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成語故事>歷史故事的成語>

歷史成語故事典故

歷史故事的成語 閱讀(1.45W)

對於歷史故事的選擇,必須遵循真實性、針對性、生動性和探究性的原則,以充分發揮歷史故事的明理啓智的作用,下面這些是小編爲大家推薦的幾篇歷史成語故事典故。

歷史成語故事典故

歷史成語故事典故1:熟能生巧

北宋時期,有個叫陳康肅號堯諮的人,箭術精良,舉世無雙。他因此驕傲極了,常常誇耀自己本領高超:“我的箭術沒人比得上。你們有誰願意跟我比比看啊?”

“師父,您實在是太高明瞭,我們怎麼比得上您呢!”“是啊,我們還要多跟您學習學習呢!師父你再表演一下,讓我們開開眼界嘛!”這些想從陳堯諮那兒學得箭術的年輕人,每天都說些恭維他的話,讓他無比高興。

有一天陳堯諮帶着徒弟在院子裏練習射箭,有一個賣油的老翁正好走過,便停下來看。

陳堯諮舉起了弓,搭上箭,一連發出十支箭,每支箭都正中紅心。徒弟們在旁邊拍手叫好,陳堯諮神氣地對老翁說:“你看怎麼樣?”那個老翁只是微微點頭,並不叫好。

陳堯諮心裏很不爽,不客氣地問他:“喂,你這個老頭也會射箭嗎?”“不會。”“那麼是我的箭射得不好嗎?”“好是好,不過,這只是平常的技術罷了,並沒有什麼了不起。”“老頭兒,你說的是什麼話?竟然這樣悔辱我們師父。你知不知道我們師父的箭術,沒人能比得上。你簡直太瞧不起人了。”

“年輕人,你先別生氣,我說的是真話。你的箭術的確平常得很,沒什麼值得誇讚的。”“老頭兒,聽你這麼說好像很在行,那你就露兩手給我們瞧瞧啊。不服氣就比劃比劃。光說不練你是難以服衆的!”“小兄弟,這射箭的本領我可沒有,不過讓我倒油給你們看看。”“倒油,這還用得着你這個老頭來表演嗎?倒油誰不會?別開玩笑啊!”“你們還是看了再說吧。”

老翁說完,就拿了一個葫蘆放在地上,又在葫蘆口上面放了一枚有孔的銅錢。然後舀了一勺油,眼睛看準了,油杓輕輕一歪,那些油就像一條細細的黃線,筆直的從錢孔流入葫蘆裏。倒完之後,油一點兒也沒沾到銅錢。老翁謙虛地對陳堯諮說:“我亦無他,唯手熟爾。”意思是說,我這也是一種平常的技術罷了,也就是熟能生巧。

陳堯諮聽了十分慚愧,從此更加努力地練習射箭,再也不誇耀自己的箭術。後來他的人品和箭術一樣好。

歷史成語故事典故2:罄竹難書

隋煬帝楊廣的殘暴統治,導致天下大亂,羣雄割據,農民起義。

李淵在太原起兵以後,自任爲大將軍,積極地向隋軍進攻。這個時候,突厥的力量很強,李淵既擔心突厥壞自己好事,又想借用他們的悍馬,於是,聽從他人建議,與突厥的始畢可汗談和。最終,雙方約定:“若得攻入長安,民衆土地歸於唐,金玉繒帛歸於突厥。”

李淵爲爭取人心,還大開糧倉,救濟災民,且乘機招募義兵。然而,這些義兵都是烏合之衆,沒有經過檢閱練習,所以率領他們打起仗來很是辛苦。

此時,瓦崗農民義軍首領之一的李密,在現在的河南省東部,擁有極大的力量,而且發表了一篇着名的文章聲討隋煬帝,其中的名句有“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這句話的意思是,用完南山的竹子做簡策,也書寫不完隋煬帝的罪狀;用東海的滔滔大水,也洗不清隋煬帝的罪惡。以後我們形容罪狀之多,寫都寫不完,稱之爲“罄竹難書”,這就是此句成語的由來。

這篇文章一出,立刻在全國引起了轟動,人們爭相傳閱,李密的聲勢更加浩大,各地反隋的領袖如竇建德和徐圓朗等紛紛上表,勸請李密即天子位。不過,李密認爲洛陽城還未攻克,不必急在一時。

李淵這邊呢,倒是很想拉攏聲勢浩大的李密,便遣使通書。但李密自以爲力量雄厚,要求李淵率領步騎數千到河南來,當面締結盟約,由李密擔任盟主。李淵不敢得罪李密,卻又不想去河南,笑着說:“李密這個人如此驕傲自大,我正準備進兵關中,如果一口回絕他,等於平白又多了一個敵人,不如拍拍他的馬屁,使他更爲驕傲,然後再慢慢觀看鷸蚌相爭,我來坐收漁翁之利。”

於是,李淵命令溫大雅回了一封書信給李密,信上說:“天生萬民,必有司牧,當今能爲司牧,作爲天子者,除了你還有什麼人?老夫已經五十歲的人了,沒有那個野心,我願意跟隨你。”李密見到信,看得眉開眼笑。從此,對李淵深信不疑。

歷史成語故事典故3:威武不屈

戰國時期,各諸侯國有強有弱,強國想爭霸天下,弱國則想自保,於是,說客應運而生。他們到各國遊說,宣揚自己的政治主張。

在衆多說客中,公孫衍、張儀稱得上其中的佼佼者。因爲他們代表着強國,所以弱小國家的國君看到他們兩人都非常害怕,唯恐他們發動戰爭攻打自己的國家。

有一個說客問孟子:“公孫衍和張儀能令君主害怕,是不是真正的大丈夫?”

孟子回答說:“他們怎麼能算大丈夫呢?作爲一個大丈夫,應該懂得禮儀法度,把仁義看得至高無上。得志的時候不脫離百姓;失意的時候也不屈從世俗,學習阿諛奉承之術。不能因爲富貴而迷惑,也不能因爲貧賤而失志,更不能因爲受到暴力的威嚇而喪失了氣節。只有做到了這三點,才能算是真正的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