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史部>史記>

【薦】史記讀後感11篇

史記 閱讀(2.98W)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史記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薦】史記讀後感11篇

史記讀後感1

《史記》是中國史學上第一本記傳體通史,而且是司馬遷走遍大江南北,經受了各種打擊,嘔心瀝血在公元前91年完成的曠世鉅作。這本書中,最吸引我的是撰些時代中各領域英雄豪傑和記載國內外少數民族的“列傳”,是它讓我感受到了歷代英雄人物的氣概與豪邁。

比如說列傳中的“刺客列傳”裏的聶政、荊軻等人。以前,我認爲刺客不過就是那些品行不正,只知道搞偷襲的人,但史記上的敘述,讓我明白,有些刺客是不僅仗義疏財、劫富濟貧,而且對君子赤膽忠心,像有些爲了自己的國家去行刺君王,是冒着生命危險的,隨時都有可能被處死,真可謂是有去無歸。雖然如此,但他們依然一心爲君,就像荊軻臨走時在易水河邊“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更有那後來身中八劍卻仍一心想着太子丹,這就是他們的赤膽忠心的最好表現。

在《史記》裏,我認識智勇雙全的藺相如,立木取信的商鞅,巧言退兵的陳軫,少年有爲的孟嘗君,錯失良才的魏惠王,貪利失地的楚懷王……其中最吸引我的是不從濁流的屈原

屈原是楚國著名的大詩人,他知識非常淵博,口才也很好,無論是對外交際,還是管理內政,他都能處理得有條不紊,楚懷王很賞識他。可是,屈原的才華受到了上官大夫的嫉妒,只要一有機會他就在楚懷王面前造謠生事,楚懷王聽得多了,也就信以爲真,漸漸地疏遠了屈原。德才兼備又清高孤傲的屈原,懷着悲憤的心情,寫下了長詩《離騷》,多年來屈原報國的願望未能實現,最終跳進汨羅江自盡了。

讀了《史記》後我才明白,原來在古代所謂的“品行不正”也大多都僅僅是“行”不正而“品”正,他們一心只爲王,他們如果沒有那“品”不正的王,一定是英雄,這讓我深刻的瞭解到了一個決策者的重要性。包括屈原等人在內,都是因爲社會腐敗、墮落的現象,導致有些人只想着個人利益,纔會讓那些真正爲國家着想的忠臣落到悲慘的下場,也許在古代,皇權纔是最重要的吧……

史記讀後感2

《漫畫史記》是我舅在興奮這下便將其買了下來,贈與我的。

我回家仔細品嚐,發現此書特別有趣。便與同學們分享一下。

《漫畫史記》的漢武大帝。

楚漢之爭:劉邦與項羽多次交戰。期間,多次被搶走糧草,多次被包圍,多次求和。最後劉邦棄信追殺項羽,奪得天下。

高祖平亂:劉邦一殺燕王,二敗利幾,三捕韓信,親征韓王信,卻被匈奴包圍,二月才返回長安。最後殺陳希,夷滅樑王三族,敗逃黥布,衣錦還鄉,盧綰隱逃。

本紀呂后:沛公逝世,劉盈繼位,但呂后掌權。期間,漢惠帝公公188年亡;少帝口無遮攔,犯呂后之忌,四年後被幽殺;另立劉弘爲帝。又過了四年,呂后篇篤,仍然不肯放棄權柄,但這時劉家子孫與一班元老重臣已容不得她放肆,朱虛候劉章與周勃、陳平先發制人,發動兵變,使呂氏黨羽全部被滅。

文帝本紀:文帝嚴於律己,知人善須知,虛心納諫。並廢除肉刑等一睚嚴苛罪行,實行平獄緩刑。爲了造福百姓,甚至十二年免收全國田賦。在民族關係上,他妥善處理漢朝同南越、匈奴的關係,對南越王趙佗實行安撫政策,對匈奴繼續實行和親政策,同時加強邊防力量。而在政治上,他逐步削弱諸侯王的勢力,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公元前157年,文帝病死於長安未央宮,廟號爲太宗,諡號爲文帝。

景帝之應七國之亂,殺了晁錯卻未平七國之亂,便派周亞夫等將軍數月苦戰,平定了七國之亂。爲漢武帝的削藩打下了基礎。除此之外景帝大力發展生產,打擊地主豪強,強化禮義建設,做下了不可以抹滅的功績。

武帝時期,農村人煙稠密,沃野千里。城市裏市場繁榮,經濟發達。太倉裏陳糧發黴,錢庫裏的錢因長久不用,栓線的繩子都爛了。並在政治上,實現了大一統!

從此可證明,有時候,智慧永遠都很有必要,讀史使人明鑑,“一個勝利者不會放棄,而一個放棄者永遠不會勝利”。我有希望,因爲我相信:“只要能執着遠大的理想,且有不達目的絕不終止的意願,便能產生驚人的力量”。

史記讀後感3

近日,我又回顧了《史記》。在這次閱讀中,我的收穫及感受都與上次大不相同。

《史記》這本書,記載了從傳說中的皇帝到漢武帝元狩元年,大約三千多年的歷史,與北宋司馬光所著的《資治通鑑》合稱爲史學“雙壁”,文學家魯迅稱其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在《史記》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毛遂自薦》。這個故事給我最大的啓發是:不管遇到什麼困難的事,都要有勇氣嘗試,不能連推薦自己的勇氣都沒有。一個人只有盡了100%的努力,就算沒有收穫,也不會留下遺憾。生活中,我也要善於毛遂自薦,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鍛鍊自己,磨練自己,讓自己更上一層樓。

《鴻門宴》這個故事我也同樣喜歡。主要說了項羽想利用吃飯的機會殺劉邦,讓項莊舞劍,意在蓄謀殺害。但項羽優柔寡斷,劉邦識破詭計,借上廁所之機在侍衛護送下逃跑。因爲項羽的優柔寡斷,把大好河山拱手讓給了劉邦,最終自己無顏見江東父老而在江邊自刎。我從中懂得了“該斷不斷,必受其亂”的道理。我以後做事要乾脆果斷,不拖泥帶水,練就雷厲風行的辦事習慣。

《勾踐臥薪嚐膽》這個故事我也讀得津津有味。一聽故事名字就可以知道故事的大意。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後,在屋內掛一苦膽,每天都要嚐嚐苦膽的味道,以激勵自己,力圖雪恥。最終勾踐一舉打敗夫差。生活中,我們也要發揚臥薪嚐膽的精神,激勵自己,永遠進取。五年級時,我的英語成績跌入了最低谷,創下了79分的記錄。徘徊、失意之後,我提起精神,在Sarah老師幫助下,雖然沒有天天嘗苦膽,卻時刻提醒自己,要奮發、要圖強。現在已經提升到98分。

《史記》裏面,太多的故事都讓我難忘,太多的故事都讓我深思,它不僅僅是一個個生動的歷史故事,同時也是人生中的一條條讓我受益匪淺的道理。

史記讀後感4

初識荊軻,我就牢牢地記住了他。他那放蕩不羈的笑容,嚴肅認真的態度就刻在了心中。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一去,也許不再能夠歸還。但是爲了燕丹,爲了天下,爲了百姓,他還是踏上了易水渡口。

當那蒼涼微婉的聲調響起,我似乎看見葦蕩中驚起的水鳥,聽到了它們一聲聲哀婉的啼鳴。第一次讀《荊軻》我還很小,看不懂古文,只能像聽故事一樣的聽爸爸講。

但從那時起,我對他就有了情意。“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明知是死別,卻如此鏗鏘有力。那時雖然不懂荊軻唱的是什麼意思,但是我莫名其妙的喜歡上了他。那是一位不朽的英雄豪傑的絕唱,也在我小小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烙印。

近日又重讀,心中不免澎湃。《荊軻》被歸爲英雄的悲歌,但我認爲這不是悲歌是壯歌,是勇敢不畏的豪邁,是將生死置之度外的義膽忠心,是無可比擬的豪義。

他不爲劍客變爲刺客而悲哀,相反他卻以此爲榮。雖然他的刺殺計劃沒有成功,燕國也沒能逃離危機,但他不是失敗者。他的腿廢了,無法站立,但他挺直了腰板,帶着輕蔑的眼神和傲慢的語氣理直氣壯地留下他的絕言。這就是一位以刺客身份傳世的豪傑,這就是他一身的豪氣,這也是我“毛髮豎立”的原因。他與屠夫及高漸離在街上暢飲,酒酣,乘樂而起,我看到了他的放蕩不羈;易水渡口,千百人送別,他一臉凝重,我看到了他的認真;爲了燕丹,他可以不畏生死,他可以放棄一切,我看到了他的義氣。都說英雄義氣、俠者豪氣,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恩澤。無論是爲國、爲友,還是爲恩澤,他都可以付出全部,而現在的人又有這種品質嗎?真得能“滴水之恩,涌泉相報”嗎?

面對荊軻,我們應該反省,應當記住每一份恩澤,每一份恩情。荊卿已逝,易水依寒,不學其樂,只學其忠、其義,其懷節而去。其爲友、爲國、爲民,皆盡獻矣。一朝,擁其情,懷其義,爲國爲民,回報恩澤,至雲之霄漢,強國之天下。作文

史記讀後感5

話說楚王昏庸,屈原悲痛欲絕,終於忍受不住想投江自殺。走到江邊正準備縱身一躍。

只聽後方一個輕脆的聲音傳了過來“等一等”屈原回頭張望,只見一個着裝奇異的男子跑了過來。抹去眼淚問“你誰啊,沒什麼事就亂喊。”只聽那男子喘着說:“你好,我叫司馬遷,我正在編寫《史記》想寫一點你的東西,所以來採訪你一下。”屈原暗自感嘆,原來我已經這麼有名了,都有人爲我寫書了。只可惜我國破家亡,已沒什麼可留戀的了。擺擺衣袖說:“走吧,別煩我跳河,剛有了那麼一點勇氣,該幹嗎就幹嗎去。”

司馬遷也有一些急了,忙說:“那好,就問你一個問題不耽誤你跳河。”屈原想了想,也好,死了也還可以留個名。說:“好吧,你問吧。”司馬遷見有了起色,忙問:“請問你爲什麼要選擇死而不活下來?”屈原早有一肚子苦水,這下好了,正中下懷。像作起了報告“第一點國破家亡,世上已無什麼可使我留戀的。其次作爲一個政治家沒有輔佐好君王而導致國破家亡。再三就是愧對百姓讓他們連遭戰爭之苦。主要就這三點。”司馬遷邊聽邊記,感嘆道:“我雖身受宮刑,但起碼還有活下去的理由,而你就真是該死了。”屈原看了看身邊這個身材矮小的男人居然如此偉大。於是也感嘆道:“兄弟,啥也不說了,都明白。”話到此處兩人相擁痛哭。

又聊片刻,屈原終於痛下決心,準備自盡,臨死前,他握住司馬遷的手感慨萬千:“兄弟,是你給了我死的勇氣,在這裏說聲謝了。另外今天的事就別往你的書裏寫了,兄弟我死了也想留個光輝高大,堅強勇敢,忠心愛國的形象。”司馬遷連忙點頭:“你去吧,是男人就應該這樣,我支持你,安心上路吧。”

屈原再也沒猶豫,縱身一躍,成了歷史,而司馬遷也黯然離去,回家專心趕稿。

史記讀後感6

《史記》,一本大家耳熟能詳的鴻篇鉅著,聽到、看到《史記》這兩個字,總能讓人想起魯迅先生的“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句著名的話。

這本簡寫的《史記》,在我重讀之餘,我總能想起司馬遷悲憤寫《史記》的情景。讀簡寫《史記》裏面的典故故事,有幾個故事對我來說真是歷歷在目。

《史記》中,我認爲最經典的故事就是《胯下之辱》、《烏江自刎》。司馬遷提筆寫《胯下之辱》一定有感而發,韓信受到的是胯下之辱,司馬遷嚐到的是宮刑,胯下之辱和宮刑都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讓人恥辱的懲罰方式。司馬遷一定十分同情韓信,他們倆真是英雄惜英雄啊!司馬遷和韓信面對這兩種懲罰方式,驚人的相似,笑對之。在那個沽名釣譽的社會,要有多大的魄力呀!翻出史卷,古今中外,所有出將入相的人,不都是有寬廣的胸懷,才使自己流芳百世。所以名譽是經過自己的努力而得到的。

還有一個讓我記憶猶新的故事就是《烏江自刎》,主人公項羽悲慘的結局讓我驚訝。項羽推翻了暴秦,立下了赫赫戰功,但最後卻輸給了比自己稍遜的劉邦,這真是耐人尋味。其實,項羽用不着自刎,完全可以渡江而去,重新大幹一番。此時,我發現項羽死在一個詞上———名譽。項羽以前是楚國貴族,而劉邦則是沛縣的一個亭長,項羽一個貴族竟輸於一個小亭長,能不“無臉見江東父老”?最終他只能無奈地選擇自刎。司馬遷寫到這兒,我想他一定會爲這個力能扛鼎的霸王惜哉!嘆哉!憐哉!人有時也要學會放棄,而不是一味地索取。

掩卷深思,司馬遷這位歷史巨人,留給我們最寶貴的三句話:“通古今之變,究天人之際,成一家之言。”纔是“讀史使人明智”的最形象的詮釋。

史記讀後感7

《史記》是一本能豐富頭腦,補充知識的神奇的書。書中記述了黃帝以來的傳說,商周的史蹟,春秋戰國時期的動盪。時間跨越三千多年,比較詳細地記述了我國這一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史,是一部偉大的史學鉅著,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珍寶。《史記》既是一部史學著作,又是一部偉大的文學著作。《史記》第一次以人爲本位來觀照、審視、記載歷史,表現出對多種人物在歷史中的地位與作用的高度重視、對歷史人物心靈與命運的極大關注。

《史記》的史學價值還體現在:司馬遷雖是王朝史官,卻保持了相對獨立的學者立場,爲了完成《史記》,忍受了別人無法忍受的奇恥大辱,受到了肉體和精神的雙重打擊,但他還是完成了一部批判性的歷史著作,實現了自我生命的最高價值。正是由於司馬遷對歷史和社會具有獨特而深刻的理解與感受,對各種人物在歷史座標中的生存狀態和活動具有巨大的包容性,並突破了正統思想的束縛,從客觀的角度書寫歷史和人物,才使得《史記》的內容豐富博大,獨具魅力,而區別於後代的正史《史記》同時有着很高的文學價值。開創了我國傳記,文學的先河。啓發和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學大師,被魯迅評價是“無韻之離騷,史家之絕唱”。

看《史記》就彷彿在作一次足不出戶的歷史旅行,領略了那個時代的一切,回顧了各種令人難以忘懷的歷史事件。體會了當時人們的思想感情。讀它,我有一個感覺,就是我是在和活人談話;彷彿在和一個歷史學家面對面的談話。深深的被他那準確到位的語言所打動。在不知不覺中也增長了必要的歷史知識,豐富了頭腦。

史記讀後感8

《史記》被稱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合上書,書中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其中“周幽王烽火戲諸侯。”這個故事深深震撼了我。

故事主要講的是君主周幽王整天吃喝玩樂,掠奪美女,根本無心管理朝政。大臣將漂亮姑娘褒姒獻給了周幽王,可褒姒整天悶悶不樂,從沒露出一絲笑容。幽王無論如何也不能博得褒姒的一笑,這時,有個叫虢石父的馬屁鬼,出了個餿主意:讓幽王把娘娘帶上驪山玩幾天,到晚上把烽火點起來,讓諸侯都來相救。果然,到了晚上,諸侯們看到烽火突起,火速趕來。可大家趕到鎬京,才知道這只是一場遊戲。褒姒見大家亂哄哄地白忙了一場,果然覺得有趣笑了一笑。不久,西方的犬戎真的入侵鎬京。幽王趕緊派人點燃烽火向四方諸侯求救,但這次大家以爲這也只不過是一場遊戲,都不相信。於是,犬戎大隊人馬搶走美女和許多金銀珠寶,才退兵回去。結果損失慘重,幽王也被殺死了。

看了這個故事,我不禁爲幽王深深嘆了一口氣。我突然想起了《狼來了》這個故事,那個放羊的孩子不也像周幽王一樣先是撒謊說危險來了,惹得邊上的人們都帶着道具前來相救,最後才發現白來一場。到危險真正來臨時,人們也就不相信他了,最後付出了很大的代價,甚至還賠上了性命。

在生活中也一樣,如果你撒謊了,那麼你就失去了人們的信任,也失去了生命中最基本的物質——誠信。如果你想講誠信丟失,只需隨便撒個謊,這是十分容易的事情,當你後悔時,試圖挽回這一切時,就成了十分困難的事。丟失之時,轉眼間就能做到;挽回之時,卻要花個十年八年時間來獲得它。如果丟失了誠信,在生活做許多事都不能如願以償。你到鄰家小店去買東西,別人不會賒賬給你;你到別人家做客,別人會時時提防着你;你走在街上時,別人指指點點議論你。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一個人在這個社會中的立身之本。讓誠信之花處處開放,世界變得更美好!

史記讀後感9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兩句詩是寫漢朝大將軍李廣的,一直深深的印在我的腦海中。最近我閱讀了《史記故事》,終於對這位一代名將有了深入的瞭解。李廣從少年時代就隨着部隊抗擊匈奴。李廣不僅箭術高超,還體恤士兵、善於用兵,所以在戰場上讓匈奴聞風喪膽,成就了李廣的“飛將軍”之名。直至六十歲高齡他仍然領兵出戰,但就是那次隨衛青出征,因爲迷路受罰,流淚自刎。

李廣一生爲官清廉,做了四十年的官,家裏卻沒留下什麼財產。而他不僅視金錢如糞土,還體恤士兵,愛兵如子。每受賞賜,他總是和將士們一起分享。李廣帶兵,遇到缺糧斷水的地方,見到水,士兵還沒有完全喝到水,李廣不去靠近水;士兵還沒有完全吃上飯,李廣一口飯也不嘗。李廣對士兵寬厚和緩不苛刻,士兵因此愛戴他,都甘願在他麾下奮勇殺敵。我想這也是李廣成爲“飛將軍”,一生中勝仗無數的重要原因所在吧。

我不由得想到了我們班級中的小組建設,北極鷗小組在上學期獲得了校“美麗小組”的稱號。他們的組長小婷應該是功勞最大的`。課堂上,小組共學的時候,他們小組的討論是最熱烈的,她總是把最難的題目留給自己來回答。有時我甚至發現她將自己的思考結果告訴小組同學,讓他們多多發言,於是他們小組的發言次數越來越多,得分也越來越高。值日時,分配任務時,她總是最多最累的。同學問她,她總是說:“我做作業速度快,所以做值日的時間就多,就應該比他們多做點。”在她的帶領下,她們小組在每週的評比中都能名列前茅就不是什麼奇怪的事了。老師爲了促進幾個小組的共同進步,想將他們小組的一個同學和其他小組交換時,他們都哭了好幾天,這樣的小組誰願意離開呀!

建設國家原來和建設小組就有着異曲同工之妙,都需要這樣的能人志士,最重要的是懷着深深的愛,熱愛國家,熱愛將士,熱愛小組,熱愛同學。

史記讀後感10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從上學時期知道有史記一書,但是沒有勇氣開始閱讀,藉着這次共讀正式接觸到史記,讓我對司馬遷的文學修養感到欽佩,而通過史記我對黃帝到漢武帝這段時間的歷史和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體會,也改變了我原來從歷史課本中學到的淺嘗輒止的知識的看法。

01、化解了對焚書坑儒的偏見

焚書是受當時的統治需要做出的決定,且並不是焚燬所有的書籍,所焚燬書籍主要是詩書等諸子百家的書籍,保留了醫藥、種植等書籍。

坑儒所坑殺的人是參與動亂的儒生,並不是所有的讀書人。

雖然焚書坑儒這個決定讓我們失去了珍貴的書籍,阻斷了文學的發展,降低了人民的教育水平,但對於當時的統治者來說是一個維護王朝的政治手段,並非原先我所以爲的單純的昏聵的行動。

02、學習神醫扁鵲的智慧

扁鵲在醫學上取得了極高的成就,爲後世的醫學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同時他將這份敏銳的洞察力運用到了爲人處世上,在行走各國時能因時制宜的改變診斷策略,在爲諸侯治病時能根據對時事的判斷對症下藥,值得我們學習。

03、瞭解遊說闖天下的張儀、蘇秦

時勢造英雄,在當時戰亂紛爭的時代,張儀、蘇秦通過周遊列國做說客闖出了一片天地,深刻的洞悉了時局,給諸國分析國之優劣,情商、說商之高讓不善言辭的我歎服。

04、見證漢高祖的高光時刻

史記讓我瞭解到成王敗寇,劉邦最終能戰勝項羽取得勝利,是有其獨特的魅力所在:其一、劉邦性格寬厚,具有彈性,招攬了一批能人異士爲其出謀劃策;其二、劉邦具有發展的眼光,能通古今之變,且知道在什麼時期需要什麼樣的統治。

讀史明志,如《史記》這般經典的讀物讓我在未開始時害怕,沉浸後深愛,彷彿跟隨着作者的腳步踏入了一幅生動的畫卷,這也許就是文字的力量吧。

史記讀後感11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一看到這句話,大家肯定會想到兩個字——《史記》。沒錯,今年暑假,我就品讀了這部輝煌的歷史鉅著。

《史記》這部書記敘了從黃帝到漢武帝發生的史事,是我國的第一部記傳體史書。它逐一記述了夏、商、周、秦的興盛和衰敗的原因,堪稱一本百科全書式的鴻篇鉅製。

《史記》的作者是西漢著名的歷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在父親的薰陶下,他20歲就開始遊歷全國,收集素材。在他47歲時,他因爲替一位將軍辯護,得罪了漢武帝,入獄受了腐刑。出獄後,司馬遷忍辱負重,花了20年的時間終於完成了《史記》,完成了他父親的遺願,也終於名垂於青史。

品讀全書,我心中百感交集。我笑烽火戲諸侯的幽王,我憎驕奢淫逸的紂王,我贊愛國、執着的蘇武,我頌敢於自薦的毛遂,我敬潛心鑽研道德學問的老子……

在我心中,”英雄“這個字眼不誰都能配得上的,而在這本書中,我就找到了很多名副其實的大英雄,項羽就是其中之一。他在鴻門宴時放走了自己最有力的競爭對手——劉邦,在告別了虞姬之後,他突圍失敗,被困在了東城,也損失了700餘人,到了烏江,一位亭長讓他渡船前去江東稱個王,但是項羽婉言拒絕,並把他的烏騅馬贈於亭長,然後,他讓僅剩的二十多人拿着短刀,跟漢軍打肉搏戰,在殺了幾百名漢軍之後,拔劍在烏江自刎。

像這樣讓我受益匪淺的故事,《史記》中還有很多很多,看了之後,讓我彷彿徜徉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細細品味着每一個歷史故事。我彷彿看見了太史公在昏暗的光下,時而奮筆疾書,時而若有所思……