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讀後感>

《語文教學內容重構》讀後感

讀後感 閱讀(2.31W)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學內容重構》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學內容重構》讀後感

語文課向來都被認爲是最有風景的課堂。足不出戶,能欣賞悅目的自然風光,如《綠色千島湖》、《黃山石》等;聆聽最經典的風華雅樂及音樂背後的故事,如《夜光曲》、《中華民族的最強音》等;遊歷奇妙瑰麗的神話傳說,如《普羅米修斯的故事》之類;與令人敬仰的大師對話,接受心靈的洗禮,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囚歌》等……當這些生活與生命中或令人欣喜、或令人深思的對象以語文教材的形式出現在孩子們的課堂上時,作爲語文教師的我們,能教的究竟是什麼?這是拜讀了王榮生教授的教學專著《語文教學內容重構》後,久久縈繞我心的一個沉重問題。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一篇文章不同的老師上,教學內容有天壤之別。由此,我產生了一個疑問,面對課文,如何確定教學內容?根據教參?教參往往只是課文的簡單梳理,甚至其表述的權威性和準確性本身頗令人懷疑。根據課後練習?據我的觀察和體會,課後練習往往流於籠統,零碎,隨意,想當然,指向並不明朗當前的國小語文教材雖然看上去百花齊放,實則都是"選文集錦".編者致力於通過編寫教材形成自己的語文教學的體系,實際上往往經不起教學實踐的檢驗,教師手拿着教材往往無所適從,只得憑經驗打亂教材設計的編排順序和意圖,進行"內容重構".

王教授在專著中指出,語文教材中的文本是具有雙重價值的,即它的原生價值和教學價值。所謂原生價值,指的是文本作爲一種社會閱讀客體而存在的價值;而當進入教材後,它的價值就發生了增值和變化,在保留了原本所有的傳播信息的價值外,又增加了一種新的價值,即"如何傳播信息的信息",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言語智慧,這就是它的教學價值。

發掘了文本的教學價值,教師還要面對一個具體教學價值"定位"的問題:文本有許多教學價值,那麼在這一個具體的教學點上,我們選用哪一點教學價值呢?綜合考量20xx年版《課標》的課程性質介定:"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我們找到了一個關鍵詞"語言".

維果茨基說過"藝術開始於形式開始的地方".在閱讀中,我們總是始於對語言事實的感受,又終於對言語表象的體驗。在語文教學中,學生掌握教材的價值,並不是閱讀行爲的最高目的。王榮生教授在專著中指出:"學生閱讀行爲的最高目的,是通過掌握教材價值的過程,從而掌握如何傳播信息的智慧,也就是言語智慧。"由此可見,從顯性的師生雙方的教學行爲來看,語文教材的價值處在語文教學的前臺,但言語智慧處在教學的後臺,而幫助學生掌握文本價值,也是爲其獲得言語智慧服務的。

基於對專著的學習及以上的思考,本人再次思量曾幾次試上的一課《獻你一束花》,它的教學價值體現在哪兒?它言語智慧該體現在哪兒呢?我想盡量把"語文課"上成真正的"語文"課。適當弱化文本中可能隱含的其他教育價值,比如科學普及價值,社會生活認知價值,思想品德養成價值,生活能力指導價值等,凸顯文本的語文核心價值,重點挖掘課文隱含的語文學習價值,重點訓練學生對語言的感受能力和表達能力,重點完成語文課應該完成的教學價值,從言語內容、言語情感、言語形式這三個方面進行文教學內容的重構與創生。

一、"言語內容"教學價值的體現

《獻你一束花》是我國著名作家馮驥才先生的一篇敘事文,主要寫了機場女服務員向一位失敗的運動員獻花的故事,說明了勝利者需要祝賀,失敗者更需要鼓勵。文章文體特徵鮮明,語言樸實,感情真摯。教師瞭解了教材說了這麼一件事,可學生毫不知情,怎麼辦?當然先讓學生去預習,初步感知文本內容。都說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所以上課伊始,先讓學生齊讀課題,接着讓學生圍繞題目說說:誰獻給誰一束花?學生幾乎不用思考,脫口而出"服務員獻給運動員一束花。"師板書:"服務員、運動員"後,再追問,誰能圍繞文章內容說具體些,學生馬上又說:文章講了"一位機場女服務員給一位比賽失敗的女運動員獻花"這件事。這樣整體把握言語內容,得意又得言。

二、"言語情感"教學價值的體現

《獻你一束花》整篇文章拋除首尾呼應,剩下的大致可分爲三大部分"失敗——回憶——獻花",這三部分從情感上可歸納爲"沮喪——熱烈——鼓勵",怎樣讓學生從這三部分內容中感受這三種情感呢?我是這樣進行的……

(一)感受"沮喪"

首先聽寫關鍵詞"沮喪",調動學生原有認知,瞭解課文主要內容,初步感知人物情感。接着,引導學生聚焦人物心理、動作及場面描寫,品析關鍵詞四個"怕"及"低垂、藏、沮喪、內疚",研讀重點句"她怕見前來歡迎的人們,怕記者問什麼,怕姐姐和姐夫來迎接她,甚至怕見到機場那個熱情的女服務員——她的崇拜者,每次出國經過這裏時,都跑來幫着她提包兒……有什麼臉見人,大敗而歸!"安排"說說心理話"的訓練,入情入境,換位思考,這樣的同理心爲學生抒發情感搭建了平臺,突破了文本難點,情動辭發,感情自然流露,將課文內容的理解與語言的表達巧妙地結合在了一起,工具性與人文性有機融合。

(二)感受"熱烈"

這份熱烈在文章第四自然段,它通過插敘的形式展現。爲了把握"熱烈"的感情基調,我讓學生找到昔日成功歸來時的場面描寫片段,再問學生:"這段中有個詞給我們定下了朗讀的基調?誰的火眼金睛能把它找出來。"學生立馬找到了"熱烈"一詞,我馬上追問:"熱烈"一詞前面還加了哪個詞?生秒答:"空。師:既然是空前熱烈,那就應該讀得?(生:高亢些、激昂些)師:那我們就全班一起用高亢、激昂的語調讀出這種空前熱烈的感覺,起。就這樣,在全班空前熱烈的齊讀中,學生感受到了"熱烈"的情感。

學生感受了"熱烈"之後,我馬上質疑,師:"爲什麼寫她失敗的心情時,要插進她昔日成功歸來時的場景呢?"生:"形成明顯的對比,插敘是爲了更好地表現運動員失敗後的沮喪。"這樣又加深了學生對"沮喪"的體驗。

(三)感受"鼓勵"

在學生充分感同身受比賽失敗的女運動員的"沮喪"之後,再聚焦"獻花"部分,感受機場女服務員雪中送炭,給予失敗者無限的鼓勵。這部分重點我是這樣突破的。

聚焦人物對話、動作,品析關鍵詞、重點句,找準語言發展的訓練點——爲什麼獻花?通過"特意"環節的想象、回放,走進機場女服務員的內心,感受她那時那刻對失敗者的擔憂,讓課堂練筆有的放矢。趁熱打鐵,再創設情境品讀對話,機場女服務員那一番柔和而又肯定的言語魔力頓現。此時此刻再質疑提升:擡,這樣一個動作,你知道對失敗者意味着什麼?在學生暢所欲言之後,再出示獻花部分,昇華認識:女服務員獻給失敗者的僅僅是一束鮮花嗎?還有什麼?此時學生才思雲涌:"鼓勵、勇氣、肯定、安慰、、理解、寬容……"一口氣說出了近十幾合適的詞,這些都包含了"鼓勵"之意,更豐富了學生對"鼓勵"內涵的認知。這一版塊教學,將聽、說、讀、寫落到實處,學生既習得語言,又內化了表達方法,收到了"一石二鳥"的效果。

三、"言語形式"教學價值的體現

"言語形式"並非獨立的個體,它須依存於言語內容,又要根據情感表達的需要採取相應的形式來表達,所以在體現"言語情感""言語內容"等教學價值的同時,已經實現了"言語形式"的教學價值。比如,在感受"熱烈"時,學習插敘,並遷移運用,學生馬上根據時間詞找到文中其它兩處插敘部分。

再比如在感受失敗者內心的"沮喪"時,安排了"說說心理話"的環節,在聚焦獻花,感受"鼓勵"時,安排了"特意"想象小練筆環節,最後在總結全文,昇華情感時,讓學生找到了首尾呼應的句子,根據文本理解通過填空改寫句子,領略了首尾呼應的祕秒。這些環節的設置與言語內容、言語情感相輔相成,得意又得言。

語文教學內容的生成,既以語文教材爲信息源,也以生成者(教師和學生)已有的言語知識和經驗爲信息源,是兩個信息源在某一點上相遇的產物,更以讓學生感悟"傳播信息的智慧"爲目的。因此,教師在解讀教材的時候,要聚焦言語智慧,創生教學內容,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把握"言語內容",感受"言語情感",感悟"言語形式",三者相輔相成方可達到情與智的和諧發展、言與意的兼收幷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