,實在是精神可嘉。當太上老君把猴哥塞進煉丹爐,他還只管在裏頭喊叫:“好舒服,好涼快,老頭你把火燒旺點。”看到此我會心一笑,感嘆世間哪去妥如此一猴。

到了後來,猴哥被如來佛祖翻掌一撲,推出西天門外,將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聯山,喚名“五行山”,輕輕的把他壓住,一壓就是五百年。後遇東土大唐僧人解救逐隨其去西天取經,腦門上多了個“緊箍咒”。如不是這“緊箍咒”,任肉眼凡胎的唐僧如何能把他怎地,這也叫一物降一物,豈能叫你反了朝綱不成。

好個猴子,取經就取經,在迢迢的西方途上和窮山惡水作鬥爭,歷經了千難萬險及形象幻化爲妖魔鬼怪的八十一難並降妖服怪,一路排除艱難,護送唐僧直達那西天極樂世界。

他的戰鬥精神是一曲人類戰勝自然的凱歌。

西遊記讀後感 篇4

《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老少皆宜的作品。其中充滿了離奇,精彩的神話故事,每每讀起《西遊記》,老是會情不自禁地溶入那精彩的情節之中。

《西遊記》塑造了四個鮮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誠心向佛、頑固執着,孫悟空-正義大膽、本領高超是妖怪們的剋星,豬八戒-貪財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於天命。這四個人物形象各有特點,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寫作技藝的高超,也許作者善於刻畫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處。

俗話說:“妖爲鬼域必成災。”西行途中的妖魔,決不僅僅是一般困難的化身,而大都是代表着一些危害人民、無惡不作的封建黑暗勢力,具有一定的現實生活的真實內容。過去曾有人把妖魔指爲“農民造反者”,而現在仍有人把妖魔美化爲“敢於觸動封建地主階級的統治秩序的‘嬌魔’”。這些說法,實在很牽強。實際上,《西遊記》裏的妖魔都是一些超越了常人的“特殊”階層,他們與仙佛一樣,是可以長生的,是擁有法力的,而這裏的所謂法力實際上就相當於現實中的權力。所以與其將他們看做是“農民造反者”,更實際的劃分應該是將他們看做“神”這個大範圍的一員,他們其實就是“神”裏面的蛀蟲。不但不爲民謀福利,而且時常勞民傷財,大肆搜刮剝削。孫悟空,就是這些蛀蟲們的剋星。他對付這些人從來都不手軟,儘管許多時候並不被唐僧所理解,他仍是義無返顧地將他們掃除。哪怕事後又被滿天仙佛將“妖魔”領了回去,甚至招致唐僧狠心驅逐,除害護航之心全不曾改。

從東土到西天十萬八千里,遇到的妖怪頭子就已經有幾十個,但他一條金箍棒打遍西天世界,令妖魔鬼怪聞風喪膽。並且他同妖怪鬥爭,大多數都是主動進攻,只要一聽說妖怪擾亂人間,就決不放過。收伏八戒之後,他就對引路的高才說:“以後但有妖精,多作成我幾個,還有謝你處哩。”第六十七回駝羅莊主人請悟空捉妖,悟空當即向上唱個喏道:“承照顧了。”八戒在一旁就這樣說:“你看他惹禍!聽見說拿妖怪,就是他外公也不這般親熱。”很能說明悟空鬥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此外,作者一再通過書中人物之口,讚揚孫悟空“專救人間災害”,“與人間報不平之事”。在通天河畔,他不僅救下了兩個“祭賽”妖精的幼兒,而且除滅了妖怪,免除了老百姓世代的災害。比丘國、朱紫國等故事,都是孫悟空主動進攻,爲民除害。他每次捉住妖怪頭子之後,總要把小妖消滅乾淨,以免給百姓留下禍患。可見,孫悟空已經脫離了專爲自己鬥爭的性質,而是爲了受苦受難的老百姓、爲了弱者而鬥爭。

孫悟空的形象實質不僅在於敢鬥,更在於鬥則必勝,故爲“鬥戰勝佛”。他取得鬥爭勝利有兩個法寶:一是武藝高強——這在大鬧天宮中表現得尤爲精彩;一是善於鬥爭,亦即有勇有謀,鬥智鬥勇。他經常變成蚊子、蒼蠅、蟭蟟、蟲,鑽到妖精洞裏去弄清妖精的底細(如黃風怪);或者根據蛛絲馬跡推斷妖怪的來歷,然後根據這些妖怪的特點,尋找相應的'對策(如黃袍怪);有時他又化爲妖精的丈夫或妻子去欺騙妖精(如三調芭蕉扇)。或者賺來妖怪的法寶,反置妖怪於死地(如計盜紫金鈴)。他還善於運用鑽到敵人肚子裏去的戰術來制服妖精(如黃眉怪)。他機智靈活,隨處設計,常常令妖怪防不勝防。

最後,當取經事業完成之後,取經集團所有成員都修成了正果。但我們應該注意到的是,所謂的“正果”應該只是一種喻意,和佛教的教義並不完全一致。五人中,孫悟空成佛的基本條件是什麼呢?如來給他的“政治鑑定”認爲孫悟空成佛是因爲其“煉魔降怪有功”,可見他得成正果,完全是因爲“有功”,即完成了造福人類的事業,爲人類羣體做出了貢獻。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完成了偉大的事業,最終達到了造福於人羣的目標。

唐僧師徒4人在前往西天取經的路上,共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道難關。這就好像我們成長道路上佈滿荊棘。最終,他們戰勝了難關,取得了勝利。“功夫不負有心人”這句話用在他們身上是再恰當不過。而我們,只要有不怕困難,堅持到底的決心,也會取得最終的成功。由此,我想到了我們的學習。學習就好像是要去取得真經。在學校裏,有着形形色色的人。有的像豬八戒,好吃懶做,做任何事情都馬馬虎虎,有的則像沙僧,誠懇老實,踏踏實實。有的像孫悟空,活靈活現,足智多謀。而唐僧則是心地善良,不願氣餒的人。若我們在學習上能個個都是唐僧,孫悟空,沙僧,有對學習的信念,那一定會取得成功。

隨着年齡的增長,《西遊記》帶給我們不再是對神話的幻想,它令我善良,寬容,嫉惡如仇,有面對困難的勇氣。感謝吳承恩,是他用他那超凡的想象力爲我們編織了一個美麗的夢,一個充滿離奇,曲折,夢幻的夢……

西遊記讀後感 篇5

大家好,今天我要爲大家演講第22回。

唐僧師徒三人,脫險後繼續西行。一日被一條大河攔住了去路,只見大河波濤洶涌。唐僧煩惱道:“徒弟們,我看那河水勢寬闊,但不見船隻來往,我們怎麼過去?”悟空跳到空中,遠眺後心驚道:“師父啊,這條河若我老孫去,只需把腰兒一扭,就過去了;若師父的話,則十分困難。”

唐僧嘆息煩惱着,忽見岸上有一石碑,上面刻着三個字,乃流沙河。師徒們正看碑文,只聽得那河中波翻若嶺,從河當中鑽出一個妖精,十分兇醜,奔上岸來直搶唐僧,悟空忙把師父帶到高處脫險。八戒使出鐵鈀,與妖怪廝打起來。他們兩個大戰二十回合,不分勝負。

悟空見八戒與那怪交戰,忍不住要去打他,拿出棒來道:“師父,你坐着,莫怕。等老孫和他耍耍兒來。”師父苦留不住,那怪與八戒正戰到好處,難解難分。突然,那妖怪使了個詐,鑽到水裏去了。

他兩個攙着手,轉回去見了唐僧。唐僧道:“捉到那妖怪嗎?”悟空道:“那妖怪突然不戰,鑽到水裏去了。”唐僧道:“像這般無邊無際的水,沒了船隻,我們必須要有個知水性的人來引導引導我們。”悟空道:“那妖怪在這裏,肯定知水性。我們現在去捉住他,不要打殺,先讓他送師父過河,再做理會。”

八戒與悟空商量後決定由八戒前去河中誘敵。八戒雙手舞鈀,分開水路,徑至水底,往前直走。

話說那妖怪剛敗了陣回,方纔喘定,又聽得有人推得水響,原來是八戒執了鈀推水。那妖怪高呼道:“那和尚那裏走!仔細看打!”八戒道:“你是個什麼妖精,敢在這裏擋路?”那怪道:“我本是天庭捲簾大將,只因在王母娘娘的蟠桃宴中失手打破玉玻璃,才被玉皇大帝貶至這裏。你敢到我門前行兇,正好拿你當晚餐。”八戒聞言大怒,兩個人從水中打出水面,各人踏浪登波。

悟空看見八戒將妖怪引至岸邊,忍耐不住,看見妖精劈頭就打。那妖怪不敢相迎,颼的又鑽入河內。八戒與悟空沒有辦法,只得回到岸上。唐僧道:“徒弟們辛苦了,剛纔與妖怪交戰的`情況如何?”八戒道:“正在交戰時,他趕到岸上。見師兄舉着棍子,他就逃跑了。”唐僧道:“這可怎麼辦啊?”悟空道:“師父放心,如今天色已晚,待老孫去化些齋飯來,你吃了睡去,待明日再說。”悟空化了些齋飯,大家吃了些素食,師徒們便歇在流沙河東岸。

第二天早上,唐僧道:“悟空,今日怎麼辦?”悟空道:“沒辦法,還須八戒下水。”八戒雙手拿鈀到河沿,分開水路,依然下至窩巢。那怪方纔睡醒,忽聽水響,看見八戒拿着鈀下來,他當頭阻住。這一場,鬥經三十回合,不見強弱。八戒又使了個計示弱,拿着鈀走了。那怪隨後趕至崖邊。八戒罵道:“你個妖怪!你上來!這裏腳踏實地好打!”那妖罵道:“你想讓我上去,又叫那幫手來了。你下來,還在水裏相鬥。”原來那妖乖了,再也不肯上岸,只在河沿與八戒鬧吵。

卻說悟空見他不肯上岸,急得他心焦氣燥。悟空站在岸上,對八戒說:“兄弟呀,這妖怪如今不肯上岸,我們要怎麼辦?”八戒道:“沒辦法。我只能與他打個平手。”

二人又回到岸上。唐僧道:這麼艱難,怎麼渡河啊!”悟空道:“師父莫要煩惱。等老孫往南海走一趟。”

悟空架着筋斗雲,直上南海。他來到紫竹林外,經十四路諸天通報後,見到了菩薩。菩薩問:“你怎麼不保唐僧?又爲何事來見我?”悟空啓上道:“菩薩,我師父今行至流沙河,河中有個妖怪,武藝高強,悟能與他大戰三次,但還是不能取勝,被他攔阻,不能渡河。因此告訴菩薩,希望你能幫助師傅過河。”菩薩道:“那流沙河的妖怪,是捲簾大將臨凡,我讓他保護取經之輩。你若肯說出是東土取經人,他絕對會服從你們。”悟空道:“那妖怪如今被打怕了,只在水裏潛着,如何才能讓他服從?”菩薩讓惠岸陪同悟空前往流沙河引導悟淨。惠岸便與大聖離開了紫竹林。

他們兩個到流沙河岸。唐僧和八戒立刻上前迎接。悟空將妖怪的來歷告訴唐僧,唐僧聞言,立刻對木叉行者拜謝。”木叉厲聲高叫道:“悟淨!取經人就在這裏,你怎麼還不歸順!”那妖怪正在窩中休息,只聽得叫他法名,他急忙上前作禮道:“取經人在哪裏?”木叉用手指道:“那東岸上坐的不是?”悟淨對唐僧雙膝下跪道:“師父,弟子有眼無珠,不認得師父的尊容,多有衝撞,希望您能恕罪。”唐僧道:“你真的願意皈依佛教麼?”悟淨道:“弟子受到了菩薩教化,給我起了法名,喚做沙悟淨,豈有不從師父之理!”既然如此唐僧便讓悟空取來戒刀給他剃了頭,爲他取名沙和尚。

悟淨立刻請師父下岸。唐僧終於登上了法船。不多時,到了對岸,唐僧念“阿彌陀佛”,拜謝了菩薩便上馬繼續西行。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西遊記讀後感 篇6

《西遊記》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它是吳承恩先生的傑作,講述的是一個潑猴和唐三藏及師弟八戒,沙僧去西天取經的故事,這本書我雖然看了一遍,但是以這本書編輯的電視機不知道看過多少遍了,它給人一種百看不厭的感覺,讓人看了就喜歡上了它。

這本書把一個從石頭裏"蹦"出來的潑猴勾勒得栩栩如生,寫它從天不怕地不怕變爲一個恭敬的猴子,爲了師傅的安危他奮不顧身,他並不像豬八戒那樣好吃懶惰,也不像沙僧那樣憨厚,作者更是藉助他這一點勾勒出孫悟空的大智大勇,自從唐三藏把孫悟空從五指山解救出來到取得了真經,這期間經理九九八十一難,每次劫難都是孫悟空全心全意去解救師傅的,最後才圓滿的取回真經。

在打白骨精這一回裏,他三次打死變爲人形的白骨精,而被師傅氣的念緊箍咒,唐僧是凡人他並不知道那是妖怪,悟空的解釋他完全不聽,而是念他的緊箍咒,疼的孫悟空滿地打滾,最後唐僧還要和孫悟空斷絕師徒之情,孫悟空被迫無奈,只好又回到花果山.但是孫悟空心理並沒有怨恨師傅,更沒有去報復師傅的想法,他把委屈全都藏在心理,而且心理總是想着師傅的安危,可見他對是師傅的真心.這一路上他們經歷艱難險阻,不管多累,多餓,不管妖怪是多麼的陰險狡猾他門都一一打敗他們,把師傅從危難中救出來。

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讀多了總是有好處的,在當今的社會裏沒有文化是不行的,會被社會淘汰,從我們呱呱落地,父母就教我門說話,識字,等大一點兒他們又教我們怎樣做人,我們在學校裏不僅是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做人,只有學會了怎樣做人,才能學會更多的知識,才能廣交益友,可見書何其的重要。 那四本厚厚的名著,是每個自詡熱愛中國古代文化的人必須修讀的.我自然不能免俗.而我最愛的,就是《西遊記》.它光怪陸離,色彩斑斕,它又振奮人心.讀完《西遊記》,最感動於孫悟空,我驚歎這個英雄. "英雄"有許多不同的解釋.《辭海》中說英雄是傑出的人物,曹操說英雄要有包容宇宙之心,吞吐天地之胸,《英雄》中則描繪了英姿颯爽,舍小我求大我的一羣英雄.我認爲,英雄是那些頑強地掌握自己命運,併爲崇高的理想而奮鬥的人。

孫悟空無疑是英雄的典範,他爲了自由,爲了自己的尊嚴,不惜與一切進行鬥爭.他和天兵天將,神仙菩薩打得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看似很熱鬧,很精彩,我卻隱隱感到一層悲劇成分:他即使在神通廣大,在與命運的搏鬥中總顯得無助,單薄.人是無法與由這時代決定的宿命對抗的.正因爲這種對抗的差距懸殊,發自內心而拼盡全力的抗爭才顯得悲壯,明知不可爲而爲的勇士才能凸顯出其英雄本色.如今,真正與命運進行生死搏殺的人很少,即使有,也不都是爲了崇高的目的.很少有人會像貝多芬那樣爲了多留給後人一些精神糧食而去"扼住命運的咽喉",更不會有人像哈姆雷特那樣高呼一聲:時代整個兒脫節了,天生我偏要把他整理好。 正因爲大多數人爲了瑣屑的目標而努力,所以當今真正的英雄幾乎沒有,沒有人能登高一呼,或以身作法,告訴人類更高層次的價值究竟是什麼.英雄的哈姆雷特向人們昭示了人的價值,英雄的浮士德則用他一生的追求告訴了人們生存的價值.人類需要發展,需要下一個英雄,然而,他在哪兒 他能告訴我們什麼呢 真正意義上的英雄總是出現在人類發展的'時代交接點,在千年更替的時刻,人類不該對英雄主義精神漠然視之.現今社會太需要這種千金難求的精神了。

西遊記已不僅僅是一部名著,更給我們激勵和源自內心的力量。讀過《西遊記》後,使我受益匪淺。它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想要辦成一件大事,必須大家齊心協力,團結一致才能成功。我們知道神通廣大的齊天大聖孫悟空,不僅會七十二般變化,還有一雙火眼金睛,能夠分辨人妖,所以,孫悟空善於降妖捉怪,斬邪除魔,爲西天取經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如果沒有誠信憨厚,善長水性的沙和尚助陣,孫悟空在水中捉妖也就不那麼順利了。豬八戒力大無比是孫悟空捉妖的好幫手,唐僧雖不懂人情世故,但他始終以慈悲爲懷,感動了蒼天,最終歷經千辛萬苦,帶領徒弟們,終於取得了真經。 我們還要學習孫悟空那種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積極樂觀的鬥爭精神。雖然我們沒有孫悟空那般神通,但是我們也要學習他善於分辨真假善惡,不要被社會上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所迷惑。

只有擦亮眼睛,明辯是非,才能撕破一切僞裝的畫皮。 讀過《西遊記》還使我領悟到辦成任何一件大事,都絕非易事。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經歷了衆多的險難,並非全是玄虛離奇。就拿我們的學習來說吧,我們經歷的每一天又何嘗沒有困難呢?我們國小畢業升國中,國中畢業升高中,高中畢業考大學,又何嘗僅九九八十一難呢?戰勝困難的過程,就孕育着成功。這就是我讀《西遊記》從中得到的啓示吧。

西遊記讀後感 篇7

在我挺小的時候便把原版《西遊記》看了個遍,對那部電視劇也是挺了解的,什麼“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等故事情節,我能說一打出來。而如今可能有點故事重溫的意思,在這個暑假中,我抽了點空閒時間,找來那最經典的《西遊記》認真地看了起來,還別說,感受還頗多!

首先,這個角色得分個先後主次。四個主角,最當先講就屬“唐二愣子”這榆木腦袋的傢伙,別看他長得眉清目秀,可做事總不會動動腦子。打個比方說吧,有一次他被一妖怪抓住了,那妖怪估計也沒啥文化,竟然不知道他所抓到的和尚就是唐僧,原本只想教訓教訓他,再把他趕出自己的領地。結果在他詢問唐僧身份的時候,唐二愣子竟沒思考片刻就說出自己是唐僧。這下,那妖精可樂壞了,日思夜想的唐僧肉居然就送到了自己的嘴邊,唐二愣子可就要吃苦頭了!幸好他還有個本領極強的大徒弟_孫悟空,不然這像中彩票頭獎機率似的次次倖免於難的好事咋會落在他頭上?說他是“唐二愣子”其實一點也不爲過:他曾經多次誤解過孫悟空,把孫悟空氣回老家那也不只是一次。“昏庸”本是用來形容腐敗的統治者的,如果拿來形容唐僧有點大材小用的話,那便把“昏庸”二字拆開:昏_唐僧不明事理,做事也不夠謹慎;庸_唐僧作爲師傅不僅缺乏本事,還缺乏領導者那雙識別人才的'眼睛。這榆木腦袋雖然固執了點,也並非一無是處:對於西行取經將要遇到的重重困難,他愣到從來就沒有打算過逃避困難,卻一直堅持不懈地去完成自己的使命;面對取經那漫長的征途,悟空曾建議由他自己揹着唐僧,踏着筋斗雲直接飛去西天,而他卻愣到堅持一同跋山涉水,要由自己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地去西天取經,因爲他不想不勞而獲,要由自己的汗水換來成果;遇到了要吃他的妖怪,他沒有以惡報惡,而是愣到要以自己的行動去感化那些妖精;途徑一些比較有錢的大國,曾有過皇帝想讓他留下來過富貴生活,而他卻愣到了執意要去取經,不想去過那榮華富貴的日子……我說:這“愣頭愣腦”的榆木腦袋,有的時候還真是值得我們學習!

對於孫悟空,用妖精們的慣用話來說,那就是一個“猴臉雷公嘴的和尚”。孫悟空雖然長得沒有唐僧那麼眉清目秀,但自從遇到唐僧開始,直到最後取到真經時,他已經完成了一個從頑皮的猴子到有責任心的猴子的一個蛻變,經過西天取經的種種磨練,他最終成爲了一個富有極強責任心、智慧、機警的猴子。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借用這句話,世界上也沒有十全十美的猴子。悟空也有一些缺點:對於別人他喜歡炫耀,有一次就是因爲他炫耀他師父的袈裟,才引起了一場麻煩;他但凡遇到不好對付的妖精便向各路神仙求救,缺乏獨立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於師父的誤解他不能去包容和忍讓……

在各個主角當中,豬八戒的缺點可謂是最多的:他愛佔小便宜;辦事也偷懶,幾次化緣都偷偷跑去睡大覺了;不能認識自己的錯誤,對於孫悟空的批評他不但不聽,反而還記恨於心,所以就時不時地在那榆木腦袋的唐僧面前搬弄是非,捅孫悟空的簍子,以至於破壞師徒之間的感情;他貪圖榮華富貴,面對國王的盛情邀請,他還曾打算放棄取經;他也貪戀美色,也因此誤了幾件大事;在他犯了錯誤之後,總是會爲自己推脫責任;看到孫悟空比他強很多,他便心生嫉妒,總想讓師父把孫悟空趕走,然後自己就可以成爲大師兄。說了這麼多缺點,難道豬八戒就沒有優點了嗎?其實,他擅長與人交際、處事機警、內心善良,這些也算是他的優點。雖然他的缺點多於優點,但同樣也有值得學習的地方。

沙僧是師徒四人中最不愛出風頭,一直默默無聞奉獻的一位。他對師父忠心不二;因爲他知道自己的本領沒有大師兄強,所以甘願無私奉獻,從來不發牢騷;當孫悟空不在時,在師父身邊,他就是把師父照顧得最妥當的人。當然,沙僧由於太軟弱,一直被好逸惡勞的豬八戒欺負,取經路上的髒活累活幾乎都是他做的。

至於那些無惡不作的妖精,他們大多都是天上神仙的坐騎或者寵物,都是偷偷地帶走他們主人的幾件寶物,就溜到人間佔山爲王了。雖然他們跑到人間來作惡,是他們自己的不對,但更多的是他們主人的過失,因爲他們主人的管教不嚴,才以至於唐僧師徒四人遭受如此多的劫難。那些妖孽做了壞事,到最後將要被繩之以法時,就通過他們的後臺大老闆走後門來躲避懲罰。雖然這些妖精在人間做盡了壞事,但最後都沒有被予以嚴懲,這是爲嘛?這就是因爲他們有個神仙主人的後臺大老闆,孫悟空礙於情面以及各位神仙的勸阻,才無奈地姑息了那些作惡多端的妖孽。“多行不義必自斃”,凡是身後沒有靠山的妖精不是被悟空一棒打死,就是被捉了回去,那些妖精沒有一個能逃掉懲罰。借用唐二愣子的一句名言:“善哉善哉,阿彌陀佛”。

西遊記讀後感 篇8

寒假裏,老師要求我們讀《西遊記》的原著。經過一個星期的刻苦攻讀,我終於讀完了這部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書。

這部書是由明代作家吳承恩寫的一部章回體長篇小說,主要內容是唐僧、孫悟空、沙和尚的豬八戒四人去西天取經途中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了真經的故事。

雖然這部書主要描寫了四個人,但是我認爲孫悟空特點最鮮明。他先是從石頭中出世,然後自稱“齊天大聖”,去東海龍王那裏得到一根金箍棒,之後又去大鬧天宮,結果被壓在了五行山下。五百年後,唐僧幫他解除了封印,從此,他就跟隨唐僧西天取經,一路上斬妖除魔,終於完成了使命。

他有一雙火眼金睛,任何妖怪都無處循形,孫悟空雖然機智勇敢,但也有不少缺點,比如急躁、自以爲是、愛捉弄人,尤其是豬八戒等。不過,有缺點、有優點這纔是有血有肉的人。

提到豬八戒,我認爲他纔是整部書中最生動、最貼近我們生活的人。因爲他又懶、又貪吃、甚至有些好色!何以見得?原來他在巡山的時候睡大覺,卻不管有沒有妖怪,若不是孫悟空變成小鳥去啄他的鼻子,還不知道他會睡到什麼時候呢!

一次孫悟空外出找吃的',提來一串果子,豬八戒可不管師傅和師兄、師弟,只顧自己吃。在盤絲洞大戰蜘蛛精時,那七個蜘蛛精變成美女引誘他時,他還口水直流。每當他看到美女,就會雙腳發軟,耳朵上下撲扇,總想留下來與她們廝守終身。

雖然豬八戒身上有許多缺點,但並不是一無是處,比如,他十分重情義。當唐僧想要趕走孫悟空時,他極力挽救,雖然沒留住,但是後來他又把孫悟空勸了回來,共同取得了真經。

雖然孫悟空和豬八戒這兩個人物描寫的很成功,但是另外兩個也毫不遜色,比如沙和尚,每次打妖怪時,他都在幫忙,每天趕路,都是他挑着行李;每當孫悟空去化緣時他都自覺守護着師傅,不像豬八戒那個傢伙,整天好吃懶做,躺在地上呼呼大睡,經常連帶師傅一起被捉走。他在書中是最不起眼的角色,儘管這樣,他卻毫無怨言,忍辱負重,義無反顧地保護師傅,去西天取得了真經。

這說完沙僧,再說說唐僧。唐僧本是從東土大唐來的,他是一名高僧,原型是唐朝的玄奘。在《西遊記》中,他被描寫得十分神奇,吃一口他的肉,就可以長生不他有一些不明事理,但是他始終“癡”心不改,終於取得了真經。因爲吃他的一塊肉就可以長生不老,所以許多妖怪都想抓他。還好有孫悟空等徒弟的保護,不然他就被妖怪吃掉了。真是人多力量大呀!

接下來,還有一個容易被人遺忘的人物,那就是——白龍馬 !白龍馬本是西海龍王之子——小白龍,因爲他冒犯了孫悟空,被告到了龍王那裏。正好龍王也想讓小白龍歷練歷練,於是將他變成了一匹白馬——白龍馬。他雖然一句話也不說,但是它載着唐僧,一路平穩的將他和徒弟們送往西天,取得真經。在路上,師傅被抓走時,它也會忠實地跟着。有了他的陪伴,取經之路才順暢了許多。

說完人物,我還要談一談書中的情節。我最喜歡“盜紫金鈴”這個片段了,它講的是唐僧師徒來到朱紫國,見城牆上掛着皇榜,爲重病的國王懸賞求醫,悟空八戒接了皇榜。悟空治病時,國王又說出了因爲自己的妻子金聖娘娘被抓走,自己過度才得了病。找到了金聖娘娘,但是,他沒有立刻救人,而是和金聖娘娘商量計策,拿到妖怪的三個紫金玲後再滅掉,後來,計劃成功,妖怪被抓了起來。當孫悟空掄起棒子要打下去的時候,觀音菩薩來了,說:“這是我的坐騎金毛犼,饒了它吧!”於是,孫悟空就讓觀音收走了它,並且把三個金鈴還給了觀音,掛在了金毛吼的脖子上。

我之所以喜歡這個情節,是因爲這段情節的劇情跌宕起伏,讓人感到很刺激,可以引發我們的閱讀興趣,所以這個情節也受許多人的喜愛。

《西遊記》是吳承恩揭露明朝的醜惡事實,諷刺壞官污吏的一部作品。其中有吃小孩的故事,後來經過歷史考證,當時明朝的確有類似的事,所以書中有許多故事都揭露了當時的社會現實。而且西天取經克服了九九八十一難,也旁敲側擊的寫出了當時社會的矛盾,路上的妖魔鬼怪既是自然力量的化身,又是害人的惡勢力的化身。作品通過取經人和妖魔的鬥爭及神佛與妖魔的鬥爭關係表現了廣大人民羣衆戰勝困難的樂觀精神。

正因爲在書中抓住了這麼多人物特點,而且反映出豐富的社會生活,這本書纔會名列四大名著之一,並且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我們但也要像唐僧師徒那樣不懼艱險,追求自己的夢想,只要執着的追求,就一定可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