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史部>史記>

【熱】《史記故事》讀後感

史記 閱讀(1.38W)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史記故事》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熱】《史記故事》讀後感

《史記故事》讀後感1

在今年的暑假裏,我利用幾天的時間認真細緻的讀了《史記》一書。它是我國最早的紀傳體通史,共有一百三十卷,五十二萬多字。看《史記》就彷彿在作一次足不出戶的歷史旅行,回顧了各種歷史事件,體會了當時人們的思想感情。

這是一本通俗易懂的白話文編本,原作者是西漢時期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這本書內容很豐富,裏面的歷史人物栩栩如生,有許許多多的歷史典故、成語和名人故事。通過看炎帝、黃帝的故事,我終於明白了“炎黃子孫”的真正含義,讓我忍不住崇敬他們;我也知道了堯、舜、禹的傳說,對大禹治水時“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精神非常敬佩;我知道了“戰國七雄”指的'是什麼——齊、楚、燕、趙、魏、韓、秦七個國家,他們之間頻繁的戰爭,讓老百姓遭受了巨大的災難和痛苦;我還知道商湯、勾踐、蘇秦、孫臏、張儀、張良、秦始皇等許許多多的歷史人物,他們有的足智多謀、有的英雄善戰、有的博學多才、也有的殘暴無良。我最喜歡愛國詩屈原,他不僅博學多才、見聞廣博,而且做事光明磊落、堅持正義,有一顆愛國的心。我真希望他不要抱着石頭,投汨羅江而死。

我看完了一遍這本書,真的還想再看一遍。這本書大大豐富了我的歷史知識,通過看《史記》我也能講幾個歷史故事了,而且對歷史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讀了這本書,我對“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了更多的理解,歷史實在是博大精深,以後我還要看原著的《史記》,更要看其他有關歷史的書,從而來豐富和提升自己。

《史記故事》讀後感2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閱讀是一種汲取,而寫作就是一種訴說。閱讀和寫作是相輔相成的,不可分割。要想寫作水平有所提高,學生盡最大可能提高自己的閱讀水平,增加課外閱讀量。王子豪同學從小就喜歡上了閱讀。在低年級時,在老師的引導下,從讀繪本開始慢慢的,相繼讀了《十萬個爲什麼》、《昆蟲記》、《狼王夢》、《海底兩萬裏》、《祕密花園》、《我要精彩》、《史記故事》、《神祕島》……每讀完一本書,王子豪同學都會寫一些小隨筆,一定做到有感有悟,內容的透徹,文筆的流暢,足夠讓你流連。只有有了足夠的.閱讀積累與儲備,才能在寫作上,學以致用,遊刃有餘。真所謂“勞於讀書,逸於作文”。

隨着年齡的增長,媽媽也加入到讀書行列,每晚都會抽出一定時間,與孩子親子閱讀。在今後閱讀中要有所選擇、甄別,多讀好書,多讀名著,讓精神境界獲得淨化,視野得到開闊,思維得以活躍,詞彙極致豐富。

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可見讀書對一個人的影響。五常仁德一小開展各種形式的讀書活動,讀書小明星、書香家庭、讀書推薦、讀後感演講等活動,培養了學生們的閱讀習慣,鍛鍊了學生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應變能力。

學校給孩子創造了更多的閱讀空間和展示機會,有更多的孩子在書海中收穫着、成長着!從小培養孩子愛讀書、讀好書的習慣,讓孩子受益終生。在家裏父母也可以給孩子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更好地增強孩子的閱讀能力,又讓父母走進了孩子的心靈世界,增進了和孩子之間的交流。讓我們和孩子一起閱讀吧!

《史記故事》讀後感3

孫臏是《孫子兵法》的作者孫武的後人,號稱“兵學亞聖”,是春秋戰國時期傑出的軍事家。但是他的一生命運坎坷,由於自己的才華被同門師兄弟龐涓所嫉妒,被龐涓陷害挖掉膝蓋骨,失去了雙腳。我想,此時的孫臏除了身體的疼痛,更嚴重的是心靈的創傷。但是一個無法站立的人,卻能夠在戰場上指揮億萬大軍,成爲了傑出的軍事家,依靠的是他堅強的毅力和足智多謀的才華。

在這篇故事中,讓我領略到了孫臏兵法戰略的厲害。比如“賽馬”,孫臏讓田忌用下等馬和對方的上等馬比;用上等馬和對方的中等馬比;用中等馬和對方的下等馬比,這樣一來,田忌就只有第一輪迴輸了比賽,其他兩個輪迴必勝,最終輕鬆的取得了勝利。還有著名的“圍魏救趙”,孫臏說:“想把一團亂的東西解開,不能東拉西扯;在一旁勸架,也不能勸着勸着就摻合進去。避實就虛,出其不意,一旦形式產生變化,問題自然就會解決。”最終田忌將軍採取了孫臏的戰略,利用魏國出兵攻打趙國一定派出的是精銳部隊,而留在國內的'是老弱病殘的推理,沒有直接出兵去救趙國,而是攻打魏國老巢,魏國的精銳部隊聽到這一消息,立馬打道回府救自己的國家。這樣一來,既解了趙國被圍攻的危機,又讓魏國疲於奔命,一舉兩得。從這些戰略中,足以看出來孫臏是一位足智多謀,精通兵法的軍師。最後的“馬陵之戰”,孫臏依舊利用高超的計謀將陷害自己的仇敵龐涓一舉殲滅,萬箭復仇。

作者最後寫到,當太史公司馬遷遭受宮刑時,不願意苟活在世,是孫臏這類人物的故事激勵了他,讓他勇敢地活下來,最後完成了《史記》的寫作。

讀完這篇故事我有兩點感受很深刻:一是當我們遇到挫折時一定不要放棄自己,要堅持自己的理想。二是《史記》真的很有趣,書中不僅僅可以學到許多才智超人戰略故事,還有故事人物的許多優良品質值得我去學習。

《史記故事》讀後感4

這個暑假,我讀了不少書,有《八十天環遊世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還有《史記故事》,其中讓我受益匪淺的則是《史記故事》。《史記》被魯迅譽爲”史記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它既是史學著作也是文學著作,它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這本書,讓我看到了逼真的歷史場景——硝煙瀰漫的戰場、繁榮昌盛的唐朝,也讓我看到了一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項羽、劉邦、廉頗、藺相如……這些故事扣人心絃,看得我心情跌宕起伏,有時心曠神怡、有時神情緊張、有時無可奈何……

《史記》中我最喜歡的故事就是”鴻門宴“。談到楚漢之爭,最出名的不外是鴻門宴,”鴻門宴“說的是項羽、劉邦共同滅亡秦國之後,范增見劉邦有獨霸天下的心,因此舉辦了暗藏殺機的宴會,這個宴會就是著名的”鴻門宴“。鴻門宴上,雖不乏美酒佳餚,但卻暗藏殺機,項羽的亞父范增,一直主張殺掉劉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項羽發令,但項羽卻猶豫不決,默然不應。范增召項莊舞劍爲酒宴助興,趁機殺掉劉邦,項伯爲保護劉邦,也拔劍起舞,掩護了劉邦,在危急關頭,劉邦部下樊噲帶劍擁盾闖入軍門,怒目直視項羽,項羽得知樊噲是劉邦的參乘時,即命賜酒,樊噲站着喝完了,項羽又問能不能再喝,樊噲說,臣連死都不怕,一杯酒還有什麼值得推辭的。樊噲還乘機說了一通劉邦的好話,項羽無言以對,劉邦在張良的幫助下乘機一走了之。我們清楚的看到了劉邦的圓滑柔韌、張良的機智沉着、項羽的坦直粗率、樊噲的'忠誠勇猛、范增的果斷急躁。

讀了《史記》,不僅豐富了我的見聞,增加了我的知識,還對我的寫作有着莫大的幫助。讀書真好!

《史記故事》讀後感5

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從五帝到絲綢之路,從大禹治水到張騫出使西域,司馬遷完成了這部大著作:《史記》。

讀完這本書,我感悟至極,每一個故事明白一個道理,《史記》中有許多個性鮮明的人物,有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殘暴的昏君——紂,人人得而誅之。更有昏庸無能的周幽王,還有許多人被司馬遷描繪的淋漓盡致,有臥薪嚐膽的勾踐,百戰百勝的韓信,一生流離漂泊的.孔子,也有自刎烏江而死的項羽,一個個鮮明的人物,講了許多故事,讓我從中受益。

我最喜歡讀項羽本紀,他豪氣仗義,在安陽奪師,僅用八千子弟兵便把九路秦兵打得落花流水,久戰久勝,只因在鴻門宴中項羽沒有殺死劉邦,而被劉邦逼到烏江自刎,我真替他感到惋惜,一代將軍壯志未酬。

我更爲周武王滅商紂而叫好,紂王居功自傲、窮奢極欲,天下百姓叫苦連天,西伯侯勵精圖治,暗暗儲備力量,最後在紂王衆叛親離的時候,將商紂取而代之。

司馬遷吃盡苦頭,編著了史記,讓我深刻了解了中華古代文明的歷史,豐富了我們的知識,讓我體會到中華古代文明的歷史,豐富了我們的知識,讓我體會到中華歷史的悠久文化。我知道了要以德服人,這樣纔會有更多的人接近你,反之,就會有人離你遠去,我最佩服的是韓信,機智勇猛,會忍。我就應向他學習”忍“,我以前一點小事就暴躁起來,如果我會忍的話就不會亂髮脾氣了,只可惜韓信被小心眼的劉邦害死了。

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我一定要悟出每個故事的真理,讓我自己也成爲故事裏的英雄人物。

《史記故事》讀後感6

今天,我讀完了《史記故事》這本書,書中很多的英雄豪傑,讓我心裏有說不出的感慨!

在這本書中,我認識了許多英雄豪傑:炎帝、黃帝、唐堯、大禹、虞舜在這些人的背後,又有着不同尋常的故事。神龍氏嘗百草大家都聽說過吧:炎帝發現一些植物可以醫病,他爲了讓百姓們過上不受病痛的折磨,用自己的身體作實驗,一一去嘗那些植物,最後不幸吃下了一種名叫斷腸草的植物,身亡了!他這種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還有大禹治水、嫘祖製衣等等,都讓我們的生活變得風衣足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史記故事》中有許多愛國的偉人,每個人的愛國方式都不同。有的是當兵保衛國家,有的則是發明新產品來解決國家的問題,還有的在各種國際比賽中爲國爭光等等。我們雖然不能像屈原那樣,也不能處理國家大事,但是我們可以從小事做起。每一個人都可以爲國家盡一點力。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比如:不亂扔垃圾、愛護公物、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好好學習這些看起來像是小事,但是如果大家都能做到,國家就會有很大的變化。這些愛國行爲雖然渺小,但是久了必定聚沙成塔,我們的國家也會因此永遠興盛。

我們的祖國是一個文明的國家。古今中外,有許多的人爲國家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讓我們的生活變的`風衣足食。我們要向他們學習,學習那樂於助人的精神,學習那英姿颯爽的神態,學習那尊老愛幼、以德服人的高尚品質。但是,我們不能學那些昏君爲了自己快樂,而做了一些傷天害理、魚肉百姓的事。

文學是比鳥飛得還遠的夢想、比花開得還美的情感、比星還亮的智慧,是我們一輩子都忘不掉的信念。讓我們自由地徜徉在書的海洋裏吧!

《史記故事》讀後感7

我家的這本《史記》是1998年5月1日我從第17屆北京特價書市上買回來的,算來在我家“睡”了近10年了,因爲我從來沒有當作“書”讀它,只是當作工具書查資料了。如果不是這次學校組織的“家庭閱讀”比賽,真不知它還會“睡”多久呢。當兒子拿回“家庭閱讀情況統計表”時,我們爲讀什麼書進行了討論。說實在話,家裏的書不能算太少,沒有上萬的話,幾千冊還是有的,但兒子感興趣的他都讀過不知多少遍了,再說,既然是家庭閱讀,總得是適合孩子和大人共同閱讀的書、共同提高才行呀!於是,從書櫃的`文學類圖書中,我們最終選擇了《史記》。

《史記》是漢代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史學宏篇,共有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本次閱讀中,感受最深的是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項羽是失敗的大英雄,只可惜“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如果少年項羽能苦心研讀多一些兵書,恐怕他就不僅僅是一個失敗的大英雄了,也許中國的歷史會爲之而重寫。李清照有詩“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那種豪情讓古今讀史人感動。但少年朋友應該反思一下,項羽從小很有志向,見秦始皇帝過江,竟說“彼可取而代也”,他失敗的原因是什麼呢?項羽沒有爲實現這一志向而努力增長自己本事的毅力!

項羽也許算是天才,“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天才也許會有天助,但天助不如自助,因爲上天最終沒有能夠幫助項羽。只有自己立下志向,並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理想才能變爲現實。

《史記故事》讀後感8

不以規矩,何成方圓?

——《史記故事》讀後感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着悠久而輝煌的歷史,《史記故事》就記載了許多祖先的故事。

書中有運用智謀而完璧歸趙的藺相如,有胸懷大志的'陳勝和吳廣,有爲了安定天下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還有擁有三寸不爛之舌,可以舌定乾坤的張儀……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孫武練兵》這篇故事。孫武善於練兵,吳王闔閭爲了試其才能,故意選撥了108位宮女,讓他練兵。孫武將宮女排成兩隊,挑了吳王最寵愛的兩個妃子當隊長。但在孫武發佈號令時,宮女們都一個個笑了起來。孫武又重複了一遍“軍令不可違”,宮女們依然只顧嬉笑。孫武下令斬首隊長,吳王聞訊,急忙求情,但是孫武說:“吳王已經把她們交給我來練習,我就必須依照軍隊的規定來治理她們。隊長沒帶好頭,必須按照軍規處置。”處置完隊長後,孫武回到場地再行令訓練時,竟無一人懈怠取鬧。吳王雖然痛失兩位美人,但卻發現孫武確實是個軍事奇才,很快便重用了他。

是啊,軍令鐵律是勝利的保障。而今,長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是否爲了追求自己舒服、自由,就可以無拘無束呢?在學校裏,有需要全體師生共同遵守的校規;在班級裏,人人要自覺遵守班級公約。如果有人違反校紀班規,調皮搗亂,就要接受教育。不然,小到一個學校,大至整個社會,不就亂套了?

用規則來看護文明校園,用規則來守護和諧社會,這正是古人告訴我們的道理——“無規矩,不成方圓。”

21世紀,中國已經躋身世界航天大國之列,這是全中國人的驕傲。我想:這輝煌的成果背後,難道不是所有航天人員在嚴守規則嗎?聽老師說神舟飛船的艙門,連一根頭髮絲的誤差都不能有,我非常震驚!我自豪,我們有勤勞智慧的祖先;我自豪,我們更有勇於創新的新時代建設者。

《史記故事》讀後感9

最近,我讀了《史記故事中的大啓發》這本書,在帝王中,我比較佩服劉邦,劉邦身上有着凡人不具備的特點——勇氣與善於用人。他在亂世中果斷的加入了反秦鬥爭,打出了大漢天下,做了凡人做不了的事。

劉邦一生中,有一個重要的命運轉折點,那就是鴻門宴。劉邦先於項羽攻下秦朝的都城咸陽,項羽懷疑劉邦想雄踞一方,打敗自己,於是設下鴻門宴邀請劉邦赴宴。劉邦猜到,項羽是想在鴻門宴上殺了自己,按理應該不去赴宴,可是,如果劉邦不去,則被項羽抓住了把柄,當時,項羽有40萬大軍,而劉邦只有10萬軍隊,項羽必定揮師猛進,直取咸陽,砍劉邦的首級,就像雞蛋碰石頭,劉邦的一切大業都要毀於一旦。所以,劉邦必須冒險去赴鴻門宴,和項羽坐在一起喝酒、談笑風生,取得項羽的信任,度過難關,再圖後事。正是劉邦的果斷決定,才成就了他後半生的偉業,這就是勇氣!

然而,光靠勇氣是不夠的,這樣的人只是一介武夫,難有大的成就,他還需要靠人才的輔佐,還要善於用人。實際上,劉邦只是一個匹夫,沒有高強的武功,沒有高深的學識,更沒有歷史,但是,他會用人,謀士的意見他都虛心聽取,多學習,多借鑑。劉邦手下有一大批充滿智慧的謀士替他出謀劃策,有一大批能征善戰的.武士替他拼殺疆場。而項羽剛愎自用,自以爲是,手下只有一個他信得過的謀士范增,還不信任他,不重用他,雖然有比劉邦多得多的軍隊,卻變成了一個真正的匹夫。這樣大的差距註定了項羽必輸的結局,最終被劉邦打敗,留下千古遺憾。

李世民曾經說過,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爲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爲鏡,可以知得失。我們從劉邦的故事中悟出許多有用的道理,只要我們多學習,多研究,我們就能成爲王者。

《史記故事》讀後感10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兩句詩是寫漢朝大將軍李廣的,一直深深的印在我的腦海中。最近我閱讀了《史記故事》,終於對這位一代名將有了深入的瞭解。李廣從少年時代就隨着部隊抗擊匈奴。李廣不僅箭術高超,還體恤士兵、善於用兵,所以在戰場上讓匈奴聞風喪膽,成就了李廣的“飛將軍”之名。直至六十歲高齡他仍然領兵出戰,但就是那次隨衛青出征,因爲迷路受罰,流淚自刎。

李廣一生爲官清廉,做了四十年的官,家裏卻沒留下什麼財產。而他不僅視金錢如糞土,還體恤士兵,愛兵如子。每受賞賜,他總是和將士們一起分享。李廣帶兵,遇到缺糧斷水的地方,見到水,士兵還沒有完全喝到水,李廣不去靠近水;士兵還沒有完全吃上飯,李廣一口飯也不嘗。李廣對士兵寬厚和緩不苛刻,士兵因此愛戴他,都甘願在他麾下奮勇殺敵。我想這也是李廣成爲“飛將軍”,一生中勝仗無數的重要原因所在吧。

我不由得想到了我們班級中的小組建設,北極鷗小組在上學期獲得了校“美麗小組”的稱號。他們的組長小婷應該是功勞最大的。課堂上,小組共學的時候,他們小組的討論是最熱烈的,她總是把最難的題目留給自己來回答。有時我甚至發現她將自己的思考結果告訴小組同學,讓他們多多發言,於是他們小組的發言次數越來越多,得分也越來越高。值日時,分配任務時,她總是最多最累的。同學問她,她總是說:“我做作業速度快,所以做值日的時間就多,就應該比他們多做點。”在她的帶領下,她們小組在每週的評比中都能名列前茅就不是什麼奇怪的事了。老師爲了促進幾個小組的'共同進步,想將他們小組的一個同學和其他小組交換時,他們都哭了好幾天,這樣的小組誰願意離開呀!

建設國家原來和建設小組就有着異曲同工之妙,都需要這樣的能人志士,最重要的是懷着深深的愛,熱愛國家,熱愛將士,熱愛小組,熱愛同學。

《史記故事》讀後感11

我讀的《史記故事》,是節選自司馬遷《史記》中的一些人物故事的白話本。這本書只節選了30篇史記中的故事。古人說過“一葉而知秋”,讀《史記故事》我完全可以領略《史記》的歷史、文化的精深。

仰望夜晚的蒼穹幽深而遙遠,繁星閃爍,又使多少人沉醉其中,迷戀、憧憬,感慨萬千。《史記故事》猶如這深邃的夜空一樣給人思考、哲理,前車之鑑的警醒。

走進《史記故事》一個個帝王將相,士族文人的音容笑貌、談笑風生躍然紙上。跟隨他們的腳步,我目睹了他們在那個時代留下的串串印記。有的人聖德,有的殘暴,有的英武,有的昏庸,帝堯禪讓開啓聖德,商紂酒池肉林、炮烙之刑無不揭露其有多殘暴,周厲王防民之口,讓百姓道路以目的暴虐無道,周幽王爲搏褒姒一笑烽火戲諸侯的昏庸,項羽劉邦的楚漢相爭的風起雲涌的治國策的較量,廉頗藺相如將相和的美談。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一個個鮮明的人物成爲古今文學典範。這也許就是母親說的幾千年來我們中國人厚重的文化底蘊,是我們的文化樹的根基。只有這如此豐厚的.根基,我們中華民族才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讀史使人明智”說的一點也不假。《史記故事》作爲歷史書籍帶給我們的思考無窮無盡,它的哲理讓看過他的人一生受益。當我讀到《臥薪嚐膽》時,越王勾踐的毅力,改正錯誤的決絕,讓我心生佩服,他讓我明白:面對困境時,我們的心態決定了我們的未來。《破釜沉舟》、《背水一戰》讓我對軍事家項羽、韓信敬畏不已。“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讓我們這些後輩明白:身處絕境拼死一搏的能量有多麼巨大!《紙上談兵》趙括慘敗秦軍,讓我明白“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一個語言的巨人,卻可能是一個行動的矮子。我們要多思考、多實踐。每一個故事,讓我們讀過之後,都是一種啓迪;每一個故事我們領會之後,都將變成我們的一種智慧!

我讀了至少五遍《史記故事》纔敢拿起筆寫這篇讀後感,因爲他的厚重、智慧、仁德,不容許我褻瀆!

《史記故事》讀後感12

《史記故事》爲二十四史之首,是我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傾其一生心血創作的我國古代第一部通史。《史記故事 》這本書既是一部史學著作,又是一部偉大的文學著作,開創了我國史傳文學的先河。其中《五帝的故事》是我最喜歡讀的。虞舜舜帝是我最喜歡的皇帝。他胸懷寬廣,總是把好東西讓給別人。哪像我,一看到好東西就像佔爲己有。他會和周圍的鄰居分享好東西:成熟的高粱,辛辛苦苦捕捉來的、活蹦亂跳的.小魚,還有稻穀,米飯……但是,和我們比,現在生活條件好了,食物多數是用高科技製成,得來全不費工夫,有好的,肯定自己獨吞!而那時,一切糧食都是自己辛辛苦苦中出來的,看着成熟的糧食,心裏總有一番成就感,喜滋滋的。堯帝把自己的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虞舜,虞舜並沒有因爲她們是公主就寵慣她們;而是像民女一樣讓她們拜見公公婆婆。他的後母一家(他的後母,弟弟象和親生父親)知道虞舜有這麼多的金銀財寶和兩個美若天仙的妻子,十分嫉妒。他們讓虞舜去修屋頂,自己卻在下面放火,妄想燒死虞舜。可虞舜靈機一動,他雙手舉着兩頂寬大的斗笠,像雄鷹一般輕輕跳下。斗笠充滿着風,虞舜毫髮未損。家人們又讓他去挖井,虞舜自己在挖通道。待家人把井口填上,想活埋了虞舜時,他不慌不忙的從通道里出來。讓人佩服他的機警過人的同時,更加敬佩他的寬宏大量。

舜帝登基之後,仍然對父母恭恭敬敬,一點也沒有天子的嬌寵,後來還讓弟弟象做了有鼻地方的諸侯。

虞舜一心爲國,最後在巡視南方的途中累死了。人們十分敬仰虞舜的孝行,把他埋在九嶷山上,築起高大的陵墓,以示懷念。

我想,我們要像虞舜學習,做一個一心爲國、胸懷寬廣的人!

《史記故事》讀後感13

在去年暑假裏,我看了許多書,其中我最喜歡《史記故事》。讀了這本書,我知道了《史記》的作者是漢朝的司馬遷。我覺得司馬遷非常了不起,他告訴我們許多耐人尋味的故事。比如“臥薪嚐膽”、“鴻門宴”“晏子使楚”、“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商鞅南門立木”、“仁義的敗將”……這些故事不僅精彩有趣,而且還爲我打開了瞭解歷史的一扇大門。

在這些故事中,我最喜歡的是“臥薪嚐膽”,越勾踐王不忘亡國之痛。經過這樣多年的磨礪,終於使越國強盛起來,打敗了吳國。英勇無比的楚霸王項羽破釜沉舟大戰秦軍。

通過這本書我還結識了許許多多的`歷史人物如:除了聰明的晏子、文武雙全的伍子胥、善用兵計的孫武、還有第一個統一中國的皇帝秦始皇。

我最佩服的是齊國國君,不計前嫌的公子小白,史稱齊桓公。他不記射中帶鉤之仇,以親自出城迎接管仲,任命他爲齊相,主持國政。在管仲的幫助下克服困難,使齊國越來越強大。

我最喜歡的是天下第一良臣孫書敖,他非常英勇。一次他在山裏看見了兩頭蛇,當時傳說只要看見兩頭蛇的人就會死,他想:反正我要死了就讓我一個人死吧,不能再讓別人見了這條蛇死去,我要宰了這條蛇!便舉劍將兩頭蛇斬爲兩段,還將蛇埋在了山上。後來人們爲了紀念他把這坐座山叫蛇入山。

《史記故事》裏還有許多這樣精彩的故事,這本書真是一本既生動有趣又能增長知識的值得一看的好書。還沒看過的同學,快去看看吧,相信你讀過之後,一定會和我一樣有許多收穫!

……

《史記故事》讀後感14

許多人都知道司馬遷,也都知道他所著的《史記》。這幾天,我找到了《史記》的簡縮版,認真地閱讀了一遍。

《史記故事》是從“五帝”講到“張騫”,把中國古代黃帝時期到西漢時期這一段歷史幾乎都寫了進去。這本書是我國第一部偉大的紀傳體通史,體現着古代史官的眼界和良心。無論是體例還是寫作風格都影響着後代史書的撰寫和編纂。作者司馬遷忍辱負重,謹承家學,以入木三分的洞察力和秉筆直書的責任感,寫作了偉大的《史記》,客觀地記錄中國朝代的興替,恰當地評價了歷史人物的功過是非,再現了當時波瀾壯闊的歷史社會畫面。魯迅先生稱其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史記故事》讓我認識了不少名人以及他們的功過。如:神農氏嘗百草、周武王滅紂、田單火牛破燕軍、愚蠢的秦二世等等。他們的功值得我們學習,過則讓我們警醒,提醒後來的人們不要犯同樣的錯誤。

這些故事寫得十分優美,其中,一些故事還有着詩句呢!如:荊軻刺秦前太子丹辭別荊軻時的詩句:

此地別燕丹,

壯士發衝冠。

昔日人已沒,

今日水猶寒。

這樣的詩句,至今讀來,仍令人心中頓生壯士一去不復返的悲壯離別之情。

這本書還讓我瞭解到了不少神話傳說。如:炎帝是女人、蚩尤是外星人等,這些雖然是傳說,沒有科學依據,但是通過《史記》記載下來後,千百年來,人們傳頌不已。中華民族的祖先的千秋功績也就爲我們後人所銘記。

說到這兒,我已經解開了以前的疑問:司馬遷爲什麼要寫《史記》?其實,司馬遷是讓後來的人瞭解以前古代的文明,瞭解中華民族的偉大,瞭解古代科學家的研究成果。他的目的.不僅是爲了記述歷史事實,而且還希望後來的人們能總結前人的優秀成果,吸取歷史的教訓。

《史記故事》這本書,不僅讓我瞭解了中國過去的許多歷史,還讓我時時警醒。讀了《史記故事》,真可說:“人一生的朋友是書,人一生最好的朋友是一本好書。”《史記故事》就是一本好書!

《史記故事》讀後感15

這幾天,我讀了《史記故事》這本書得第一章——五帝的故事。

這章主要講了五帝;炎帝、黃帝、唐堯、虞舜、大禹的故事。炎帝和黃帝是華夏民族的祖先,他們都是生活在遠古時代。那時,還沒有像今天這樣完善的文字符號系統,人們記述歷史都是靠口頭相傳,炎帝和黃帝的神奇故事就是人們一代又一代口頭相傳下來的。

其中,我最喜歡炎帝了。炎帝不但聰明伶俐,而且充滿愛心,關心人們的生活,全心全意的幫助別人。部落裏的人也關心他尊重他,並推選他爲首領。

一天,炎帝看見許多小鳥在地上啄食着什麼,他過去一看,原來是些細小的植物種子。他拾起幾顆種子放在嘴裏咀嚼,味道甘甜可口。炎帝想:”既然小鳥能靠這種子活下去,人爲什麼不能用它來充飢呢?“於是,他把這些種子收集起來種在地裏?——這就是我們現在吃到的小米。爲了感謝炎帝對農業生產發展的`貢獻,人們都尊稱他爲神農氏。神農氏爲了幫助人們獲取更多的食物,又開始遠涉高山大河,遍嘗各種植物,這就是人們所說的”神農嘗百草“。他發現許多植物中,有很多是可以食用的,有的甚至有治病的功能。他在嘗百草中多次吃了有毒的植物,幸虧及時找到解藥,才掙脫了死神的魔掌。他告訴人們這些草不能吃,提醒人們注意。最後,他嚐到了一種名叫斷腸草的劇毒植物,無藥可救。神農氏不幸去世了。

神農氏爲了人們的利益,歷盡艱辛,不辭勞苦,並因此犧牲了自己的生命,這種精神永遠受到後人的敬仰。

當然,其他四位也都是好皇帝:軒轅黃帝平息了戰亂,統一了天下,使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唐堯關心百姓疾苦,選賢任能,勤勞國事;虞舜仁義賢明,謙和有禮;大禹爲治理水患,三過家門而不入……

炎帝神農氏和黃帝軒轅氏都爲華夏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們的精神永世長存。讀了他們的故事,我爲有這樣的祖先而自豪,以自己是炎黃子孫而感到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