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查字典>成語>

觳觫伏罪的成語意思及成語出處

成語 閱讀(3.09W)
觳觫伏罪的成語解釋及出處
觳觫伏罪
拼音hú sù fú zuì簡拼hsfz
近義詞反義詞
感情色彩褒義詞成語結構偏正式
成語解釋觳觫:恐懼得發抖的樣子。指惶恐認罪
成語出處戰國·鄒·孟軻《孟子·梁惠王上》:“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
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指認罪
例子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52回:“公子宋隨班行禮,全無觳觫伏罪之語。”
產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生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