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讀後感>

定位讀後感範文

讀後感 閱讀(7.03K)

讀完一本書以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定位讀後感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定位讀後感範文

定位讀後感範文1

平時耳聞目濡,經常聽到各種公司大談特談“定位”,但常常聽不出所以然。最近看了艾·里斯(Al Ries)和傑克·特勞特(Jack Trout)著的《定位》(Positioning)一書,該書是一本改變了傳播——營銷的書。它講述了什麼是定位,並提出定位是廣義的成功戰略,定位技巧可應用於包括“政治、戰爭和商業,甚至追求異性”。

時代可以分爲:產品至上時代、形象至上時代和定位時代。在產品時代只需拿出“更好的捕鼠器”並且有錢去推銷它就行了,但仿效產品毀掉了產品時代。在形象時代,聲譽或者形象比任何一個具體的產品更加重要。但拾人牙慧的公式同樣毀掉了形象時代。在定位時代,創新不再是通向成功的關鍵。要想取得成功,企業必須在預期的客戶頭腦中佔有一席之地。這個一席之地不僅包括企業的長處和短處,還包括其競爭對手的優點和弱點。在定位時代,光靠發明或發現新東西是不夠的,甚至沒它也行,但你必須是第一個打入客戶的大腦才行。

人腦有一個針對現有信息量的防禦機制,它能拒絕無法“計算”的信息,只接受與其內部現狀相稱的新信息,其他東西則一概過濾掉。政府、企業或產品都需要有正確的定位。定位不是以自我爲中心,要在預期客戶頭腦裏佔有一個適當的位置。

“缺乏適當定位”至今是許多本土企業及非贏利組織在競爭中的瓶頸,是營銷中的突出問題點。對於個人來說何嘗不是一個重要問題呢?

做事沒有重點,希望人人滿意,得到所有人的滿意,結果是沒有人滿意。值得做的事情非要等到盡善盡美纔去做,結果很可能永遠做不成。如果你試過多次,並且偶爾取的成功,你在公司裏的名聲可能會很好。我們經常會有“寧做雞頭,不做鳳尾”的想法,卻沒想到不管是雞頭還是雞尾他終究是雞,成不了鳳凰。泰坦尼克號上最好的船員到頭來也得和最差的水手上同一救生艇,而且他還得有幸露出水面才行。我們還經常會試圖做一些根本就不可能成功的事情,所謂好高騖遠。這都可謂是定位不當。

每個人都必須有一個正確的、遠大可行的目標。在此基礎上,給自己進行正確定位,並努力達到你的目標。首先,得給自己下個定義。你是什麼樣的人?你得對自己有充分的瞭解,至少要對自己能幹些什麼事要了解,不要以爲自己能爲所有的人幹所有的事。人人滿意等於沒人滿意。當然,每個人對自己的認識能力有限,這要求我們不停的審視自己,經常給自己下定義。其次,要不停觀察我們所處的環境,思考他的特點和利弊,看他對我們自身的'發展是否有利。一個環境在一定的條件下可能對你有利,但過一段時間又可能會抑制你的發展。環境包括社會、公司、你的上司,也包括你的朋友。對社會,我們必須努力去了解他,適應他。公司和上司是可以選擇的,要選擇真正對你有利的。如果你上了失敗者的船,無任你多麼出色都無濟於事。不要只問你能爲公司和上司做些什麼,要問他們能爲你做些什麼。朋友要多交,但光交朋友還不夠,你還要牽出友誼這匹馬,間或操練他一番,否則的話,你需要的時候,反而用不上。總之,你必須不停的去適應環境,使之爲你服務。最後,要敢幹,要有信心。任何值得一做的事情都值得去亂做一氣,要敢於犯錯誤,並勇於承擔由此產生的後果。不打算冒風險,不打算受到紛至沓來的非議,就不會第一個提出新點子或新概念,就很難取得成功。

個人定位和產品一樣,就是要在預定客戶的腦子裏佔有一席之地。不要在產品裏,甚至不要在你自己的腦子裏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要在預期客戶的頭腦裏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把你的想法用合適的方法表達出來,傳達給你的“客戶”,讓他們知道你的追求是什麼。在他們的頭腦裏給你自己定了位,就有可能把你往你希望的方向推動。

總之,你所做的一切必須爲你的目標服務,小不忍則亂大謀。Hitch your wagon to a star!通過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最終必然會取得成功!

定位讀後感範文2

《定位》是一本非常好的書。解決了我們思維上的很多困惑。讓我們瞭解了一個公司在發展運作過程中一些至關重要的策略。

定位:要從一個產品開始。那產品可能是一種商品、一項服務、一個機構甚至是一個人,也許就是你自己。

但是,定位不是你對產品要做的事。定位是你對預期客戶要做的事。換句話說,你要在預期客戶的頭腦裏給產品定位。

成功企業的成功確實有許多借鑑之處,但它們很榮幸能在比今天簡單得多的環境中就已成長爲巨人從失敗中吸取教訓,不僅來得更加容易,而且對有效和無效因素也將得出更透徹的分析瞭解超級品牌的盛衰沉浮,我們將更清楚什麼是最普遍的錯誤。從風風光光落到難以度日的企業,最近還真是不乏其數。我們說的太多,聽的太少,老一套做廣告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老式的廣告詞也是一樣。現在你只能聽到比較級形容詞,而不是最高級。

通俗易懂地定義一個品類,實在是非常有必要。首先必須回答“產品是什麼”。

如果你描述的品類已經引起困惑,那麼你進入消費者心智的機會幾乎等於零,試圖改變消費者對你已有認知的錯誤。心智認知就是品牌的事實,因爲營銷是認知的戰場,而非產品的戰場,營銷過程是與心智認知發生作用的`過程。在營銷世界裏,沒有客觀的現實,也沒有最好的產品,只有一樣東西:現有的潛在顧客心智中的認知。

如果其他競爭者已在消費者心智中建立某種認知,這時你纔想去佔有它—完全是做無用功。

沃爾沃搶注了“安全”概念。許多其他汽車生產商,包括奔馳和通用,都曾圍繞“安全”大做文章。但除了沃爾沃,沒有一個品牌以“安全”的訴求成功進入消費者心智。

因爲其它汽車宣稱安全的緣故,而使得消費者愈發意識到安全的重要,沃爾沃憑此超過了奔馳和寶馬,一舉成爲美國最暢銷的豪華車。

你不能與競爭者採用相同的字眼或定位。你得找到另外一個字眼,尋找其他屬性成功導致自大,自大導致失敗,人一旦成功,就很難保持客觀,他們常常以自己的判斷代替市場需求。公司規模越大,首席執行官就越有可能與前線部隊脫離聯繫。這可能是制約公司成長的最重要因素。成功的人往往疏於客觀,常以自己的判斷替代市場需求。

品牌能成功,是因爲企業做了正確的營銷決策,根據營銷基本法則,步步爲營。他們第一進入消費者心智,縮小焦點範圍,搶先佔有一個最強勢的產品屬性,對品牌名或企業的名字越認同,就越容易掉進品牌延伸的陷阱。建立品牌初時,自大可以是有效的推動力。然而一旦進入營銷階段,自大就是敵人,成功的營銷者能思消費者之所思,站在消費者角度看問題,從不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任何情況,營銷過程中唯一有價值的,就是消費者認知。

小公司在精神上比大公司更貼近營銷前線,寧願在一處強勢,而不願拉長戰線,處處捱打。如果產品已有一個清晰、表達準確的區隔概念,再去製造更多版本只會使它越來越混亂。

要想在定位時代獲得成功,你必須心懷坦蕩,在決策過程中努力排除一切虛榮心,因爲它只能掩蓋問題的實質。定位過程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就是,要能夠客觀地評價產品,並且瞭解顧客和預期客戶是如何評價這些產品的,只有一目瞭然的點子才能行得通。過量的宣傳反而會妨礙除宣傳之外的任何其他事情取得成功。如今行得通的簡單點子,即以直截了當的方式加以應用的、用簡單的詞語表達出來的簡單概念。解決問題的方祛往往簡單得讓成千上萬的人對其視而不見,通過對公司的定位認識和定位研究,對從事證券分析行業的人員來說,瞭解品牌公司和未來的發展極有幫助,對制定策略分析和研究打開思路,有很大的可讀性。

定位讀後感範文3

今天明白一個道理:那些營銷的理論,什麼4P啊,4C啊,USP啊,不過是給你提供一個思維的方式,一個簡單、有效的思維方式,而不是用來背、用來炫耀的,《定位》讀後感。你懂的理論再多,想問題時不曉得從哪個角度切入,仍然是兩腳書櫥一個。——實際上背書是最容易的一件事了,只要你下點功夫。我認爲營銷要吃透的是三個東西:市場、心理和文化。

所謂市場,是指總體的概念,最根本的就是供需關係。心理,是指消費者的羣體或個體心理模式,“共性”的心理(即人類共有的心理模式)是心理學的研究領域;而“個性”的心理呢?就是文化了。不同文化造就不同的行爲方式。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中國人講人情,重親情,美國人則重獨立。這就難怪跨國諮詢公司、廣告公司在中國爲企業服務時會屢屢碰壁了:他們有最先進的理論,但缺乏對中國文化的瞭解。定位(Positioning):定位是你對預期客戶要做的事。換句話說,你要在預期客戶的頭腦裏給產品定位。基本前提:傳播過度任何理論的出現都有它的歷史性。定位理論是20世紀70年代出現的,並很快風靡全美。其時,媒體的發展使得信息量大增——“傳播過度”。市場上充斥着噪音,廣告訴求不得不從早期的“說什麼”“怎麼說”轉移到“怎樣纔能有人聽你說”上面。

理論支持:1.大腦處理信息的有限性人類的大腦不僅拒絕接受與其現有知識或經驗不符的信息,它也沒有足夠的知識或經驗來處理這些信息。……根據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喬治.米勒博士的說法,普通人的大腦無法同時出來七件以上的信息單位。這就是爲什麼人們在列出必須記牢的事項時多半隻列到第七項的原因。比如:七位數的電話號碼、世界七大奇蹟……P37——產品小階梯(最多七層)當然了,最好是爭當第一。

2.大腦的“懶惰”性它喜歡把某個名字與某類特定的產品直接掛鉤。舉例來說,海飛絲=洗髮水,你要是想出幾款“海飛絲”沐浴露,“海飛絲”潤膚膏什麼的,那就等着吧,它們的銷量準不高,還能把等式變成不等式,把可憐的消費者搞混,最後就等着蠶食自己的市場份額了。

基本結論:1.不能由此及彼。承認在已確立第一位的市場裏,你不可能推翻你的競爭對手。直接的發起進攻對你沒什麼好處。消費者一旦認同產品的“第一”地位,就會一直認同下去,除非產品本身出現了重大的問題。美國式的.只要奮鬥就能成爲英雄的說法在這裏不管用。當然,市場是不斷變化的,如果你從一個合適的定位切入,完全可能以“替代者”的身份搶佔市場份額——但不是直接競爭。

2.領導者的定位。要第一個進入預期客戶的頭腦,讓自己的產品與預期客戶產品梯子上的第一層牢牢地掛上鉤。然後保持,隨時準備攔截競爭對手。

3.跟隨者的定位。跟領導者掛上鉤,但要尋找它的空當。它“大”你就“小”,它“高價”你就“低價”;找不到空當的時候,可以給競爭對手重新定位。當然,實際的操作不是這麼簡單。

4.名字的威力。在這個傳播過度的社會裏,名字自身就有強大的威力。它是引起人們關注、自由聯想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避開“無名”陷阱,“搭便車”陷阱和“產品延伸”陷阱。

5.如何定位:你處在什麼位置上——你想擁有什麼位置——誰是你需要超過的——你有足夠的資金嗎——你能堅持下去嗎——你與你自己的地位相稱着眼的不是產品,不是品牌,不是企業形象,而是“大腦”——預期客戶的大腦。

是的,這實際上是心理學而不是傳播學、營銷學的範疇。里斯和特勞特爲什麼能提出這麼有影響力的理論?除了豐富的實戰經驗以外,最大的原因在於他們不是一味奉行已有的廣告理論——恰恰是不受理論的干擾,客觀地面對市場,才能從營銷的角度轉移到傳播的角度上來。傳播過度——怎樣讓消費者“不經意”地記住你的產品?——領導者理論和名字威力理論。當然啦,第一和易聯想的東西總是容易被記憶的。

定位讀後感範文4

“定位”就是你在預期客戶頭腦裏如何獨樹一幟。這在商界舉重若輕的言論,影響深遠。

綜觀這本書,第一章節傑克特勞特便根據定位的概念列出許多大公司所普遍犯的九大錯誤。這些錯誤令那些巨頭們付出了昂貴的代價,作者的意思,原本這些錯誤可以避免的,但執意所爲的後果是損失慘重。如果想避免迷茫,少走彎路,想突出特色而獨樹一幟,想在市場營銷戰中獲勝,清晰定位是絕對有必要的。看吧,那些超級公司正是犯了定位模糊的錯誤,被分爲九大類,讓人們吸取其中的教訓。瞧,人們心智中對你的產品的看法,對你公司的看法影響着他(她)們的行爲方式。作者告戒人們要放棄改變人們心智認知的行爲,最重要的是強佔預期客戶頭腦並獨樹一幟。我個人甚至相信這個方法也適用於人際關係的交往。一個獨特的與終不凡氣質的人總是容易讓人記住,這是因爲這個人在那個人心中形成了獨樹一幟的形象,和普通人區別開來,產生了強烈的個性。如果從改變自己的角度上來說,來一個重新定位不是非常棒嗎?但很難,人的習慣行爲是很難改變的,更何況從內涵氣質上的改變。而此時我們所犯的錯誤,和一些機構臃腫,不願意隨便改變自我的企業又有什麼兩樣。所以說要想做好企業,先做好人先。企業是由人構成的。

通用汽車公司,傑克勞特勞形容二十世紀初的通用“一團遭”。很混亂的原因是品牌隨便延伸,各種牌子概念混淆不清,加上沒有價格的區隔,通用無法統一管理好衆多汽車品牌,導致,可以有巨大發展潛力的牌子發展緩慢,劣勢品牌也沒有得到很好的改良。基隆深刻理解了這樣的問題,費盡心血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塑造品牌,區隔概念,終於通用又慢慢強大起來,但很可惜他的接班總裁不管是唐納還是羅傑都走向二十世紀初所犯的嚴重錯誤,無視區隔汽車概念,甚至放棄了汽車設計的`專長,同一性幾乎讓通用喘不過起來了。作者針對這些錯誤總結三大教訓,第一,警惕成功,言下之意是通用因爲自大而不講定位,硬把自己一廂情願想法強加到顧客身上;第二,領導者必須封鎖競爭,美國汽車市場被日本汽車拿下,或許它的自大,忽略了競爭對手的猛烈性,沒有樹立良好品牌形象,在人們心智中獨樹一幟而失去市場;第三是,不要與前線失去聯繫,市場競爭狀態是企業必須瞭解的,忽視對手的行爲而盲目行動必然付出昂貴的代價。

傑克在第四章寫關了於AT & T公司的衰落主因。AT & T進軍電腦業和有線電視領域而不主張拿下擅長的通訊行業,結果是大量資金投入卻沒有得到相應回報。試問有誰有足夠的實力去撼動IBM這樣的電腦巨人?有線電視又碰上小貝爾及定位清晰專業級的競爭對手。AT & T公司的多元化戰略失策導致錯過了很好的發展時機,對業務定位不清晰。作者得出的教訓這一是關注現實世界,強大不代表可以爲所欲爲,成長是有極限的。如果能重新回到AT & T公司的主業務上來,焦點聚集在自己是通訊公司的定位上來而不要再妄圖做改變人們心智的傻事。

AT & T公司衰落還不算最壞,如果從世界頂級公司到死亡,那就讓人充滿了遺憾。人們更多的是把這些現象視爲極好的研究對象。數碼設備公司就是這樣的一家公司,象一到璀璨的流星。IBM同樣是數碼設備公司的強大對手,很可惜強大就會陷入傲慢,低估競爭對手,市場定位嚴重錯誤,以爲迷你電腦纔是主流。結果殘敗最後被康柏收購了。事實上所有的大型公司都會犯下傲慢的錯誤,以爲市場是自己的可以爲所欲爲。市場是誰的決定權永遠在消費者手上。

從此本書中不難看出,傑克雖然列出好幾個事例來說明不同的問題,但核心問題就是定位錯誤。那些大公司總以自己認爲的那樣來爭奪市場,而不考慮這些行爲在消費者頭腦形成的影響,結果付出昂貴代價甚至消亡。我想我們的人生也真的需要認真考慮如何正確定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