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讀後感>

讀後感師說

讀後感 閱讀(1.91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後感師說,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後感師說

讀後感師說1

通過閱讀文言課文《師說》,並且通過譯文的理解,我有了很多感觸,也深受啓發。

《師說》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一個道理,那就是人不可能什麼都懂,就連聖人也有不懂不明白的地方。因此當我們遇到問題不懂的時候,就應該不恥下問,不要覺得問別人好像是一件很羞恥的事情。《師說》當中的一個核心句子就是“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意思就是說,但凡有道理的地方,就一定有老師的'存在。按照最新的翻譯來說,就是隻有一定領域空間的地方,就有這個領域的能手。

是的,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是多姿多彩、奧祕無窮,領域繁多的。儘管一些人在一定領域取得了不俗成績,可是在其他領域畢竟存在生疏不懂的地方。當面臨了其他領域的問題時候,就要懂得去請教其他領域的能手。而那些士大夫非常保守昏庸,而且好面子,一副趾高氣昂的樣子,可是他們正因爲恥於下問正一步步成爲廢材庸才,他們最終難逃遭淘汰的命運。

總的來說,《師說》絕對是一篇經典的文言課文,值得我們好好學習,領悟其中真意。

讀後感師說2

所謂老師,那他某方面學問肯定比學生高,才稱得上老師。人肯定會有不懂的問題要問,而如果不向老師學習,那豈不是始終不能解答這些問題了?老師不一定要比學生年紀大,難道年紀小的人就不能懂大道理呢?就像文中寫的,“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只要是有道理的地方,就一定有老師存在。

孔夫子被稱爲聖人,但他還是不恥下問,他曾以郯子、萇弘等人爲師,他的學問絕對不比他們差,只是想學到其他他不會的知識罷了。他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民間俗語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的確是這樣,不管是誰,都會有不懂的地方,例如,國小生做的數學智力題,有些連博士生都做不出來,就算你是大學中文系畢業的,也不會熟悉到字典裏的.每個字。人們的學問遠遠不如聖人,可他們也不肯向老師學習。這樣的話,人又會有什麼進步呢?

老師無處不在,卻往往被忽略,甚至恥笑。巫醫、樂師和那些工匠們,經常互相學習。而那些士大夫們,自己沒有學問,一聽到有人稱“老師”稱“弟子”等等,就許多人聚在一塊兒譏笑人家,還說:“他和他年齡差不多,道德學問也差不多啊,以地位低的人爲師,就可羞恥,以官職高的人爲師,就近乎諂媚!”聽起來好像老師的標準都是他們定的!老師,可以是各個方面的傳授者,卻有人以向那些人學習爲恥!

讀後感師說3

在這個世界上,能做我們老師的人有很多,就像孔子說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因爲在這個世界中的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優點與缺點,在學習上,我們應該學會不恥下問,將別人的轉化爲自己的,這樣,人才會不斷的接近完美。

其實,我們應該遇到不懂的問題就問,但如果不是這樣的話,那麼我們所存在的問題就將會隨着時間的增多而逐漸的累積起來,直到有一天它就會“嘭”的一聲,在你的心頭爆炸,所以我們要懂得問別人。

你們看,孔子在古代有很大的.名氣,被後人尊爲聖人,那他的思想觀點就是十全十美了麼,我們就應該對他的思想保持肯定嗎?這是不可能的,我們應該願自己的思想,不能夠盲從,就算是孔子還曾經向以郯子、萇弘、師襄、老聃爲師。他們這一類人的道德才能還不如孔子,這是爲什麼呢,因爲孔子在這方面其實不如他們,所以纔不恥下問。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就應當向他人學習,不管它來自什麼人的身上。不管什麼樣的人,都總會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我們既不能因爲某個人好的方面很少,而放棄向他學習的機會,也不能因爲某個人好的方面很多,而對他不完美的一面毫無疑問地奉迎接受,這是不對的。

我們要使自己的成長更快,多向外界學習,與人學,向生活學,爭取做一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