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讀後感>

《西遊記》讀後感8篇【薦】

讀後感 閱讀(1.62W)

讀完一本書以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西遊記》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西遊記》讀後感8篇【薦】

《西遊記》讀後感 篇1

在電視上看了無數遍的西遊記,這已經成爲兒時的美好記憶,如果沒有吳承恩,沒有孫悟空,我簡直不能想象孩子們的生活會枯燥多少。也正是因爲西遊記,我一直以來十分喜歡六小齡童,他在我心中已經成爲了孫悟空的代名詞,我甚至覺得他就是爲這隻石猴而生的。捧起這本的時候,我希望能從中看到影像無法呈現出來的東西,更希望從中看到一個新的悟空,解讀出更爲深刻的思想。

這是一部偉大的浪漫主義長篇小說,它不僅創造了一個神奇、豐富的幻想世界,而且具有豐富而深刻的思想內涵和優美完整的藝術形式。第十四回以前,作者塑造了孫悟空這一個叛逆、桀驁的英雄形象,揭露了天宮統治者的腐朽無能,反映了中國封建社會中人民堅毅無畏的反抗鬥爭精神。後八十六回寫玄奘師徒西行取經,經歷數十番妖魔鬼怪之中的歷險,終於到達西天,取經回長安的經歷,表現了他們克服困難的堅強毅力和征服自然的英雄氣概。

全書幽默詼諧,充滿活力和樂觀精神,其中大鬧天宮和三打白骨精是我認爲最爲精彩的部分。大鬧天宮是孫悟空個性的爆發,他用金箍棒打碎了那個嚴密的等級制度,萃取了自己的自由與追求。衆多天神都成爲他的手下敗將,千般刑具也不能奪走他的生命,八卦丹爐煉出了他的火眼金睛。他在打壓與磨難中愈挫愈勇,他在不斷的挑戰中彰顯了自己的品格與精神。他就是這樣一隻石猴,從來不懂得甚麼是屈從,更不懂得甚麼是畏懼,他受不了一絲一毫的輕視與不公,他用一支棒子打出了屬於自己的天地!三打白骨精是孫悟空情感與人性的外顯,爲保師傅他不畏緊箍咒的劇痛三次施威,爲報五指山搭救之恩他分身叩拜師傅,揮淚辭別。不計前嫌去救師,半路停行去洗身,只因身沾妖怪氣,恐師嫌惡顯真心。這個小小的細節讓豬八戒看出了齊天大聖對師傅的情義,以及他取經之心的堅定,可以說這是對師徒四人情義的極致考察,更是對悟空佛性的有效檢驗。縱妖魔千般變化又如何,終究逃不出他的火眼金睛,他拋下了花果山安逸的生活,拋下了自己的子子孫孫,拋下了自己山中爲王呼風喚雨的生活,去護佑一個凡僧翻山越嶺、經河渡海。他在與位尊勢大的統治者和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進行不懈鬥爭的同時,還“與人間扳不平”,“濟困扶危,恤孤念寡”,多次爲人民羣衆除去禍害。

可能在很多人眼中,行者是有勇無謀的代名詞,更是一個帶着殘暴色彩的人物形象,但是在我看來他卻是極有佛性修養的石猴。這一點在書中很多地方都可以找到佐證,玄奘問烏巢禪師去往西天的路程時,烏巢禪師言說“多年老石猴,那裏懷嗔怒。你問那相識,他知西去路。”這句話就道出了對悟空與西天、與佛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烏巢禪師的話中還預料到了他們之後將要經歷的磨難,所以可以知曉這句話是可信度極大的。當玄奘問他何時才能到達時,行者道:“你自小時走到老,老了再小,老小千番也還難;只要你見性志誠,念念回首處,即是靈山”。像這樣的話語怎是一個頑劣的猴子可以說出來的?思想已經決定了他的慧根和佛緣!此外,師徒四人到天竺國之前,唐僧悚懼,行者提醒他莫要忘記烏巢禪師的般若心經,並說自己解得心經之意,這話遭到八戒、沙僧的嘲諷,而三藏卻言“悟空解的是無言語文字,乃是真解。”玄奘尚且感嘆悟空的悟性,並傾心信服,可見齊天大聖並不僅僅是一介勇夫或是有着驚天撼地法術的石猴,他是有靈性的,有思想的,超脫世外的,聰慧絕頂的,總之世界上一切美好的詞彙加諸於他的身上我都會毫不吝惜。

大聖是急躁的、勇悍的,而玄奘是無慾的、膽怯的。正如行者對三藏說的“師傅你莫要這等膿包形麼”、“你忒不濟,不濟”,三藏遇到妖魔時的表現充滿着怯懦和畏懼,他動不動就哭哭啼啼,行路中遇到困難就長吁短嘆。他一味的仁慈而沒有評判是非的準則,會被妖魔迷惑自己的雙眼;他不忍傷害任何一個有生命的機體,卻動輒念緊箍咒讓大聖疼得死去活來;他識人不明聽信八戒這個夯貨的挑撥和謊言,認爲行者過於專橫,喜歡欺凌弱小。當悟空殺妖魔,救他於危難之中時,他悔恨當初不遵悟空之言;當悟空惹出事端,正如人蔘果事件中,他又一味埋怨,不知禍福與共。儘管在玄奘身上有着很多迂腐的元素,但是他仁厚老實,誠然是一種精神象徵。

他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一心想成正果,持戒精嚴,面對財利、美色、權位的誘惑,毫不動心。他決心取經,百折不回,以自己的誠心,感化三個桀驁不馴的“頑徒”,悟空也說他“端的是個好和尚”。他是佛祖坐下金蟬,爲因不聽佛祖講道而合該歷經劫難,其實他同悟空又何嘗不是同病相憐呢?!只不過他歷難是以肉體凡胎,忘卻前世爲基礎,而悟空則是本色出演,明晰取經之途有神暗保,更知道劫難是在所難免。一個人立場堅定,一個人英勇虔誠,所以他們兩個都能夠成佛、得果。

相對於他們兩個而言,八戒算是缺乏堅定性的典型了。他遇到困難總是打退堂鼓講泄氣話,動不動就要分行李散夥,他貪財好色,好吃懶做,愛佔小便宜。但是他的身上也有不少優點,他仁厚質樸、作戰勇敢,有些小聰明,處事很圓滑,是一個正面喜劇形象。沙僧的形象是最缺少靈動性的,他只因失手打碎琉璃盞就被貶下界,取經途中任勞任怨、憨厚少言,但是從不會說甚麼散夥,只希望儘快擺脫自己下界爲妖的生活。他的經歷更加讓我們看到了神佛界賞罰的不公,看到了小人物生存的艱難。

小說以師徒四人的經歷爲串線,集中展現了孫悟空這一英雄形象反對束縛、要求自由、蔑視傳統、否定權威、敢作敢爲、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此外,小說還深刻揭露、批判了封建社會的黑暗腐朽和統治階級的昏庸殘暴。玉皇大帝不辨賢愚、昏庸無能,而太白金星等各路神仙更是設騙局、搞陰謀的能手,就連如來佛祖亦對行者用了欺騙手段。天上的各路神仙名不副實,手段甚至還不如各地自我修爲的散仙,這是有着鮮明的時代特點和真實的社會內涵的現象。

被壓五指山下五百年會有怎樣的思索,被金箍束縛又會有怎樣的憤怒?他看透了神佛界的是是非非,他看不得惡勢力對平民百姓的欺凌與壓制,他嫉惡如仇,帶着浩然的正氣立於天地之間!

《西遊記》讀後感 篇2

一提到《西遊記》大家肯定能將其中的一些片段記得滾瓜爛熟,讀了《西遊記》我深有感觸,文中曲折的情節和唐僧師徒的離奇經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書作者吳承恩爲讀者講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個徒弟一路上歷盡艱險、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取得了真經的故事。

孫悟空是《西遊記》中第一主人公,是個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無窮的本領和72變,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不一提到《西遊記》大家肯定能將其中的一些片段記得滾瓜爛熟,我也一樣,再一次拿出那本在書架上已微微發黃的《西遊記》,愛不釋手,道一杯香茗,沒翻開幾頁,隨着吳承恩爺爺的精彩描繪,就被其中的情節給吸引住了。

讀了《西遊記》我深有感觸,文中曲折的情節和唐僧師徒的離奇經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書作者羅貫中爲讀者講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個徒弟一路上歷盡艱險、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取得了真經的故事。

《西遊記》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絢麗多彩的神魔世界,人們無不在作者豐富而大膽的藝術想象面前驚歎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學作品都是一定社會生活的反映,作爲神魔小說傑出代表的《西遊記》通過《西遊記》中虛幻的神魔世界,我們處處可以看到現實社會的投影。

孫悟空是《西遊記》中第一主人公,是個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無窮的本領,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氣度,也有愛聽恭維話的缺點。他機智勇敢又詼諧好鬧。而他最大的特點就是敢鬥。與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鬥,楞是叫響了“齊天大聖”的美名;與妖魔鬼怪敢鬥,火眼金睛決不放過一個妖魔,如意金箍棒下決不對妖魔留情;與一切困難敢鬥,決不退卻低頭。這就是孫悟空,一個光彩奪目的神話英雄。孫悟空那種正義大膽、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本領高超是妖怪們的剋星,橫掃一切妖魔鬼怪的大無畏氣概,反映了人民的願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種正義的力量,表現出人民戰勝一切困難的必勝信念。

說到豬八戒,他的本事比孫悟空可差遠了,更談不上什麼光輝高大,但這個形象同樣刻畫得非常好。豬八戒是一個喜劇形象,他憨厚老實,有力氣,也敢與妖魔作鬥爭,是孫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滿身毛病,如好吃,好佔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難,常常要打退堂鼓,心裏老想着高老莊的媳婦;他有時愛撒個謊,可笨嘴拙腮的又說不圓;他還時不時地挑撥唐僧念緊箍咒,讓孫悟空吃點苦頭;他甚至還藏了點私房錢,塞在耳朵裏。他的毛病實在多,這正是小私有者的惡習。作者對豬八戒缺點的批評是很嚴厲的,但又是善意的。他並不是一個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們並不厭惡豬八戒,相反卻感到十分真實可愛。

師傅唐僧,雖說沒有孫悟空的本領、豬八戒的活絡、沙僧的勤快、白龍馬的腳力,但他品行端正,會念真經,不怕“千刀萬剮”,有堅定的信念;沙僧和白龍馬雖說沒有什麼大本事,但都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甘心當好後勤,不好出風頭。

這四個人物形象各有特點,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寫作技藝的高超,也許作者善於刻畫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處。其中我最喜歡的便是孫悟空,因爲他神通廣大、技藝高超,一路保護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經,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

書中寫唐僧師徒經理了八十一個磨難有讓我聯想到了他們的執着、不畏艱險、鍥而不捨的精神。這着實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我不禁慚愧自己當初爲何不能像他們一樣堅持到底呢?也許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從頭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只要我盡力去做了,這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成功啊!因爲我去做了,而且堅持到了最後的精神。他有着英雄的不凡氣度,也有愛聽恭維話的缺點。他機智勇敢又詼諧好鬧。而他最大的.特點就是敢鬥。與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鬥,楞是叫響了“齊天大聖”的美名;與妖魔鬼怪敢鬥,火眼金睛決不放過一個妖魔,如意金箍棒下決不對妖魔留情;與一切困難敢鬥,決不退卻低頭。這就是孫悟空,一個光彩奪目的神話英雄。孫悟空那種正義大膽、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本領高超是妖怪們的剋星,橫掃一切妖魔鬼怪的大無畏氣概,反映了人民的願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種正義的力量,表現出人民戰勝一切困難的必勝信念。

說到豬八戒,他的本事比孫悟空可差遠了,更談不上什麼光輝高大,但這個形象同樣刻畫得非常好。豬八戒是一個喜劇形象,他憨厚老實,有力氣,也敢與妖魔作鬥爭,是孫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滿身毛病,如好吃,好佔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難,常常要打退堂鼓,心裏老想着高老莊的媳婦;他有時愛撒個謊,可笨嘴拙腮的又說不圓;他還時不時地挑撥唐僧念緊箍咒,讓孫悟空吃點苦頭;他甚至還藏了點私房錢,塞在耳朵裏。他的毛病實在多,這正是小私有者的惡習。作者對豬八戒缺點的批評是很嚴厲的,但又是善意的。他並不是一個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們並不厭惡豬八戒,相反卻感到十分真實可愛。

師傅唐僧,雖說沒有孫悟空的本領、豬八戒的活絡、沙僧的勤快、白龍馬的腳力,但他品行端正,會念真經,不怕“千刀萬剮”,有堅定的信念;沙僧和白龍馬雖說沒有什麼大本事,但都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甘心當好後勤,不好出風頭。

這四個人物形象各有特點,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寫作技藝的高超,也許作者善於刻畫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處。其中我最喜歡的便是孫悟空,因爲他神通廣大、技藝高超,一路保護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經,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還有一種叛逆心理,以及他敢於和強大勢力做鬥爭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賞。

書中寫唐僧師徒經理了八十一個磨難有讓我聯想到了他們的執着、不畏艱險、鍥而不捨的精神。這着實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我不禁慚愧自己當初爲何不能像他們一樣堅持到底呢?也許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從頭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只要我盡力去做了,這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成功啊!因爲我去做了,而且堅持到了最後。

《西遊記》讀後感 篇3

記得小時候,常問媽媽:“我是從哪裏來的啊?”媽媽總是笑笑,摸摸我的頭,說:“你啊,是從石頭裏蹦出來的。”我想,大概每個孩子都得到過這樣的答案,因爲小時候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孫悟空。

《西遊記》這本厚厚的名著,是每個熱愛中國古代文化的人必須修讀的。翻開《西遊記》,便進入了光怪陸離色彩斑斕的神話世界。這是一部所有人都愛讀的經典大作,每個人都能在解讀它時獲取不同的感受。有人喜歡它鮮明的人物個性;有人喜歡它瑰麗的整體形象;有人喜歡它活潑詼諧的語言。

要了解一本好書,自然要了解它的作者。《西遊記》的作者是明代傑出的小說家吳承恩。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是羅貫中的老師。他自幼聰明過人,博覽羣書,喜歡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話和民間傳說,年輕時即以文名著於鄉里。鄉人都認爲他科舉及第“如拾一芥”。但最終他科場失意,生活困頓。這加深了他對封建科舉制度、黑暗社會的認識,促使他運用志怪小說來表達內心的不滿和憤懣。他自言:“雖然吾書名爲志怪,蓋不專明鬼,實記人間變異,亦微有鑑戒寓焉。”

《西遊記》由三部分組成:第一回至第七回,寫孫悟空的出身和大鬧天宮的故事;第八回至第十二回,寫取經的緣由;第十三至第一百回,寫孫悟空和豬八戒 沙和尚一起保護唐僧到西天取經,經歷八十一難,終於取回真經,休成"正果"。

《西遊記》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絢麗多彩的神魔世界,人們無不在作者豐富而大膽的藝術想象面前驚歎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學作品都是社會生活的反映,作爲神魔小說傑出代表的'《西遊記》通過虛幻的神魔世界,反映了現實社會的種種問題。西行途中的妖魔,決不僅僅是一般困難的化身,而大都是代表着危害人民、無惡不作的封建黑暗勢力。

書中四大主角孫悟空、唐僧、八戒、沙僧,各人的性格分別用一個字粗略概括就是:狂,堅,私,忠。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神通廣大,嫉惡如仇的齊天大聖孫悟空。

孫悟空是《西遊記》中第一主人公,他有些霸道,有些驕傲,有些急躁,但他敢作敢當,敢於反抗。他機智勇敢又詼諧好鬧,但又有着愛聽恭維話的缺點。他最大的特點就是敢鬥,與玉皇大帝鬥,叫響了“齊天大聖”的美名;與妖魔鬼怪鬥,火眼金睛決不放過一個妖魔。闖龍宮,鬧冥司,花果山自在稱王,熱愛自由又叛逆不羈。這就是孫悟空,一個光彩奪目的神話英雄,自由的化身。孫悟空是作者與讀者心靈交流的一個窗口,反映了人民的願望和要求,代表了正義力量,表現出人民戰勝一切困難的必勝信念。沒有他,故事從何說起?

剛讀《西遊記》時,我十萬分討厭唐僧。他囉囉嗦嗦,懦弱無能,又人妖不分,混淆是非。西遊,本來就是取經之路,如果沒有唐僧,悟空一個跟頭就經書到手,大功告成;八戒、沙僧是沒有悟空厲害,可怎麼算也是日行千里的主兒。到大雷音寺取個經,幾天肯定辦成。可是攤上個唐僧爺爺,騰雲駕霧的本事根本不能施展。這也就算了,可偏偏他還是令妖怪們垂涎三尺的金禪子轉世,天天惹得妖怪上門。可是後來,我逐漸理解了故事中這一切的安排,這正是吳承恩先生的高明之處。取經,本是一種事業,是唐僧堅韌不拔的象徵。假如沒有了唐僧,《西遊記》便成了單純的打打殺殺。“不經歷風雨,怎麼現彩虹?沒有人能隨隨

便便成功。”沒有了唐僧一路的曲折坎坷,這取經的意義又在哪裏?這部魅力永恆的小說又何以傳承至今?

八戒是普通人的化身,他自私,他嘮叨,取經路上一遇到不順利的事情就想着要散夥回家。他好女色,當年做天蓬元帥因調戲嫦娥被貶下凡,還不知悔改,一見漂亮女子就眼睛發亮,忘記捉妖重任。他懶惰,髒活累活都推給沙師弟,欺負老實人。他愛撒謊,可笨嘴拙腮又說不圓;他還時時地挑撥唐僧念緊箍咒,讓大師兄吃點苦頭;他甚至還藏了點私房錢,塞在耳朵裏。他雖然缺點很多,但是到關鍵時刻毫不含糊,幫助同伴退敵,力保師傅,最終得以修成正果。

沙僧默默無聞,憨厚老實,更像一個配角。但是若沒有他的任勞任怨,故事也無法繼續。他在四人小團體中起到了平衡作用。沒有他的取經之路,悟空、八戒肯定鬧得不可開交,沒到西天就先把師傅氣得精神分裂,吐血身亡??

這四個人物各有特點,恰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寫作技藝的高超,由衷讚賞作者刻畫人物形象的精妙。

這本書隨處都體現了師徒四人執着、不畏艱險、鍥而不捨的精神。“功夫不負有心人”,用在他們身上是最合適的。這確實值得我們學習。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我不禁慚愧萬分。這也許這就是他們能取到真經,而我卻不能成功的原因之一吧??

總之,用些詞來描繪這部傳世經典就是:神,佛 ,幻,怪,奇,妙,神。這也是它能流傳千世的原因。現今時代,《西遊記》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由它拍成的無數大片和動畫片,如《美猴王》,《大話西遊》、《新編西遊記》,《最遊記》受到了廣泛的歡迎,甚至被狂熱吹捧。以其中的形象製成的玩具,貼畫,文具,服裝,也有了良好的銷路。

傳承中華文化固然是值得贊成和發揚的,但這些商業活動對原著情節和形象的改編卻引起了很大的爭議。有人認爲改動原著是創造力的體現,例如日本漫畫家峯倉和也的《最遊記》,沙僧是找寶藏的,八戒會變豬車,唐僧會抽菸,還有個小龍女,喜歡悟空的,沙僧是紅頭髮的混混,孫悟空是個矮子還成天喊餓 。《大話西遊》更不用說??毫無疑問這些無厘頭吸引了很多眼球,但是絕大多數人卻不大讚成。他們認爲《西遊記》要在不同媒體上傳播,改編肯定必不可少。畢竟當年的《西遊記》是古文章回體小說,不是現代電影、電視劇本。不能因爲有些改編不好就反對所有的改編活動,因噎廢食。但不能把主要內容改得面目全非,讓人看了啼笑皆非。更不要不尊重歷史,讓現代的流行歌曲在片中出現,或是讓女妖跳起迪斯科。既然書上,電影上署了“原著:吳承恩”,當然要以原著爲根本,無論怎樣改編都不能背離原著,不僅要形似,還要神似,要有自己的屬於東方神話的特點。

有人說,《西遊記》講的就是一個和尚和一隻猴子的故事,但是我覺得,《西遊記》給了我們一個美麗的幻想,讓我們走進了一個瑰麗的神話世界。它讓我們善良,寬容,嫉惡如仇,有面對困難的勇氣。感謝吳承恩,是他用超凡的想象力爲我們編織了一個美麗的夢,一個離奇,曲折,夢幻的夢??

《西遊記》讀後感 篇4

作爲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長篇神魔小說,西遊記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是魔幻現實主義的開創作品。下面是小編爲你帶來的 西遊記第10回讀後感,歡迎閱讀。

在《西遊記》第十回中,主要是描述錯位用心所面臨的諸多問題,故事是藉以黃袍郎認親的過程來展開的,主要的內涵有二個方面:

第一個是將唐僧變成了老虎,代表顛倒是非,不見真相。

第二個是飲酒吃人,吃琵琶女,代表的是住相失體,破壞智慧。

這兩方面的大義都是沉重的話題,爲什麼人類不重視這個問題?多數是因爲看不懂,少數是因爲不關心,被慾望牽制太重。

前面說過,《西遊記》虎與虛字對應,看似有且斑瓓兇猛,事實上虛而不實。承認相爲實的那一剎那,就把真實轉變成了虛幻。當然,虛幻不等於不存在,很多人讀不懂佛經,是因爲不願意深入瞭解。咋一聽,感覺似乎與自己的知識不相容,就誤以爲佛家的文化有問題,很少人會認爲是自己的知識體系存在問題。佛家講的虛,是指剎那生滅,具有無住的特性。而在凡夫眼裏是一個輪相,如微觀的電子軌道,宏觀的星系圍繞。表面上看,事物有一個力學的中心,如微觀的原子核,宏觀的太陽和黑洞。但是,如果用微分的觀念,把宇宙所有的現象按時間座標進行微分,在每一個微分點上,宇宙的現象纔是真相。這個相在佛家,也承認其真實的存在。佛說,只有證明了阿羅漢,才能相信眼見爲實,因爲阿羅漢通過九次第定的修煉,可以做到意念微分念。道家的得道者,也近似有此能力,所以他們一樣可以看破人生。可見,科學與佛法是統一的,其區別在於對真相和現實之間的差別接受程度不同,導致了科學工作轉智成識。是什麼造成了科學家承認了妄想?就是因爲科學家把時間座標進行了積分,把積分的結果當成了真實。

科學家爲什麼會積分時間座標呢?因爲科學的心理承受能力上有缺陷又不敢正視這個缺陷,把六根的感受到的積分以爲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佛家文化與科學文化的不同在於佛家不僅能認清真相,而且能駕馭真相,科學家不能,只能想象真相,而不能真正的見到真相,即使藉助於科學精密的儀器也做不到。原因就是那一剎那的電磁感應,不能稱爲感應的時候,波粒二相都消失了,這個宇宙還原爲空。有相與無相在那一剎那獲得了統一,這就是佛道兩家都從光的本質入手進行人生改造的必由之路的原因。如果說科學家中對人類的文明和進步貢獻最大的人,那必定是愛因斯坦。他證明光是恆速的,其中的妙趣有多少人去體會了?科學家所研究的物質世界,可以講只找到了一個恆定,那就是光速。可惜的是,愛因斯坦沒有在精神與物質的統一上去領悟。

什麼是科學對時間的積分效應?比如,今天的科學等等文化,是從經驗中提取出來的抽象概念。爲什麼叫抽象?就是說它並不是真實的存在,是一個時間積分值。把這個積分值存放在腦子裏,就是物質存在的意識形態,因此說科學並不科學,從科學的研究者到科學研究的對象,都只是一個意識形態。如果說西方的宗教是意識形態,那麼科學與宗教又有什麼本質上的不同呢?如果再考慮一個因素,道德,那麼科學給人類帶來的知識結論,相比之下,不如宗教更有益,所以稱宗教爲福音也就成立了。當然,有福與覺悟還有很大的差距,中華傳統文化是覺悟的文化,不僅僅追求福報。因爲在中華文化看來,福與禍都是六道衆生的生活方式,而且從規律上看,福禍是互爲因果的。這一生福,下一生必定禍。因此追求福報並不能徹底解決苦難的問題。

再談一下,相的空間積分的.問題。科學研究已經發現,物質是由基本粒子組合而成的。相對而言,粒子真實。現象只不過是對粒子組合進行了空間上的積分而已,就像兒童玩的積木一樣,是一種玩法而已。堆積成什麼,要憑玩家的想象力。從本質上看,人類現在的科學技術,都是在做一些積木的工作,把不同的粒子有機的結合起來,就是材料科學。世俗上稱爲物質財富,人們視其爲成就,其實與沙灘上的城堡有什麼不同?都是隨時間而變化的景象。當然,一般人不這樣看問題的本質,而強調生活中的感受上的差別。因爲人們並不知道感受本身的污染問題,因此也不願意瞭解感受的輪迴問題,而可怕的是感受中的苦和樂也是相互因果的關係的。樂後,就有業的存在。這個業必須以苦的方式消除。就像電磁感應一樣,電感應磁,磁感應電,循環往復,永不停息。打破這種循環的方法是唯一的,那就是修定,定功就是把時空進行微分的能力,或者說把妄想進行還原。從這個角度看,生命科學纔是真正的科學,是返迷爲悟的真實利益。

上面通過對黃袍郎本質的剖析,明白了什麼是妄,妄就是改變了清淨,把唐僧變虎。下面再說一說,爲什麼黃袍郎飲酒要用琵琶女爲食。

首先,要了解琵琶女代表什麼,這僅從文字上就能看出來。琵琶,琴者,禁也,即寶象國的宮娥代表清淨相的作用,這個作用,不能對立成比,不能附會成妄。那麼,成相的過程,恰恰是違背這二條清淨義,因此以相爲實時,恰恰是失去智慧之時。可是,反觀我們教育體制,都是從相的教育,要有教相,學相和着相,所謂應試教育。現在教育界還有很大的勢力,在傳承西方的教育,認爲西方的教育是成功的教育。事實上,西方又有什麼是真正成功的呢?做人的成功還是做事的成功?這兩條都不是的。爲什麼要學西方?仔細觀察就是那些在西方留學過的人提倡這些東西,原因就顯而易見了。且不說西方教育上的失敗,且從理性上看,西方教育正是吃琵琶女的教學方式。第一強調自我,第二強調現實,兩重妄想都加重。

雖然表面上看,西方教育崇尚啓發,到底啓發了什麼?是覺悟還是迷惑?學者們雖然生活在實現中,但是心靈並不生活在現實之中,而是生活在概念羣裏,邏輯就是概念之間的遷移交替。吃掉琵琶宮女是指喪失陰德,陰德是我們生存時間平臺背後的道德基礎作用,比如,我們現在的地球等等現實世界,就是在自己的陰德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時空體系,這個體系雖然也是有道有德的,但是這是屬於被染污了的道與德。怎麼理解呢?只要有不相容,就是有染污。用易學講,有五行相剋就是有染污。不能心想事成,不能萬事如意,就是有染污。可見,染污來自於觀念,用概念和邏輯就必然會顯現出世界的穢土。用天真的本性,就會顯現十方佛國淨土。《西遊記》中的每一個故事都是有真實寫作對象的,對我們這個世界人類的身心解放的作用是具有重大意義的。如果讀者真正能從中得到啓發,並能反省自己的問題,相信他定能以大手筆扭轉乾坤,重寫生命篇章,重建人生輝煌。

《西遊記》讀後感 篇5

也許是電視劇先入爲主的緣故,四大名著中,唯獨《西遊記》讀的遍數不多,且有囫圇吞棗之嫌疑。近來聽說“三打白骨精”被收入國小生課本,成爲五年級學生必學課文,學生學習後還要寫讀後感,不免又激發了重新閱讀原著的興趣。

“三打白骨精”出自《西遊記》第二十七回,原題是“屍魔三戲唐三藏,聖僧恨逐美猴王”。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唐僧師徒四人爲取真經,行至白虎嶺前。在白虎嶺內,住着一個屍魔白骨精。爲了吃唐僧肉,屍魔三次分別變化爲村姑、老婦和老翁。白骨精打動了唐僧的憐憫之心,但三次全被孫悟空識破,都被金箍棒打死。但唐僧卻不辨人妖,在豬八戒的煽風點火下,一再責怪孫悟空恣意行兇,違反戒律。最終,唐僧寫下貶書,與孫悟空斷絕師徒關係,將孫悟空趕回了花果山。

小時候每次看到這裏,無論是電視劇還是書本,心中總是既嘆又氣。嘆的是行者本領高強,降妖伏魔,尤其對他那一雙火眼金睛羨慕不已,日思夢想自己也有那七十二般變化;氣的是唐僧沒什麼本事,就會念緊箍咒,認不得妖精,一次又一次被騙,還把孫悟空給趕走,而豬八戒、沙僧又沒什麼用。

今日重讀原著這一章節,驀然發現它其實是《西遊記》最精彩的一回,也是最有矛盾衝突,情節最跌宕起伏的一節。短短一回章節裏面,將唐僧的慈憫無知、孫悟空的膽識情義、豬八戒的唆嘴私慾、沙僧的一言不發、白骨精的鬼蜮伎倆表現得淋漓盡致、入木三分,使人一讀之下,再也難以忘懷。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於佛家而言,更是講究因果報應,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這一章回中,“因果”貫穿始終,只不過有明有暗,需要讀者有一雙“慧眼”。

唐僧惱怒之下,寫下一紙貶書,與孫悟空斷絕師徒關係,將孫悟空趕回花果山,起因自然是孫悟空“屢次行兇”,一而再、再而三“殺生”,嚴重違反了佛門清規戒律。

孫悟空火眼金睛,妖魔鬼怪在他面前自然無所遁形,唐僧雖是金蟬子轉世,但在當時還是凡眼肉身,尚未成佛,識不得妖魔鬼怪,作爲佛門弟子,眼睜睜地看着三條鮮活的“人命”先後喪於大徒弟金箍棒下,胸中難免怒氣難平,將其趕出門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如果僅僅有此“因果”,也不過就是普通的打打殺殺、一般的師徒情感衝突,但這次有狡詐的“白骨夫人”。俗話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屍魔能修煉成精,自有它的“過人之處”,它熟諳人類(包括豬類)心裏,先後變成美麗的村姑、老婦人和老丈,編出了一個爲唐僧量身定做的好故事,一計不成再生一計,一環不夠再扣一環,直到把唐僧拽到坑裏。

對白骨精的所作所爲,有一個五年級的孩子比我看得透徹:

“這篇故事告訴我們:不要被表面的樣子,虛情假意僞善的一面所矇騙。在如今的社會裏,有人表面看着善良,可內心卻是陰暗的。他們會利用各種各樣的卑鄙手段和陰謀詭計,來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孫悟空之所以被貶被趕,自然是因爲白骨精的存在,它太想吃唐僧肉了。可是,我們不要忘了還有一個人,不,是一頭豬,他在中間起了非常壞的作用。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孫悟空就恰好有這樣一位豬隊友。“三打白骨精”章節中,豬八戒在唐僧面前屢進讒言,放大師兄的“壞水”:

“師父,他要和你分行李哩。跟着你做了這幾年和尚,不成空着手回去?你把那包袱裏的甚麼舊褊衫、破帽子,分兩件與他罷。”

“師父,他的手重棍兇,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話兒,故意變化這個模樣,掩你的`眼淚哩!”

一旦唐僧猶豫,這豬貨就忙不迭地攛掇,不留一點縫隙,直到唐僧寫貶書,將孫悟空趕走。書中沒有交代他的反應,估摸着是號召沙僧、白龍馬說:“師父沒有錯,我們爲師父點贊”吧!

這頭豬曾爲天蓬元帥,原也聰明,爲何如此?無非是他對去西天取經毫無興趣,巴不得大家早日“作鳥獸散”,廣寒宮回不去了,回高老莊也是個不錯的選擇。這是他的私心,也是他心底一直潛伏的小九九。

在這一章回中,沙僧的筆墨最少,原著裏沒看到他說一句話,無論是唐僧唸咒懲戒孫悟空,還是後來的驅逐,他都一言不發,既沒有和豬八戒一起埋汰大師兄,更不在師父面前給大師兄求情,一如既往地當他的“老好人”。

如果他毫不懷疑大師兄的火眼金睛,降妖除魔的本領,和大師兄堅定地站在一起,恐怕也不會是最後的結局,可是,他沒有,寧願當個吃瓜羣衆。於他而言,沉默是金,都不得罪,兩不傷害,何樂而不爲?

這些都是明面上的“因果”,其實還有一條不太明顯的暗線:唐僧念緊箍咒、寫貶書是果,孫悟空先後兩次懟他也是因。

三藏道:“悟空,我這一日,肚中飢了,你去哪裏化些齋吃。”行者賠笑道:“師父好不聰明。這等半山之中,前不巴村,後不着店,有錢也沒處買,叫往哪裏尋齋?”三藏心中不快,口裏罵道:“你這猴子!想你在兩界山,被如來壓在石匣之內,口能言,足不能行。也虧我救你性命,摩頂受戒,做了我的徒弟,怎麼不肯努力,常懷懶惰之心!”

第一次是在章節的開始,只因孫悟空沒有及時去化齋,態度不積極,還懟他,唐僧立馬不高興,連老底都翻出來了。

第二次是在白骨精變成美女子後,被摘桃歸來的孫悟空識破,當頭要打,卻被唐僧攔住。唐僧“只說是個好人”。行者道:

“師父,我知道你了。你見她那等容貌,必然動了凡心。若真有此意,叫八戒伐幾棵樹來,沙僧尋些草來,我做木匠,就在這裏搭個窩鋪,你與她圓房成事,我們大家散了,卻不是件事業?何必又跋涉,取甚經去!”

孫悟空這話說得明顯過分了。書上說:“那長老原是個軟善的人,哪裏吃得他這句言語,羞得個光頭徹耳通紅。”

古人說:一日爲師,終身爲父。孫悟空兩次讓師父“下不了臺”,師父不找個理由收拾他,臉面何在?權威何從?取經隊伍還怎麼帶?於是,最終的結局也就可想而知了:一紙貶書在手,悟空熱淚盈眶。

一節“三打白骨精”,有僞善狡詐,也有情義無價;有情感糾葛,也有私心慾望;有因果報應,也有世態冷暖……它是歷史,是神話,又何嘗不是當代史,不是現實發生?

如果還要追問爲何有這些“果”?

答:修行不夠啊!

《西遊記》讀後感 篇6

“你挑着擔,我牽着馬,迎來日出,送走晚霞。”每當你聽到這首熟悉而悠揚的《西遊記》片尾曲時,你是否想到電視連續劇《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動人故事?唐僧師徒不畏不謂艱難險阻,克服重重困難,經過九九八十一難,憑着堅強的毅力,最終取得了真經。正是這種精神,鼓舞了許多人,使《西遊記》成爲一部婦孺皆知、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從天水市向東不過20千米,便是北道埠,再向東不遠,有一個地方叫社堂鎮。別看這地方不大,卻是個很有名的地方。據民間傳說唐僧當年去西天取經路過的“通天河”、“曬經臺”和豬八戒招親的“高老莊”都在這裏。但是,明朝吳承恩在《西遊記》中所寫的這幾段故事,與天水民間所傳故事卻很不同,這些民間傳說雖然也屬杜撰,但聽起來還是滿有趣味。

“通天河”,現在在社堂鎮附近,是渭河、耤河和牛頭河的交匯處。歷史上三河之水,匯於一流,水面寬闊,水勢洶猛,兩岸距離足有五六千米。老鄉們說,這就是“通天河”,當年足有八百里寬。唐僧去西天取經,經過天水,當然要渡通天河。傳說這天,唐僧騎着白馬,孫悟空前面領路,沙僧揹着行李,豬八戒挑着一對籮筐,裏面裝着準備到西天抄寫佛經的白紙。一行人等,正向西來,師徒四人來到通天河邊。只見水浪濤洶,寬闊似海,一眼看不到對岸。眼看天色將晚,也未見一隻渡船,如何過得河去,衆人一齊犯難。就在山窮水盡的時候,忽見眼前水光一閃,從水中鑽出一隻大烏龜來,龜殼足有一間屋子大小。只見它伸出頭來說到:“諸位師傅,聽說你們去西天取經,要過這通天之河,我已等候多時,快請上我龜蓋。”師徒四人見狀大喜,先後坐穩。只見這老龜輕浮快行,不消片刻,便來到對岸,竟未濺起半點水花。上得岸來,唐僧再三致謝。老龜說:“謝自不敢當,只有一事相煩師傅:先前我在天廷犯了點罪過,被貶至此,也記不清有幾千年了。聽說如來佛手裏有一筆賬,舉凡神、魅、仙、妖、精、怪的名字,無一不在上面。你們去西天見了如來,請他查一查那本子,看我何時可修行期滿,從新成仙?”唐僧連連答應,然後繼續西行。

漫漫西行路,難爲苦行僧。師徒四人披星戴月,艱難地向西天走去。一天黃昏,師徒們人困馬乏,遠遠望見前面有一茅屋,師徒便叩門而入。只見屋內破爛不堪,石板牀上坐着一個全身長滿疥瘡的老人。八戒見狀,捂着鼻子要跑,被唐僧叫住,讓他用筐中的白紙爲其擦身上的膿水。八戒哪裏肯幹,悟空和沙僧從筐裏抓了幾把白紙,遞給病人擦拭。紙越用越多,筐裏所剩無幾,病人還是不斷地要,並將用完的髒紙扔了一地。唐僧見狀,便把髒紙一團團撿起來,放進筐裏。豬八戒在一旁發着牢騷:“飯沒吃上,卻弄了一筐髒紙,白紙用沒了,到西天用什麼抄經文?”說着,便用雙臂攔住兩個師兄弟,不讓再用另一筐。老人見狀,看了一眼八戒,指着門外說:“看!外邊又來了一個病人,比我還厲害哩!”師徒四人回頭張望,卻什麼也沒看見。再回頭時,那病人和茅草屋全無了蹤影。衆人正納悶時,唐僧驚奇地發現,那一筐紙,早已變了樣子,成了一本本乾淨整齊的“如來佛經”。而另一筐沒用過的,卻仍是原來的白紙。

原來,他們已來到了“西天”,那老人便是如來佛祖。但遺憾的是,他們只得到了佛經的前半部。於是衆從齊聲責怪八戒信佛卻不知善,以致誤了大事。

回過頭來,再說說曬經臺的故事。

話說唐僧師徒雖然到了西天,卻只得到了一半經書,萬般無耐,只好打道回東土。不知過了幾日,四人又來到通天河。老龜鑽出水面,樂呵呵地載四人過河。一路上,唐僧心裏煩悶自是無話,老龜卻有點耐不住了。就在快到岸邊的時候,開口問唐僧道:“師傅,我前日拜託之事,不知在如來佛祖那裏討來個什麼結果?”唐僧一聽,頓時無了言詞,暗怪八戒攪擾,竟把老龜的事給忘了。於是便直言相告,請老龜恕罪,併發誓如有機會,定幫此忙。老龜心中不悅,越想越氣,認爲這師徒幾人在拿話騙它,便在將到岸邊時,猛然抽身,潛入水中,師徒四人連同馬匹、行李盡數翻落水裏,只見河面上漂滿了佛經。四人顧不得其他,拼命把佛經一張張打撈上來。唐僧即命悟空找個平坦之地將佛經晾乾。

悟空得令,騰雲四下尋找,發現通天河岸邊不遠處,有一座小山,山頂平平展展,便帶領衆人,擡着溼淋淋的經卷,來到小山上晾經。從此,這座小山便得名“曬經臺”。

曬經臺在社棠鎮西北1.5千米處,上有一平展的山頂,大約有0.6公頃地大小。據說過去曾有廟宇,後經天災人禍,逐漸沒有了,如今上面是一片片農田。

自曬經臺向北,大約4千米路(現在的'清水縣),有一個山清水秀的小村莊,名叫高老莊。據村裏老人說,這裏就是當年豬八戒做女婿的那個高老莊,而且全國地地道道的高老莊只此一個。不過,《西遊記》中豬八戒娶的是高太公家的高翠蘭,而當地人說當時豬八戒娶的是高員外家的高秀英。

就在師徒們忙着曬經的時候,豬八戒借化緣的機會,四處遊蕩,尋到了高老莊這個好地方。他怕自己相貌醜陋,嚇着莊裏人,便變成了一個四方大臉的英俊小夥。走在莊上碰巧遇上了高秀英,二人一見傾心,互相愛戀。姑娘將此事告知員外父親,員外對小夥也非常喜歡。於是便爲女兒招婿完婚,將姑爺娶回了家。再說,唐僧師徒三人曬乾了經書,整理好行裝,卻不見八戒回來,便派悟空尋找。豬八戒事情敗露後,只好實話實說。不想那高秀英是個有情有義的姑娘,雖見八戒醜陋,也並未嫌棄,但提出一個條件,就是要麼八戒回東土交差完畢回到高老莊,要麼高秀英隨夫去東土大唐。悟空一聽,自己如何決定得了,於是將一干人等帶到師傅面前。唐僧一看事已至此,只好答應秀英,待完成正果,讓八戒回高老莊做個好女婿。高秀英自是滿心歡喜,師徒四人也高高興興踏上歸途。

在明朝吳承恩所寫的《西遊記》中,有好多故事都發生天水,這使我作爲一個天水人感到無比的自豪與驕傲。

《西遊記》讀後感 篇7

寒假是過了一個很愉快的新年,但是作爲一個大學生,光顧着玩,是不行的,於是我找到了《西遊記》這本書,作爲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細細品讀一下這本書,更深層次地瞭解這本書,瞭解裏面的人物,從中學到一些稀有的品質。

《西遊記》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絢麗多彩的神魔世界,人們無不在作者豐富而大膽的藝術想象面前驚歎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學作品都是一定社會生活的反映,作爲神魔小說傑出代表的《西遊記》通過《西遊記》中虛幻的神魔世界,我們處處可以看到現實社會的投影。故事是這樣的: 唐僧師徒四人在十四年的時間裏,歷經千辛萬苦,戰勝各種妖魔鬼怪,終於到達西天,取回了真經。文中曲折的情節和唐僧師徒的離奇經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孫悟空是《西遊記》中第一主人公,是個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人物。他有無窮的本領,天不怕地不怕;他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氣度。但是,也有愛聽恭維話的缺點。他機智勇敢又詼諧好鬧。而他最大的特點就是敢鬥。與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鬥,叫響了“齊天大聖”的美名;與妖魔鬼怪鬥,火眼金睛決不放過一個妖魔;與一切困難鬥,決不退卻低頭這就是孫悟空,一個光彩奪目的神話英雄。

說到豬八戒,他的本事比孫悟空可差遠了,但這個形象同樣刻畫得非常好。豬八戒憨厚老實,有力氣,也敢與妖魔作鬥爭,是孫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滿身毛病,如好吃,好佔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難他的毛病實在多。這正是小私有者的惡習。

師傅唐僧,雖說沒有孫悟空的本領、豬八戒的活絡、沙僧的勤快、白龍馬的腳力,但他品行端正,會念真經,不怕“千刀萬剮”,有堅定的信念;沙僧和白龍馬雖說沒有什麼大本事,但都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甘心當好後勤,不好出風頭。

這四個人物形象各有特點,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寫作技藝的高超,也許作者善於刻畫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處。 書中寫唐僧師徒經理了八十一個磨難有讓我聯想到了他們的執着、不畏艱險、鍥而不捨的精神。我想,這着實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再看看自己的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我不禁慚愧自己當初爲何不能像他們一樣堅持到底呢?只要能把一件事情從頭做到尾,不管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只要盡力去做了,這來說也是一種成功啊!學習就像西天取經一樣,肯定會遇到很多的困難和挫折,要想取得很好的成績是不容易的。我要像唐僧那樣遇到困難不低頭,像孫悟空那樣聰明機智、本領高強、勇敢無畏,力爭取得優異的成績。

《西遊記》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爲二十一世紀的國小生,我們不僅要學習他們團結合作的精神,還要在生活中敢於克服困難。 在其中,我最欣賞孫悟空的勇敢機智,豬八戒的情感真切,沙僧的任勞任怨,唐僧的善良待人。豬八戒是他們四司徒之中最讓讀者討厭的,可是我對他卻不這樣認爲,他結合了大家的優點,雖然他不夠孫悟空那麼勇敢機智,但是他也會不停地運用一些自己的思維,在困難面前爲大家出主意;雖然他沒有沙僧的任勞任怨,但是他在一路上仍然會幫助大家提東西;雖然他沒有唐僧的優柔寡斷與善良,但是他也會動真情。

在現實生活中,想豬八戒這樣的人很普遍,但是又是很少見的。在新世紀的現代生活中,人們凡事都提倡‘愛的教育’,無論對於小孩,年輕人還是成年人。小孩喜歡這樣的老師(當然外表除外),因爲這種老師比較和藹,並且對外面的世界還是比較瞭解的(因爲他以前是天蓬元帥,當然瞭解世事啦),交給大家很多課外知識,從他平時的言語中可以發現他是個比較幽默的人,那麼就可以帶給大家很多歡樂。學生都是比較喜歡這樣的老師,不是嗎?除了小孩以外,現代年輕人更喜歡這種人,他們總是動不動就說愛情,像豬八戒這種人就是再合適不過了。

豬八戒這種人對愛情有責任感,並且會用真心去愛別人,他不像孫悟空那麼寡情薄意。他的真情能感動別人,所以更能取得別人的信賴。俗話說,想要別人愛你,首先就要學會去愛別人。豬八戒已經學會了怎樣去愛人,所以他能獲得他人的愛。成年人也就包括年輕人,老人和中年人。他們同樣需要豬八戒這種人做家人或朋友,有責任心的人總是能取得別人的青睞與喜歡的。但是生活中真的有那麼多有責任心的人嗎?答案沒有人會清楚。我想會比較少見吧,現代人總是希望別人對自己負責,卻沒有想過自己是否應該成爲一個有責任心的人。

《西遊記》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絢麗多彩的神魔世界,人們無不在作者豐富而大膽的`藝術想象面前驚歎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學作品都是一定社會生活的反映,作爲神魔小說傑出代表的《西遊記》通過《西遊記》中虛幻的神魔世界,我們處處可以看到現實社會的投影。悟空是《西遊記》中第一主人公,是個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無窮的本領,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氣度,也有愛聽恭維話的缺點。他機智勇敢又詼諧好鬧。而他最大的特點就是敢鬥。與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鬥,楞是叫響了“齊天大聖”的美名;與妖魔鬼怪敢鬥,火眼金睛決不放過一個妖魔,如意金箍棒下決不對妖魔留情;與一切困難敢鬥,決不退卻低頭。

這就是孫悟空,一個光彩奪目的神話英雄。孫悟空那種正義大膽、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本領高超是妖怪們的剋星,橫掃一切妖魔鬼怪的大無畏氣概,反映了人民的願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種正義的力量,表現出人民戰勝一切困難的必勝信念。說到豬八戒,他的本事比孫悟空可差遠了,更談不上什麼光輝高大,但這個形象同樣刻畫得非常好。豬八戒是一個喜劇形象,他憨厚老實,有力氣,也敢與妖魔作鬥爭,是孫悟空第一得力助手。

但他又滿身毛病,如好吃,好佔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難,常常要打退堂鼓,心裏老想着高老莊的媳婦;他有時愛撒個謊,可笨嘴拙腮的又說不圓;他還時不時地挑撥唐僧念緊箍咒,讓孫悟空吃點苦頭;他甚至還藏了點私房錢,塞在耳朵裏。他的毛病實在多,這正是小私有者的惡習。作者對豬八戒缺點的批評是很嚴厲的,但又是善意的。他並不是一個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們並不厭惡豬八戒,相反卻感到十分真實可愛。師傅唐僧,雖說沒有孫悟空的本領、豬八戒的活絡、沙僧的勤快、白龍馬的腳力,但他品行端正,會念真經,不怕“千刀萬剮”,有堅定的信念;沙僧和白龍馬雖說沒有什麼大本事,但都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甘心當好後勤,不好出風頭。

這四個人物形象各有特點,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寫作技藝的高超,也許作者善於刻畫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處。書中寫唐僧師徒經理了八十一個磨難有讓我聯想到了他們的執着、不畏艱險、鍥而不捨的精神。這着實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

《西遊記》讀後感 篇8

春節前夕,我突然心血來潮,很想再拜讀一下《三國演義》常言道,老不看三國,少不看西遊。可我卻想反其道而行之,老來再讀三國,我想再讀三國,不是看重於書中的權謀和算計,而是因爲我十分欣賞書中對那亂世中羣雄並起爭霸的恢弘氣勢場面的描繪。你看那曹操、劉備和孫權三雄在臨死的時候,都因爲壯志未酬或者痛哭流涕或者大叫氣絕,帶着遺憾和心有不甘撒手人寰。這些讀來多麼讓人蕩氣迴腸。既然想讀三國,我就翻箱倒櫃的想找那本三國,可找了半天也沒找到,倒是把那本西遊給翻出來了。也罷,也罷,既然找不到那本三國,我就順便再讀讀這本西遊吧。說不定還真能從書中找到修煉成仙的訣竅呢,這也許更是我的迫切所願吧。

從春節前幾天一直到現在這十幾天的時間裏,除了早晚出去“遊蕩”和做家庭婦男以外,在剩餘大部分時間裏,我都“遊蕩”在這《西遊記》裏了。滿腦子裏都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各色妖魔鬼怪以及玉帝、觀音、天兵天將的身影,跟着他們天上地下、崇山峻嶺、魔洞龍宮的到處穿梭。等我把這《西遊記》整本的書都研讀琢磨完以後,我算是徹底地失望了——我沒能從中找到能成仙悟道、長生不老的方法和訣竅來。這永恆的世界宇宙大觀,對於我等暫住人間的凡夫俗子來說,是何等的殘酷和冷漠啊!

在失望之餘,我掩卷沉思。既怪怨吳承恩這老先生吝嗇地不僅不傳授如何修道成仙之訣竅與人,我還以爲,他還在這整本書中留下了許多“敗筆”之處,讓人爲之頓生遺憾。在此,我想以我的陋見拙識、掛一漏萬且斗膽略述之。

總的來說,唐僧師徒四人連同白龍馬一行歷時一十四年之所以能從天竺國大雷音寺取回真經,除了因爲領導者唐僧是一位虔誠而堅定的佛徒以外,孫悟空所做的一切居功至偉,再除此以外,包括觀音菩薩等在內的九天仙界各位大員的幫忙也必不可少。

想那孫悟空那是由天地孕化的一石卵所生。其漂洋過海、跋山涉水、拜師學藝所學到的七十二般變化等本領是何等的了得。孫悟空憑藉着一身的本領和從東海龍王那裏討得的定海神鐵如意金箍棒,能幾番大鬧天宮,就連託塔李天王父子以及其他神通廣大的十萬天兵天將都奈何不得他,最後還是如來佛施展法力把孫悟空壓在了五行山下,這一壓就是五百年。按說有孫悟空這樣有本領的大神保着唐僧去西天取經,一路上還有什麼樣的妖精打不了,降不下?!可事實上遠非如此。這一路上,孫悟空降妖捉怪做活做得難啊!

在去西天取經的這一路上,唐僧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在這一路上孫悟空到底降服了多少妖精,作者吳承恩這夥計在《西遊記》一書中沒有給出一個具體數目的說明,我作爲一名普通的讀者沒心思也沒有必要進行精確的一一梳理統計。反正在我的記憶中,這孫大聖這一路上確實是打死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各式妖魔鬼怪。但實際上也是有很多很多的妖精是孫悟空降不了的`,甚至是孫悟空成爲了這衆多妖精的手下敗將。到最後不得已,這孫悟空就不得不到處請人幫他降妖捉怪,解決難題。

孫悟空有那麼大的本領,爲什麼還是有很多的妖精是他所降不了的呢?剛一開始捧讀着吳承恩先生的《西遊記》大作,我總是有點想不通,到後來越往下讀,越逐漸的悟出其中的道道了,原來孫悟空所能打死和能降得了的,都是那些沒有後臺的、自行修煉成精的妖魔鬼怪。相反,而對於那些有後臺老闆的各色妖魔,那老孫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吃盡了各種苦頭,可怎麼打也打不死,降不了,你老孫若不找到它們的後臺老闆,想憑你一己之力降服它們,就一個字:難!

話說這些孫悟空降服不了的各色妖魔的後臺老闆都有誰呢?對此,吳承恩在他的《西遊記》大作裏都說得很清楚了。比如觀音菩薩、託塔李天王、太上老君、甚至還有如來老佛爺等等多了去了。他們可都是天界舉足輕重的大咖級人物!那些下凡作怪、想吃唐僧肉或者想與唐僧婚配攝取唐僧童陽的妖怪要麼是這些大咖級仙人的侍童侍女,要麼是這些大咖級仙人御前的飛禽走獸。因爲它們整天都圍繞在這些大咖級仙人的身邊,受耳濡目染,那真可謂是強將手下無弱兵,都掌握有一兩個克敵制勝的獨門絕技,作爲孫悟空雖然本領高強,到關鍵時刻降服不了它們,也是在情理之中了。

至於這些妖魔鬼怪是如何跑到人間作怪的?吳承恩老先生在書中大體上給出了以下原因,一是妖魔鬼怪們趁這些大咖級仙人打瞌睡的機會跑去了人間,二是因爲這些大咖級仙人下屬的部門責任人疏於管理所造成的。在此我本想舉出一兩個鮮活的例子,以豐富生動文章,饋饗讀者,最終還是決定作罷好了。一是我這人腦子不管用,讀過《西遊記》原文以後大多隨即忘記了具體的細節內容,一時想不起來了有關具體的內容,二是如果我要再因此重新翻讀原文,從百萬字的原文中找出所需要的例子來,那還得費多大的勁啊。我寫這篇拙文本來就是爲了消遣娛樂的,而又不是在寫碩士或者博士論文,更不是想在國際權威學術雜誌《科學》或者《自然》上發表。所以即使拙文顯得膚淺和大而化之一些,也就這樣湊合吧。

據吳承恩在《西遊記》中記載,這些有後臺老闆的各色妖魔鬼怪跑到人間以後,不僅想吃唐僧肉以求長生不老,或者看中了唐僧金蟬子轉世的童男子身體,企圖強行拉郎配,而且它們早已在人世間犯下了吮人血吃人肉、致使妖洞內白骨累累的滔天大罪,真是不嚴厲懲戒而不足以平衆生民憤。可這些妖魔鬼怪最終的結局卻輕巧得很呢。

我說我們看書得能看出點門道來,纔會越看越有味道。讀過吳承恩先生的《西遊記》大作,在我的記憶中,那些孫悟空降服不了,最終被它們各自的後臺老闆降服的各色妖魔鬼怪大都是這樣的結局:它們被老闆降服後,大老闆大多隨口對孫悟空說,這廝是他殿下的人五狗六或者飛禽走獸什麼的,一不小心它就下凡走丟了,本尊這就把它給帶回去了,這孫大聖聞聽就只好乖乖的放行,等到被後臺老闆帶回天庭以後,這些下凡作過惡的妖魔鬼怪隨即又在原崗位履職盡責,從此就又在天上仙宮裏悠哉悠哉了。

就因爲有後臺老闆給撐腰,那些妖魔鬼怪犯事作惡後不僅沒得到應有的懲罰,而且還繼續在天庭裏當差做事。原來在這天庭佛國裏竟有這等景象。有惡而不應懲盡懲,卻區別對待,將何以服衆生?這難道這不是你吳承恩老先生想通過寫作《西遊記》大作以弘揚佛法的“敗筆”所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