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讀後感>

《 三國演義》讀後感(13篇)

讀後感 閱讀(2.43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 三國演義》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 三國演義》讀後感(13篇)

《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

我之前讀過三遍《三國演義》,這次我又讀了一遍。三國演義講的是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作者是元末羅貫中。文中塑造了足智多謀,神機妙算,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小肚雞腸的周瑜,謹慎多疑、奸詐狡猾的曹操,赤膽忠心的關羽,一吼嚇跑曹軍的張飛,武藝高超的趙雲,武功蓋世的呂布,雄才大略的司馬懿,寬厚愛民的劉備……

三國演義的故事家喻戶曉,“三顧茅廬”、“火燒赤壁”、“空城計”……在三國裏面,我最敬佩的就是諸葛亮,他是一個有智慧的人,他上知天文,下懂地理,明察敵人的心思,所有的'計謀沒有他看不出的。他還忠心耿耿,自從出山後,每一天都會和劉備一齊討論國家大事,一向爲劉備出計,讓劉備不被爲難。自從劉備去世,他一向扶持阿斗,最終活活得累死了。

我很喜歡這本書籍,文中的每個人物都被作者描繪得活靈活現。我十分佩服他的語言組織本事,更佩服他入木三分的人物刻畫,他筆下所描繪的諸葛亮更是我喜愛的英雄。

《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2

在假期裏,我讀了許多的書,有《昆蟲記》、《三國演義》、《岳飛傳》...但在這些書中我最喜歡《三國演義》。

這本書主要描寫了公元184年到230年間的歷史,起自黃巾軍起義,終於西晉統一。它集中地描寫了三國時期各封建統治集團之間在軍事上、外交上的種種鬥爭,鬥爭的方式有公開的、有廕庇的。經過這些鬥爭,作者提醒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與腐朽;譴責了統治者的殘暴和醜惡;反映了人民在騷動時期的災難和痛苦,也表現了他們對統治集團的愛憎和嚮往,以及他們反對戰爭團結、請求戰爭統一的願望。

在衆多的三國人物中,我最敬仰的人是趙雲。趙雲人稱“常山趙子龍”,趙雲勇冠三軍,是赫赫有名的“五虎上將”之一。在長阪坡單騎救主時,他在曹操的十萬大軍中殺了個七進七出,衆多曹軍名將與他交手,卻奈何不了他。這件事讓我想起了一首描寫趙子龍的`詩:“血染徵袍透甲紅,亂世誰敢與爭鋒。單槍救困扶危主,唯有常山趙子龍。”我信服趙雲,信服他在戰場上無懼無畏的膽量,信服他在做人上高尚的肉體,更信服他的忠義。

我喜歡讀這本書,這本書百看不厭,裏面的每個妙趣橫生、活靈活現,你一定會喜歡這本書的。

《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3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之諸葛亮三氣周瑜》,故事是這樣的。

諸葛亮第一次氣周瑜時,是因爲諸葛亮把周瑜想要的南郡先得到了,又連夜用兵符調出了荊州、襄陽的兵,叫關羽、張飛把城奪了。周瑜怒髮衝冠,大叫一聲,金瘡迸裂,正中孔明一氣之計。

第二氣是因爲周瑜獻策,請孫權假裝將妹妹許配給劉備,等劉備到南徐結親時,將他押下,來換荊州。孔明知道此事後,交給劉備三個錦囊,劉備依計行事,娶了孫權之妹,順利回到荊州。周瑜大怒,這是孔明二氣周瑜。

這第三氣是因爲,曹操看劉備得了荊州勢力日益壯大,爲了使劉備、孫權相爭,於是上朝表奏周瑜爲南郡太守。周瑜身爲太守後要討還荊州。於是帶領水陸大軍五萬來到荊州城下,趙雲告訴他說,孔明已經知道他的計策派他在此等候,此時關羽、張飛、黃忠、魏延從四路殺來要活捉周瑜。與此同時孔明派人送信來,圈周瑜勿取西川,以免曹軍趁機而入。周瑜此時氣病交加,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連喊數聲而死,終年三十六歲。

通過這個故事使我認識到:周瑜其實也是一個很有智謀的人,只是做事太沖動,暴躁易怒,嫉妒心、攀比心、報復心太強,這些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是萬萬不能有的!我們要像諸葛亮學習,大智若愚,能屈能伸,全面考慮問題,才能成就一番大事業。

《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4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我受益匪淺。《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相互鬥爭爲主要內容,講述了東漢末年至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的戰爭故事。翻開它,就猶如展開了一幅巨大的歷史畫卷。作者給這幅畫卷描繪出朵朵奇葩,六臣武將爭權奪利、鉤心鬥爭的紛爭,同時也不乏風花雪月的愛情和情意深長的友情。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讓人忘卻了這是在述說歷史,而分明是在娓娓地講述一個個美麗動聽的故事。

書中每個人物都生動鮮明:氣量狹小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羽,納賢的劉備,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等等。其中,我最賞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知地地理一併且神機妙算,草船借箭”這一情節更加突出了諸葛亮是一個足智多謀、聰明能幹、博學的人,而周瑜是一個小肚雞腸,心胸狹窄的人。

讀完《三國演義》後,我懂得了:在學習中,我們應以周瑜爲鑑,當別人的成績超過自己時,我們應該認真分析一下自己退步的原因,虛心向成績好的同學學習,彌補自己的不足。同時,我們還應該虛心聽取爸爸媽媽的勸告,不應該因爲考試失利就失去信心。我們應該像諸葛亮一樣,心胸寬闊,寬宏大量,以積極的心態去再對生活。

《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5

《三國演義》,起初我讀這本書時並不是分了解,只是大概知道,劉備,孫權,曹操爲爭漢土打來打去,最後司馬炎漁翁得利而已。

但後來,當我細嚼這本書的含意時,發現它不僅僅是這樣,還是寫出了一個時代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漫長過程。

其中,書裏的人物皆是以勇氣而着稱,他們是這精彩情節的創造者,但我不禁自問:“如果是我自己,我有這樣的勇氣嗎?能創造這精彩的故事嗎?”

如果是我,會像趙雲那樣衝入敵陣中救回主公之子嗎?不,我寧願拍馬逃得遠遠的也不要衝入亂軍之中救人,我哪有那種“古來征戰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的膽魄呀!

如果是我,會像諸葛亮那樣在面臨司馬懿的十五萬大軍來到空城前,鎮靜地施計解危嗎?不,如果是我,肯定早就棄城而逃了,那有閒工夫想辦法呀!我可沒有諸葛亮智勇兼施的勇氣啊!

如果是我,會像關雲長那樣一邊下棋一邊讓華佗爲其刮骨療傷嗎?不,我乾脆不治了。刮骨之痛,難以承受,我可以像關羽那樣鎮定自若嗎?不,我沒法那樣。合上書本後,我忽然感覺到自己太渺小了,爲什麼?因爲我缺乏了生活的.歷練,同時也缺乏了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勇氣。

在上課時,明明自己知道了答案也不敢舉起手來;在問答時,明明自己與他人答案不一致也不敢發表出來;在生活裏,明明知道別人做錯了,也不敢站出來指證其錯誤,幫其改正。

“人不乏智,最則乏勇。”我必須去學習《三國演義》里人物的勇氣,因爲勇氣是成功的首步!

《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6

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手提青龍偃月刀,大家肯定都知道我說的是誰了吧?不錯,他就是關公關雲長。

在三國中,我最喜歡關羽了,因爲他身材魁梧,忠義,刮骨療傷不怕疼,當華陀用刀把他手臂上的腐肉一層一層的刮下去時,連旁觀者都驚呆了,而關羽卻還在一旁若無其事的喝酒,談笑風聲一點也不緊張,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我想他可以和軍神齊名了。從古到今,他都是正義之神,各家各戶都用他的畫像來避邪,我也非常想交一個和他一樣的朋友。

再說諸葛亮,他面如冠玉,身高八尺,如玉樹臨風文武雙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借東風,火燒赤壁,草船借箭,他料事如神,妙計連連,三氣周瑜,七擒七縱孟獲,絕,太喜歡他了,真是千古奇才也,可惜,他算來算去卻怎麼算不出他會死在一個小人物手裏。

《三國》這本書真是讓我受益終身。覺得自己一定要像關羽那樣忠義待人,要向諸葛亮那樣未卜先知的本領,就可以對付颱風,地震,雪災,在這本書中,我覺得曹操是個多疑的'人,華陀本來可以醫治好他的頭痛病的,可他聽說華陀要把他的腦袋鋸開取出腫瘤,他便懷疑華陀是藉機要殺掉他,把華陀給殺了,唉,看到這裏我真是又氣又急,真是可惜了一代名醫呀!

在這本書中,我覺得最厲害的還是莫過於這本書的作者了,羅貫中,你想想,他把書中這200個人物的性格和形像描寫得如此栩栩如生,那得多了不起呀,他肚子裏的學問呀肯定用五車也拉不完呢!

《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7

我最近在與一位深謀遠慮的老師交流。這位老師就是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

書中有三絕:奸絕曹操,義絕關羽,智絕諸葛亮,通過三絕,讓我們瞭解到各個人物如何團結、籠絡和招賢納士,以及在戰場上的隨機應變、鬥智鬥勇。

曹操可真奸啊!奸詐詭祕、老謀深算,信奉寧教我負天下人,不可教天下人負我,由此可看出他有多麼奸詐、狡猾,在和陳宮逃亡途中,因多疑而殺了父親的.結拜兄弟呂伯奢一家。

關羽又是何等有義啊!在徐州被攻破後,關羽被迫降於曹操,而他一聽見劉備的消息,不管山高路遠的尋找劉備。在途中,他過五關,斬六將,等英雄事蹟被傳爲美談,不僅如此,刮骨療毒也是令人讚歎不已。

諸葛亮真乃智的化身,火燒博望坡,打敗夏侯淳,欲擒故縱南蠻王孟獲,嚇跑司馬懿的空城計,大霧中草船借箭,計計得勝,真乃智絕也。

《三國演義》是智慧戰場,不論兵多兵少,只論將才和智慧,也告訴我們:做事要有巧妙的方法。希望大家好好閱讀,學習其中的精髓。

《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8

在讀完《三國演義》後,我最喜歡其中的孔明軍師——諸葛亮。 先給大家講一下諸葛亮的來歷吧!諸葛亮躬耕南畝,等待明主.終於等來了劉備,他想看看劉備是不是真心想要他做軍師,第一次不見劉備,第二次也不見,直到劉備到家中拜訪三次,他纔出山,這就是“三顧茅廬”這個成語的來歷,我想這之前可能有很多人都是一次見不到孔明就一去不返了吧?!正是劉備的真心打動了孔明。 我覺得諸葛亮一生中使過的最有意義、最好、最能體現他聰明的計策就是空城計了。司馬懿帶20萬大軍來攻城,但城中只有一千二百三十人,從數字上看就看得出來此戰必敗。可是孔明卻不這樣想。他讓城中的士兵、將令在城中擦地,自己在城臺上悠閒的彈琴。司馬懿看見他們城中塵土飛散,孔明鎮定自若的表現,他覺得城中必定有詐,所以下令班師回朝了。哈哈,這個空城計真是又驚又險又很有意思,這就是兵不厭詐吧。孔明真是一個有勇有謀的人啊! 不僅如此,孔明還十分忠誠地對待劉備,劉備死後,他還盡心盡力地輔佐軟弱無能的.劉禪,他在出徵前寫了一篇《出師表》,成爲千古名篇,表明了自己的忠心。最後,他病死在戰場上,終年五十三歲。 我喜歡諸葛孔明,因爲他是一個聰明智慧的人,是一個對上盡忠對下體恤百姓的人。

《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9

我最近讀了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我受到了許多啓發。《三國演義》刻畫了一百多位人物形象,是我國曆史上重要的名著。

《三國演義》講了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羣雄割據,漢朝逐漸衰弱了。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發誓“匡扶漢室,統一天下”。董卓又佔了京城,橫行霸道,一些諸侯聚集在一起,結成同盟,討伐董卓。董卓死後,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統一了北方。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做了他的軍師,與吳國聯盟,把曹操在赤壁打得大敗而逃。魏、蜀、吳三國鼎立,打了幾十年的戰爭。最後,魏國大臣司馬昭奪權,滅了蜀國。他的兒子司馬炎廢除魏國皇帝,成立晉國,滅了吳國,天下終於統一。

我很喜歡《三國演義》中的一句名言:“強中自有強中手,用詐還逢識詐人。”這句話的意思是:強手之中,還會遇見更強的`對手,善於使用計謀的人也會遇見能識破計謀的人。當我們認爲自己哪裏出色,不要驕傲自滿。

我很喜歡諸葛亮這個人,他神機妙算,曉天文,通地理。他草船借箭,在赤壁之戰中巧用東風,和周瑜用火攻把曹操打得大敗而逃。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一心爲蜀國。

《三國演義》裏的故事非常精彩,家喻戶曉,是一本值得去看的書。

《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0

《三國演義》是我最喜歡讀的一本書,因爲我喜歡書中的許多的人物,有:身在曹營心在漢的關羽,三顧茅廬的劉備,草船借箭的諸葛亮,粗中有細的猛張飛······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紅臉關公。他在和曹仁的一戰中,不小心被曹仁的暗箭射傷右臂,那支箭上有毒,關公的.手臂上已經發青了,必須颳去骨頭上的毒。傷口才能好。

關公不懼怕疼痛,讓華佗直接刮骨療毒。

他脫下衣服,露出一臂,一邊喝酒,一邊和馬良下棋。

華佗取出尖刀,又拿了一個大盆放在關公手臂下方接血。華佗下刀割開皮肉,一直到骨頭才停止,骨頭上已經發青了,華佗用刀刮骨。

帳篷外的人看見了皆掩面失色。而關公卻飲酒食肉,談笑弈棋,完全沒有痛苦之色。

過了一會,血已經溢出了盆中,華佗刮乾淨了關羽骨頭上的毒,爲他敷上了藥,用線縫好。關羽大笑起來,對衆將曰:“此臂伸舒如故,並無痛矣。先生真神醫也!”華佗曰;“某爲醫一生,未嘗見此。君侯真天神也!”

我從這件事知道了關羽是一個堅強勇敢的人他敢讓華佗刮骨療毒,他一直忍着痛,直到結束。我很敬佩他。

《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1

在工作之餘,我又重新翻了一遍羅貫中先生的《三國演義》,這本書我已經是讀了第四遍了,但是百看不厭。

我特別喜歡先生筆下的關羽,丹鳳眼、臥蠶眉、一匹赤兔、一杆青龍偃月,行於天下而忠義在其心,雖晚年自負而失荊州,敗走麥城,最終落得淒涼下場。但關羽忠義之行讓世人廣爲傳頌,甚至義結金蘭拜的正是關二爺。

關羽這一生,從草莽到五虎將之首,跟隨着劉備玄德,經歷了大起大落,從討伐董卓的'三人三騎,到雄踞荊襄九郡、西川各部,成三足鼎立之勢,其中經歷的大起大落又有多少。回觀關羽這一生所行之事,真是忠義勇謀皆俱。真乃大丈夫也。

關羽之忠義,爲報曹恩,斬顏良誅文丑;爲見兄長,過五關斬六將;二報曹恩,華容道放曹操,甘願自己受罰。無不彰顯忠義二字,其爲人真是日月可昭其心。

關羽之勇謀,亦不輸於其忠義,汜水關前溫酒斬華雄,一番大戰後仍步履穩健,氣息悠長,帶五百校刀手智取長沙郡,招納老將黃忠。都彰顯其有勇有謀,智勇雙全。

三國演義中的關羽,是世人眼中忠義智勇的化身,幾番咂舌回味,仍心潮澎湃,望結識一二。

《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2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名著,我讀了以後,感觸很深。許許多多的人和故事,在我的眼前重新出現,使我難以忘懷。

在《三國演義》中體現了天時,地利,人和三個方面。天時,東漢末年,漢靈帝在位時朝廷腐敗,民不聊生,人心思亂,盜賊蜂起,各路諸侯,各霸一方,以至後來形成三國,假如漢靈帝治理國家有方,國家繁榮富強,人民豐衣足食,就不會發生戰爭,也不會形成三國。

地利,各路諸侯都霸了有利地形,比如;曹操霸佔了北面大部分地區,長沙太守孫堅和弟弟孫策利用長江天線佔據了江東,劉備進軍西蜀後,依靠西蜀的山高險阻霸佔了西蜀盟地。這樣就形成了三國鼎立。

在科學不發達的古代行軍作戰都要步行地利很重要,比如赤壁大戰周瑜和孔明連合利用了長江天線把曹操一百萬大軍拒之江西,然後用火攻把曹軍打的`一敗塗地。如果沒有長江天線,曹操一百萬大軍是擋不住的,東吳國難保,就不會有三國。

人和;劉備手下雖然大將不多,但是他對將士都兄弟相待,兄弟們都盡忠於他,也保住了一國之君。

我閱讀《三國演義》的過程中最佩服的是孔明的神機妙算,因爲他懂得科學,知曉天文地理,像孔明設壇借東風和孔明草船借箭爲例,周瑜不知道有東南風和霧,孔明卻知道了,這就證明了孔明的科學知識,所以我們要以孔明爲榜樣,從小熱愛科學,學習科學,實踐科學,爲未來的科學而努力學習。

《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3

生活是個萬花筒,他向我們展示了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而書籍就是這個萬花筒中最燦爛的一角,那裏的一切一切都讓我着迷,令我陶醉......

我最初讀《三國演義》的時候,是兩年前我十歲生日的時候——那天媽媽送了我一整套的“四大名著”,並且都是無刪減的版本,我興奮不已的立即挑選了一本《三國演義》開始讀了起來。

裏面的內容不好理解,生僻字還一打一打的'——“諝”、“藜”、“鑌”、“劭”、“顒”。我家那本小小的字典都快查不全了,耗了一個多小時才把第一回看個大概。

後來,我還是被它吸引了過去——引人入勝的情節此起彼伏,讓我看得如癡如醉:“諸葛亮舌戰羣儒”、“孔明三期周公瑾”、“諸葛亮痛哭龐統”、“關羽刮骨療毒”。。。。。。這些都是我的“珍藏品”,時不時拿出來看一看。

我對題記也有更深的理解——“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魚樵東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這是一首詠史詩,借歷史興亡抒發人生感憾,體現出一種高潔的情操,曠達的胸懷。羅貫中雖然借用了楊慎的詩,但也表達了自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